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晓红:很高兴我们有缘相聚于经典文学网。
1、首先感谢网站管理对我的信任和工作的肯定。
2、连续获得三年的十佳,是网站领导对我不断的鞭策和鼓励。
3、此荣誉受之有愧,内心有些不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4、时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管理好网站,不辜负陶士凯总编、孙淑香副总编对我的信任。
但起家:经典文学网的现代诗歌版和格律诗词版,每天的主题帖数和跟帖数都很多,作为总版主,请您谈谈这些会员和版主为何对经典文学网情有独钟?
章晓红:一个怀揣文学梦的作者,愿意抽时间行走在网络文学论坛,都是有目的的:
1.发表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工作的一些看法,渴望和别人交流。
2.倾诉自己情感的得失、发泄现实生活中的愤懑、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
3.展示自己的能力、寻找共鸣、体验在虚拟世界中成功的快感。
从上面三点来看,会员们来论坛要的不是被动的欣赏,而是要主动的交流和互动。
论坛上最主要最有魅力之处是交流互动,在论坛上任何一个发帖子的人都渴望别人对自己所发帖子的关注,不论是赞美、批评或是讨论(杜绝灌水帖)都能吸引会员再次回过头来,这就需要我们版主具有点评和沟通的能力。(当然版主不是对会员高高在上的指指点点,那样会令会员反感)
经典文学网是一个温馨、安静、高雅的纯文学绿色平台,杜绝色情帖、广告帖和国家法律、法令禁止的非法帖、惹是生非帖、无理取闹帖、侮辱、谩骂帖。据我多年的了解,总编陶士凯先生用的是一颗博大的胸怀,打造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在他的带领之下,整个论坛气氛和诣融洽,让每一位会员都有宾至如归的切身体会。
但起家:经典文学网的现代诗歌高级研修班和格律诗词高级研修班都已成功开办了六期,第七期学员正在招收中,报名人数一期比一期多,请问章院长,当代年青人诗歌创作,是向现代诗方面发展,还是向古体诗方面发展?
章晓红:诗歌创作向哪方面发展为佳,要看作者本人的兴趣,选作哪种诗体。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作为诗词学院院长的我,当然希望诗歌创作者,继承传统,重视古体诗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这样才使旧体诗得以延续下去。
现代诗歌创作在立意,谋篇布局上都和古诗词一样的,只是现代诗歌不受韵律的限制,没有格律诗那么多禁忌,所以现代诗歌在语言上更容易随意发挥。因为新诗抛弃了所有的格律,当今新诗创作,可谓五花八门,发现部分人创作新诗,过分追求意象的新奇,作品多是以方块字写成的欧化体,既不像古诗又不像现代诗,不伦不类,难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传诵。为了这些爱好者能正确认识诗歌、诗词创作的方向,经典文学网开办现代诗歌高级研修班和格律诗词高级研修班,聘请了著名讲师,倍受学子们喜爱,现已成功开办了六期,很多学员都加入了国家级的文学组织。
但起家:我看到您的作品多数是古典诗词,偶尔也看到有现代诗发表,请问,新诗与古典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章晓红:古典诗与现代诗,诗者皆是有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体现。古诗多需押韵,部分需符合一定平仄和对仗,而新诗完全不受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约束。古诗善用比拟、夸张、借代的表现手法,有平仄、韵脚、句数的限制,语言讲求高度精练、意境优美,所表达的情感要能让读者感觉韵味无穷。现代诗是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没有格式上的限制,着重的是锤炼意象的精炼与情感的吻合,讲求更加自然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个人认为,新诗是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的诗都是押韵的。新诗虽然突破了古代诗歌格律的束缚,但与韵却没有一刀两断。但近几年,诗坛的新生代越来越不看重押韵,甚至有意不押韵。这样,新体诗与旧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就更加明显了。
但起家:现代人出门是汽车、居住是高楼洋房,与古代小桥流水人家,出门骑驴坐牛马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用现代语言能写出古典诗词那些美感来吗?
章晓红:古典诗词重在借意象抒情言志,是表现作者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切感受,而不是停留在可观的器物、居住这一浅显的表层。诗人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描摹一些事物,更应该注重精神实质的更新,意境与时代的吻合。我们说继承传统,是要求继承古典文化至今尚有存在价值的思想、伦理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并非是把陈旧的东西照搬过来。古人骑驴代步,点烛照明,今人在诗中还这么写,就显得很不真实。今人作旧体诗,描写新生活、新事物,象洋房、汽车、电脑、手机之类的物象,也应尽量不直接入诗,须靠作者组织语言的能力,把这些可观物象精心锤炼成优美的“诗家语”,从而取得古人笔下所无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但起家:看过经典文学总编陶士凯先生诗词鉴赏的人,无不惊叹于陶先生的赏析水平,请问,怎样能够准确地鉴赏、评价一首诗词?
章晓红:一个诗词评论家在对别人作品进行鉴赏时,应先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读过大量的古典诗词,才能有所比较,有所鉴别。作品因人、因题而异,风格千变万化,评鉴者不可以拘泥一格。鉴赏、评价某首诗或词,应克服个人在审美方面的偏见,先观文辞、再从格律,结构、修辞、表现手法、声韵、创新等多个方面全盘考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但起家:鉴赏一首古诗词时,自己所能理解的常常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很难吻合,怎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的作品?
章晓红:这是很多人阅读诗词时常有的现象。由于诗词创作不同于叙事说理的散文,作者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的事物,将思想感情隐藏在其中,有些作者用的典故又很生僻,更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还有作者所处的时代、创作时的心境,所具备的知识修养也和读者不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以让读者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读者作出多种未必切合作者原意的赏析,应在情理之中。当欣赏一首诗时,同一首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读者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但初学者读诗,还是要参考相关资料,弄清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其中的典故,尽可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本意,以便创作中更好地学习前人的经验。
但起家: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创作诗歌,都是在无病呻吟,您是怎样理解这种情况的?
章晓红:不知你说的“无病呻吟”是指的哪些方面。我个人认为,鉴赏诗歌,不是去判断作品内容是不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情感的真实性,而是看作者创作的表现手法和修辞艺术是否能以假乱真。当然,创作力求真实性,但作诗不等于修史,字字如实记录,诗是艺术,其中包含了许多夸饰、虚拟的成分。这并非鼓励人“为文而造情,为情而造景”,创作的原理本就如此。如果作者精于诗艺、善于表达,不管用哪种技法,写出来的诗就十分感人,如果一首诗读后使人明显觉得虚情假意,那是作者缺乏写作技术。但对于那此“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且缺乏表现艺术的作者,说是“无病呻吟”也不为过。
但起家:感谢章晓红院长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愿您在经典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