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92|回复: 6

触摸华夏【28—拾爱山海·情动城垣】

[复制链接]

升级   25.11%

发表于 2013-5-13 1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触摸华夏【28—拾爱山海·情动城垣】
月缺儿·虹


       情动城垣

       我和"紫衣“登上山海关城楼的时候,正是日上中天的正午。
       丽日白云下的这座箭楼,威严的耸立在山海关城12米高的东城墙上。这城墙,厚逾10米,既是山海关长城的主体,又兼做了卫城的城垣。
       箭楼下坚固的拱砌城门,位于15里燕山山脚到渤海海边的中心。600多年来,厚重的城门启闭关合之间,或抵御强敌外辱,或通衢商埠友好,不知留下了多少故事传奇。
       “紫衣”偎着我探首城外俯看,但见城墙斑驳,几片凹处,早已生了蒿草。史记中,城门外那深近三丈,宽逾六丈的护城河,以及河上架设的大吊桥,早已在历史的灰飞烟灭中了无踪迹。而那般雷霆万钧,神鬼难撼的“千斤闸”,更是无迹可寻。
       箭楼向南,4000米的城垣上,依次是牧营楼、靖边楼和澄海楼,诸楼携手,连通直入海水的老龙头城堡,昂然扼守着濒海的谷地。
       “哎——,我们在这里······”闻声抬头,游人群中,“辣辣”依了“江南公子”正在招手,白色的纱巾和乌黑的长发,在海边吹来的暖风中猎猎舞动,那景象,仿若一面镶白的黑旗,点缀在城头多彩的旌旗翻飞里。他们的头上,“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兀自在艳阳下高悬。
       这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重檐歇山顶”式关楼,上层西侧有门洞开,东三面设有箭窗若干,用以居高临下的射杀敢于来犯之敌。此刻,和平的观光凭吊瞻仰里,却覆盖了窗板,隔绝了肃杀的血腥。
       置身古楼,冥冥之中,总似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重力压在心头,脚步也跟着凝重。原来,这楼里,竟藏有关大老爷的“青龙偃月”——那刀,青锋向东,镇魔降妖,已历经数载。
       凭栏远眺,
楼西的老关城(卫城)中心,骑在十字街上的,就是两年前复原的钟鼓楼。那与关城同建于明朝的老钟鼓楼,经不起岁月风雨的剥蚀,损毁于了上个世纪的中叶。如今的新楼内,虽然仍供奉了一钟一鼓,却赋予了魁星的新意,全无了上古的刀光剑影,远去了久违的鼓角争鸣!
       下了扼守要隘的雄关,一路向北,长城蜿蜒着奔向燕山。抚摸着古老的外城垛口的女儿墙,心思久远——前世的我们,定是也曾在这里弯弓搭箭,浴血卫国,一将功成。不然,今生从未历经战火洗礼的躯壳,怎么总有大丈夫的豪情荡漾胸间?
       蓦然回首,城头上游人的缤纷色彩中,正裹了600年前的烽烟幻化——
       幻化中,那一位开国元勋 “山中王”徐达的雄姿,  挺立在亲手构筑的雄关之上,按在宝刀上的大手孔武有力,炯炯的目光虎视着关外苍茫的大地,豪气干云!
       幻化中,关城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伯韫,挺着睿硕的头颅,正自远处捋须端详:出于名臣萧显之手,劲楷书就的“天下第一关”,那个“下”字有如神助般飞来的一“点”,天衣无缝,竟无半点纰漏。

