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水漾伊人,香远益清 ——记经典文学副总编孙淑香
作者:陶士凯
孙淑香女士简介: 孙淑香,女,笔名香儿,天津人,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经典文学副总编。 曾任《当代实力派作家文选》《流金岁月·才子文选》《香远益清·才女文选》《世纪风采·诗人诗选》《世纪风范·作家文选》《经典文学·诗歌精选》《文学经典·诗文精选》《水墨凝妆·经典诗人诗选》《风华绝代·经典作家文选》等13本书籍主编及《当代实力派诗人诗选》《当代实力派作家文选》《当代影响力诗人作家文选》《中国当代知名诗人诗选》《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文选》《中国诗歌名家》《中国诗词名家》《中国散文名家》等一百余本书籍副主编。均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 孙淑香女士的文学成就,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头条网、搜狐网等近百家权威网站曾报道。
水调歌头·清明 作者:孙淑香
风细春波软,水暖柳条轻。 落红如雨,忍将春梦化浮萍。 叶底黄鹂百啭,啼尽人间恩怨,岁月总无凭。 脉脉斜晖里,转眼又清明。
忆故园,伤往事,叹飘零。 高堂难再,松柏空负女儿情。 肠断荒阶碧草,魂断寒星冷月,千里泣孤茔。 长恨阴阳隔,生死两伶仃。
读罢孙淑香女士的《水调歌头·清明》,不得不感叹,本词堪称当代诗词之典范。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也是重视孝道的国度。古往今来,无数的悼亡诗、祭祀诗,不乏感人肺腑之佳作。但是,本词深得宋词之精髓,窃以为,可与宋词比肩。原因如下: 1、布局精致。上阕1至4句,“风细”“水暖”“落红”等句,描绘了春光如画,这是起句;5至9句,借“黄鹂啼尽人间恩怨”,道出本词主旨“清明”,这是承句。下阕1至4句,用“忆”“伤”“叹”三个短句过片,直抒胸臆“松柏空负女儿情”,这是转句;5至9句,用两个“断”字,一个“泣”字,寄托了绵绵哀思,用“长恨”抒发了阴阳相隔的无奈,用“两伶仃”表达了无限的人生之痛。行文至此,戛然而止,击穿无数读者的心。 2、语言精练。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本词的“细”“软”“暖”“轻”“忆”“伤”“叹”“断”“泣”等字,用字精准,实乃锤炼所得。 3、行文晓畅。作诗填词,忌讳用字生硬。本词语言,一唱三叹,如行云流水。 4、韵脚精准。韵脚用在诗句中,不可牵强附会。本词韵脚,浑然天成,恰如其分。 5、意象准确。本词上阕的“浮萍”“黄鹂”,引发了韶华易逝、岁月无凭的感叹;下阕的“松柏”“荒阶碧草”“寒星冷月”,营造了“千里泣孤茔”的氛围。 6、意境深远。意象选择精准,才有如画的意境。先是“风细春波软,水暖柳条轻”的美好春光,继而延伸到“落红如雨,忍将春梦化浮萍”的忧伤情怀,再到“松柏空负女儿情”的飘零之悲,最后是“肠断荒阶碧草,魂断寒星冷月”的追思之痛。四组意境,历历在目,穿透人心。 7、情感真挚。王国维云:“词家多以景寓情”。本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赤子之心,抒缅怀之悲,寄哀思于清明。 8、锤炼佳句。一首好诗,必有好句。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白居易《琵琶行》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苏东坡《水调歌头》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煜《虞美人》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本词之“风细春波软,水暖柳条轻。”“落红如雨,忍将春梦化浮萍。”“长恨阴阳隔,生死两伶仃。”皆佳句也。 9、格调高远。《人间词话》云:“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怀古咏史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装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意思是:如果写诗填词时能够不写美刺、投赠、怀古、咏史等题材,不使用典故,不堆砌辞藻,那么对作诗之道的理解就过半了。本词格调高远,无矫揉造作之态,避无病呻吟之浅,句句清新,句句晓畅,句句水到渠成,句句情景交融。 10、笔透人生。古今诗作,歌功颂德者有之,空喊口号者有之,文字游戏者有之,小我情怀者有之,当今更甚。唯有直面人生、直面人性之作,才能引发他人共鸣。 在文学边缘化的时代,在格律诗词日渐凋零的年代,读罢孙淑香女士的《水调歌头·清明》,不仅感动于词中的语言艺术和人生百味,更感叹于格律诗词的复苏和回归。我相信,这首词,在中国当代诗词史上,必将留下光辉的印记。
