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0 23:05:05

银元的故事[往事回忆之二]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3-7-19 21:02 编辑

银元的故事往事回忆之二
写在前面的话
义夫义


      呵呵,不知咋的,我这个人呐,从上小学一年级(没有上过幼儿园)启蒙起,对数学(当时叫:算术)课本上的那些阿拉伯数字,很是反感,尤其是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常常弄得我头昏脑涨,苦不堪言。那时候没有泊来品——计算器,古老的中国计算器——算盘,还没有开始学习,不会使用,我只有在草稿纸上用笔(铅笔)一步一步地手工计算答案。稍有不慎,辛苦多时的计算结果,就出了差错,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本上,就被老师毫不留情地用红色钢笔,打了一个大大的Ⅹ号。那鲜红的X号笔迹,使我触目惊心,仿佛是法院的公告上,判处某个罪犯死刑时,在其名字上打的那个红色X号,弄得我心里很不舒服。
       而对语文课本呢,我却是十分喜欢。那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及图片(尽管是黑白图片)我看的津津有味,如春沐风,心里欢畅。常常是新的语文课本一发下来,我就从第一课开始看,直至将课本全部看完。所以,我不喜欢数学(算术),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记录、抒发心里的话。还记得,当年我的第一篇文字(拙作)被学校(泾县中学高中部)当作“作文选”范文,并用铅字印刷出来时,我即将高中毕业,时年我刚刚18岁,当我从班主任手里接过那本《作文选》,看到我的姓名标在我的作文之上,闻到那书本里特有的一股墨香味道,我的心里真的是好激动好高兴啊。
       遗憾的是,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知青,为了生计,不得不丢下笔杆,拿起锄头修理地球。后来上调回城,整天忙于工作与生计,谁知,又逢改革大潮湧来,一夜之间,单位改制下岗,无奈之下,只有外出奔波打工,直至退休后,才重新拿起笔杆,重温旧时的爱好,舞弄文字。      

       惭愧惭愧,胡乱涂鸦,文字亦见国内各大平台及报刊。唉,曲指算来,已经有近四十年没有拿笔杆了。
       呵呵,抱歉,上面这段话,谨作前言吧。
      下面就是正文之一,敬请各位老师、文友鉴赏!

银元的故事

         银元,老百姓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朝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既“龙洋”)与此同时,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我第一次看到银元,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众所周知,1966年初,史无前列的“十年动乱”开始,那些“造反派”、“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对那些成份较高、解放前较富裕的人家,进行“大抄家”。银元因是旧时代的产物,亦是重点查抄之例。
       我的外祖父李大明,在解放前开了一个专门制作“鞭炮”(俗称:火炮)的手工小作坊,是泾县城里最大的一个“火炮”店,地址就在泾县老街南门口(南水关)老澡堂隔壁,凡是六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
       呵呵,说是泾县城里最大的“火炮”店,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间小小的门面作坊,制作“火炮”的工人,除了家里几个人,另外雇佣了几个做“火炮”的大师傅及几个伙计(学徒)而已。
       就因这个小小作坊,解放后定成份,外祖父李大明、大舅李维新,因为是店主、掌柜,则被定为“工商业”成份(小资本家),而小舅李维年,因是干活的伙计,成份则被定为:手工业者。
       一家人两种成份,呵呵,真的有点意思啊。
       抱歉,呵呵,扯远了,下面回归正题,说说银元的故事吧。
      
       十年动乱开始时,外祖父已经去逝,外祖母当时75岁左右,因为是小脚,不方便出门。
       有一天外祖母托人传话,叫我去(当时我十岁左右),见面后,奶奶说:“广哎,你给我办件事。”
      “奶奶,办什么事呢?”
      “我这里有15块洋钱,你去银行换了钱(人民币)回来给我。”
      “奶奶,为什么要换钱呢?”
      “唉,你没见有人在大抄家么?这些洋钱要是被人抄走了,就可惜了。”
      “奶奶,好的,我去银行换钱。”
       就这样,我怀里揣着15块洋钱,心里惴惴不安,前往泾县城里老十字街口,唯一的一家“中国人民银行”。
       到了银行那高高的与我身高平齐的柜台前,我尽力踮起双脚,努力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这15块银元,递给柜台里面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兑换人民币。
       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在知道我的意思后,接过银元拿在手里,一块一块地逐个检验。我踮起脚尖,看到那个工作人员,先是把每块银元互相敲击(听声音),然后把每块银元托在食指指尖上,先对着银元吹一口气,紧接着放在耳朵上仔细聆听。
      待每块银元检查完毕后,他开口对我说:“小鬼,这15块洋钱,有一块是假的。”
      “是假的呀?怎么办呢?”
      “假的嘛,按政策没收,只给能你兑换14块钱喽。”
       我不敢多言,只有无奈地说:“那好吧。”
       我接过银行工作人员递过来的14张纸质人民币,揣在怀里的口袋里,并用手紧紧地捺着,转身出了银行的大门,飞快地跑回家,将这14张人民币(每张面值1元)交给了奶奶。这可是奶奶的私房养老钱啊!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奶奶小心翼翼地从木箱里拿出来,将一块一块洋钱数给我时,我看清楚了,在这15块洋钱中,有孙中山头像、袁大头头像及清朝龙洋。这15枚银元银光闪闪,揣在怀里很有份量,沉甸甸的哩。
       呵呵,这就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洋钱。还知道了,银元还有真假之分。假的银元,表面包了一层银皮,里面却是铅的,不值钱。


