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小莲儿

[抒情散文] 天平山怀古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3-26 09: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躲在石头缝里唱着歌的虫子,引来了各种声腔调门的鸟鸣,如同奏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青朴的灌木丛不断向前延伸,偶尔探出几株野菊,痩枝黄叶,迎着风,拘谨又倔强。
   拐弯处有一寺庙,黄墙灰瓦,些许破落。近前,见一位老尼,额头皱纹布得细密,手持悬项佛珠,盘坐于蒲团,喃喃诵经。寺旁一陋屋,门半掩,但见木床桌椅再无其他了。在这里,连庙宇该有的晨钟暮鼓都不见痕迹。我的心里生出了疑问,孤灯素月,寥寂长夜,阿婆是如何在心里张罗出一个宁静的世界?
   我不敢贸然相问。看着阿婆一脸安详,答案应该都在她心里。对于佛家,一花便是一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3-26 09: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道似乎越来越长,亭榭、碧池、修廊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青山秀水引无数奇石环回,卓笔峰,飞来石,护山石等,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若撑,各具形态、色彩,这该是造物主使着性子雕镂出来的奇迹。
   东侧崖壁,凌空独立的“飞来石”,高近十米,重约50吨。底附磐石,又若即若离。传说此石原在四川峨嵋山上,应是此地人杰地灵,才使它从千里之外飞驰而来,故名。大自然的神奇与恩赐,让我心生敬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3-26 09: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飞来石”至山顶,本有石阶,但一路奇景诱惑我们随景而去。脚下攀爬的石头有些几成直角,需一人先上,然后整个身体趴着,伸出双臂,把下面的人连拖带拉拽上去,累得气喘如牛。回头一看,路途坎坷,历经艰辛,又为自己的毅力暗自欢喜。
   在快抵达山巅的时候,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雨色中的山峦,烟水葱茏,神秘、飘逸,仿佛气定神闲,其实内心藏着万千端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3-26 09: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方圆不过几十平方范围,却如平地,山名由此而得。游客们长枪短炮、兴奋地变换着角度拍摄美景。最安静的是不远处的灵岩山,一道黛青,几分安然,峰顶上翘角飞檐的亭子清晰可见。站在“照湖石”上俯瞰东方,太湖如练。逝者如斯夫,它始终守护着这里的子民与青山。所有的感觉忽地聚涌在一起,绵长的记忆里,依旧回荡着那首江南民歌“太湖美呀,太湖美……”
   此刻,天平山灼灼生辉,漫天阳光泼洒在百年红枫上,火烧云般沿着山脉地势起起伏伏。似珊瑚灼海,翻涌不息,仿佛在煽动万物,只要一挥手,便可造就锦绣河山。


拜读欣赏佳作,文笔流畅,观察细致,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抒情自然。遥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2.85%

