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37|回复: 20

[记叙散文] 老巷子

[复制链接]

升级   9.33%

发表于 2023-1-29 1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殷红点点 于 2023-1-29 22:22 编辑

                                                                                         老 巷 子
                                                                                     作者/杨文明

        年后,巷口吹进的清风缓缓的,有些温存。拄着拐杖的老太立在门口,左手举过眼眉,翘首张望一线长空。那一轮久盼而来的暖阳有些刺眼。
        台阶上破罐子里生长的仙人掌,比人还高,经过严冬,绿色没减半分。掌上的密刺绿中带黄,钢钢的,展现着自己不变的心态。
        巷口处,有家“乡记餐馆”,已经是第三代人掌勺了,菜肴保持本地乡土原味,这个点常常触动着许多从外回来探亲访友之人的味蕾。馆子有道名菜,食材便是从不远处河里泡大的水鸭,这种鸭脚掌黄里透红,身子圆鼓鼓的,肉质紧实,配上特别的佐料,不管怎样或炒或蒸,味美可口,令人回味,自然也能引发许多人对生活过往的追忆。馆子的老板娘嗓门老大,音色却带柔,身材高挑,总是满面春风,自如应对客人,脑海里记下许多陈年旧事,念得一本“乡愁”真经,是会挣钱的主儿。自本地行署、市治先后搬离后,离开此巷外出,平时回来省亲的人不少,这些人因乡愁印记,多少年来眷顾老店,一半品尝美食,一半回味旧时生活,使得馆子生意经年红火。只是过去三年里,疫情弥漫不散,外面的人回不来,店门到了时开时掩的状态。随着癸卯年春节的到来,上餐馆的人慢慢多起来,生意仿佛又有了一些起色,给店家带来了盼头。
        “乡记餐馆”上方十来米远,有一小面馆,老木屋,号“吃不厌”。本地的“干挑粉面”远近闻名,“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对此做过专门报道。这家面馆不仅传统的干挑做得好,而且汤面也很出名,凡吃过此店汤面的人,过舌不忘。面馆自始至终就一人经营,老板精瘦,现已年近古稀,身板还硬朗,穿着精致,显得还挺精神,巷子里的老顾客上门,他还会保持熟练的动作麻利完成整个流程。过去馆子生意火爆时,食客络绎不绝,要不是身手灵活,是忙活不过来的。据说他有一配料放之汤中,给面添汤,满碗生香。吃过的人都称香味持久特别,回头客挺多。现在难得路过此店的本地人也常常回头,满脸狐疑,也带些感慨:为啥这馆子变得如此的冷清了?也许旧式木屋作的店面已经招引不了年轻人,他们喜欢的是外卖平台送货上门。单靠老巷子偶尔吃吃粉面的熟客光临,无法让生意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好在店主不愁吃穿,把馆子继续开着,每天有一种自食其力的感觉。
         “吃不厌”斜对面是一家“老友齐聚”麻将馆,和牌声经年不息。麻友固定模式,每日里按照惯例来馆中碰面,“一块”是长期不变的标准,“扳本”是永不言败的口号。老板娘常说:对于老年人,儿女给的红包钱,用于娱乐,应该是物有所值。这话听着还有些道理,老年人一旦“痴呆”了,照看服侍挺烦心,折腾人。长年“修长城”的老同志,别看他枯瘦的手颤巍巍,有时和了一手好牌,也能把麻将子扣得山响。输了的现金不够,也会使用二微码,面前桌上摆的不是老人机。麻将馆里,这三两桌的老人比无事可做时,更显精神,脸部绉巴绉巴的,但气色不差。他们用碎碎银子打发长长的时光。
        麻将馆隔壁应运而生了一个小卖部,店子为一爿小柴房改装而成,没什么名号。店子的老板为一对老夫妇,男人姓李,有一儿子长年在外,估摸在外混得不怎么样,回来的次数很少,他们没有参与麻将活动的爱好,平时闲得没事可干。有一天,一个邻居麻友没槟榔嚼了,就对围着看打麻将的李老头建议其在自家开个小店子,好让大伙买东西方便些。大家觉得建议可行,李老头认为也可以,便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张罗起这么个小卖部,起初店里就摆了几样货物:矿泉水、槟榔、香烟、面包,专供麻友们的。后来附近的居民也常常问问食盐、酱油啥的,也就增加了一些日用品。本来麻将馆开始也备有一些可吃的食物卖,老板娘看着隔壁居户老头老太,没什么生意,就索性自己不卖东西,好让小卖部每天也赚个几块钱,小馆子小老板也有小格局。邻里之间,小小的帮衬彰显人情味在老巷子里存活。
