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960|回复: 48

[每周一文] 留住我们的春节记忆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21-1-31 11: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皖平 于 2021-1-31 22:39 编辑

                           留住我们的春节记忆
                                 文/ 青果老余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临春节,大人们忙着洗菜、蒸馍、做饺馅、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则忙着帮大人贴春联、挂年画,其中最重要就数糊灯笼了。在那个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片、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糊一个红灯笼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它是照亮黑夜、引领我们去各家拜年的指路明灯,也是温暖乡村、点亮我们内心美好憧憬的希望之光。
  按老家传统习俗,早过十五晚过年,所以真正过年从除夕夜幕降临开始。先是在堂屋正厅的祖宗牌位前焚香,摆上供品,点上红红的蜡烛,在温暖的烛光中完成对先人的追思与祭奠。然后在大门两边挂起红灯笼,在门前及灶台上分别点三支香,敬土地神、灶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待一切安排准备就绪,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长辈们在儿孙的簇拥下,高堂之上对着门落座,然后一家人按辈份、年龄大小依次就座,辈份小的不管多大岁数,屁股对门坐。年夜饭开始,先是晚辈向长辈敬酒,然后是同辈人之间相互敬酒祝福。这期间,不谙世事的孙辈们会争着给爷爷、奶奶磕头,顽皮地索要压岁钱,不给钱就不停地磕头,逗得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都是春节的仪式和礼数,千百年来,他牢固地维系着传统农耕家庭共同信仰,传递着族群血缘亲情,寄托着对新春的希望和祝福,亲情得以交融,幸福得以延伸,期望得以表述,植根于血脉之中的文明习俗得以传承。
  接下来,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里,大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孩子们则不失时机跟着大人一起出门,于是在新春的乡村田野间,放眼望去,穿着时新的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欢笑着,与大地上刚刚苏醒的小草,田野里伸着懒腰的青苗,沟河里划着清波的鸭鹅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大地迎春图。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记忆都随着时光的变迁越来越模糊不清。在信息化及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之下,春节传统礼仪被渐渐淡忘。
  曾记否,以前每逢春节,如果亲友不能相聚,我们大都会提笔写信,在字里行间真切地表达思念之情和新春祝福。后来,贺年卡、明信片代替了书信,虽然想表达同样的目的,但失去一字一句、把玩品味的念相。
  现如今,笔墨入库,书信难求,贺年卡、明信片也懒得写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条条简短的短信、微信在履行着拜年功能,可惜,这样简单快捷“拇指情”,已从原创走向了复制转发,每逢春节年夜饭之前,手机中会不停地传来被复制转发的拜年信息。有时竟然还能收到陌生人错发的微信祝福,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不得不有礼貌地回复一个陌生的祝福。
  我们当然得感谢信息化给现代生活带来的方便,但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也在有意无意地反噬人类社会的传统文明,在微信网络的世界里,春联、年画、灯笼、祭祀、守夜、迎财神等传统文化民俗已渐行渐远,而这些正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怀旧的时代。我们一方面在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正在失去弥足珍贵的精神记忆与美丽乡愁。的确,科技的先进性、实用性代替不了传统文化涵养心灵的作用。你可以面对发黄家书陷入沉思,但却翻不出任何一句让你心动的短信;你可以保存祖上遗留下来的一支笔,但却不可能收藏敲击过的键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渴望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能更加深入持久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让新时代的春节在“线上指尖”都充满浓浓的年味,让辛苦奔波了一年的人们拥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通过传统春节民俗,重新找回那曾经的美好记忆,抒发情感,关照内心,凝聚亲情,寄托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春的乡村田野间,放眼望去,穿着时新的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欢笑着,与大地上刚刚苏醒的小草,田野里伸着懒腰的青苗,沟河里划着清波的鸭鹅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大地迎春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面对发黄家书陷入沉思,但却翻不出任何一句让你心动的短信;你可以保存祖上遗留下来的一支笔,但却不可能收藏敲击过的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1: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楼主的文采,文章版面尚需完善。问好

