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蓝雪花 于 2020-10-12 06:12 编辑
把饱满的麦粒给了鸟雀
水分抽干。鸟雀的鸣叫声
填充了内心的独白,日子
似乎饱满起来,旱烟袋
吧嗒吧嗒着幸福的滋味
实现或未实现的梦想
在此刻,已失去份量
巢穴里的嘴巴,需要一生
去滋养,倾其所有
让血液里流动的草
成为奶水
可以偎在暖阳里了
余晖染黄了麦田
一圈一圈光晕
久久不散,像轮回
蜕变 ——诗歌创作浅谈 文/溪林漫雨
当世界沉寂,听到了夜咚咚的心跳。这心跳声掠过了嘈杂,越是喧嚣的场面越寂寞。这时候,诗歌的影子就从心底升起,模糊而清晰。
回首往昔,当那些忧伤的文字出现在笔下,似乎只是为了宣泄,那个蜷缩在幽暗角落的我,像一只没有被点燃的蜡烛,默默舔舐着伤口,在平凡的日子里沉落。目光所及,都是自己踩着自己的影子。这是最痛苦的时刻,当所谓的苦难到来,迷茫和挣扎是必需的养料。自己与自己的抗争,是必经的过程。所幸,循着诗的声音,听到了鸟鸣,听到了泉水在山涧的轻吟。与诗为伴,相互支撑,坚韧不拔,呼吸与共。
生活的平凡往往容易消磨掉激情,消磨掉想象,那么,诗意只是凌空的云朵,灵感在水间是难以捕捉的泥鳅。诗者,能谛听到人们听不到的声音,冥冥中,像是一种召唤,是对生命本真的映射。诗者,需要在平淡的生活琐碎中,探寻到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体验,也是顿悟。每个人是不同的,都是在循着自己的声音而行进,都是在不断地否定,不断地探索学习中,煎熬、挣扎、抗争、蜕变。
宇宙浩瀚,而人生渺小。所幸还有诗歌,还有与诗歌同行的良师益友。在寂寞的行进中,奋力跃上朵朵浪花,体验人间冷暖,一次次跌落,一次次跃起。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日
明天 文/婉暄
明天是哪一天,不知有谁能说得清楚。我竟然觉得那就是对一段时间的定义罢了。是被人赋予的。而倘若没有这些对时间的界定和命名,我将如何赞美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又如何能分辨出我对哪一天好哪一天不好的评判具有讨论的价值的价值呢。 ——题记
有人在我耳边乞求。在夜晚
语速急躁,声调高亢。以昨天的名义
喧嚣着偷袭了我梦的家园
有人走上舞台
披头散发,型容怪异
愤怒的肌肉已经松弛,手臂吃力地摇摇晃晃
多褶的嘴唇已经颤抖,红釉疲惫地溢出唇线
很多次。很多次,我心生悲哀
起伏至喷薄;缓冲到平静。间歇地痛不堪言
穿越个性异样的日子
走过没有任何波澜的经年
对峙一只年迈的鸟
我使劲拧一把有点皱巴的耳朵
仿佛什么都听不见
有人将一支红玫瑰绣于鹰的丹田
叫卖价值连城的古董。报价者举着今天的价牌
我盯着它,讶异、赞叹却并不下单
有人高举双臂
犹如活着的一尊雕像向我召唤。我看见
很多影子蜷缩于动物中间。还有
斑驳的觥盏于角落里痛饮无歌的时间
我记得自己大把地付过钱,为昨天倾家荡产
我记得自己盛大地邂逅过,为今天买断尊严
我记得,那公元1991年的春天以及2019年的夏天
那公元1959年的秋天和1979年的冬天。一场又一场
苦难和甘甜;浪漫或谎言
缀成一部泪流满面的诗卷
曾经,有一个叫做命运的大师踩踏我瘦弱的双肩
我命令自己咬破嘴唇。活着
勇敢、坚韧;优雅、冷艳。当那些人
健硕的男人、妖娆的女人;凛凛大人和区区小人
在我的指尖荣耀滑过或颓废沦陷
我高昂的头颅朝向云端
白云和我,我们挽着彼此。清风相许
十指相扣,任溶溶滟滟的暖阳
湮没失魂落魄的昨天
埋葬虚伪张狂的今天
此刻,当我欲穷尽今生的才华羞涩献诗
为令人尖叫的昨天、给流光溢彩的今天