孙淑香女士自幼受到文学熏陶,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对诗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文学天赋。 学生时代,孙淑香女士的作品就经常散见于各类文学刊物,并屡次在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一度被同学们冠以“才女”称号。 毕业之后,孙淑香女士一直忙于工作、家庭,无论工作压力大小、生活烦恼多少,孙淑香女士从不曾放弃文学。在无数人的傲慢与偏见中,孙淑香女士的文字逐渐突破世俗,走到了世人的前面。 文人是孤独的,一如文人孤独的心;文人也是多情的,一如文人多情的文字。当孤独的文字经文人的妙手组合,就生成了美妙的旋律。孙淑香女士的诗歌、诗词、散文,语言平实,情感深厚,深得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语言之妙,如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但是,每幅画面,不是花鸟鱼虫,不是风花雪月,更不是无病呻吟的语言组合,而是一幅幅鲜活、生动、凝重,乃至于催人泪下的人生感悟。 比如,孙淑香女士的散文作品《血脉人生》,通篇语言平实,无华丽辞藻,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且看节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束花,一叠纸,一杯酒。袅袅青烟,涤荡红尘如梦;烂漫鲜花,洒落青涩人生。没有长歌当哭,没有呼天怆地,只是默默的穿行于阴阳之间,一任漫野荒草、十里松涛。 死,对逝者,或许是一种解脱;对生者,却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天堂之路,犹如隔世,那么遥远,仿佛永不可及。长跪于冰冷的坟茔,麻木的不仅是双膝,更是几十年的魂追梦随。在抬头的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了我的妈妈、我的爸爸。 …… 长久以来,在爸爸的身边,总觉得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其实,成熟,或者长大,只是一夜之间。那一夜,烛火飘摇,灵幡低垂。在无尽的哀号声中,早已失去了恐惧,剩下的只有绝望。那一瞬间,我的天空,塌了。 那段岁月,瘫软,昏暗。 …… 女儿长大,我很欣慰。我常常想,人的一生,所为何事?爸爸妈妈很平凡,没有留给我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只留下无尽的爱,伴我一生。这种爱,是一种责任,一种包容,一种力量。唯有这样的爱,才有血脉的延续,人类的繁衍。
孙淑香女士的诗歌与散文一脉相承,均无华丽辞藻,均有纯真之情感,一如席慕蓉的诗歌,清纯、美丽,却又带有淡淡的禅意和淡淡的忧伤。这种禅意,不仅是人生的叩问,更是人生的思考;这种忧伤,不仅是个人之哀怨,更是人生之彷徨。且看孙淑香女士的诗歌《窗前》:
窗前 作者:孙淑香
一盏茗心 一遍遍冲泡 袅袅娜娜中 隔帘淡淡的水墨 能否飘进你的窗帷
璀璨的太阳花 托不住长跪不起的信仰 你依然是你 我却一醉到底 我的世界已被搬空
唯有留下一滴泪 来爱你 谁知明天日出后 会不会在烘干的瞬间 感到疼
如果说,诗歌是普遍爱好,那么格律诗词则是曲高和寡。孙淑香女士的诗词深得宋词之妙,其立意、其布局、其语言、其意境,均颇有造诣。且看,孙淑香女士的《七律·端午感怀》:
七律·端午感怀(新韵) 作者:孙淑香
年年五月起江涛,人自沉浮浪自高。 纵有诗心悲社稷,哪堪蝼蚁蛀王朝。 艾蒿袅袅向天问,粽叶青青卷楚骚。 杜宇声声君已去,长风万里寄青袍。
注:楚骚,语出南朝裴子野《雕虫论》,指楚屈原之《离骚》。
刘坡公《学诗百法》云:“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本诗行文曲折,情感浸透全篇,实乃当代抒情律诗之典范。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怀古咏史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装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可见怀古之诗难写,前人写怀古之诗,往往陷于歌功颂德,难以客观评价,更难以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本诗亦为怀古,但立意新颖,布局精准,与杜甫的怀古名篇《蜀相》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香子·五赋行香子 作者:孙淑香
(一) 暖入轩窗,柳映朱门。一赋落英漫成茵。 满楼斜日,深院残春。 看桃花飞,梨花谢,洛花新。
韶华一瞬,天涯千里。晓镜空自惜芳尘。 几多往事,依旧眉痕。 任梦如思,思如月,月如君。
(二) 池水盈盈,修竹纷纷。二赋秉烛乱星辰。 藕花照影,萤火随身。 忆那年景,那年事,那年人。
清凉长夜,蛙鸣阵阵。满怀离思与谁分。 朱颜愁聚,绿酒倾频。 醉水中天,壶中月,梦中云。
(三) 雨滴空阶,风过无痕。三赋望断几重云。 丹枫零落,野菊氛氲。 问为谁愁,为谁瘦,为谁颦。
苍梧院落,疏帘淡月。鹧鸪啼处暗销魂。 烛摇只影,诗赋离人。 听雁声悲,风声急,漏声频。
