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21|回复: 10

湖南诗人潘小兰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2-12 2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湖南诗人潘小兰


     潘小兰,笔名青雨,女,汉族,湖南浏阳市人。当代百强签约诗人。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沿途的风景,习惯在文字里游走,寻找心灵的皈依,在轻舞的时光里,静守一份宁馨淡雅。作品曾发表于本地报刊杂志。现代散文、诗歌散见于各文学网络媒体。


附:诗人潘小兰近照
潘小兰.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2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诗人潘小兰女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9%

发表于 2019-2-12 2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诗人获得殊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9.39%

发表于 2019-2-12 2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湖南诗人、作家来湖南分部发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2-12 2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诗人获得殊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2-12 21: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诗人潘小兰女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2-15 0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到今天才偶然拜访才女的空间,因为我很忙,还要教儿童英语和软笔、硬笔书法,写诗词对我来说只是随便撮合几句以诗词的形式发表感受罢了,好与不好,一概不予计较;我的目的只是延缓老年痴呆而已!从来不计较其质量。然而在诗词吾爱,颇受诗友喜欢,因为我的“作品”是大白话,很直白,别人看起来不费脑筋。你呢,我看了一下,你是属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热心肠,专门介绍他人,很少表现自己,使我深受感动。我不属于专门人才,也很想通过你的热心肠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另一位叫“天香百合”的才女介绍到这网站的,由于我太忙,干了不长时间的的“版主”就辞掉了。现在将我的简历写到下面。如不能登大雅之堂,就不劳神你了,仅供参考而已!

【作者简介】
汪华明,安徽省绩溪县人,中学英语退休教师。退休后开始习作古典诗词。在《诗词吾爱》发表了1700首诗词。在360集雅诗社(网站),发表近2000首诗词。其部分作品连续七年(2012-2018)被收入360出版的年刊《集雅诗集》。近年在经典文学网也发表了248余篇作品。前年应邀加入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发表了近488篇作品,成为该诗社的常务管理。安徽省绩溪县来苏社区出资为其编印了《来苏诗韵》1-2两辑,其作品深受当地读者的喜爱。

因为我自幼家贫如洗,只读过小学毕业,以后是“白天劳动,夜晚自学”,不但自修完初中到高中的课程,还自修完安大中文专业和英语专业课程。因此我一生只有两个文凭,小学与大专。对我而言,真是做到了“尽其在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2-15 0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时我写了一首《七律》,可以看出我的想法:

春风秋月送流年,昔日豪情梦里缠。
惆怅常填青玉案,开怀便诵鹊桥仙。
纸牌未染栽花草,麻将无缘种豆田。
网海徘徊寻我爱,每天健脑一诗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2-15 0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录】
往事如烟难回首
(写于2011年7月)
1、幼年的那些事
最悲催的事:1950年2月父亲出门去郎溪经商。8月我出生,成了悲催的遗腹子。十年后他带着遗憾离世,他没回过家,我没去过郎溪,我们一生都没见过面。
最难忘的事 我一岁时的一天早晨我母亲正在烧火做早饭,把我放到灶门前的婴儿坐架上,就急匆匆走开了,不料,一根燃烧着的柴火从灶里掉到灶外,正好落在我的右腿根部,我痛得哇哇大哭,我的这一声啼哭终于引来了一个叫吕印娣的救星,她见了立即拿掉着火的柴头,一看我的右腿,早就被烧成一个茶杯口大的伤口,急忙抱起我去找我妈,因为情况危急,我妈和印娣连忙轮流抱着我匆匆忙忙赶往县城去为我治伤。在县城连诊所的枫树先生(一位和我家有点亲的医生)对我妈说:“你这位做母亲太大意了,好险啊,再晚来20分钟,我们就没法治了!”于是我侥幸躲过了婴儿时的首次灭顶之灾。 至今,在我的右腿根部,还留下鼠标大小而且打上终生烙印的疤痕,记录着我的第一次死里逃生的印记。
优秀生逃学   我八岁上学。自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期,我都是班上的优秀生。我学习一向认真自觉,记得二年级的期末考试那天,凌晨4点钟,我就起床。妈妈问我干吗起得这么早。我告诉妈妈,今天是期终考试。洗过脸,我就开始一课一课的读课文。我记得很清楚,我之所以这么认真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读了一本《卓雅和舒拉》的连环画,这本书中卓雅认真学习的精神很使我感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那时学习的楷模。
然而,想不到灾难正在一步步降临,饥饿的魔鬼正在一步步向我逼近。1960年下半年,一次课外劳动,老师领我们到前山上地里去搬运放在地头开始腐烂变质的甘薯滕。老师说运回来是为了给生产队的猪当饲料。其实那时的生产队根本就没有猪。你想,连糠都被人吃了,猪吃什么活命?我记得很清楚:当天,我们大家都用绳子系住山芋藤的一头,将它一路拖回生产队食堂的空猪栏里。一条本来很脏的乡村小道,被我们三年级的学生用拖来的山芋藤打扫的干干净净!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多亏了这些腐烂变质的山芋藤,完全成了我们度过1960年那可怕冬天的食粮!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早就不存在了!
记得很清楚,我当时也是饿得头昏眼花,有个王姓同学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汪村村头大庙里有很多黄豆豆萁,豆萁上还有一些没打干净的黄豆,我们可以拿一个火通(绩溪人烤火用具,外面是竹壳,里面是铁皮做的内胆,可以存放炭火)。我一听喜出望外,每天一早,就跟他去在豆萁堆里找黄豆,老师叫几个同学去抓我,我恳求说:“不是我不想上学,实在是饿的眼冒金星,根本无法听课!我目前的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活下去!请你们手下留情,放我一条生路吧!只对老师说没找到我就是了!”同学见我骨瘦如柴,说话有气无力,出于同情心,就按我说的给老师回话。 我用一张双层旧报纸纸放到火通盖上,然后将弄出来的黄豆直接放到火筒盖的报纸上面烘,用手来回滑动,黄豆很快就熟。大庙那么多的黄豆豆萁,真是成了我那时的食粮。可惜,好景不长,不到半月,生产队就派社员来捣豆萁,唯一的生命之源也被切断,于是我就跟着大人整天去挖野菜度日。
感恩母爱  1960年,我家里就剩我和得癫痫病的二姐。大姐已出嫁,哥哥于秋季考取临溪农校读中学。可怕的1960年的冬天来了,由于村里饿死了二三十人,引起公社的重视。我妈妈是属于即将要饿死的预备队队员,因为她两腿已经浮肿。为了挽救他们,公社决定,在瀛洲公社建立浮肿医疗站,主要药物就是给每个患者发两斤黄豆,每天半两,疗程两至三个月。为了见疗效,发给的黄豆不准带回家给儿女家人吃,必须在浮肿医疗站里有医务人员的监督下看着患者吃下肚。
临行前,母亲发给我和患癫痫病的二姐每人一饼干筒荞麦粉,语重心长的对我和二姐说:“你们每人只有三斤荞麦面,要熬过一个冬天怎么吃呢?你们每天要到野外去打野菜,例如毛毛菜(指尖叶毛毛菜),猴子舔屁股(指圆叶毛毛菜;那时最熟悉的野菜名),石灰菜,污泥圈还有水针草,这些都是吃不死人的,放心大胆吃,这个冬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活命度命。……”每天,我都是出外打野菜度日,大概老天见怜,也多亏母亲告诉我们的这些生存方法和生存材料,我们才得以生存下来。十一月二十日,母亲终于走出了瀛洲浮肿医疗站。岂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父亲从郎溪写信回家,说重病住院,叫母亲速去服侍。那时绩溪县还没有去郎溪的直达车,必须到宣城转车。可是,她到达宣城时天色已晚,又没钱住宿,只好在车站露天呆了一宿。车站容许每位乘客可以买两个小饼作为晚餐。可怜的母亲买了两块小饼后用手帕小心包好,半月后回家时把两块饼分给我和二姐,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着买来的饼,虽然不是甜的,是咸的,却感到特别好吃,几十年过去了,只要一想起这件事,嘴里还有这饼可口的那刻骨铭心的回味,眼里透出感激的晶莹泪珠!我太荣幸了,能过度过1960年的鬼门关,我一直感激母亲!
