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春云百香果 于 2020-12-6 21:38 编辑
经典文学每周一文活动 第16期出题主题:冬之遐想 本期出题:姜庆涛
一、关于散文: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2、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3、狭义的散文包括: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由于经典文学网是纯文学网站,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二、本周出题: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语言见长,文章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作者的感情。在语言运用上最大特点就是借助具象,如写景状物等笔法以优美的语言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要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或有所寄托,寓情于物,以达到抒发作者情感之目的。因此,抒情散文有着美文的美誉。 抒情散文的特点及要求: 特点: 1、抒情散文要做到“文中有我,我融于景,我融于物,重在抒情。” 2、把握形散神聚,诗情画意,恰似泼墨写意画的写作特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手法,如:象征、借助、衬托、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托物抒情、借景抒情等,使文章更加清新、饱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4、语言要精准、凝练、形象、生动。对景、物的刻画要细腻有序。要有着音律般优美,更要有诗一样的语言,言语一出便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5、主题要鲜明,立意要明确,中心要突出。紧扣主题不跑题,切忌流水账式的写法,切忌低俗,更不要将抒情散文写成记叙文。 要求: 1、要符合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 2、文章以“冬之遐想”为主题。标题自拟(注意:“冬之遐想”是主题不是标题。) 3、正确理解“冬之遐想”的主题。做到视野开阔,营造出浑朴纯真、深邃幽远的优美意境。 三、范文展示及赏析: 梧桐树
作者: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梧桐树》赏析: 这篇《梧桐树》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野,自然也带有传统审美旨趣的感染性、启发性。作者以亲切的娓娓诉说,于不经意间喻示着人生世事的运化规律,应当属于鲁迅所称许的那种小品散文,其写法漂亮、缜密、雍容,其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文章先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梧桐树从春到秋的种种变化,行云流水般地插入了一些古典诗句。其后便引发了一番触景生情的感慨。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都十分平易、平朴。然而,正是在这平易、平朴的文字中,透露出了任何力量也无法逆转的,“艰深”而悲凉的人生无常之恸。在生动优美的自然景致之中,又贯注着一种哲理、义理之美。在梧桐树从春到秋的生长过程中,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伤春悲秋、无常之恸固然是梧桐树绵延千年的诗意内蕴,而回黄转绿、生生不已则更是梧桐树灌注万载的美学气韵。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树视若无睹,浑然不觉,只是把它们当做环境的点缀或是居所的延伸,而很少从中寻觅自己人生与精神的倒影。有如作者笔下这几株梧桐树的主人,如果不能“看见它们的容貌”,不能“感到它们的象征”,仅仅是“所有了它们”,在作者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作者对于树,常常是用了全副心神去观察、鉴赏、思考,真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幽深的意味让我们感悟到:人生如树,树如人生。在这里,“山远始容”的“远”字,有了一个相对时间段的观察,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景致的动人姿容,且能够领悟其深层意蕴。作者笔下的梧桐,是比较完整、比较现实的人生的象征了。新桐初乳的梧桐好像人生的少年时代,天真烂漫,稚拙可爱;绿叶蔽日的梧桐犹如人生的青年时代,风华正茂,生机盎然;然而,北风一起,那些曾经蕴涵着无限生机的梧桐叶便接二连三地飘落,转瞬间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不禁令我们联想起人生可能遭遇的种种灾异。作者正是从梧桐树从春到秋的变化,读出了人生世事“无常”的“悲秋”意味,而且所“悲”的,又是最能引发普遍共鸣的人生无常之悲:枝繁叶茂不是永恒的,荣华富贵也不会是永恒的。理解了这一“‘无常’的象征”,也许就会大彻大悟,重新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四、发帖要求 1、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 2、作品发到经典文学网散文随笔版,选择主题分类【每周一文】,版面规范按《关于经典文学散文版设置和发帖的要求通知》执行。同一次活动,同一作者参加篇数不限。 3、发帖时间:本周一至周日(12月7日一12月13日) 4、参加人员:经典文学网全体会员均可参加。 五、注意事项: 1、每周一文活动获得高亮的作品,于周日晚上由主评、辅评老师精选汇总,并推荐经典文学中华文艺微信平台展示。 2、主评和辅评老师点评作品所指正之处,作者未进行修改的,不纳入汇总。 3、作品发帖没有选择【每周一文】主题分类的,不纳入汇总。 4、未按排版要求发帖的,不纳入汇总。 5、活动作品于每周日晚汇总,作品须在周日晚九点前发表至散文随笔版。过期不再纳入汇总。 6、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经典文学散文随笔区 2020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