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完白潮人 于 2018-11-1 20:33 编辑
拜谒中山陵
完白潮人(郭奕明)
南京中山陵,闻名遐迩,它的存在,为这六朝古都又增添了重要的一景。 以前也曾经从南京路过,却行色匆匆,没能停留,更无缘瞻仰中山陵的风采,心中总觉遗憾。 2011年7月26日至27日,我再度来到南京,在那里停留了一夜一日,终于得偿所愿,拜谒了中山陵。 一 到达中山陵,已是27日的下午时分,天色有些阴暗。 不急于登陵,先在陵门外的指示图前驻足片刻,感受着这座著名陵园的概况。它位于紫金山的中部,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位置相当好。它的格局也挺独特,就那么从山脚一直向上,向上,呈一条简明的直线,气势恢弘。 立于陵门之前,往上仰望,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成百的台阶,一点点向上延伸着,一处处景点,就坐落在这台阶之上。白与蓝,是这陵园的主色调,在绿树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朴实庄严。 是的,中山陵的布局是简单的,却于简约之中透出了庄严神圣,显出了典雅大气。 向上看,台阶层层叠叠,游人如织。向下看,平台巍峨,江山锦绣。人工的建筑与天然的景观融为了一体,共同营造了肃穆大气的氛围。 设计师吕彦直真是了不起啊,中山陵,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为此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华大地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也自然而然地令自己变得不朽。 二 孙中山先生家乡在广东,病逝于北京,却最终选择了南京做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其中自有无限深意。这六朝繁华之都,虎踞龙盘之所,也确实拥有着太多太多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 立于中山陵的最高处,举目四望,沧桑兴替之感,油然而生,历代风云人物的身影,如在眼前。 这里,是传统的繁华兴盛之地,也是一次次浩劫发生之所。远的不说,近代以来,这里就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啊:1842年,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在这里签订,曾经以“天朝大国”自居的中国由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853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大军攻克南京(时称江宁),改此地为“天京”,定为国都,此后,又有“天京事变”的风云变幻、曾国藩的湘军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军在此的殊死拼杀,1864年,古都之中,又是一片血雨腥风;1912年,中山先生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古老的中国,又呈现出新生的希望;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京,1928年,这里成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1937年,国民党军弃城而逃,侵华日军长驱直入,昔日的烟柳繁华之地竟成了惨遭日寇蹂躏的人间地狱;1949年4月23日,突破长江天险的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毛泽东主席为之欣然赋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抚今忆昔,怎不令人感慨万端! 三 我独自一人从陵门拾级而上,沿着长长的台阶缓缓前行,在每一处景点盘桓流连。 中山先生的一生,可谓是奋斗的一生,历经坎坷,百折不挠。在他的人生中,充满了失败,充满了艰辛,更充满了奋斗,他以他不懈的奋斗、努力的前行,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写就了不凡的人生。 中山陵,为国民党人所建,是国民党人心中的圣地。 日寇入侵时,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南京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然而,他们对中山陵却也心存敬畏,不敢放肆。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国民党总理的陵园仍是巍巍耸立,参拜者络绎不绝。 各界各派的人,竟都折服于中山先生的独特魅力,这种神奇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陵园的最高处便是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我在那里肃立,漫步,感受,思考。 在那里,我买了三束花,恭恭敬敬地献于中山先生的塑像之前,向中山先生三鞠躬,聊表我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距离辛亥革命整整一个世纪的这一年,我终于拜谒了南京中山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