        每到傍晚夕阳下山后,巷子深处,米酒弥香。猜拳行令的几个人,正热火朝天,将巷子里的烟火味吆喝浓烈。他们年纪均已过花甲,是一群来自乡村的进城农民,有拖板车的,有卖小菜的,当然也有边打零工边照看小孙子上学的,这里的房租不贵,是他们理想的租居地。白天劳作后,几个人聚在一起喝盅小酒,消除疲劳,人生快意感满满。24小时里,在这个时分他们才进入佳境,有意识创造出生活的乐趣。
        原来的老住户,请客吃饭,喝酒显得比农民兄弟文雅。他们喝酒不怎么高声说话,边饮边唠嗑唠嗑家常,一碟花生米,二两烧刀子,也要品味出故事来,讲起某某当厂长时的威武霸气,某某在果品公司的风生水起,某某做生意借鸡生蛋,某某小孩考上名牌大学,某某房地产开发背时垮掉,如数家珍,津津有味。每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只是情节越发丰富,增添出不一样的枝枝叶叶。这些喝酒人大多不在发家致富的行列里,他们还住在老巷子,但会为巷中走出的能人大户骄傲后半辈子。席中,也有涂脂抹粉也盖不住鱼尾纹的徐娘参与,老女人喝了两杯白酒,沅水阳戏调儿便从口中哼出来,更多时是花鼓戏《刘海砍樵》之类的男女对唱,让老屋子活力顿生,风情浓郁。
        老巷里夜晚的街灯光亮并不辉煌,有些暗淡,人影隐约,这里难见歌舞升平。它真正的静美,是二胡旋律在深处的阁楼上传出之后,随着音符的传送,灯火便会陆续隐灭,一天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这里虽没有笙歌醉水,却也保持了一点点过去岁月的余香。
        巷尾接在大桥之下,桥上的车流声滚滚而来,呼啸而去。桥下的渡口长满荒草,当年渡船的汽笛声犹在耳畔,喧嚣一时的“故事码头”商船没了踪影,前些年被一场洪水冲至几十里外,闹热的码头市场没了踪迹,现今防洪堤在它上面漫延开来,青葱桂树沿堤路一直伸展,新堤蔚为大观。码头边上的木材公司,仅留下一栋房子,两个员工,表示公司依然存在,紧临的供销总社的小院子风雨中慢慢苍老,静静的送别一拨拨老员工。夜深人静时,每当一串鞭炮声响起,便知又一位老供销人上了天国。一旦白事操办起来,小院里的老少便会自发组织帮忙,老人会为逝者一直守灵。院子居户不多,均讲究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坐落院外交叉路口的供销大厦的金字招牌仍然保持原有的几分荣光,那是当年供销人的荣耀。
        穿过木材公司旧建筑地基,走上河堤,江水悠悠,江面上没有了排筏的号子声,没有了来回客船货轮的身影,几只江鹭飘飞空中,几只木舟横卧河边,放养的水鸭在木舟四周凫水觅食,它们生长缓慢,每天都是老样子,被“乡记餐馆”的食客们惦记着,它们不知情。岸上石亭处,闲人休憩,游客漫步。对岸坡上寺庙晨钟暮鼓,佛经唱响,静谧了一片时空。老巷子深谙世事沧桑,听惯了妙音,虽老态龙钟,但却安详度生。
        听着号子声长大的老槐树斜倚着一扇老墙,枝叶照样繁茂得很,树皮斑斑驳驳,岁月把年轮刻在它的身躯,把巷子的掌故投寄在它的腰杆上。老树一墙之隔,被挖掘出了一块新坪,估摸不久就会有一栋楼房竖起,像巷子后面那样高高的建筑。空坪中不知谁家搬来晒晒太阳的一盆茶花开得正艳,茶花的红颜老槐树是看得见的,那是一年中难得一遇的景致,那是离它最近的美,那是茶花献给周边邻里的心香。
        巷子像一条牛尾巴,刚劲有力过,只是现在僵直地连接在膨胀的躯体边臀上,已经成为“牛”的赘物。随着老城改造的步伐,挖掘机的声响,老巷子终归会消失在烟尘里,门口拄着拐杖仰望暖阳长空的老太,应该看不到那一天。老巷子成为本地人记忆,外出人乡愁的时候,拄杖老太已被人定格成一尊不变的雕塑。那时,年后的暖阳依然有人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学习,遥祝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感受乡情,文笔细腻,描写传神!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到傍晚夕阳下山后,巷子深处,米酒弥香。猜拳行令的几个人,正热火朝天,将巷子里的烟火味吆喝浓烈。他们年纪均已过花甲,是一群来自乡村的进城农民,有拖板车的,有卖小菜的,当然也有边打零工边照看小孙子上学的,这里的房租不贵,是他们理想的租居地。白天劳作后,几个人聚在一起喝盅小酒,消除疲劳,人生快意感满满。