       幻化中,军师竟自神色黯然,摇头叹息间,留给了大元帅最后一计——帝与臣,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矣。直惊得元帅目瞪口呆,一声叹息······
       幻化中,这座名关,有了生死之交的徐达 常遇春 胡大海,遣三子同守一隘的效忠。于是,关城里有了“徐达庙”,关城西南有了“常家坟”,关城东北有了“胡家坟”。
       幻化中,刘大军师绝尘而去,胡、常二将葬身火海,徐大元帅背疽而终······留下身后的校场里,铁打营盘,兵流如水,枕戈待旦,戍守边陲。而众军之中,再无功高盖主之虞!
       “辣辣”和“紫衣”,绕过临闾楼,正围着那门“红衣大炮”吵闹着躲闪,“江南公子”张着刚刚掏摸过炮膛的右手,唬着衣着洁净的两姐妹,虚张声势的掌心里,尽是斑斑铁锈。见我过来,“紫衣”乖巧的抓住我的衣襟,遁入身后避难,留下了“辣辣”喘息着拿了浸满香汗的纸巾,一边擦着“江南”的脏手,一边软语求饶······
       斜阳下,那尊数百年前,来自荷兰红毛的前装滑膛式大炮,盆口粗的身躯,百无聊赖的躺倒在古长城上,准星仍在,照门依稀可辨,点火门却早已锈死。其实,它的正名该是“红夷”。只是因为当初将军般的受宠,立功后又常常披红挂彩,才有了“红衣”的艳名。
       亦步亦趋,威远楼下,我们已然大汗淋漓。北望长城,步步登高,施施然上了碣石嶙峋的燕山。远处杏林错落中,角山城堡巍峨,形如龙头犄角,隐于其间。
       燕山的由来,源于燕人的智慧。
       当初修这关城,正值隆冬,粘结砖石的泥浆需用铁锅烧了热水掺合。天寒地冻,烧火的燕人不得施展,忙碌中,一锅沸水倾覆,泼于冻石之上,富含钙质的山石顷刻炸裂成粉,混入泥浆。不想这掺了石粉的胶泥却坚固了城上的砖石。由是燕人受命,专司烧水炸石调制胶泥,足迹遍及城关经过的大片山峦。后来,燕国人炸石的山川就得了“燕山”的称谓。
       哥几个疲累,挨着城角喝水小憩,脚步犹如铅筑,动弹不得。而那份找寻孟姜女认夫处的雅兴纵容鼓荡,却是兴致不减。看看天色还早,打了那个“的哥刀郎”的电话,也只一刻钟的功夫,我们已经驰上了东去凤凰山的大路。
       “那是长江北边的一个小镇,镇里的孟家无儿无女。一天,屋檐上住的燕子不知怎的弄折了腿,孟老婆儿慈爱,包裹了燕子的腿伤,又喂了几颗黄瓜籽,没几日,燕子的腿伤好了。第二年的春天,燕子回来的时候,嘴里衔着······”我燃了一支烟吸,故意把奶奶的故事停了下来。
       “快说,燕子衔了什么?”“辣辣”心急,隔着“紫衣”催促。
       “那是一颗饱满的大葫芦籽儿,”惬意的吐出一口香烟,我继续:“老两口小心的把它种在了东栅栏下,那棵葫芦苗蔓肥叶壮,长着长着,就过了栅栏,长到了东院的姜家,姜家也无子嗣。两家一起浇水施肥,那葫芦秧却只结了一个葫芦。孟、姜商量,葫芦长成,锯开当瓢,一家一半。到了秋天,葫芦里却蹦出了一个俊美伶俐的丫头,就是后来那个‘千里寻夫’的孟姜女。” 我正津津有味,“的士”已经停在了“望夫石”前。
      代表了一百零八“ 难”的108级台阶之上,是贞女祠的山门。大殿里的一副奇联书曰:“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联里玄机,不知蕴藏了几多人情冷暖。品读的窍要,大概是要把‘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以及‘一字多意’灵活掌握了才好。十几种的读法,自然就有十几个意义的吧?(“朝”通“潮”,“长”通“常”亦通“涨”)
       历经十几个世纪的“贞女祠”,与十几年前补建的“孟姜女苑”,完整的讲诉了那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凄婉爱情故事。
       秦王的暴虐,让民女含冤,孟姜的真情,感天动地。那一段为情而塌的城垣,难道不是天意的惩罚?
       只是,千里寻夫不该发生在贞女祠脚下的山海关,从长江流域而来的孟姜女,怎么可能跑过了头儿,再从关外回头寻夫?所以,秦时的哭诉,怎么能够毁了千多年以后的明长城?
       罢了,不过是庶民美好愿望的寄予,就算时空错位,顶多,也是“关公战秦琼”,并非正史,有何不可?


       夫为城死,妻为贞亡的悲剧结局,诠释的是爱的忠贞还是苛政的暴虐,抑或是,有了太平盛世,才能花好月圆?若是,守护人民安康的,定是那一座血肉之躯的“绿色钢铁长城”!
       得民心者得天下!
       回城的时候,天将向晚,我却执意拉了“江南公子”,徒步走过山海城关。因为,东野的英雄们,正是从这里入关,吹响了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号角。
       “紫衣”和“辣辣”自是同行。
       残阳如血,映照着古城美女,那一脸的怜爱之意,我已读懂,情到浓时,终会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3-5-13 19: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楼主的文采,细腻。联想丰富。精彩佳作{: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3-5-13 1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湛,厚重,纵横捭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3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细腻{: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8%

发表于 2013-5-13 19: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奇的想象,好文章真精彩,欣赏了!赞叹!{: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25.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1: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士为知己,感谢众帅赏阅鼓励{:soso_e183:}{: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6 15: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想翩翩,意境无限,欣赏佳作,学习,问好{: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5-31 05:26 , Processed in 0.1042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