当我无比凝重地策划一个不确定的、有点冰冷而又盈满红色的一天
当我站在鎏金的历史丰碑前深情眺望远方
我的中文字库已经枯竭。我不得不与你相约后天
在荷马史诗的扉页宣告和揭秘它的神圣与庄严
荼蘼与我的诗观 ——诗歌创作浅谈 文/婉暄
一诗一世界。无论读诗、写诗都是一次次深深的进入。也许是人性的感天动地,繁华世界的温情滋养或者梦醒时分的孤独倾诉。无论自命题还是同题创作,无论诗中跳动怎样极端的词语都令我不得不融入它们,好奇心如探索一个新的世界。这是诗歌摄魂于我的魅力。
我们喜欢花。当它盛放,置其于器皿或发上。不停歌赞它;零落时又葬它,哭它。我们与花的关系究竟是如此单薄吗?在我的诗观里,我与花一体,与它同在,我用自己的方式感知它的存在甚至溯源它的前世今生。并非多愁善感,亦不是荒唐的臆想。我想倘若可以循着这样一个路径进入思考并缔造出一首诗是一次美好的享受。一些人生的疑惑与不解一并变得透彻了。活着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只要身心舒适,灵魂惬意。而以花之名,借其婀娜、斑斓以及香郁写一首诗,或读一首诗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
提到荼蘼,令我们想到那句“开到荼靡花事了”。哪有那么绝对呢。我想荼蘼本身就是一世繁华有又生生不息的化身,她凋谢时留给人们的颓败或许并不存在。所以,我念它的生命与万物同在,如同所有的花类一样,有歌颂的价值。想到《红楼梦》里姑娘们服用的冷香丸便是用了白牡丹、白荷花、白梅花、白海棠花的研末,并用同年雨水、白露节令的露、小雪节令的雪调制成的丸药,服了可养生补气。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觉得这不是药,而是艺术品,珍贵得不得了啊。无论是宝玉、黛玉还是现代人服用了这融四季精华于一身的药丸子就是饮了绝世的仙丹。生命的意义何其芬芳而有质感。那些枯萎的花在我的手掌上再现着,在我心中复活着,无论春、夏、秋、冬,我随时都可以和它们对话。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和体验的人生是无数不朽灵魂的延续,是打开并通向无尽的美好世界的天堑。可以在诗歌中情不自禁地、歇斯底里地拥抱自然万物,汲取其馨香和灵气-----是我之幸。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孤独者
文/宝石花
转眼,已站成一尊石柱
任凭一把刻刀雕琢
飞翔,奔跑,匍匐……万千姿态
咆哮的石屑,飞扬又跌落
种在我的泥土里
春花秋月,绵绵无绝期
发芽的疼痛,成熟的惊喜,都有泪
扎了根就不动摇,严寒酷暑都要扛着
多少柔肠,从笔尖滑落
纸笺无言,契合万物
让诗与生命相融 ——诗歌创作浅谈 文/宝石花
儿时喜欢童话,喜欢给身边所有事物都赋以生命。感觉视线所能抵达的物体都有思想,有故事。时常默默地遥望夜空,寻找飞逝的流星,静静地坐在河边,聆听鱼儿的呼吸,和白云映入水中的倾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从童话的王国走进诗的世界。
从此,生命中充满了新颖、鲜活的气息。人生的酸甜苦辣与离合悲欢,皆与一颗诗心交融。
徜徉诗海,境由心生。当诗与生命融为一体时,便会生成空灵美妙的情境。让有限的技法服务于无限的意境。写诗时投入其中,且努力让自己在诗内诗外的角色进出自如。
观人世沧桑,看流云千载。人与人之间生生不息的爱,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让我找到诗性的真与美,让我有勇气把这份美好交付于诗,交付于时代,让爱传递!
