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4-7-26 23:18 编辑
我的外祖父 (记叙散文)
义夫义
我的外祖父生于清朝末年,原籍在安徽省肥东县。他老人家在我9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6岁)。所以我对外祖父的情况了解甚少,还是我长大记事后,陆续从我外祖母口中的述说,知道一些外祖父的身世。 据我外祖母所述,外祖父名叫李大明,是清末重臣李鸿章一族的同宗后人。但外祖父这一房家人,在清末已经衰败没落,清末民初,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为了生计,所以外祖父在少年时,就随着家人离井背乡,从家乡肥东县向南方迁移,穿着草鞋,千里跋涉,逃荒讨饭,风餐路宿,千辛万苦,碾转各地,终于来到皖南泾县落脚,租房定居。 到泾县后,家里长辈想方设法,让外祖父拜师学艺,学习制作鞭炮(俗称:火炮)外祖父学会制作鞭炮的技艺后,家人便在泾县老城南门口(南水关)全城唯一的一个老澡堂(浴池)隔壁,租下一个门面,自食共力,开始了制作鞭炮出售,以此为生,养活家人,艰难度日。泾县老城街坊居民,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还记得,当年泾县老城南门口老澡堂隔壁那家火炮店,虽说门面不大,只有一间,前店后居,但也算是当年泾县城里最大的一家火饱店了。所产的鞭炮,物美价廉,畅销方圆百里。最盛的时候,家里请了十几个大师傅、伙计及学徒。 外祖父的火炮店,在外祖父的日夜辛劳,苦心经营下,刚刚有点起色,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温饱了,却不料日本帝国主义垂涎我国,捍然发动侵华战争,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1940年10初,日本鬼子调动了一万余人对皖南实行大规模的“扫荡”,由南陵、繁昌向驻扎在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进犯,企图摧毁新四军军部。与此同时,泾县县城,也遭到日寇飞机的狂轰乱炸。外祖父苦心经营多年的火炮店,店面房屋及所有的生活及生产设施也遭到毁灭。赖以生存的家没有了,全家人又陷入了饥食交迫的绝境。全家人流离失所,举债度日。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外祖父才重操旧业,租房重新开始经营,继续制作鞭炮出售,维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 1949年四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泾县解放了。为欢迎解放军解放泾县,在迎接入城部队的欢迎仪式上,外祖父带着我大舅李维新,小舅李维年,还有几个伙计,从自家火炮店铺里挑了几稻箩的鞭炮在现场(南门口)燃放,非常高兴地热烈庆祝泾县解放,欢迎解放大军南下支队进驻泾县城。呵呵,说来也是有趣,当年泾县解放时,我的外祖父兴高彩烈地燃放鞭炮,欢迎解放军的南下部队南下支队解放进驻泾县城,他老人家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未来的二女婿,也就是我的爸爸,他当年正是19岁的年龄,他作为一名随军南下的干部,也在这批首次进城的南下支队里哩。 我母亲是外祖父的次女,泾县解放时,她正是18岁的年龄,因我母亲上过小学三年,通过家里兄长辅导,她也努力自学文化,所以她认识几个字,她报名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土地改革培训班”,通过认真学习,我母亲顺利毕业,成了新政府部门的土地改革工作人员。被政府分配在泾县章渡乡(区)工作,土地改革结束后,因她工作认真负责,很有成效,深受上级领导信任赏识,被泾县新政府领导任命担任泾县章渡乡(区)妇女主任。 在我母亲22岁那年,经人介绍,母亲与在泾县公安局工作的我的父亲(24岁)认识,随后结婚,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三男三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祖父一家人才过上安稳无忧的生活。 解放后到五十年代,政府实行“公私合营”,外祖父积极响应,将自己苦心经营数十年的火炮店,一切生产资料、资金1000元大洋(银元)与生产设施,全部交给国家,让我大舅参加负责管理继续经营,自己退下来,安享晚年。直至寿终正寝。 外祖父一生有三男三女(有一个男孩少年生病死亡)我母亲是外祖父的次女。 外祖父的一生,跨越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就是一部近代中国历史。 生于患难,死于安乐。外祖父老人家的一生,既是不幸,亦是有幸。 我的外祖父啊,愿你在仁厚黑暗的地母怀里,永安你的魂灵! 作者简介 实名:张星广 网名:义夫义 原籍: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 现居: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学历:泾县中学高中毕业 曾经的下放知青(泾县蔡村乡泉峰村) 职业:林业职工(现已退休) 退休后在国内各大网站、平台及报刋发表数百篇文章。 2020年9月,在第三届全国微信艺术创作大赛中,获得散文小说组二等奖。 一介草民,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 性情豁达,热爱生活。 性格耿直,不忘初心。 人生充满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