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46|回复: 18

[抒情散文] 母亲的月台

[复制链接]

升级   14.89%

发表于 2013-5-12 12: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e8284597d6d54bb3b1c395d08d689712.jpg
            
    旧字重捻,献给母亲节的母亲。
    ——题记。
    月台凌于平地,视线通畅,旧为官宦墨客抒怀养性的境地。想那月白风清之夜,三两喁喁或独坐沉吟,偶有酒后狂狷之士清夜临风、纵声长啸,胸襟沉郁竟扫而去。庭院深深,万籁俱寂,月华如水,轻风流韵,树影剪剪,飞鸟惊云,蒲扇拂茗香。时而抚琴一曲,时而凭栏遥望,踌躇与心念交融,落寞与缱绻杂陈,月台便也做了文人亘古萦怀的主题,成为掩埋在历史疼痛中的承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弟子陈文蔚有《月台观月》诗云:“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千百年来,牵引了无数感慨吟咏不绝,诗词传世,风月载情,月台也因此化为怀古思幽的情结所在。
  若以此观,母亲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平民的、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情感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
  孩提时代,平素很少走亲戚,每年按风俗正月初二跟随父母去看望姥姥。两村相距不远,步行计二十分钟。过两条小河,一桥独木一桥宽阔。不结冰的时候,流水潺潺,妙如欢歌。姥姥家的院子好大,屋舍绵连,天井宽广。姥姥和三舅住在前院,走过断壁残垣的甬道,后院左右厢房各住了大舅和二舅两家。后院的正房北屋是座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土墙青瓦,沧桑、高大、破败。门前有一个三米见方、高过米半的台子,灰白平整的五级石头台阶,同样灰白半封闭的半米石头围栏。登上月台,正前方宽一米多点的开口对着房门。记忆里的褐色厚重木门被锈迹斑斑的铜锁,永远的紧紧地束缚。西边毗邻一株枝柯横生的石榴,东畔是一棵挺拔如盖的梧桐。我和伙伴们多喜欢利用石台地势玩“攻城”攀爬的游戏,磨坏了过年的新衣服,往往遭到大人严厉的训斥,但在游戏的强烈吸引里忘乎所以、乐此不疲。石榴花开,梧桐叶落,坠落在寂静光阴里的那些,敲在石材上分外清脆,童年清浅的懵懂一下就被震碎了,声断而今。每次薄暮时候,将要返程之际,二舅家养的鸡都会莫名其妙地飞到石榴树上栖宿。这是与表兄弟姐妹贪恋玩趣、意犹未尽间的笑谈场景。
  偶尔大人们都到前院喝酒说话,东西厢房门扉紧锁,独自攀了月台再爬上围栏摘石榴,或者用力推拥宽阔的旧木门,好奇地从门缝里看神秘的老房子,室内黑暗模糊、深邃迷离,有潮湿荒寒的尘埃味道冲进鼻腔。风一吹,墙檐上茅草摇曳,空阶寂寂,庭院无人,很多关于《聊斋》和准《聊斋》的传说在脑海里层出错现,莫名的恐惧急令我慌乱迅速的逃离。
  稍大些,零零碎碎地从大人嘴里知道了一些情况,母亲幼年丧母,过年去看望的姥姥是母亲的婶娘,三舅是母亲的堂弟。我的亲姥姥病逝时,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三个女儿居大,其中母亲行三。弥留之际的姥姥把长女,比母亲大十来岁的大姨叫到身边一一交代孩子的生辰,按照先儿后女的顺序,说到母亲时早已气息奄奄,所以母亲就没有原本的生日。我们现在为她过生日就选在母亲节那天。
  姥姥辞世后,姥爷续弦。放弃孩子是母亲后母婚嫁的前提,于是没了死去的母亲,又面临着失去活着的父亲的五个孩子进行了激烈而无力地抗争。最终他们的父亲决绝而去,五个孩子相依为命,抱定了悲苦的童年。
  母亲们的痛苦和悲愤,晚辈完全可以模拟体验,沦肌浃髓的刻骨悲哀在这风云变幻的人间又是如此易于湮没的寻常。
  姥爷兄弟二人异爨,他分要了后院。前院的叔叔婶婶尽力的照顾着形同孤儿的五个侄女,不幸叔姥爷英年早逝,婶姥娘一直看着五个苦命的孩子,顽强的拮据生活、共同长大和先后成家。在那间古朴的月台上,母亲和她的姐姐弟弟们挣扎着度过了危及生存的童年、动乱彷徨的少年和奔波凄苦的青年。来不及绚烂她少女的梦幻,就必须辗转在生活的无奈和艰辛的劳作里。母亲在花开叶落间匆忙收拾起所有年轻的心事,也在霜月弥漫的夜晚打理凌乱的心愿束之高阁。就在石质的方寸之间,她深植了感恩与仇恨,修炼着安身立命的最初情怀。她们在命运的排布下往复月台,又在生命的不屈间离开它,走向幸福和温暖的新鲜归宿。母亲姐妹三人嫁了相邻的不同村庄的平朴人家,柴米油盐、自得其乐,两个舅舅也衣食无虞、安好常在。后来大姨一家为了生活下关东,在遥远的哈尔滨安家落户,上了初中的我常替母亲给大姨写信,母亲口述我执笔,诉说患难中长大,长大后分离的姐妹间的离情别绪。母亲成功地完成了基因的遗传和情愫的传递,她的婶娘,我的非亲胜亲的姥姥去世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频频梦见她端坐太师椅望着我,我频频哭醒。
  因为幼年家境的窘迫,母亲没上过几年学。但母亲的口才绝佳,总能用最简单的话准确表达最淋漓的意思。小的时候就没几个人敢欺负她,成年后的她说出的话直逼人心,总叫人感觉不是热乎乎就是冷飕飕。母亲又是聪慧的,硬是靠孜孜不倦地自学和绞尽脑汁地努力拿到了医师证书。远离了月台的母亲,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精明、苦累和算计,经营出一方自己的天地:子女独立,家境优越和遍及乡里的威信。我有份讳莫如深的笃定认识,我整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凝聚和影响,在母亲百年之后必然消失殆尽、随之而去。