花,不会因凋零而不去绽放;叶,不会因枯萎而不去生发。春去,春还会再来;花谢,花还会再开。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那些在战场上,在灾难中,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之花,生命之花,我们岂能忘怀!要想让一首诗经得住月光的浸润和日照的洗礼,就得有本真的内核,有真善美的根基。
始终觉得,美,就在那里!等我去发现,去挖掘。诗,就在美的事物中蕴含着,等我去提炼,去构筑。所以一直坚持,笔耕不辍,向着远方前进!一切事物的情态都有诗性的隐喻。渴望诗性掀起一个人的海啸,渴望拥有诗境的辽阔。
四季更迭中,有万物沧桑巨变,我的一颗诗心却不会改变。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孤独者
文/宋瑜清
四周的山,簇拥着,奔驰而来
太阳远去;黑,扩散,如涨潮
心所及,漫野的空寞,唯有
地平线的一线光,似剑
心境是诗的底蕴 ——诗歌创作浅谈 文/宋瑜清
我们一直说的诗和远方,这里的远方,更多的是指心境,而非诗本身。所以一首好诗的产生必定有一个好的心境、心胸、思维、境界等等,否则再好的文字也没有生命力和灵动性,尤如塑料花,无论多真多美,都是没有生气与生命。
秋来了, 叶落了,飘在风中。这个简单的景色,不同心境就会产生不同的感想。悲伤者,看到叶在风中的流浪悲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欢乐者,看到叶在风中美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爱国爱民者,想到了国家(曹操的观沧海);等等。所以一首好诗,首定是来自于内心心境的发音。
心境是诗的底蕴,也可以说是诗的固有特性,从而决定了诗的不可模仿性。艾青写不出“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写不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风起,杜甫想到了天下寒士,刘邦激起了安天下壮士的雄心,曹操看到了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首诗就是一个境界,或一时的心境。
诗的不可模仿性,是指诗的境界、高度、禅意的不可模仿性,但诗的写法、形式、技巧、句式等是可以学习模仿的。
孤独者
文/夜风轻
与月对视
夜的囚徒。凭栏托起思念
借光,洗着忧伤
与诗同行 一一诗歌创作浅谈 文/陈子夜
诗歌对我来说,是旅途中一份难得的坚持。一路磕磕绊绊,从最初的幼稚涂鸦,到目前的小具雏形,最终伴我一路同行,细细想来,还是颇有一番欣慰。
一些记忆的闪光点。朋友曾说我的名字自带诗意,就越发觉得,我与诗必定有某种不解之缘。那些靠发誓打拼的日子,每及脆弱之处,捻一首小诗,结合自己偶有碰壁后的"痛悟",失衡的心态便得以调整和恢复,感觉还是颇有助力。小豆腐块开始陆续呈现,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发表,内心也有了些许成就感。伴随着生活长卷的铺开,不良思潮的频繁袭扰,诗歌在心中的位置渐渐变得模糊,很长一段时间,写作搁置起来,甚至有过背弃之念。还好,磨炼后的悟性和意志,愈发透明、坚定,牵引着自己,一路拣拾着诗的贝壳,摇晃着走来。
孤军奋战的日子,虽左冲右突,囿于目光所限,诗歌长期得不到突破。通过和一些资深写手的接触、切磋与交流,并参加诗歌高级培训班,视野、眼界得以开拓和提高,才越发觉得,不经雕琢打磨之工,诗歌便是一块难以抵达的高地。寻症因,弥不足,渐渐在诗性表达、诗意打造、诗境延伸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在创作思路、写作技巧上有了新的突破。
人生是一场修为,修为到哪里,诗境就到哪里。我愿以诗为灯,在锤炼的星夜,照见更好的明天;在芬芳的路途,遇见更美的花开。
孤独者
文/万显梯
黄粱抱着半生不熟的文字
理想抬高脚步
到云中,去追赶天上月亮
桂字馨香,长空万里
沧海波涛与星河连接
八仙带着凡尘给予的传说
挥手去了远方,至今不见下落
吴刚醉倒在自己
陈了千年的一坛美酒里
嫦娥独守深宫,仍在盼望
人类的一只飞船
神话一次次,在人间来回传递
鸡犬三三两两,早在赶往
云台的路上,凌空直上
诗歌与意象 ——诗歌创作浅谈 文/万显梯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因此我们写诗就离不开意象。