24小时里,在这个时分他们才进入佳境,有意识创造出生活的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1: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巷里夜晚的街灯光亮并不辉煌,有些暗淡,人影隐约,这里难见歌舞升平。它真正的静美,是二胡旋律在深处的阁楼上传出之后,随着音符的传送,灯火便会陆续隐灭,一天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这里虽没有笙歌醉水,却也保持了一点点过去岁月的余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号子声长大的老槐树斜倚着一扇老墙,枝叶照样繁茂得很,树皮斑斑驳驳,岁月把年轮刻在它的身躯,把巷子的掌故投寄在它的腰杆上。老树一墙之隔,被挖掘出了一块新坪,估摸不久就会有一栋楼房竖起,像巷子后面那样高高的建筑。空坪中不知谁家搬来晒晒太阳的一盆茶花开得正艳,茶花的红颜老槐树是看得见的,那是一年中难得一遇的景致,那是离它最近的美,那是茶花献给周边邻里的心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写细腻,颇具画面感。欣赏佳作,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1-29 11: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巷子成为本地人记忆,外出人乡愁的时候,拄杖老太已被人定格成一尊不变的雕塑。那时,年后的暖阳依然有人惦记。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1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各位老师点评鼓励!顺祝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后,巷口吹进的清风缓缓的,有些温存。拄着拐杖的老太立在门口,左手举过眼眉,翘首张望一线长空。那一轮久盼而来的暖阳有些刺眼。
        台阶上破罐子里生长的仙人掌,比人还高,经过严冬,绿色没减半分。掌上的密刺绿中带黄,钢钢的,展现着自己不变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巷口处,有家“乡记餐馆”,已经是第三代人掌勺了,菜肴保持本地乡土原味,这个点常常触动着许多从外回来探亲访友之人的味蕾。馆子有道名菜,食材便是从不远处河里泡大的水鸭,这种鸭脚掌黄里透红,身子圆鼓鼓的,肉质紧实,配上特别的佐料,不管怎样或炒或蒸,味美可口,令人回味,自然也能引发许多人对生活过往的追忆。馆子的老板娘嗓门老大,音色却带柔,身材高挑,总是满面春风,自如应对客人,脑海里记下许多陈年旧事,念得一本“乡愁”真经,是会挣钱的主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记餐馆”上方十来米远,有一小面馆,老木屋,号“吃不厌”。本地的“干挑粉面”远近闻名,“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对此做过专门报道。这家面馆不仅传统的干挑做得好,而且汤面也很出名,凡吃过此店汤面的人,过舌不忘。面馆自始至终就一人经营,老板精瘦,现已年近古稀,身板还硬朗,穿着精致,显得还挺精神,巷子里的老顾客上门,他还会保持熟练的动作麻利完成整个流程。过去馆子生意火爆时,食客络绎不绝,要不是身手灵活,是忙活不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不厌”斜对面是一家“老友齐聚”麻将馆,和牌声经年不息。麻友固定模式,每日里按照惯例来馆中碰面,“一块”是长期不变的标准,“扳本”是永不言败的口号。老板娘常说:对于老年人,儿女给的红包钱,用于娱乐,应该是物有所值。这话听着还有些道理,老年人一旦“痴呆”了,照看服侍挺烦心,折腾人。长年“修长城”的老同志,别看他枯瘦的手颤巍巍,有时和了一手好牌,也能把麻将子扣得山响。输了的现金不够,也会使用二微码,面前桌上摆的不是老人机。麻将馆里,这三两桌的老人比无事可做时,更显精神,脸部绉巴绉巴的,但气色不差。他们用碎碎银子打发长长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将馆隔壁应运而生了一个小卖部,店子为一爿小柴房改装而成,没什么名号。店子的老板为一对老夫妇,男人姓李,有一儿子长年在外,估摸在外混得不怎么样,回来的次数很少,他们没有参与麻将活动的爱好,平时闲得没事可干。