  数年前,大姨和姨父眷念故土,得闲回家久居。他们多年离家早无荫蔽容身之处,先是轮住各亲戚家,后来经济宽裕的二舅自作主张,修葺粉饰了带月台的老屋,供他们起居使用。姨父很少饮酒,烟瘾很大。我数次请姨父吃饭,他也乐得和我闲侃冰城风情、社会现状,无论气氛如何热烈,他的酒总是浅尝辄止、半杯停饮。他们要回哈尔滨的前夕,父母携我去看望。闲置多年、无人居住的院子,老屋前的石榴和梧桐都已伐去,没有了喇叭样石榴花、梧桐落叶和扑棱翅膀的鸡,老宅叫我陌生到恍惚,也不再给我不安和神秘。我拿了几支朋友从国外带来的雪茄,姨父很高兴,甚至有些激动,资深烟民的兴致所在嘛。我和父亲、姨父喝茶、吸烟并谈天说地,风霜经久、人情历尽的成年人对于离别没有多少低落。谈笑风生之余,回头看见母亲和大姨在门前月台上窃窃私语,不时地瞥一眼我们三个老少两辈的男人。我借扔烟蒂踱到月台,两位母亲打住了话语。大姨肘撑身子斜倚在月台一侧,另一侧母亲手扶着石面围栏,眼睛看看变形的厢房屋脊,又掠过屋脊看更远的高树和天空。我只能不语,在静默里感受一些无言的讯息。良久,母亲说“你姨父身体很不好,让他少吸点烟,你自家也是。”回到屋里,再听父亲姨父爽朗的笑声,外强中干的尊严背后竟清晰可闻脆弱心灵的悲凉哭泣。
  走时,姨父送我到月台边缘,拉着我的手,前后左右,絮絮叨叨。驽钝的我逢迎着、飘忽着,下了月台,转身离去。谁料月台一别,从此阴阳相隔、生死两世。姨父曾是我母系亲戚里,心里真正欣赏我的唯一一个。姨父回到哈尔滨后,不久病重,数月后去世。一年后,大姨病逝。我的父母都远赴哈尔滨送别最后,我只是无谓的在噩耗里痛苦,在痛苦里沉思。我记得姨父最早在东北的住址“黑龙江省哈市南岗区花园街15号······”
  去年交完房款,手头仅余十来万钱以备装修和不时之需。夏夜某日去相隔十余公里的弟弟家,闲谈方知,母亲腿膝盖骨疼痛,已卧床多日,母亲坚持不肯动手术。问了弟弟手术费,弟弟说医院的同学说“近十万块吧。”饭后一个人在花草扶疏的小区里散步,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你也不告诉我腿疼的事,还是听医生的动手术吧!手术费我支!”电话那端的母亲哽咽起来,我也在这头落泪不止。母亲慢慢镇静下来说“没告诉你是因为你忙,我这病不要紧,就是休养。再说,你忘了我自家也是医生啊,手术有危险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植入的东西,没多大意思。就这样药物和按摩双管齐下治疗就很好。”母亲在依稀可闻的病吟里,简短艰难地说服和宽慰了我。挂了电话,我转到花园深处擦泪,却忽然发现白天熟视无睹的湖心凉亭,像极了母亲娘家老宅里的月台。此刻,她似乎正站在月台上,朝儿子挥挥手喊了句什么,她的儿子来不及答应,只顾舒展肺腑的痉挛,只顾着泪如泉涌。
  思想文化的迁徙和价值观念的更迭,现在的年轻人提到月台,多半是歌曲、站台和一些可以复制的别离。与陈文蔚,与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与母亲和一代母亲的凄惶,都毫无关系。我不知道,这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还是传统文明的废弛?还是陈子昂幽州一叹,未卜先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岁月的流转,生活的砥砺和情感的沉淀间,逐渐理解了苦难中长大的母亲对我的物质计较、阴沉缄口和那些琐碎的芥蒂,忘记了彼此间种种的不好。想起母亲说“小时候姊们五个住老屋,夏天闷热,就睡在石头台阶上,一人一层,大的在下面防止小的滚下去。半夜里风冷石头凉,经常冻醒了,大概风湿病就那时候种下的。”
  天真无邪的孩子自顾蹦蹦跳跳的长大,无意催促了一代代母亲青春倏忽、年华老去。
  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不见母亲已许久了,却在午夜忽醒的子时之末,无端地想起那些冷硬的石头。窗外灰暗的夜空里,很多抽象但可明辨是谁的脸氤氲浮现,想合上窗帘,又觉得布匹也是可以作画的,心里不禁一阵轻微的颤栗。扭头,有液滴滑过面颊,枕上湿了一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2 14: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间古朴的月台上,母亲和她的姐姐弟弟们挣扎着度过了危及生存的童年、动乱彷徨的少年和奔波凄苦的青年。来不及绚烂她少女的梦幻,就必须辗转在生活的无奈和艰辛的劳作里。母亲在花开叶落间匆忙收拾起所有年轻的心事,也在霜月弥漫的夜晚打理凌乱的心愿束之高阁。{: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2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三个女儿居大 【 闪】·····【·生】笔误?{: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2 14: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真无邪的孩子自顾蹦蹦跳跳的长大,无意催促了一代代母亲青春倏忽、年华老去。{:soso_e163:}
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2 14: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湛,情感细腻,温婉,深厚,欣赏佳作,学习问好!{: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3-5-12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湛,厚重,佳作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3-5-12 15: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灰暗的夜空里,很多抽象但可明辨是谁的脸氤氲浮现,想合上窗帘,又觉得布匹也是可以作画的,心里不禁一阵轻微的颤栗。扭头,有液滴滑过面颊,枕上湿了一片。