如何运用意象,就象木匠打造家俱,先要选择木料一样。计划想打造什么样的家俱,或大或小,或方或圆。若把家俱打造得好一点,漂亮一点,那就需要下一番苦心,千方百计把木料选好,加以精工细做,方可完成。我们写诗也是如此,一旦把写诗的主题确定了,马上需要取材,即是我们平常所指的意象。选择构成诗歌的意象,有别于木匠选择打家俱的材料。诗歌所需的材料(意象)来源于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诗人务必从自己积存的大量的数据库里把最合适的材料挑选或寻找出来,给以加工和精造,然后完成一件自己所要完成的作品。
因此对一个写诗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意象做为诗歌的载体相当重要。应当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所选意象要真要实,要摸得着,看得见,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作品落于虚浮和空泛;二是所选的意象与意象之间,不能牛头不对马尾,东拼西凑,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到头顶;三是要表里对应,客观与主观意识高度融合,前后连贯。比如一只鸟出现在诗行中高飞,它的飞翔环境、方向和高度,尽在写诗者的掌控之中。我们面对众多的意象,千里挑一,经技艺的驱驶和精心打磨,最终成于一件想要的作品。凡经历过诗歌创作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复杂性的难度不言而喻。
在使用意象词语,如:松、竹、梅、菊、桂花、月亮、云、风等,其本身就赋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可以借此用来表达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我曾经写过许多怀念和回忆的诗歌,常以诗歌的文本来回忆当年在大西北的流浪生活,并在许多诗句中都用到:行云、飞鸟、明月、星星、流水、驼铃、大漠、夕阳、老鹰、工棚、风沙等具象做铺垫,渐次进入抒情语境。如果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那么意象就是构成诗歌文本的筯和肉。其直观具象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超越表象的品质。诗歌意象成为主体情思与客体物象的统合,实现心与物的互相作用,达到抒情目的,也就无可非议。
二〇二〇年十月三日
明天
文/余镇淅
陨石,失去家园
毁灭的灵魂开始报复
每一个星球都是仇敌
愤怒的火雨砸向
一个个无辜的天体
让宇宙感染一场天花
尝尝毁容的滋味
比毁灭痛苦无数光年
那些坑坑洼洼的窟窿
安放噩梦的遗体
躲在大气层掩体中的蓝色眼球
忘记睡眠
死死盯着下一个威胁
我的远方 ——诗歌创作浅谈 文/余镇淅
我,在永远沉默前终于用诗修好一座坟墓。都是自己一砖一瓦叠砌。碑文上没有世俗官财的天文数字,只有诗的目录。诗,不记得哪一天相识,可她,早就认识我了。她先读懂我的心,深知我的好恶,开始慢慢操控我的心绪。路走多了,周围的风景会提醒我不要喜新厌旧,大自然也会孤独,跟尘封已久的书箱一样,死气沉沉。
当我走到生命的一个拐点,听见一连串问号的呼唤,如何安葬它们?诗,从远方飞来,她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是我曾经的收藏,她是我甩不掉的伴侣,因为,我欠账太多,账目里头的物象、意象们个个都想注册我户口本里的意境。
诗,告诉我,有请精灵们帮助理顺,少走弯路。我,战战兢兢地捞出几个熟悉的工具箱元素,开始迈出创作的小脚,听候斧正。真是幸运,几道横批定成败,诗精灵告诉我:你有私货,别人没有,应该拿出来晒晒。恭敬不如从命,老实交代:接触过的都是宝贵,学习过的应该珍惜,打出自己私房菜招牌。仅推两道菜:
1.同题诗《一个人的海啸》第一段:“贼,有三百六十道暗招,跟圆周率私下承兑,瓜分越长越高的巨人”。应用数学圆面积公式和银行承兑汇票词语对物像进行二元化转换,圆周率和承兑是定量,越长越高是变量。
2.同题诗《倾城秋波圆月夜》第一段:“秋风,一阵阵轻拂月影夜色,叶海漾动如三千佳丽飞舞的玉指,点泼一丝丝倾城的桂香”。一段三句,概括主题,应用微诗技术,不是随意编造。秋风、月影、叶海、桂香、….都是身临其境的体验。把这些物像按照诗的指点重新调配,创造了难得的意境。