点评

感谢老师点评,提前预祝春节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临春节,大人们忙着洗菜、蒸馍、做饺馅、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则忙着帮大人贴春联、挂年画,其中最重要就数糊灯笼了。在那个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片、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糊一个红灯笼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它是照亮黑夜、引领我们去各家拜年的指路明灯,也是温暖乡村、点亮我们内心美好憧憬的希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老家传统习俗,早过十五晚过年,所以真正过年从除夕夜幕降临开始。先是在堂屋正厅的祖宗牌位前焚香,摆上供品,点上红红的蜡烛,在温暖的烛光中完成对先人的追思与祭奠。然后在大门两边挂起红灯笼,在门前及灶台上分别点三支香,敬土地神、灶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一切安排准备就绪,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长辈们在儿孙的簇拥下,高堂之上对着门落座,然后一家人按辈份、年龄大小依次就座,辈份小的不管多大岁数,屁股对门坐。年夜饭开始,先是晚辈向长辈敬酒,然后是同辈人之间相互敬酒祝福。这期间,不谙世事的孙辈们会争着给爷爷、奶奶磕头,顽皮地索要压岁钱,不给钱就不停地磕头,逗得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都是春节的仪式和礼数,千百年来,他牢固地维系着传统农耕家庭共同信仰,传递着族群血缘亲情,寄托着对新春的希望和祝福,亲情得以交融,幸福得以延伸,期望得以表述,植根于血脉之中的文明习俗得以传承。
接下来,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里,大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孩子们则不失时机跟着大人一起出门,于是在新春的乡村田野间,放眼望去,穿着时新的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欢笑着,与大地上刚刚苏醒的小草,田野里伸着懒腰的青苗,沟河里划着清波的鸭鹅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大地迎春图。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记忆都随着时光的变迁越来越模糊不清。在信息化及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之下,春节传统礼仪被渐渐淡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当然得感谢信息化给现代生活带来的方便,但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也在有意无意地反噬人类社会的传统文明,在微信网络的世界里,春联、年画、灯笼、祭祀、守夜、迎财神等传统文化民俗已渐行渐远,而这些正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怀旧的时代。我们一方面在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正在失去弥足珍贵的精神记忆与美丽乡愁。的确,科技的先进性、实用性代替不了传统文化涵养心灵的作用。你可以面对发黄家书陷入沉思,但却翻不出任何一句让你心动的短信;你可以保存祖上遗留下来的一支笔,但却不可能收藏敲击过的键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渴望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能更加深入持久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让新时代的春节在“线上指尖”都充满浓浓的年味,让辛苦奔波了一年的人们拥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通过传统春节民俗,重新找回那曾经的美好记忆,抒发情感,关照内心,凝聚亲情,寄托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感受情怀,分享学习,另版面尚需规范,具体规范见附 : 关于经典文学散文版设置和发帖的要求通知 点击可阅,遥祝老师佳作连连

点评

感谢老师指点,预祝老师新春愉快,即颂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临春节,大人们忙着洗菜、蒸馍、做饺馅、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则忙着帮大人贴春联、挂年画,其中最重要就数糊灯笼了。在那个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片、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糊一个红灯笼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它是照亮黑夜、引领我们去各家拜年的指路明灯,也是温暖乡村、点亮我们内心美好憧憬的希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老家传统习俗,早过十五晚过年,所以真正过年从除夕夜幕降临开始。先是在堂屋正厅的祖宗牌位前焚香,摆上供品,点上红红的蜡烛,在温暖的烛光中完成对先人的追思与祭奠。然后在大门两边挂起红灯笼,在门前及灶台上分别点三支香,敬土地神、灶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一切安排准备就绪,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长辈们在儿孙的簇拥下,高堂之上对着门落座,然后一家人按辈份、年龄大小依次就座,辈份小的不管多大岁数,屁股对门坐。年夜饭开始,先是晚辈向长辈敬酒,然后是同辈人之间相互敬酒祝福。这期间,不谙世事的孙辈们会争着给爷爷、奶奶磕头,顽皮地索要压岁钱,不给钱就不停地磕头,逗得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春节的仪式和礼数,千百年来,他牢固地维系着传统农耕家庭共同信仰,传递着族群血缘亲情,寄托着对新春的希望和祝福,亲情得以交融,幸福得以延伸,期望得以表述,植根于血脉之中的文明习俗得以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里,大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孩子们则不失时机跟着大人一起出门,于是在新春的乡村田野间,放眼望去,穿着时新的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欢笑着,与大地上刚刚苏醒的小草,田野里伸着懒腰的青苗,沟河里划着清波的鸭鹅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大地迎春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记否,以前每逢春节,如果亲友不能相聚,我们大都会提笔写信,在字里行间真切地表达思念之情和新春祝福。后来,贺年卡、明信片代替了书信,虽然想表达同样的目的,但失去一字一句、把玩品味的念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如今,笔墨如库,书信难求,贺年卡、明信片也懒得写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条条简短的短信、微信在履行着拜年功能,可惜,这样简单快捷“拇指情”,已从原创走向了复制转发,每逢春节年夜饭之前,手机中会不停地传来被复制转发的拜年信息。有时竟然还能收到陌生人错发的微信祝福,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不得不有礼貌地回复一个陌生的祝福。

点评

感谢老师点评,预祝老师新春快乐,即颂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怀旧的时代。我们一方面在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正在失去弥足珍贵的精神记忆与美丽乡愁。的确,科技的先进性、实用性代替不了传统文化涵养心灵的作用。你可以面对发黄家书陷入沉思,但却翻不出任何一句让你心动的短信;你可以保存祖上遗留下来的一支笔,但却不可能收藏敲击过的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31 12: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渴望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能更加深入持久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让新时代的春节在“线上指尖”都充满浓浓的年味,让辛苦奔波了一年的人们拥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通过传统春节民俗,重新找回那曾经的美好记忆,抒发情感,关照内心,凝聚亲情,寄托美好。


拜读欣赏,创作辛苦,遥祝老师冬祺笔丰!

点评

预祝老师新春愉快,冬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1-1-31 13: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临春节,大人们忙着洗菜、蒸馍、做饺馅、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则忙着帮大人贴春联、挂年画,其中最重要就数糊灯笼了。在那个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片、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糊一个红灯笼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它是照亮黑夜、引领我们去各家拜年的指路明灯,也是温暖乡村、点亮我们内心美好憧憬的希望之光。

过年的喜庆和繁忙景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3 15:27 , Processed in 0.195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