卖柴买书 11岁时,我开始砍柴卖柴,竟然要挑到离家十华里的县城去卖。记得第一次挑了27斤柴到县城时,平生遇到一个大好人,见我小小年纪就挑柴卖柴,出于怜悯之心给了我3角钱。我花了2角2分买了一本《桃园结义》连环画,另外8分在木牌楼饭店喝了一碗米酒,这就是绩溪人说的“辛苦赚钱快活用”!就是因为这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引起我对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此后,但凡挑一担柴进城去卖,我就买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
后来,看连环画不过瘾了,就借线装本《三国演义》原著,甚至连《水浒传》、《西游记》和《岳飞传》全看了。此后一到周末,我便砍柴卖柴、买书看书。然而,当我每次要挑一担柴的途中要越过约两里长,中途有几段约45度陡坡的丁岭时,我就气喘吁吁,浑身乏力。我常朗诵吴运铎写的诗句:“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来给自己鼓劲!当时我想:吴运铎能写诗,我为什么不能写?于是我边挑柴边念念有词:
丁岭岭虽高,没有人的志气高;丁岭岭虽长,没有人的意志强!
还写了:别人空手走,我挑一担柴;小时能吃苦,长大必成才!
也是来给自己鼓劲!同时,也激起我对写诗的朦胧兴趣!
2、失学之后的我选择了自学
因为家贫如洗,我只读完一年初中。1965年6月我离开绩溪中学,离别学校后,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格言:
每日勤学一时,积至十年,虽愚亦智。
  ——梁实秋《生命的日历》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
     ——《严复遗嘱》
君子有三惜:此日闲过可惜;此生不学可惜;此身一败可惜!
                   ——《明史•周新列传》
不管环境如何变迁,可见那时的我酷爱学习的性格始终没有变。
记得当时的我,离开学校之后,夜夜还在梦中上学,然而,却往往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学校”的情景,真使我每每痛哭失声!所幸的是这时我遇见被打成右派,闲居在家的王恒野老师,在和我促膝长谈之后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华明,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如果不继续读书是相当可惜的。”我说:“父亲早逝,母亲一人要养活我们姐弟机个真不容易,哪还有条件供我上学呢?”王恒野老师对我说:“虽然你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继续上学,但你完全可以在家自学啊。语文为百科之母,你只要自学好语文,就可以自学其他科目了!”
我深知:一个人在成长途中路遇迷津时,遇到好心人的正确指点,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王恒野老师正是成了我改变我命运的恩人。真像擅长说评书的单田芳老师常说的那样是“一言点醒梦中人!”我情不自禁联想起那几天正在阅读过的一篇文章《一个自己做成的人物》,讲的就是爱迪生如何自学成才的故事。爱迪生就是凭坚毅的性格,坚持自学,终于成才!对,我再也不能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也应该自学!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一只已经掉入陷阱的不幸小羊羔,现在我面临的选择是必须尽力冲出陷阱,获得新生!而自学,正是获取新生的途径与手段。
于是我开始自学语文。我借来了初二到高中三年级全部的的语文课本。我按部就班的自学完初二到高中的语文;按照教材的要求,做完了规定的练习。那时,我颇喜欢文言文,我甚至把初二到高三所有的文言文都用硬笔楷书抄下,注明卷一、卷二、卷三……,
每天早晨,就朗读背诵这些文言文。至于现代文,仅浏览而已!
读完高三的语文课本,我又从南川在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汪福琪先生那里借来了一套大学中文系的《中国文学史》的课本来自学。学完了这套课本,我才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全貌。我还背下许多名篇古文或古诗。后来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精装版的《古文观止》,我如获至宝,欣赏、背诵了不少的古文名篇,使我大开眼界。在泛读中我再次认真、系统的看了四大名著、《岳飞传》、三言二拍之类的书籍。
我认为《三国演义》文笔简练;《水浒传》语言活泼。描写人物事件手法各有千秋。使我产生浓厚兴趣;我几乎可以讲述这两套书中绝大部分的人物传记和绝大部分的故事。
对于《西游记》,我仅做浏览而已,因为绩溪民间有“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之说。不过我后来知道:《西游记》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绝非一般作家所能仿效的。现在的一部《西游记》电视剧不知播放了多少年,还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儿童的欢迎,吴承恩自然是众所周知和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师。
由于我很欣赏曹雪芹的才华,《红楼梦》自然是我最爱看的;我认为《红楼梦》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曹雪芹就是个全才,他什么都懂。况且《红楼梦》里面很多诗词写的很棒,自然使我十分欣赏并且经常吟诵。时间久了,连《好了歌》、《黛玉葬花》词等,我竟能滚瓜烂熟的随口背诵。
当时我的记性也不错,记得有一年清明节,七祖父领我们后辈到梧村上坟,路过“汪氏宗祠”,抬头看了一眼汪氏排行扁,出来走了好长一段路后,七祖父才问我,“刚才你看那排行匾上写了什么吗?”我说:“国正天行顺,家齐福自生;官清民积德,世上之千宗。”
七祖父叹道:“不错!”
但是那时我白天得参加生产队劳动,只有利用早晨和夜晚的几个小时来读书。一到雨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我就有整天的时间用于读书。因此,只要天晴几天,我就盼望下雨,好让我有读书的机会!
年轻的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曾文正公家书》对我的影响还真大。
回忆当时使我最受益的一部书就是《曾国藩六种》,全套书有六册,里面除他的家书外,还有他的家训、日记、尺牍、年谱和荣哀录。这套书是我伯父汪齐镇的,平时锁在房间里,是红卫兵造反搬运物件、书籍时丢下的。而在我看来,确实是老天开眼有意让我拥有的。
我觉得曾国藩的治学与其教育子弟的见解与方法确实都很独到,令人信服。他曾对他的弟弟们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治学方法对我影响最大。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中兴”名臣,尽管他每天忙于公务,然而他只要一有余暇就读书、记日记、写作、习字。他每天都要完成“看、读、写、作”四种功课。我深受启发,为了做到有恒,我每天晚上要做完:
看,指泛读的书,每天至少看10——20页;
读,每天读一篇名篇古文或一首古诗;要写读书笔记;
写,每天写一篇日记。写每日的读书收获,即古人的“日知其所亡”。
作,每周写一篇作文。每月写一读书心得,即古人的“月无忘所能”。
为了勉励自己,我将曾国藩的一副对子用刚学习黄自元的楷体写好,贴在床头: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还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曾国藩的另外几句常说的话来鼓励自己:
人只此人,不入贤,便作狂,中间难站脚;
学须就学,昨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
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
我看完了这套书后,还做了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我常常用曾国藩引用杨子荣(汉杨雄;字子荣)的一句话来鞭策自己要珍惜时光:“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也,不远矣!”
自此,我每晚做到“夜不出门”,埋头自学到深夜。
我家的七祖父也是十分好学的老人。颇有古文功底。在自学的路上,我受过他不少指教。例如:他劝我“理论书需尽读;文章书宜少读;邪书,焚之可也!”还提醒我:“学古防古误,画虎不成反类犬;学新做新人,刻鹄不成犹成骛。”那时只要他说一遍,我就牢记于心。
3、学裁缝我才买来了第一台收音机
一天,我到县城姐姐家去,偶尔听到她家开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英语教学节目。我想: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竟然连世界通用语言——英语也不懂,岂不惭愧?我想难道还要等我的下一代来给我英语扫盲?与其下一代给我扫盲,我何不先学一点,给下一代当个启蒙老师?更何况,英语只不过是世界的普通话而已,学起来又有何难?
接着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不买一台收音机呢?有了收音机,我不是可以自学英语吗?然而要买一台收音机,谈何容易,我到哪儿去弄这笔钱呢?
说实话那时我在家务农,确是穷得叮当响,一年下来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记得有一次,我去咱生产队的出纳那里借五元钱买双解放鞋,出纳说:“你要借钱,哪有这么容易?生产队现在买农药都没钱,哪有钱借给你?除非等到下半年,生产队烧几灶石灰去卖了,你才可以借点钱用用。”我想了一会,还是决定到我村的一位木匠师傅那里去碰碰运气。尽管这位师傅他平时见我衣衫褴褛,瞧不起我,但这次我却很愿意硬着头皮去试试。因为当时我想:钱能借成功当然更好;倘若借不成功,或许也可激发我改变命运的志气。当我说明来意之后,因为他很忙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只是边干活边说:“就凭你要我借给你五元钱?有那么容易!?”我碰了一鼻子灰退了出来;叹息不已。古人说得好:“一元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我!”此时我暗暗发誓要解决用钱的问题,否则,日常生活都难过,别想买收音机了!