诗,灵魂的代言人,无需直言不讳,让人来疯去张扬吧。
那些标点符号没能完成的抒情
文/杨平
画。会当凌绝,挥狼毫
书丹青,云涛雾障
肆意汪洋
歌。临空一吼,与蝉和声
肺腑之音,震落秋叶
醉。举觞豪饮,邀
月下松柏共舞,望长江
千古愁,暗东流
恋。冰雪之城,滑动
古诗新词的羽翼,咏一场
黄昏激情
花甲,扬起诗的风帆 ——诗歌创作浅谈 文/杨平
俗话说:“人过半百不学艺”,又说:“岁到花甲万事休。”可真的来到人生的秋季,赶上了好时代,有可支配的自主时间,有能买到的的好书,有无所不能的网络,我的那颗不安分的心,又萌生了重头学习的念想。
退休后的几年时光,一边带孙女,一边学写诗。胡乱探索,涉猎了不少的体裁。毕竟是自学,都不得要领。有时,一篇习作,改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也难见曙光,好像漫漫长夜无尽头。今春,幸遇经典文学网站的老师,得到网课教学培训,方才有点入门,走上正途,如鱼得水,扬帆起航。
作为老年起步者,我深感到,学习诗歌创作之路,须有高人指教,专业指导,才是正道捷径。将近半年的时间,坚持在“每周一诗”的小河中划桨,虽然跌跌撞撞,很累,但也确实收获了不少的欢乐和畅快。回头看看,都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
每写一首小诗,都好像是在陌生路上的徘徊,是新起点,是挑战,是一番痛苦无奈的挣扎,直到快被失败和放弃的浪潮淹没的时候,才瞧见一丝丝桅杆。于是,拼命抓住救命稻草,一首首闪着熠熠微光的新诗,就这样,从茫茫的心河岩缝中艰难流出。
二〇二〇年十月七日
明天
文/若新
行走在寂静的深处
用利剑 划破夜的肌肤
渗出一道灰白
在剑痕裂开时塞进
今天的浅薄 平淡
昨天的是与非
前天的痛楚 愉悦
还有前天的前天的 沧桑厚重
连同 日月精华
婆娑的树影
深浅不一的脚印
再寻一条大河
来一次大浪淘沙
金子装进 下一个日子
潜心领悟,诗意远方 ——诗歌创作浅谈 文/若新
写了几十年古诗词,忽然转写现代诗歌,有一种解放的感觉。
卸下了镣铐,自由行走在诗句中,并不是想象中的轻松。这样的自由,一旦掌控不好,诗歌就会成为分行排列的普通文字。
与古诗词相比,现代诗歌的文本没有了段落、行数、字数、韵脚的约束,因而文本的内容与意境,稍有欠缺就会失去诗意。所以说现代诗歌的自由是相对的,其中潜藏着一种自我约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创作,对现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抒情的控制。情感抒发是诗歌的本质,是诗歌的灵魂,但线性的直抒胸臆,简单呈现,让读者瞬间一览无余,会减少诗歌的诗意与美感。这就要求诗者要有节制的抒情,不能把所有的自然感觉,直白道出,需要隐秘抒情、含蓄抒情。
其次是意象的运用。巧妙地营造意象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可以说一首诗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在意象运用上,《乡愁》这首诗非常具有代表性,余光中先生在诗中选用了非常简单普通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的意象,营造了沉重的乡愁情怀氛围,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并深深地感染、打动了诸多读者。
另外,诗歌的高度与境界,也是诗歌创作中应该值得注意与重视的。一首好的诗歌不能无病呻吟,不能写的太平实、太浅显、太平庸。尤其应该自觉摒弃低俗、下流的文字垃圾。同时亦不能故弄玄虚,让读者不知所云。深刻的内涵,不是靠晦涩的词语,冷僻的句子来呈现。而是靠诗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凝练而成。
至于诗歌的语言、音律、意境等一些诗歌的共性元素,也是诗者在诗歌创作中,应予以注意并巧妙运用的。
现在,诗歌虽然已融入我的生活,并且像吃饭一样日常化了,但却很难创作出一首自己满意的诗作。因此,我将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与探索,只为能更优美诗意地抒发情感,升华人生。
二〇二〇年十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