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青果老余 于 2021-1-3 10:48 编辑
守 住 初 心
初心是什么,实在一言难尽,不过从字面来看,我想是不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最本真的愿望和动机呢? 只所以想到这个严肃的话题,因为之前读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关于内在与外在生命的思考久久萦怀,但又懵懵懂懂,难以下笔。有幸近日读了作家丁捷的《初心》,顿觉豁然开朗,于是我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尝试轻扣心扉,向自己问好。 人活着的任务是什么?以前从未想过,真是太不应该,这惊天一问正如周国平所言,原来是把自己的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这太突然,也不容易,我有点措手不及。 把命照看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一次谁也想不到的车祸,一次静悄悄的细胞癌变,生命便戛然而止,生命无常。可更为困难是,人的内心存在深不见底、极易反噬自身的欲望。试看,芸芸众生,滚滚红尘,不论凡夫俗子,又或社会精英,面对权欲、物欲、情欲的撩拨,身陷市井、票子、位子、面子的袭扰,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而不迷乱。 把命照看好,人生不自取其辱,谈何容易。 不是吗?当一个人饥饿难耐时,他只想吃饱肚子,可当他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后,他又会想到金钱美女,想到别墅豪车,想到地位权力,不一而足。内心永无止境的欲望黑洞,是人性恶的一面,是生命难以驾驭的根源。 正如帕斯卡所言:“人性是处在自主性与可堕落性之间的吊诡存在”,一切外在宗教、道德、法律均不足以改变这一切。正因如此,尼采说:“上帝死了”。 然中国人对人性的认知与西方有所不同,不论是道法自然的老庄,还是克己复礼的孔孟,抑或是出世入世的佛祖,大多强调人性本善,强调在无法摆脱的世俗生活中,注重个体内心的自省、自知、自然、自重、自强、自厉。在这方面集大成者要数明代的心学宗师王阳明,他将知行合一高度概括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话话,层层递进,提出了加强欲望管控,修炼人性良知,追求崇高价值,回归理性人生的谆谆教诲。 要把生命照看好,除了搞好起居饮食、坚持锻炼,还要清心寡欲,给生命减负,不让这些外在的俗物俗事遮蔽我们的双眼,凡事多关照内心,在迷茫时,立即停下,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想想为什么出发,让内心回到知善知恶的良知状态,行走在为善去恶的光明大道上。 至此,我想情有约束,行有规矩,克勤克俭,尽职尽责,不负自己的工作,不愧对养育我的父母;我想工作之余多陪陪双亲,为他们恭恭敬敬地盛一碗饭、端一碗汤;我想泛舟湖上,品味“船头一壶酒,船尾数卷书”的闲暇;我想在秋日的郊外三五好友相聚,重温“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份怀念;我想时常回望走出农村时的那条艰难曲折的小路,向天再问,我为什么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