晚饭后,我和要好的朋友方炳林谈了今天的遭遇。
他说:“在目前形势下,你除非学一门手艺,才能解决用钱问题。”因为他爸爸是个老裁缝一再劝他学手艺时说过:“手艺是务农用钱的一扇后门。”但炳林和我一样,也不喜欢学手艺。尽管如此,炳林的话却起了关键作用!又是“一言点醒梦中人”!
于是我决定自学裁缝来解决零用钱问题。说实话,我那时真不喜欢学裁缝,记得当时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天性不喜学此艺,奈何无法为生计;
置身农事本不苦,只因无钱苦又至。
而今我欲学裁缝,是寻副业以养农,
虽则无师亦无友,功成书本实践中!。
今人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为此我不得不当机立断决定先学裁缝。
我立即写信给在淮南一中教书的叔叔汪齐博请他替我买了上海出版的裁剪书,每晚在练习本上做作业,当然我是用实物缩小相应的比例来学裁剪与布匹排料的,例如“在练习本上,一厘米就等于实物的一寸,以此类推。很快我就学会男装、女装和童装的各种裁剪基本功。然而,机器操作和手工,都是硬功夫,看来还得拜师学习。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县城里,就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服了年小我三岁的家住歙县而人在绩溪县城做裁缝的方永康师傅,他一口答应我拜他为师,因为他和我都有共同点——高成份出身。在当时那个时代自然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方师傅有一手好手艺,为了早日学出师,我很认真的学;
还记得我当时我胡诌了一首《浪淘沙·学裁缝》来鼓励自己:
年大学裁缝,必定成功! 万难阻挡俱除平!
事在人为难变易,只要恒心!
珍惜此青春,分秒需争。戒骄戒躁敏而勤!
何惧出师无指望?胜利将临!
岂料学了两月之后,方师傅被他家乡生产队召回,回歙县老家参加农忙。我也只得回村到生产队劳动。
一个寂寞的月夜,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一首《菩萨蛮·盼师》寄给方师傅:
枕上之愁愁何状。恰如江海翻波浪。
明月照床前,夜深仍不眠!
日日盼师至,致病伤身体。
学艺何年成,年华不待人!
不想半月之后,收到师傅寄回的一首和词:
枕上之愁愁更愁,恰如江水滚滚流。
明月照阶前,夜深难入眠!
时时念绩地,致病伤身体。
愿共切磋艺,举止不由己!
后来方师傅告诉我,他哥哥是教师。看了我的词,很感动,随手帮他和了一首寄给我的。。
半年后,我终于学满归来,能到人家上工做衣服了!
又过了两月,我在绩溪机械厂包了一批工作服,这第一桶金是九十六元,我用了其中的32元钱买回了我生第一台收音机——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
至今,我还十分感谢那位没有借给我钱的木匠师傅,当年若不是他冷冷的那句话,我会买来收音机吗?更不要谈以后自学英语了!
4、 跟收音机学英语 当上英语教师
我终于买回了收音机,心里很高兴。
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偶尔听到浙江台一个半小时的业余英语广播讲座——我虽然听不懂,但仍然耐着性子听!心想:我现在听不懂没关系,我相信以后会听懂的!
又在一天下午,从收音机里我又收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业余英语广播讲座的一篇广播稿《我的愿望实现了》,内容说的是一名工厂的普通女工,通过收音机收听电台的业余英语广播讲座,竟然当上了一名英语老师!这对我触动更大!曾经想买收音机学英语的念头又强烈的再次涌现!此时此刻,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强烈求知欲!广播中,又传来江苏电台马上要举办第二期业余英语广播讲座的好消息,更使我异常兴奋!
于是我毅然决然开始自学英语了!在这天的日记里我写下了二十个字:
彼人我亦人,彼智我平庸;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要学好英语,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真很难!第一件事我必须要做的是要解决课本问题。去新华书店买,没有!怎么办?我一筹莫展!我想:还是去找教我读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老师想想办法!于是我去了一趟绩溪中学,找到当年教我一年的英语老师——蒋美娟老师说明来意。使我高兴的是:她居然在一名学生那里替我借了一本业余英语广播讲座的第一册课本,限期一周。我就日夜赶抄,遇到图片,就用文字注明,例如图画里画了一位老师,我就写下:(图)一位教师a  teacher 。
好在第一册图片居多,一周之后,我抄完课本,如期归还。当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第二期业余英语广播讲座时,我就用手抄课本跟上学习。那时,有好多电台都教同一版本的业余英语广播讲座,即使没有录音机,也可以反复收听学习。当时用中波就可以清晰收听的电台有安徽台、浙江台、江苏台、山东台和湖北台,都在不同时段播放同一版本的业余英语讲座节目,我学习觉得很方便。我还写信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提出问题,请求解答,还把自己抄课本的事顺便提了一下,并请求帮我联系买这套英语课本;很快浙江台寄来了回信与第二册的英语课本,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通过系统的业余英语广播讲座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学习,我终于初步掌握了英语基本知识。又通过反复阅读我订阅的《英语学习》刊物。我大约掌握了3000——4000个英语词汇,16种英语时态和其他的一些英语语法。通过英语自学,我发现很多英语与汉语之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掌握这一点尤其重要。
例如:中国人说“我昨晚直到十一点才睡”这句话译成英语,一定要说:“I didn’t go to bed until eleven last night.”汉语中的”直到……才…….”而英语要用“not…until”来表示。再如:汉语的定语习惯放在被修饰词之前;而英语的定语则分两种情况:单个的词作定语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前;而介词短语或从句作定语则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掌握两种语言的规律后学起来自然也就有规可循了!
当然我学英语是十分刻苦的。我还是举几个例子吧:
我在生产队与别的社员抬石头,休息时,我一边用草帽当扇子,一边偷看缝在草帽里面的单词卡片,默默的背诵英语单词;到人家上工做衣服时,我将单词贴在尺子的后面,裁一件衣服,记下一两个英语单词;上机器操作时,我把单词卡片就吊在缝纫机机头上,忘了就偷看一下;上山砍柴时,我将单词卡片放在衬衣口袋里,休息时就看一下;推独轮车时,一到休息,我就从车箱里取出课本,读他三五句句型或是一段英语短文……
我的前妻汪定秋对我自学英语也给予感人肺腑的支持与帮助:
一天上午十点十五分,我正和十几个社员在种田,我的妻子当时身怀六甲——怀了我的大闺女都已经到了临月,只见她挺着大肚子来对我说:“十点半的英语讲座的时间要到了,我来替你种田,你去听英语吧!”田里种田的社员全愣住了,不知为我的学习精神所感动,还是为我妻子的精神所感动!还是我的行动太反常,大家都为此而惊讶……,
即使在平时,每天只要是我一到家里,妻子立即给我准备好洗脸水,对我说,“赶快洗洗脸和脚,上楼到房间里去学你的英语吧!” 等到饭做好时,她又给我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叫我吃好再继续学习!
也大概是我的学习精神和我妻子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在我学了不到一年的时候,机会来了,因为当时英语教师奇缺,绩溪县浩寨中学得知我自学英语,在我通过教育局考试之后,就要我当了浩寨中学英语代课教师了。
好不容易我终于走出了农村的生产队。生产队长王茂开对我说:“真心希望你能在新的行业立足!祝您好运!”其实我还要感谢这名好心的生产队队长,那时如果生产队长要压制你,不放你出来,你就是有机会也没辙。至今我都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深深的感到:无论是上帝还是世人对我都真好!我也暗下决心要教出好成绩给自己争口气!