清朝龙洋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1:39

还记得,当年我的第一篇文字(拙作)被学校(泾县中学高中部)当作“作文选”范文,并用铅字印刷出来时,我即将高中毕业,时年我刚刚18岁,当我从班主任手里接过那本《作文选》,看到我的姓名标在我的作文之上,闻到那书本里特有的一股墨香味道,我的心里真的是好激动好高兴啊。{:handshake:}

义夫义 发表于 2023-7-18 23:56:32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3-7-19 21:11 编辑



最近,我将奶奶留传给我的这一枚银元拍照,发给我在南京市的一个同学,托他在南京市场上让业内人士估个价,看看现在价值多少人民币。
他给我回复:如果是正宗真品,在南京的市场上,这一枚银元价值5000——7000元人民币。

HPY530807 发表于 2022-6-14 21:24:31

遗憾的是,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知青,为了生计,不得不丢下笔杆,拿起锄头修理地球。后来上调回城,整天忙于工作与生计,谁知,又逢改革大潮湧来,一夜之间,单位改制下岗,无奈之下,只有外出奔波打工,直至退休后,才重新拿起笔杆,重温旧时的爱好,舞弄文字。{:handshake:}   

青弋江 发表于 2022-6-14 00:34:45

就这样,我怀里揣着15块洋钱,心里惴惴不安,前往泾县城里老十字街口,唯一的一家“中国人民银行”。
到了银行那高高的与我身高平齐的柜台前,我尽力踮起双脚,努力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这15块银元,递给柜台里面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兑换人民币。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7:16

一段家事,折射出一段国史。
分享老师文学启蒙感受,相信一旦灵魂里植入文学种子,此生一定会芽萌、开花、结果!祝老师佳作连连!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4:17

我接过银行工作人员递过来的14张纸质人民币,揣在怀里的口袋里,并用手紧紧地捺着,转身出了银行的大门,飞快地跑回家,将这14张人民币(每张面值1元)交给了奶奶。这可是奶奶的私房养老钱啊!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21-12-11 06:40:19

一个时代的回忆,欣赏佳作。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1:48

课本上的哪些阿拉伯数字——那些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2:02

如沫春风——沐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2:11

银元起源于15世世纪的欧洲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2:22

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在知道我的意思后,接过银元拿在手里,一块一块地逐个检验。我踮起脚尖,看到那个工作人员,先是把每块银元互相敲击(听声音),然后把每块银元托在食指指尖上,先对着银元吹一口气,紧接着放在耳朵上仔细聆听。

描写细腻{:handshake:}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2:30

欣赏佳作,周末快乐。{:handshake:}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2 04:03:47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21-12-11 06:40
一个时代的回忆,欣赏佳作。
非常感谢总编陶老师临贴首赏,鉴评鼓励。问好,祝您安康!{:handshake:}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2 04:10:41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1
课本上的哪些阿拉伯数字——那些
非常感谢香儿老师临贴鉴赏。问好!{:handshake:}
错别字已改。谢谢!{:handshake:}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2 04:11:58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2
如沫春风——沐
错别字已改。谢谢!{:handshake:}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2-12 09:56:43

一个时代的故事,留下深刻的记忆。感谢老师分享,祝创作愉快!{:handshake:}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3 04:53:43

香儿 发表于 2021-12-11 06:42
银元起源于15世世纪的欧洲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16世纪传入中国,光绪年间开始铸造但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大量发行成为国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流通的银元多达上千种,版本更是多达万余种,可以说是近代币种的一个“大家族”。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1:52

       遗憾的是,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知青,为了生计,不得不丢下笔杆,拿起锄头修理地球。后来上调回城,整天忙于工作与生计,谁知,又逢改革大潮湧来,一夜之间,单位改制下岗,无奈之下,只有外出奔波打工,直至退休后,才重新拿起笔杆,重温旧时的爱好,舞弄文字。   {:handshake:}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2:26

惭愧惭愧,胡乱涂鸦,文字亦见国内各大平台及报刊。唉,曲指算来,已经有近四十年没有拿笔杆了。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3:26

到了银行那高高的与我身高平齐的柜台前,我尽力踮起双脚,努力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这15块银元,递给柜台里面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兑换人民币。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3:33

      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在知道我的意思后,接过银元拿在手里,一块一块地逐个检验。我踮起脚尖,看到那个工作人员,先是把每块银元互相敲击(听声音),然后把每块银元托在食指指尖上,先对着银元吹一口气,紧接着放在耳朵上仔细聆听。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13 16:44:55

呵呵,这就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洋钱。还知道了,银元还有真假之分。假的银元,表面包了一层银皮,里面却是铅的,不值钱。
解放前也有假币呀?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银元的故事[往事回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