发表于 2021-4-9 15: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5-2 2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湖边慢走,石桥、锦鱼、翠绿的苔藓与朴拙的“接驾亭”,仿佛钩连着一个世纪前的记忆。亭前佝偻的老松,自横卧的巨石缝隙挣出,阳光静静地划过它粗砺的肌肤,每一处褶裥都不放过。岁月来去,霜染雨袭,它始终立于这块土地上,与石对峙,让世人为其生命的险峻与顽强,发出一声浩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5-2 21: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憩于山石上,白云飘在头顶,蓝天成为背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穿梭于苍藤薜萝的峭壁之间。侧身,忽见崖壁隙罅中,幽幽流出一股清泉,注入潭中。潭石上刻“吴中第一泉”字,是为当年寺僧生活用水之处。依稀可见池中水草纤细脉络,水质清冽、晶莹得让人失语,却又忍不住轻叹一声,你怎会如此纯净呢?这一帧模样,引得白居易忍不住诗兴大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从云的自在到水的明澈,构建了一种从容、透彻的人生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5-2 2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攀爬了多久,挡眼的是两堵对立、陡峭如削的石壁,上刻“一线天”三字,笔划苍劲雄厚。侧身踏上窄仄的石阶,但觉嗖嗖凉意。抬头,天空如缝。从没见过这么狭窄的天,云朵被挤成一条条流动的细流,在命运的推演里,以水的形态,溯洄而上,或去向远方,去找寻生命永恒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5-2 2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拐弯处有一寺庙,黄墙灰瓦,些许破落。近前,见一位老尼,额头皱纹布得细密,手持悬项佛珠,盘坐于蒲团,喃喃诵经。寺旁一陋屋,门半掩,但见木床桌椅再无其他了。在这里,连庙宇该有的晨钟暮鼓都不见痕迹。我的心里生出了疑问,孤灯素月,寥寂长夜,阿婆是如何在心里张罗出一个宁静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5-2 2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方圆不过几十平方范围,却如平地,山名由此而得。游客们长枪短炮、兴奋地变换着角度拍摄美景。最安静的是不远处的灵岩山,一道黛青,几分安然,峰顶上翘角飞檐的亭子清晰可见。站在“照湖石”上俯瞰东方,太湖如练。逝者如斯夫,它始终守护着这里的子民与青山。所有的感觉忽地聚涌在一起,绵长的记忆里,依旧回荡着那首江南民歌“太湖美呀,太湖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5-2 2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月,我来到天平山。穿过大半个城市,与你相见。
香枫如火,“万丈红霞”托举着一轮红日。霞光折射在古老的枫树上,无数影子在秋风中开始碰撞、重叠、沸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湖边慢走,石桥、锦鱼、翠绿的苔藓与朴拙的“接驾亭”,仿佛钩连着一个世纪前的记忆。亭前佝偻的老松,自横卧的巨石缝隙挣出,阳光静静地划过它粗砺的肌肤,每一处褶裥都不放过。岁月来去,霜染雨袭,它始终立于这块土地上,与石对峙,让世人为其生命的险峻与顽强,发出一声浩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木愈来愈多,层层叠叠的建筑映入眼帘。地势开阔的南山麓,古色古香的“天平山庄”涵盖了高义园牌坊、范参议公祠、白云古刹、鱼乐园、宛转桥等。院落杏墙黑瓦,清泉石趣,悄然自重,又不露声色。山庄中堂悬有一联:“门前绿水飞奔下,屋里青山跳出来”。把山庄具象与文人吟咏的景致和情怀一一收纳。淡泊典雅的惬意隅境,契合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心思,溶解着他们内心一种隐逸的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文化风云随即堆涌在一起,却又毫无稠厚、刻意的感觉,不会在心里生出一种疏离而无法感知的真切。细想,这山水草木,倘无古人墨迹,便如失了思想一般。唯有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方可吞纳天地灵气,涵生情操胸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徘徊在范仲淹纪念馆,凝望柜壁碑文、诗词、游记、遗迹,伫立追思,心里翻出几层浪涛。他们深知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中国文化世代传承的一种精神,必根植于心,延续至邈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憩于山石上,白云飘在头顶,蓝天成为背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穿梭于苍藤薜萝的峭壁之间。侧身,忽见崖壁隙罅中,幽幽流出一股清泉,注入潭中。潭石上刻“吴中第一泉”字,是为当年寺僧生活用水之处。依稀可见池中水草纤细脉络,水质清冽、晶莹得让人失语,却又忍不住轻叹一声,你怎会如此纯净呢?这一帧模样,引得白居易忍不住诗兴大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从云的自在到水的明澈,构建了一种从容、透彻的人生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攀爬了多久,挡眼的是两堵对立、陡峭如削的石壁,上刻“一线天”三字,笔划苍劲雄厚。侧身踏上窄仄的石阶,但觉嗖嗖凉意。抬头,天空如缝。从没见过这么狭窄的天,云朵被挤成一条条流动的细流,在命运的推演里,以水的形态,溯洄而上,或去向远方,去找寻生命永恒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朴的灌木丛不断向前延伸,偶尔探出几株野菊,痩枝黄叶,迎着风,拘谨又倔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8-11 16: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拐弯处有一寺庙,黄墙灰瓦,些许破落。近前,见一位老尼,额头皱纹布得细密,手持悬项佛珠,盘坐于蒲团,喃喃诵经。寺旁一陋屋,门半掩,但见木床桌椅再无其他了。在这里,连庙宇该有的晨钟暮鼓都不见痕迹。我的心里生出了疑问,孤灯素月,寥寂长夜,阿婆是如何在心里张罗出一个宁静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4 22:50 , Processed in 0.1289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