5、 初到浩中从容应对领导听课
我是1979年9月14日到浩寨中学报到的。浩寨中学那时是绩溪县岭北的一所完中。从初一到高三共有18个班。我去时是教初二年级三个班级的英语。由于没有英语老师,初二年级的英语也是上初一的英语课本。
到学校时我看了一下课本,觉得不难,备课时,感觉很轻松。因为我在本村时,就任过几年的民办教师,上课对我来说还是轻车熟路。
尽管到校的第二天吴本仁校长和汪良民教导主任都去听我讲课,我对领导的听课一向是坦然面对:那就是既要认真,又要自然;最好的应对策略是要忘记领导的存在。因为只有如此我才能应付自如。我心里分析这两位领导懂多少英语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我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互动程度。可悲我那时的英语还远远不到半桶水,只是边学边教,现买现卖。于是我把平时在广播里学到到的英语课堂用语学到多少就用了多少,在课堂上我不断使用这些英语课堂用语时自己还觉得蛮有成就感的,我也以为底下的学生英语很不错,会听懂的,也会感兴趣的。然而从每个学生的表情反应中我明显看出他们的英语确实是知之甚少,于是我不得不说一句英语,讲一句汉语。互动方面也尽量辅以事先准备的教具、脸部表情、手势、万不得已也用汉语提示,学生才渐渐兴奋起来。课后吴校长给我提的建议是:不能叫中学生像小学生那样把手放到背后,因为他们要做课堂笔记。其实这是我教小学生的惯性,多亏领导提醒。
6、 上了一节“大意”的英语课
大凡读《三国演义》的人,都记得关公败走麦城之憾,都是“大意”惹的祸。由于关羽的这次“大意”,使他失了荆州,丢了生命,读书自此,都为关羽的千古之憾掩卷三叹。
然而在浩中我上课时,也“大意”过一次,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乘公共汽车匆匆忙忙赶到学校,还没有来得及放下家中带去的东西,上课铃就响了!我只是匆匆忙忙的看了一眼要上的课文,就大胆拿着教材和粉笔,走进教室。和往常一样先叫学生们齐读上周学过的五课书,作为复习。趁学生复习之际,我又将教材匆忙浏览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于是在学生复习完之后,我就用英语问了几个有关学过内容的问题,点名抽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然后再给予补充。一直当我导入新课,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教学流程很正常;哪知在最后布置作业时,我突然发现课本用英语写的作业要求里竟然有一个我不认识的生词italics(斜体字),我大吃一惊,不过,通过上下文,我知道作业的要求是:就下列句中的斜体字部分提问;只是这个词的读音我不会。我顿时几乎有点乱了方寸,额头也渐觉冒汗。我真怪自己太冒失,太粗心了!上课竟然不备课,以致出现这种极其被动的局面!不过,我毕竟是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向很欣赏曹操刺董卓时的随机应变本领,并也擅长使用一些课堂应变技能。因此,我很快镇静下来,就像童年时我曾经见到的那副对子里说的一样: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我很坦然地对学生说:“就这个练习的要求而言,大家都很明白:意思是就下列句中的斜体字部分提问。来让大家练习WH之类的特殊疑问句。问题是这个italics(斜体字)的读音应该怎么读,你们当中,有几个查了词典、会读了?哪一位同学在课前做了预习?”
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大家都没有查词典,都不会读。
于是,我让英语课代表拿着词典上黑板,写出这个单词和读音的国际音标。接着我点名让学生来试着拼读音标,最后我领着学生来拼读音标与单词。我总结说:“当然,这个词在教学大纲里并不要求你们掌握,只要看懂就行;这套课本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词都不要求掌握,但为了把英语学得更好,我劝每个同学在上课前最好浏览一下,对于不会读的英语单词我建议还是要查查英语词典为好,还不会读音标的同学,也可以互相问,互相学。须知从小就养成一个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会使终身受用无穷!”这番话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我自己说的。我真不愿意让我的学生像我这样粗心大意!
我告诫自己:我应记住教训,千万别重演“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悲剧了!自此,我临事而惧、小心翼翼;每个周末,我都要仔仔细细备好下一周的课。不但先熟悉教材,而且要写出教案。还必须写出如何应对这些基础很差的学生较为理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7、 在浩中我继续充电和进修
1980年放寒假前,我还特地到教导主任汪良民那里借了一套高中《英语》(代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回家自学,边熟悉教材,边继续充电。
第二学期开学未久,汪良民教导主任就对我说,你的教学成绩还不错,全县初中英语统考,我们浩中是第三名。其实,我心里明白,我那时肚里没有几滴英语墨水,而且大多是是现买现卖。我深知:离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要求,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正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和考验。那时,由于英语自学教材奇缺,我又想方设法花了45元(那时我的月工资只有24元)托人到上海,买了一台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的海燕牌两波段收音机。由于有了短波,我可以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教学节目《英语900句》、《中级美国英语》和《英语习惯用法》及《美国之音慢速英语》讲座。我托人到屯溪买来了全套厚厚两本全英文版的《English 900》;,又写信到香港邮政信箱66号,向美国之音总部索取了《中级美国英语》和《英语习惯用法》,很快,美国之音就给我寄来了四册《中级美国英语》全套课本和《英语习惯用法》讲义。有了《English 900》和《中级美国英语》和《英语习惯用法》这三套口语课本,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自我进修。对于广播讲座的时间我都分秒必争。
说一个小插曲,有一次浩中的倪志璋老师,要到章家(浩寨农村地名)去家访,顺便要到一名学生家做客。硬是要我陪他同去。出于好意难却,我陪他走了一半路,就借故说不舒服回校了。因为我还有两节广播英语讲座在等我收听呢,我能随便中断吗?
《English 900》和《中级美国英语》对我的英语口语提高很快,尤其使我明白美语的发音有不同于英语的发音,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有着一定得帮助。
更使我感动不已的是我的妻子汪定秋,这年秋天,个子矮小的她去深山砍刺叶条、黄荆条足足一个月,一月下来,两手血痕斑斑,然后还要挑到十里之外的收购点去卖掉,好不容易挣了90多元钱。再加上卖芝麻,黄豆共156元钱,给我买了个上海牌收录机,好让我进修英语;又一次,我很想买一本《汉英大辞典》,可是没钱,她知道后,悄悄卖掉一担稻谷,买来了一本《汉英大词典》放到我的书桌上。此后对我学习英语自然是如虎添翼,在我心中我深深的感激这位极其贤惠善良的妻子!
然而,我当时进修的方向错了,我忽视了学历的重要性;设使当初我我走正规的进修途径,我的转正就会缩短很多年。
8、  积劳成疾 死里求生 知恩图报
1982年,我的教学成绩渐有起色,在全县的教学成绩竟然名列前茅,远远出乎我意料之外!尤其是表现在初二学生全地区英语竞赛上。我带的初二学生冯六明得了徽州地区英语竞赛二等奖;程飚三等奖。名列全县第一。我之所以能出成绩主要是我当时一心扑在教学上:几乎每个星期的周末我都不回家。甚至连国庆节、中秋节和寒暑假我都很少回家,专门给学生辅导。第一次面临全地区学生英语竞赛,我战战兢兢,如临大敌。兵法有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正因为我能临事而惧,才能慎重行事、想方设法,力求成功。
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勤奋的自学,使我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加上生活极其艰苦,每天的伙食费不会超过五角钱,那时,我每月只有24元工资,学校见我教学勤奋,每月补给我4元,共28元(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到学校代课的酬金);我每月还得寄给家里10-15元。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染上肺结核病是情理之中的。而当时肺结核的药物相当贵,一瓶利福平要27元,一瓶比嗪酰胺要20元。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钱,岂能得到规范治疗!多少次病情发作,大口吐血时,学校才送我去浩寨医院住院,说句实话吴本仁校长对我真好,住院费都是学校出,给我医治。我是掏不出任何钱的。因此,我始终怀着一颗“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来报答校领导的救命之恩。
一次我咯血不止,学校把我送到浩寨医院进行急救;但医生想方设法总是止不住我的咯血。眼看我岌岌可危之际,当时有一位叫肖振宣医师,建议学校派人专门到旌德调回一种特效止血剂——叫脑垂体后叶素,才止住我的咯血。抢救过来的我,由于失血过多,浑身疲软的躺在病床上,我昏迷了不知多久才苏醒过来。当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也毫不着急,因为我明白:着急没用;还是听天由命合适。我闭目沉思,心想如果我的肺结核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我会来日无多;在我的眼前,甚至还出现十几年后,我的妻子牵着我那亭亭玉立的女儿站在在我的坟前焚香烧纸,寄托哀思的情景……
正在想着,在我的病床边有一个女人在哭,我睁眼一看——原来是妻子定秋!后来我才知道在抢救我的时候,学校生怕我后果难测,打了电话到县城我姐姐的单位,告诉我姐姐我的病情。再设法寄口信到我乡下的老家告诉我的妻子。显然是打算为我安排后事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家庭电话);当妻子听到我这次快不行了,一路上哭哭啼啼乘车才赶到浩寨医院的!