(四) 屈指归期,举目游云。四赋飞雪满江滨。 空空岁暮,点点黄昏。 负几多月,几多景,几多真。 年来相忆,飞鸿千里。一树寒梅守良辰。 离愁难退,别恨犹存。 对手中笺,诗中泪,梦中人。
(五) 风暖寒江,柳暖初春。五赋韶华去无痕。 天涯逐梦,故里伤神。 叹帘中月,书中影,镜中人。 青山不老,桃红难再。莫让佳期付芳尘。 新弦又动,旧曲重闻。 愿同相守,长相忆,梦相温。
孙淑香女士的《五赋行香子》,结构严谨,用字精炼,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无晦涩之文字,无拽文之典故,看似平淡,实则精巧,娓娓道来,如歌如诉,仿佛一气呵成。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表达水准和意境驾驭能力,堪称当代诗词精品之作。 本组《行香子》,从第一首“思”——“梦如思,思如月,月如君”,到第二首“忆”——“忆那年景,那年事,那年人”,到第三首“愁”——“听雁声悲,风声急,漏声频”,到第四首“恨”——“负几多月,几多景,几多真”,到第五首“愿”——“愿同相守,长相忆,梦相温”。年年相思,层层追忆,几番离愁,几多别恨,都化作新弦旧曲,弹奏出人世间最美丽的祝愿。
古人云:“诗者言志,词者言心。”古人之言,未免绝对,诗亦可言心,词亦可言志。 作为资深诗人、诗词评论家,孙淑香女士的诗词,屡次在海内外文学大赛中获得金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其诗词功底之深,意境之远,传播之广,在当今文学边缘化的时代,以其精炼之语言,深邃之意境,至纯之情感而席卷文坛,给当下文坛奢靡之风带来了春日之朝气,夏日之蓬勃,秋日之成熟,冬日之纯洁。 孙淑香女士的个人文学造诣,源自于个人的兴趣和修炼。但是,兴趣爱好并不能改变当今社会逐名逐利、趋炎附势之心。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有多少人为文学而奔走或呼号,但是文学在强势的金钱面前真的不堪一击。无论文学如何演变,孙淑香女士永远相信文学是民族的根。为此,她和我一道创办兴趣组、文学社,但都因为载体的依附性而缺少自身的文学平台。我们无可奈何地接受城市达人下线。当最初的经典原创文学社,随着城市达人的消失而消失的那一瞬间,家没了。失去了多年的文友,多年的文学,多年的载体,那一瞬间,天旋地转。当面对着无数双文学的眼睛,我们终于明白了无数文人对文学的忧虑、焦灼和渴盼,我们携手创立了经典文学网。 任何事业,创业之初之艰难无需描述。我们一直相信“文学不仅是爱好,更是社会责任。”“一个没有责任的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将失去脊梁。”文学是孤独的,我们的文学之路,没有得到财政拨款,也没有企业赞助,我们以微薄的工资艰难地支撑着孤独的文学,支撑着对文学的虔诚。 人类不息,文学不止。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的推进。当无数的人抛弃文学而热衷于股市楼市之中,作为清贫的文人,孙淑香女士一直为文学守候清贫的家。她经常调侃自己:“房子、车子是有价的,而文学是无价的。”只可惜,一辆车动辄几十万元,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元,而一首诗呢?可能真的分文不值,一部诗集呢?不仅分文不值,还要自费出版。这不仅是时代的伤痛,更是文学的悲哀。孙淑香女士主编出版过十多本书籍,协助我出版过一百多本书籍。夜深人静,微风起处,每一本书,那斑斑驳驳的不是文字,而是我们辛酸的泪。 爱好文学的人,心灵深处是孤独的,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民族。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当然不是为了稿费,而是想给眷恋的民族补充一些阳光。无论人们多么追名逐利,无论街头如何物欲横流,这个社会离不开一颗纯真的文学之心。 文学之心不是好高骛远,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情结。这份情结有坚韧,也有柔软;有勇猛,也有平和;有刚毅,也有善良。只可惜,在金钱名利面前,所有的坚韧、勇猛、刚毅,往往都轰然坍塌。只有文学如一泓清泉,可以洗涤人类的罪恶,可以照见人类的清白。 “树经典文学,创文学经典。”这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广告。我们创建了经典文学网,主办了一些文学活动,出版了一些文学书籍,开办了一些文学研修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可是主编几本书,开办几个班,讲授几节课,都不足于体现对文学的赤诚之心,也不能劝诫人类对物欲的追逐。孙淑香女士一直期待,一颗至纯的文学之心,总有一日会演变成全民文学之心,并相信那个时候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刚硬的,不会有那么多的老虎苍蝇,不会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世态炎凉。 文学,的确不是我们的命,但是,文学一定源于我们的心,并影响着我们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