有一天,一个邻居麻友没槟榔嚼了,就对围着看打麻将的李老头建议其在自家开个小店子,好让大伙买东西方便些。大家觉得建议可行,李老头认为也可以,便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张罗起这么个小卖部,起初店里就摆了几样货物:矿泉水、槟榔、香烟、面包,专供麻友们的。后来附近的居民也常常问问食盐、酱油啥的,也就增加了一些日用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到傍晚夕阳下山后,巷子深处,米酒弥香。猜拳行令的几个人,正热火朝天,将巷子里的烟火味吆喝浓烈。他们年纪均已过花甲,是一群来自乡村的进城农民,有拖板车的,有卖小菜的,当然也有边打零工边照看小孙子上学的,这里的房租不贵,是他们理想的租居地。白天劳作后,几个人聚在一起喝盅小酒,消除疲劳,人生快意感满满。24小时里,在这个时分他们才进入佳境,有意识创造出生活的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的老住户,请客吃饭,喝酒显得比农民兄弟文雅。他们喝酒不怎么高声说话,边饮边唠嗑唠嗑家常,一碟花生米,二两烧刀子,也要品味出故事来,讲起某某当厂长时的威武霸气,某某在果品公司的风生水起,某某做生意借鸡生蛋,某某小孩考上名牌大学,某某房地产开发背时垮掉,如数家珍,津津有味。每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只是情节越发丰富,增添出不一样的枝枝叶叶。这些喝酒人大多不在发家致富的行列里,他们还住在老巷子,但会为巷中走出的能人大户骄傲后半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巷里夜晚的街灯光亮并不辉煌,有些暗淡,人影隐约,这里难见歌舞升平。它真正的静美,是二胡旋律在深处的阁楼上传出之后,随着音符的传送,灯火便会陆续隐灭,一天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这里虽没有笙歌醉水,却也保持了一点点过去岁月的余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巷尾接在大桥之下,桥上的车流声滚滚而来,呼啸而去。桥下的渡口长满荒草,当年渡船的汽笛声犹在耳畔,喧嚣一时的“故事码头”商船没了踪影,前些年被一场洪水冲至几十里外,闹热的码头市场没了踪迹,现今防洪堤在它上面漫延开来,青葱桂树沿堤路一直伸展,新堤蔚为大观。码头边上的木材公司,仅留下一栋房子,两个员工,表示公司依然存在,紧临的供销总社的小院子风雨中慢慢苍老,静静的送别一拨拨老员工。夜深人静时,每当一串鞭炮声响起,便知又一位老供销人上了天国。一旦白事操办起来,小院里的老少便会自发组织帮忙,老人会为逝者一直守灵。院子居户不多,均讲究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坐落院外交叉路口的供销大厦的金字招牌仍然保持原有的几分荣光,那是当年供销人的荣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木材公司旧建筑地基,走上河堤,江水悠悠,江面上没有了排筏的号子声,没有了来回客船货轮的身影,几只江鹭飘飞空中,几只木舟横卧河边,放养的水鸭在木舟四周凫水觅食,它们生长缓慢,每天都是老样子,被“乡记餐馆”的食客们惦记着,它们不知情。岸上石亭处,闲人休憩,游客漫步。对岸坡上寺庙晨钟暮鼓,佛经唱响,静谧了一片时空。老巷子深谙世事沧桑,听惯了妙音,虽老态龙钟,但却安详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3-2-18 08: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号子声长大的老槐树斜倚着一扇老墙,枝叶照样繁茂得很,树皮斑斑驳驳,岁月把年轮刻在它的身躯,把巷子的掌故投寄在它的腰杆上。老树一墙之隔,被挖掘出了一块新坪,估摸不久就会有一栋楼房竖起,像巷子后面那样高高的建筑。空坪中不知谁家搬来晒晒太阳的一盆茶花开得正艳,茶花的红颜老槐树是看得见的,那是一年中难得一遇的景致,那是离它最近的美,那是茶花献给周边邻里的心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0 12:27 , Processed in 0.1419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