我先是安慰妻子,对她说:“我自信我的生命力很顽强,不会轻易与你分别的!”她哭着说:“你这么聪明,而身体却这么不争气,我很为你难过!我想去问一下医生如果能换肺的话,我想把我的健康的肺换给你!”想不到她的这句话使我热泪盈眶!我不禁联想起那时我每月寄十五元钱回家,但是,贤惠的前妻知道我病势沉重都把钱退了回来,要我治好病才能使她安心。
如此感人的语言!如此贤惠的妻子!以前似乎只有在文学作品里才见到有这样的人物!我真没有想到我身边的妻子就是这样的人!我为我有这样一个好妻子而骄傲!
出于我自己求生的本能,也出于对妻子的负责,我实在万不得已,斗胆写了一封既很实事求是又很感人的信寄给北京的邓颖超奶奶(我知道她生于1904年,和我奶奶同年)。只想碰碰运气而已!信上说:
尊敬的邓奶奶:您好!死神正在向我招手,我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才怀着唯一的希望向尊敬的邓奶奶求助……”接着我把自己真实的情况一一叙述,最后写道:“我从收音机里听到邓奶奶也得过肺结核,很可能会对我同病相怜的,我今年刚30岁,正是风华正茂;我是否能有继续生存的希望很可能取决邓奶奶读信后的一念之间,很希望你能寄上一纸文书以救倒悬之急。书不尽言,敬请邓奶奶垂恩!”信发出后我很快就忘掉这件事了!因为我知道,老是记着一旦希望落空反而对我打击很大。记得有句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于是我干脆一忘干净最好。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邓颖超办公室很快将我的信转到绩溪县信访办,强烈要求信访办到教育局、卫生局和民政局三个单位联合重视我的病情,一定要想方设法尽量解决我的医疗费,帮助我早日治好结核病。
经过校领导的多方奔走、绩溪县教育局的关心与努力,终于我得到接近500元的医疗费。有了这笔钱,我的肺结核终于得到规则治疗和全程治疗!
两年之后,我终于获得了健康!换言之,这确实是政府和学校领导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其中我估计邓颖超帮我大忙(我是从“宁可信其有”方面去考虑的,因为我记得当时绩溪县信访部门当时接到那封回信那种办理、执行任务时的那种极其认真的态度分析,足以佐证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有必要指出的是:吴本仁校长、胡彭寿副校长和程庸棋教导主任都为我的健康付出动人的举措!仅举一例:当我肺结核大咯血时,我对情同手足的程光顺老师说:“我对学校只说是支气管扩张吐血,其实我是得了肺结核,我怕校领导得知会很为难,很可能会遣送我回老家……”但其实学校早知道我的情况,当时在我性命垂危之际,就派了两批人去绩溪县医院和旌德县医院买急救止血药(脑垂体后叶素),直到2017 年正月初四胡彭寿老师才向我透露这个秘密,我感动的泪流满面!……
不管怎样,当时的我暗暗下决心要报答这救命之恩,当时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诸葛亮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是我的动力源泉。更何况,当时的两位校长、教导主任,各位老师和学生家长对我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更使我感动不已!当时我是102班的班主任,由于学生的争气和我的努力,我带的102班,在全校18个班评选中最好的;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我略舒了一口气。
1982年的寒假,我没有回家,是我贤惠的妻子挑着一担米、面、菜、油来学校陪伴我。我们以校为家,我把值日学生组织起来护校。我还选了几位有条件的学生给他们义务辅导,准备参加1983年秋的全省中学生英语竞赛。
那时的复习资料少的实在可怜,我去了一趟绩溪中学,把能搞得到的试卷、哪怕是英语各年级的寒暑假作业讨了一袋来,把选好的几位同学组织起来,要求他们下定决心要为中华的崛起、为学校、为家庭、为自己争口气!要不怕苦、不怕累、力争一炮打响,放个卫星给大家瞧瞧!
我的方法极其简单,每天一有空,就叫那指定的几位学生到我办公室里听写英语试题,然后做试题。经过近一年的严格训练,学生只要听到我说的英语,就十分流利的写下一句句英语句子。
当我在绩溪县预赛的前夜,还在县招待所把学生组织听写,一位伏岭中学的英语老师看到我的学生那听写的熟练程度,感叹的说:真没想到,你们的孩子是这么厉害!预赛的结果是我校的章宾德、汪晓琴成绩名列前茅,要参加徽州地区竞赛!
很快,地区竞赛开始了!结果章宾德获二等奖,汪晓琴获三等奖!还要参加全省中学生英语竞赛!我还领着他们提前两天到屯溪报到,还要参加地区级的统一培训一天。
1983年秋季的安徽省中学生英语比赛终于拉开序幕,我的两名学生都参加了。很快消息传来:汪晓琴落榜,章宾德却意外荣获省竞赛二等奖。记得当时绩溪县教研室主任周永发对我说:这个奖真不容易,因为整个徽州地区,几十所中学只有我们浩寨中学一个种子!当时我好高兴——心想总算是皇天没负苦心人,我没有白辛苦!教育局教研室长周永发老师专程赶到浩寨中学,给章宾德带来了奖品并问吴夲仁校长:“给辅导老师奖励点什么好呢?是证书,还是钱?”吴夲仁笑着说:“他的情况,你们想必也清楚,最实惠的就好。”于是,在校会上,我领到了教育局奖给我的30元人民币的奖金。有词为证:
【南乡子】回首浩中无限事
岁月太悲伤,教学生涯苦漫长。
回首浩中无限事,凄凉,医院贤妻哭断肠。
恩报必争光,竞赛之前日夜忙。
省里地区都获奖,名扬,领取酬金泪几行。
9、生二胎,妻子得病住进精神病院
正当我还沉浸在学生获奖的喜悦中,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妻子定秋因生二胎,产期因没人照料受到惊吓,得了精神病,被我哥哥、和朋友王恒石的妻子胡惠仙二人送往屯溪精神病院!这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使我震惊不已!还好,当时屯溪师专有实习老师在我班上实习,我就实情相告,两位实习老师非常同情,主动将我的班主任工作和所任课程全承担下来。于是我就急急忙忙往屯溪赶去。
定秋的住院费一进去就要240元,当时我可以说身无分文,恰好在我班实习老师赶去看望我的妻子,得知此情况后,连忙到他们师专所在的班级去一说,得到很多同学的同情,大家一致决定,他们班的班费中取出240元借给我,聊解燃眉之急,让定秋先住进医院。
患病的妻子已不认得我,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胡话,晚上也睡不着觉。惠仙把孩子让她喂奶,她毫无反应,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喂。医生告诉我,由于要用镇静剂对定秋进行治疗,所以孩子不得不进行断奶。我的头“嗡”的一下,心想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儿,母亲不能供奶,她该怎么生存下去?我只好借钱买了一些炼乳、奶粉,勉强支持。
等到定秋在医院治疗半月,病情稳定之后,我的在屯溪的姑父胡茂祖就和几个熟悉的医生商量,准备配一些药回家治疗,这样会比住院省一些钱;因为我的经济情况他们也十分同情。就这样在半个月之后,我就办理出院手续,退出款项约有200元,再在别人那里借了一部分,还清在屯溪师专借的班费。还在医院配了一些常服的药物,带着定秋回到老家。
回家时王恒石的妻子惠仙告诉我:“一对上海夫妇想收养我的婴儿,叫我送给他们留小女儿一条活路!定秋这时也似乎思维有些清晰,对我说:“送给别人可能还能保住孩子一命呢!送掉算了!我是没有能力抚养她了;恐怕你也没能力养育她成人了!”我见孩子这么小,实在太可怜,要送人,确实是于心不忍。于是我没有答应。特别是那个人家说孩子送给他,以后不再来往,更使我闷闷不乐。不想我的一时犹豫竟然夺走这个苦命的孩子求生的机会!成了我为之痛惜一生的憾事!
10、 进伏中,妻女与我永别!
1984年4月,教育局也考虑我的家庭实际情况,把我调到离家较近的伏岭中学。
我带着神智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妻子、襁褓的孩子,牵着个五岁的大女儿珍珍到伏岭中学上班。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抑郁。多亏给我分配的教学任务重:当时有两个初三班级的英语,三个初二班级的政治,还承包高中英语复习资料及试卷的刻写工作。繁忙的工作确实使我忘却苦恼与忧愁。当时伏岭中学付给我的工资是每月90元,是浩中工资的两倍多。我一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心想:伏岭中学如此厚待我,我应以实际行动回报才对。于是,我几乎每天的早自习都去辅导学生读英语。
经过一个阶段的调养,妻子的神智好了许多,似乎渐渐正常起来,只是经常对我说,她不会做事了,以后全家的生活的重担要交给我了!
