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43|回复: 5

[赏析] 关于一些特殊格律诗体之我观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20-8-1 2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聂笑民 于 2021-10-19 12:26 编辑

           关于一些特殊格律诗体之我观
                       聂笑民
        偶见有诗友们贴出四言格律诗。关于四、六言格律诗,在全唐诗中有见一定数量的作品,笔者所见四言少于六言。在正轨文献启功著《诗文声律论稿》中有见对四言、六言格律诗的描述及具体格律规则安排,四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六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其它句式均由此二基本句式的“合盖”(一、三、五字处)变化而来(四言可得八种句式,六言可得十六种句式),但启功明确表示:“四言、六言诗没有律体的名称”。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对此也无单独详述,显然是列于近体诗之外的了。网络上见到过有人对一字到九字句格律规则的安排讲述(所谓*度式),但属于个人见解,笔者以为师出无名则不足为据,以前我在学会群里戏称其为“旁系”。六言格律诗在唐宋时期名家作品也有一些,如杜牧的《山行》:“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这类格律诗在百科知识平台中有见其相关知识讲解和格律规则的安排,也把其归类于格律诗范畴,不过百科知识平台(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发布词条只需要提供资料通过后台人工审核,相对来说不具备权威性,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倒是比起其它的自媒体平台发布出来的学术性论述要靠谱,学习者还当谨慎辨析。
      
关于六句律诗(也叫三韵小律),一首只有六句的律诗,五七言均有。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止三韵者。”即是言此。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方平”。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诗:“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唐宋时期名家这类诗还不少。只是当代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中未予单独论述,该是归于古体了。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把它置于格律诗的特殊形式(应该是予以认可),但只提一笔,未有具体规则要求的论述。关于小律的格式,就是在绝句后面增加两句,绝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比与粘连”。从现存作品看增加的两句可以对比,也可以粘连。这样的话,绝句每一种格式或对比或粘连就形成了两种小律格式,就是说小律有八种格式,五言小律有八种格式,七言小律也有八种格式,共有十六种格式。五言小律为例:平起不入韵对比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余可以此方式类推。七言小律的格式是在每种格式前面加上与前两个字相反的平仄即是。
       有些人及部分专业教材课件把仄韵绝、律诗也归属于近体诗,其实仄韵的新体诗可追溯到六朝,甚至是比平韵近体诗更早起步发展的,只是前者逐步萎缩,后者逐步盛行,按现行关于诗词格律的文献(王力与启功二位为主)对于近体诗的概念定义,仄韵诗均当属于古体诗范围。只是现在有些人喜欢把格律诗写成仄韵的(或可称为特殊的格律诗),其实就是平韵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韵脚句以"仄"收尾的重新组合。它不同于古体的仄韵,既然使用律句它就讲究平仄的句中交替,句间相对与联间相粘。那么从平韵的四个基本句式可以推演出其格式也有如下四种:平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这四种格式格律固定,不能随意。也是律、绝各四式包括五七言共十六式。五言仄绝为例(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其余可以此类推。对押韵的要求与古体诗基本一样,上去入不同声调之间不能混押。只是首句仄收的末字可以不入韵,换句话说首句不入韵的末字也可以是仄声,这个有别于平韵诗规则。
      这里还有两个特殊的格律诗概念:一个是“应制诗”,它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另一个是“试帖诗”也称'赋得体',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并限韵脚。起源于唐代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也是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五、七言的排律无论几韵都是属于现行格律诗范围的。
      
笔者认为上述种种所谓特殊格律诗作为丰富见识拓宽视野可以,但不必深研细究或猎奇模仿,毕竟这些不是当今格律诗的主流方向。同时研习格律诗还当以当代文献典籍作参考为宜(后来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学派主张及提法当谨慎采纳),笔者接触过的比较适合初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献有:王力(1900-1986)的《诗词格律》2000年新版(1977第一板),《古汉语通论》1964年版,《汉语诗律学》1958年版。 龙榆生(1902-1966)的《唐宋词格律》2010年出版。朱光潜(1897-1986)《诗论》2008年版。启功(1912-2005)的《诗文声律论稿》1977年出版(2017年网络上手稿电子板完整出现)。 因当代的文献接近白话文便于学习理解,其中王力的《诗词格律》归纳性概括性强,精炼简洁明了,倍受当今诗界认可和广大诗词爱好者们推崇。早期的文献如董文焕(清1833-1877)《声调四谱图说》,赵执信[shēn](清1662~1744)《声调谱》,王士祯(清1634-1711号渔洋山人)《诗律定体》及再往上更早期的古典文献等,文言表达者不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学习起来容易造成理解错误。比如对联律中马蹄格的解述,清代林昌彝(1803-1876)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这句话后人通俗地简述为“平顶平,仄顶仄”)。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后句的首字顶前句的末字。其实他说的“顶句亦以平音”是“顶句亦以平音煞句”的承前省略,是指后句的末字(平)顶前句末字(平)。古人于表达方式上(文言文)与现代人(白话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稍微不注意就会误解或错解,学习时当谨慎为是。
        另外,现今人们常看到的一些其它的诗体称谓,如:柏梁体(通韵,不分奇偶句一韵到底)、独木桥体(韵脚用同一个字,又称独韵诗、一字韵诗)、叠韵诗(韵脚末二字同时分别各自押韵)、间韵诗(属双韵诗,又叫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绝句单双句通押一韵,单据押仄双句押平,即aAaA,其它合格律者可属近体诗)、交替韵(属双韵诗,又称交锁韵、交韵体,绝句单句押单句的,双句押双句的韵,平仄异韵,即abab,其它合格律者可属近体诗)、抱韵诗(属双韵诗,一四联韵脚相押,二三联韵脚相押abba)、辘轳韵 (也称并韵体,属双韵诗,所谓双进双出,一二联押一韵,三四联换邻韵押一韵,即aabb)、进退格(也称单辘轳韵,属双韵诗,所谓一进一退相间押韵,就是两句一换韵:一三联押一韵、二四联换邻韵押一韵,即abab)、顺风体(顺风格或顺风调,四联中任何一联失粘于相关它联均称顺风体,亦有说一至四联采用一种联句平仄格式即为顺风体)、折腰体(绝句二联失粘)、吴体(有称新近体诗,平仄大致相对但不依定式,粘联不守,中二联对偶,类似于古律)、偷春体(一三联对仗)、蜂腰体(三四联对仗)、十字句(五言全诗无对仗句)等等非主流的“小众”诗体(其中许多概念源于唐白居易的《金针诗格》及宋 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按现行近体诗定义(王力文献)来讲大都已经不属于近体诗概念,归属于古体诗范畴了。另外还有一种叫“丁卯体”的,唐诗人许浑(791-858)诗集《丁卯集》中多用此句式,就是将某一联中(颌联中居多)的出句与对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平仄互换的句式。其实就是小拗句的对句相救。可能许浑用的太多故以他命名。这个是属于近体诗范畴的。
      
以上为笔者一孔之见,旨在抛砖引玉。有不同见地的老师可留言或直接交流探讨以利学习提高。
          2020.4.9(本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8-2 08: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种种所谓特殊格律诗作为丰富见识拓宽视野可以,但不必深研细究或猎奇模仿,毕竟这些不是当今格律诗的主流方向。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8-2 14: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欢迎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8-2 16: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友佳作。分享精彩,感情才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5.7%

发表于 2020-8-2 18: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分享,感佩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26 18:32 , Processed in 0.1308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