笔功娴熟,老练。难得佳作,欣赏了,祝好{: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4.8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8: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师友的欣赏、鼓励!祝大家心静、笔顺!
另,素手纤云朋友提到“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三个女儿居大 【 闪】·····【·生】笔误?”——个人浅见,闪,即生而不养、养而不顾,当然未必是主观意愿。
再问大家健康、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3 10: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3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闪,快也,略有不当,望友斟酌。{: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4.8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为抛弃的意思,例如 教孩儿往帝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高明《琵琶记·糟粮自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3 2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老练熟稔,写来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情词恳切,感人肺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5-13 2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文化的迁徙和价值观念的更迭,现在的年轻人提到月台,多半是歌曲、站台和一些可以复制的别离。与陈文蔚,与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与母亲和一代母亲的凄惶,都毫无关系。我不知道,这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还是传统文明的废弛?还是陈子昂幽州一叹,未卜先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8%

发表于 2013-5-13 21: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功力独到,感情深重,欣赏佳作,问好!学习!{: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25.11%

发表于 2013-9-2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真正的伟大,没有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9-2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老到,构思新颖!欣赏精品!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9-3 2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雨英剑 发表于 2013-5-13 11:36
此处为抛弃的意思,例如 教孩儿往帝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高明《琵琶记·糟粮自厌》。

:)问好朋友!“闪”会不会是地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9-3 22: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友友美文!文笔细腻,情意真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3-9-4 09: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淡雅,墨笔精湛,欣赏佳作,祝福文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30 18:19 , Processed in 0.1400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