一天早晨我刚从班上回房间,妻子告诉我:“我见你一个人太忙真是太辛苦了,不忍心拖累你,决定不再成为你的包袱,因此,我今天想了一下,决定服下所有的治疗精神病的药,再不过多少时间,我就要与你永远分别,你千万别怪我无情啊,我活着,只能是你的一个累赘,我想还是死了算了,可以一了百了!”
我忙去打开药瓶一看,好不容易我从屯溪一个人家选来的新出的治疗精神病的长效药,不想被妻子全部吞下!我深知这种药服的太多,肯定会致人命!连忙带着妻子到伏岭医院,告诉实情,医生立即进行灌肠洗胃急救,总算将妻子救了过来!
这一次,可真的把我吓坏了!联想起我一旦去上课,妻子的头脑拐不过弯来,房间里有电、有菜刀,那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我设法和岳父母取得联系,准备在这个周末带定秋想回娘家过几天。第二天,老岳父就赶到伏岭中学,我据实相告,他说带她回家休息几天也好。
于是在这个周末,我带定秋回到她南川娘家。想不到这一次成了我与她的千古诀别!
没过几天,我堂弟汪跃进来伏岭中学报信,说定秋已经在家悬梁自尽!校长怕我路上有三长两短,对我说我的妻子还在抢救,叫我在路上要特别注意安全!
等我赶到家的时候,定秋已经直挺挺的躺在门板上,紧闭双眼,离开人世!据别人说:她是从娘家回家拿东西,一时想不通上吊的!
我听着听着,心如刀绞,我就当场晕了过去!说句实话,如果我不带她回家,她未必会死,因为她至少不会绝望!我让她回家住几天,在她看来,以为我肯定是要抛弃她了!于是她选择离去!一些精神病人往往都会有强迫性的想象,我为什么没考虑到这一点!?
妻子去世之后,一位学生家长见我边教书边照应两个孩子,实在很辛苦,于是,把我的婴儿抱到他们家去抚养。
我看见他们两老满头的银发,感激之情悠然而生,一天,就买了蜂乳去看望老人。想不到,他们两老见我的婴儿如此瘦弱,便把蜂乳喂给婴儿,这一下,致使婴儿腹泻不止,加上伏岭医院误诊,当肠胃炎来医治,吊了80万的庆大霉素,于是把孩子越治越差,终于一命呜呼,随她母亲而去!
当时我真是要痛断肝肠,又联想起逝去的妻子,不由得失声痛哭……
多少年过去了,每到清明节上坟,我都要想起我苦命的妻子——汪定秋!我都要跪在她的坟前,焚香叩拜,伏地抽泣,寄托哀思……
正像我在《悼亡妻》一诗中写的那样:
昔日贤妻何处寻? 深山荒冢草林阴。
音容笑貌今犹在, 往事如烟入梦頻!
11、 培育亲情,磨合真情
其后,我重建家庭。妻子叫美霞。那时定秋生的大女儿珍珍还是一个刚入小学幼儿园的6岁的小姑娘。大家都为她的命运担忧。因为我们绩溪民间有句俗话:有买娘(指非亲生的没有感情的后妈)必有买爷(久之和后妈一样对前妻的子女毫无感情可言的亲爹)!
这句话就像警钟,不时在我耳边敲响。我下决心不会当买爷!因为我深知:人间但有真情在,哪有买娘和买爷!
我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教会珍珍礼貌,看到后妈美霞,要比看到我更尊重;二、我尽量把珍珍带在身边。我在伏岭中学时,将珍珍安排在伏岭小学读书;后来调到北村中学,又将她安排到北村小学读书。暑期我外出办英语补习班,也是将珍珍带到身边。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不在时由于珍珍不懂事可能和后妈发生矛盾。三、在两者之间磨合亲情。例如:春节时,亲友给珍珍红包,我就叫珍珍当面交给美霞妈妈。在路上我又包出同样的红包交给珍珍,说是美霞妈妈给的。此后,我给珍珍买衣服、鞋子……无论买什么,都说是美霞妈妈买给她的。久而久之,珍珍看到美霞,就像看到亲妈一样亲热了!
后来,珍珍找到一份工作,当她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她就兴高采烈把工资带回家要给美霞妈妈,然而美霞回伏岭娘家了,珍珍竟然骑了35里的自行车,亲手把第一月的工资一分不少的交给美霞妈妈!
消息传出,美霞娘家一家乃至她全村都传为美谈!
后来,珍珍嫁在浙江,不时地给美霞寄钱;春节回家时,经常给美霞妈妈买了不少的衣服,甚至还给妈妈买了金银首饰。美霞感动得流下眼泪!2004年12月18日,珍珍生了女儿菲菲坐月子,美霞亲自到浙江来服侍她达一月之久。
2005年,珍珍的孩子菲菲才6个月,就带回绩溪县放在家里让美霞妈妈带。
由于美霞悉心照料,孩子一直长得健康、活泼,人见人爱!
2008年,珍珍在绩溪县县城西区买了一套居民楼,让美霞去带她的孩子菲菲,就在三小上学。美霞负责做饭、接送孩子。小菲菲一口一声“外婆”,叫得十分亲热。
美霞在珍珍六岁的时候,将她养育成人;又在珍珍的孩子6个月的时候,养到今年8岁在三小读一年级!说句良心话,美霞给珍珍母女两代人付出的心血终于换来了真情!
现在珍珍看到美霞,早已把她当成亲妈看待!而美霞,也早把珍珍当亲女儿看待,终于打破了传统的世俗观念!我村里的人都有口皆碑,交口称赞美霞与珍珍母女关系是“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2-15 0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   自学时代的两篇习作:
【习作一】试写七律一首
1967年7月23日,平生以来开始写的第一首《七律》:
【七律】感怀(并序)
7月23日黄昏,因省亲去城,路遇逃难居民告城中武斗,聊吟是首以记之:
一轮残照落低空,远近村庄烟雾蒙。
满目丛山沉默默,成群百姓走匆匆。
几家携女潜行北,几户拖儿泣往东。
昌盛繁荣须稳定,城中两派早沟通。
我之所以发表这首诗就是想要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文革几乎把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历史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习作二】试写小说一篇
1967年冬月,去恒野老师家坐聊,他讲了一个比较长篇的民间故事,其时我正在读《今古奇观》,乃以《三言二拍》的故事模式,记下了这个故事:
败家郎杜娶十富女
汪华明 作于1967年冬月
话说洪武年间,山西境内有一李家庄。庄主姓李名盈,祖上基业甚厚,人称李员外。
却说员外年已花甲,夫人王氏亦将五旬,膝下无子,员外夫妇,好生不快。
盖是老天见怜,王氏四十九上生下一子,夫妇喜从天降。
岂知员外深通卦理,即将小儿生辰掐指一算,口内念念有词:
“壬申年,甲申月,丁卯日,丙申时,命逢一卯是败星,祖上基业难继承;更遇三申祸难始,万贯家财定荡平;田园家产并无存,弄得光身独一人!”
转而叹道“不想此儿乃十败命,可怜我李门如此家当,从此休矣!”
自此,整日足不出户,独在楼上房内叹息不已。
夫人听得员外房内叹息之声,又连日不见员外下楼,深知事理,亦不敢动问,只是暗自垂泪。一日,员外一位好友闻之员外老来得子,前来贺喜。员外让进房内。那友见员外闷闷不乐,好生奇怪,询问究竟。员外叹道:“家门不幸,生此孽种!”于是把小子算卦之事说了一遍。
友道:“天有阴阳之气,人有败富之命,此乃常事,兄何兀兀?我有一法,可以化解,不知当讲否?”员外道:“尽快道与我听。”友道:“员外可访一十富命女,与公子为妻,败富相制,可保府上基业,兄何足虑?”
员外道:“只怕天数已定,恐难更易。”
友道:“吾闻智者行事,讲求尽其在我,听之于天;汉末诸葛孔明早知天下三分,也要六出祁山。或许老天见怜,李家祖上有德,一朝家门振兴,你我岂能预料?”员外甚觉有理,心里盘算起来,暗暗打发家人,一一授予卜卦之法,分四路出访十富女不提。
光阴荏苒,夏去秋来,转眼之间,一年将尽。三路家人皆陆续回来,向员外禀明未曾访得十富女,员外听了,脸色发白,倒在椅上,再无言语,如死去一般。
却说第四路家人李安、张忠,遍寻通都大邑,大屯小村,亦不曾访得十富女;二人看看一年过去,盘缠银两所剩无几,寻思无计,只得怏怏而回。
不期行至家乡约二十里地时,忽然乌云密布,雷电轰轰;少顷,天空一声霹雳,大雨倾盆而下!二人扭头一看,见附近有一个小庙,急往前去避雨。岂知将到庙前,却见一道红光,进入庙内,二人惊魂未定,只听“哇”的一声婴儿啼哭,接着又听见“啊哟,总算生出来了!”一个妇人的一声呻吟。二人十分惊讶,寻声前往,却见庙内干草堆后面躺着一位约三十出头的妇人,手上捧着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看着,满脸是汗,显然为产下这小孩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李安乃是心细之人,忙走近那妇人问道:“敢问嫂子是何方人氏,为何在小庙生产?”妇人道:“我因家乡水灾,数月之前与丈夫一同外出谋生,不想丈夫不耐劳苦风寒疾苦,于前月一病去世,丢下俺一孕妇,乞讨度日。婴儿命薄,误投娘胎……” 说罢,泪如雨下。
李安暗自思量:“婴儿出世,兆有红光,命定不凡!”乃问妇人:“不知婴儿是男是女?”妇人道:“是女。”
李安忙将刚才婴儿出生的时辰一排,掐指一算,眼前突然一亮,一拍大腿,暗声叫道:“天下竟有这般奇事,我家李员外无忧矣!”于是满心欢喜,不过脸上只是呈现同情的模样对妇人道:“嫂子不幸落难,又添此一女婴,想必更难为生;不如将小女与了人家,让她长大成人,你也得些银两回家度日,不知意下如何?”妇人道:“若真的有人收留,也强似冻饿死了!”李安道:“附近有个员外,一向积德行善,收养孤儿,我是他的家人,可以替他做主,收留嫂子的婴儿何如?。”那妇人连声说:“有劳恩公拯救小女之命,妾没齿不忘!”
于是,李、张二人将剩下所有银子全与那妇人。又给了些衣服干粮。那妇感恩不尽。
李、张二人欢天喜地直奔李家庄而来。
见到员外,如此这般说了,员外将信将疑,亲自将小女之命一算,果然十富不谬!
却说那李公子因是命犯十败,父亲不悦,名字至今未取,此时,员外忧心已释,才将儿子取名李迁;把访来的女孩取名珍珠。
正是:百忧已消去,  喜气降家门。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李迁已八岁,珍珠已七岁,员外请来一饱学秀才,教诲二人学业。
这李迁盖是命数已定,遇先生就厌烦,见书本就头痛,入学不曾三日,便到外面游荡去了,员外骂亦不行,打亦无效,年长月久,只好听之任之。而珍珠则生来文雅,资性聪明,七岁上入学,能日诵千文;十岁上能吟诗作赋。年方及蓱,缝纫刺绣,弹琴作画,无所不通。更了不起的是,还能骑马射猎。员外看看儿子不成器,心里虽然不乐,但见珍珠如此聪明伶俐,贤淑孝敬,也就省去了许多心事。却说李迁常常在外呼幺喝六,无事生非。一天与一小孩厮打,那小儿打他不过,便边走边骂道:“你这好不要脸的,你爹给你养个逃荒婆的女儿给你做老婆,你不知羞耻,还耍这等威风……”
李迁从这小儿口中得知珍珠来历,勃然大怒,此后在无人处一遇珍珠,不是拳打,便是脚踢。
弹指之间,又是数年过去,员外看见儿子都已长大,于是决定给儿子完婚,好了结心事。一时间,李员外家张灯结彩,宴请宾客,好不热闹。
谁知那李迁得知要与那逃荒女成亲,心中一百个不情愿,早就逃得无影无踪;正是:这个成事心急切,  偏偏那个不随行。
员外好不容易差人找到儿子,绑来拜了天地。
其后送入洞房,谁知李迁象头犟驴,知道洞房外父亲派人看着,无法逃走,于是坐在洞房之中,看着板壁呆到天亮,就是不愿与珍珠上床做夫妻。
一连数夜,夜夜如此。珍珠自知无缘与李迁结为连理,亦无法报答李府大恩。心想: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
一夜月白风清,珍珠含泪悄悄起床,捧出员外祖上排位,焚香叩拜多起,低声泣道:
“奴乃命薄之人,路遇员外家人相救,延师教诲成人;奴本倾心相报,无如令郎眼界高筑,见弃于众宾之庭;一贵一溅,事难成合,有误令郎终身。今奴心意已定,权借良骑,趁月夜奔,天涯海角,何去何从,听天由命。但愿员外合家安泰,莫责奴之不义也!”
祷罢,泪如雨下。
却说员外家后屋的马厩养有五马,珍珠泪然至此;对五马道:“我今趁月夜奔,但又不知此去何方,尔等五马中,如有谁知道我缘分所在,就将头对我磕三下。”
其中有匹白马,果然把头向珍珠连磕三下。珍珠旋即牵出此马,纵身骑上,对白马道:“我打你三鞭,不到我有缘之所,休得停留!”只听到三声鞭响,那马一声嘶鸣,载着珍珠,在月色中飞驰而去。有诗为证:
一轮明月照高空,马载珍珠在飞奔;
四海茫茫寻所在,几时方可得安身?
却说那马一路飞奔,市镇村屯,一掠而过;次日晌午时分,来到一处山谷,那山谷深远偏僻。看官,你道这是什么地方?此乃山东金岭镇境地,那珍珠却全然不知!
闲言少述,再说珍珠见山路越来越崎岖,心里免不得忐忑不安起来,心想:难道我之缘分所在不在通都大邑,却在此深山野岭之中么?
正在踌躇之际,却见那马兀的站住不动,珍珠兀不自信,对马说道:“我再打你三鞭,你若不走,此处必是我缘分之地了!”说罢,连打马三鞭,三鞭响毕,那马兀自不动,宛如铜焊铁鋳一般。珍珠心中好不凄凉,环顾四周,但见:
放眼是群山叠叠,举目皆树木森森。远观瀑布飘白练,近听溪水自弹琴。
不闻空谷人语响,唯传樵夫斫柴声。欲问山路通何处?蝶自无言鸟自鸣。
珍珠转而叹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珍珠旋即下马,无意之中,看见前面不远山坡上似有两间茅舍。珍珠心中暗想:且去看看,再作理会。隧牵马向茅舍走去。珍珠走进茅舍之中,举目环视,却见四面墙壁并非泥砖砌成,而是石块和红泥垒成,上无片瓦,均是茅草盖顶;下无地砖,皆与墙壁同类石头垒成。不由一阵心酸:“想不到这就是我的缘分所在,此乃天定,不可强也!”
正在唏嘘叹息,忽听灶门前有人问道:“敢问小姐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珍珠侧身一看,原来是一个五十开外的阿婆,连忙向前道了个万福,答道:“奴乃远方之人,省访亲戚回来,看看天色不早,想在老妈妈府上借宿一晚,明日一早行走,不知老妈能行个方便否?”阿婆道:“小姐家远路长,但歇不妨;只是这草棚确实太不成摸样,小姐如何习惯?”珍珠道:'奴自幼出身小户人家,能甘淡薄,老妈尽管放心。”
正在这时,山下歌声传来,那歌云:
生来便是卖柴郎,卖得柴钱养老娘。
今日出门升大运,心中大块把歌扬!
阿婆对珍珠道:“这是老身的儿子回来了;平时柴价卖得不好,回家总要无事生非,甚则摔锅砸灶;柴价好就唱歌哼曲,乐得似小儿一般。想必今天一定是柴价好,没进家门就唱起来了!”
歌声过后,只见一少年秃子走进家门,见了眼前有一位如花似玉小姐站在屋内,好像天仙一般貌美,不觉好生腼腆。不敢正视。只对老母亲说:“你看今天我买回不少鱼肉,煎豆腐和几种好吃的菜,你知道为何?原来今天城里有一位财主老来得子,今乃三朝,要买干柴,见我柴很干,于是给我双价,还送我一吊钱,说是折喜酒,因此我买了这么多菜来孝敬老母亲。”阿婆将珍珠借宿之事说了,秃子喜不自胜,说道:“小姐贵人光临寒舍,实在难得,不要说借宿一宵,就是一年,我也高兴;何况,今天想是托小姐的福,我才如此走运!”
于是便叫母亲腾出平时娘俩睡的床,让与珍珠安歇;还对母亲说:“你我母子就到灶门前的草堆上歇一宿就得了!”
当晚珍珠就在茅舍安歇不提。
子夜时分,珍珠一觉醒来,稍睁双眼,却见砌床之石金光灿灿,砌墙之石亦然,乃大惊,试着拿起一块小石头,却是视之耀眼,举之沉甸,乃知全是金石!
暗想道:“此乃万富人家,却如何这般贫穷潦倒?且不声张,看看秃子为人如何,再作计较。”
次日天明,珍珠对阿婆道:“奴恐路受风寒,昨夜有些发热,浑身无力,恐三五日不能走了!”阿婆尚未开口,秃子叫道:“小姐若有不适,只管安心歇息,让老母服侍就是。”
这天,秃子卖柴又遇好价;自是满身欢喜。
只要珍珠住在茅舍,秃子似乎日日都有些财气。
秃子暗自思量:“这小姐莫非是位财神菩萨不成?自她来我家我却这等日日发财,我应想方设法将她留住才对!”
珍珠见秃子为人憨厚,心善手勤,也就放下心来。一天下雨,秃子在家歇息,珍珠对阿婆道:“奴也是苦命孤女,无处安生,才流落到这深山之中;奴在府上已住数日,见老妈待我如亲闺女,哥哥也为人忠厚,待我如亲妹。真乃善良人家。如不嫌弃,奴情愿为婆婆作一儿媳,与哥哥结百年之好,不知尊意如何?”
老妈还没说话,秃子答道:“小姐这般天仙人物,就是嫁一万个,也轮不到小子头上!”珍珠道:“奴心意已决,请万莫推却!”秃子母子见珍珠情真意切,甚为感动,于是阿婆权为月老,替二人先定下亲事。珍珠问道:“哥哥有姓名么?”阿婆道:“姓徐,名字却至今未取”。  珍珠道:“奴见哥哥为人至诚厚道,以后必有亨通之日;就取名为'贵’好了!”从此秃子就叫徐贵不提。
次日,珍珠问徐贵“敢问哥哥,这些石头来自何处?”
徐贵答道:“这些石头就在俺平日砍柴那山挑来的!”美珍道:“哥哥自今日起,不必砍柴卖柴了,我会让你吃用不愁的。”说罢,珍珠敲开金石,从里面取出一些闪闪发光的黄金交与秃子,每天都带一些去城里兑换一些银子来存于家中来用。日后先在此盖几间房子,然后再去你砍柴的地方建房,将所有金石看管起来。”
徐贵得此天仙般的妻子,喜不自胜。凡事悉听珍珠安排。其后每日将金石砸开,取出金子,带到城中兑换些银两,以备家用。
数月后,徐家在山中盖起楼房三间,楼台庭院,一应俱全。
一年后,徐家又在原来徐贵砍柴建起豪宅大院,大院当中还盖起了一间五层楼房专供徐贵夫妇居住。五层楼底有个地下库房,徐贵每天挑来金石,全存于库房之中。另外还分别建起东西南北四间三层高楼。还建了亭台楼角,花园水亭,假山花池。四周建起院墙,里面栽了花草树木,错落有致,风景宜人。
珍珠择一吉期欲与徐贵办理婚事,对徐贵道:“你我之所以有今日,皆李员外活命之恩也。李员外救我于水火,人有恩于我,断不可忘。”于是,珍珠将自己身世来历,一一说与徐贵。徐贵听了,十分惊讶。忙问道,“不知这李迁如今怎样了?”珍珠道:“定成乞丐了!但李员外养育之恩不可忘。”
接着二人计议起来,借举办婚事行善事,让各地乞丐都来入席,以便寻找李迁。”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想不到此时的徐贵,已远非昔日的秃子可比:看起来容光焕发,秃头亦请名医医治,长出了满头乌光发亮的黑发。
古语云:近朱者赤,逢能者智。想这徐贵整日与珍珠处在一起,不仅学会了社交礼仪,也学会了读书识字,虽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但也粗通文墨,能写会算,更可贵的,他为人也变得既精明强干,又豁达豪爽,因此结交不少朋友:有落地秀才,有落难英雄,更有江湖豪杰。由于家有资财万贯,因此还雇了几十人帮助打理。人亦尊称他为徐员外了!
有一卦枝儿单道徐贵徐员外:
徐员外,须不是富豪家的子弟,你是个住茅屋的卖柴郎儿,谁知你,竟然逢,十富女,得此富贵,秃头上长出了乌头发,容貌也酷似那潘安!今朝的喜事更称心呀,你知从何说起?
却说吉期已到,徐家亲朋好友齐聚,帮徐员外夫妇大摆宴席,喜庆婚事。并派人四处放出话来:  徐员外家假喜事大行善事,凡各地乞丐,无论远近,只要愿意前来,只需真名实姓登记,即可入席吃喝,为期一月,免收礼金。
一时间,各地乞丐蜂拥而至,徐家觉得人手仍然不够,又请了很多朋友帮忙招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再说李员外自珍珠走后,彻底绝望,一病不起,数月之后便一病去世。夫人哭得死去活来,看看儿子又不成器,自此闷闷不乐,亦于半年后随丈夫驾鹤西去。李迁自父母双亡,更是如同出笼小鸟,天上无人收,地下无人管。由于嗜赌成性,有时一去多日不归,所剩无几的财产又被窃贼偷掉不少。不到一年,便把万贯家财败个精光。
一日回家,由于几夜没睡,一上床就睡得昏天黑地,不慎火烛倒地,先烧着睡房,后烧到厅堂,将李府豪宅烧得干干净净!李迁总算被人救了,逃得性命。
从此,李迁沦为乞丐,四处乞讨为生。
俗话说,“贫则思亲,病则思友”,李迁到此时节,方想起父母在日,要为他与珍珠成亲或能免除今日之患,一旦回忆过去,不由泪水横流。李迁这才知道“世上最难买的就是后悔药”了!
数月之后,李迁沿途乞讨到了山东金岭镇境内。
一日听说有户姓徐的员外要借喜事大行善事,不由喜出望外,日夜兼程,赶来入席,在第五日下午,在登记册上,徐府家人骇然发现有叫“李迁”的名字,
当他们确认这位就是山西李员外的公子李迁时即飞快报知员外夫人。
珍珠闻报,忙唤家人请李迁入内一见。珍珠见到李迁,仔细端详,但见:
好个熟悉的面庞儿,但只是形容焦脆,衣碎横穿;头巾上,网布着尘灰黑白;脚跟处,显露着鸭蛋方圆;但龙眉大眼,举止行姿,却又似当年。
珍珠吩咐家人带李迁去洗了澡,换了衣服;然后问李府家中情景。李迁不敢隐瞒,据实相告。
珍珠听得李员外夫妇先后谢世,哭得泪流满面。徐贵也跟着掉泪。
不想李迁命薄,在路上又饱受风寒,见到原来属于自己的妻子如今已成别人之妇,说不尽的悔恨交加,心中十分苦楚又不能和任何人诉说,在徐家待不到一月,因沉疴难治,便一命呜呼。珍珠放声大哭,安排后事,厚葬李迁不提。
一年后,珍珠生下一子,与徐贵商议,过继给李府为后。
其后,珍珠共生了五男二女,皆请名师教诲,参加科考,有两子中了进士,三子中了举人。
十八年后,珍珠命长子回山西,为李府重建家园;捧出李府排位,行过继大礼。自此,李门香火不断,后代皆书香门第。
后记:
196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和方炳林在王恒野老师家听了上面这个故事,恒野老师就叫我与炳林写下来,练练笔。炳林写的是600字左右记述文,第二天就交卷了;我当时正在读一部《今古奇观》(三言二拍的压缩版),受了些影响,于是就试着写了这篇习作。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文稿失散,近日忙里偷闲,凭着记忆,借助电脑打字,使之重新恢复。
多年来,我虽然觉得这故事从头至尾,贯穿宿命论的思想,甚不合时宜。总想改写,又不知如何改为好。但转念一想这毕竟是个民间故事,里面也贯穿着有朴素的“好心必有好报、知恩必然图报”的民间传统理念,于是暂且记下素材,待后加工整理吧。
这是初稿,真希望能遇到有心人不吝赐教,进一步修改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2-18 2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诗人潘小兰女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2 23:32 , Processed in 0.2458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