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41|回复: 2

[学习工具] 对联学习简明教程——第五讲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21 1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



  ●第五讲学习内容:(1)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2)“合掌”禁忌(3)初步了解无情对及分咏格诗钟(4)认真阅读指定的文章,认真思考,将你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下来(5)树立“撰联如写文章,以内容关联为重”的观念和“文章需要反复修改,对联用字需要反复推敲”的创作习惯


第一节 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



  上下联的关系,除了第二讲中提到的正对、反对、串对外,从逻辑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例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4、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5、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例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例如:
  宁以义死,
  不笱幸生。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7、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8、目的关系

  上下联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或者是上联说目的,下联说行动;或反之。例如杭州苏公祠的一副对联: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第二节 “合掌”禁忌



  所谓合掌,即同义相对。指的是上下联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或者上下联使用了同义词。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例如下面一副合掌联: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即为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避免。然而,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视,即使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下面这些合掌例子,联友自己体会分辨:

  发家勤为本
  致富俭当头(发家、致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上下联意思几乎完全一样)

  黑白颠倒几时了
  上下欺瞒何日休(几时了、何日休?)


第三节 无情对(简单考核)



  无情对作为“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别具情趣。不过需留意:无情对和“内容不相关”的“准对联”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无情对要求上下联尽可能字字相对,且最好是小类相对(名词即为义类相对),但是联意却毫不相干。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果”皆草木类;“已、然”助词;“半、一”数字;“寻、点”转义动词;“休、不”副词;“纵、相”副词;“斧、干”则为古代兵器。

  如果不能字字相对,词组也必须是同一小类: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葡萄”“苹果”是不能拆开单字相对的联绵词,但两者均属水果。此例其他字词的对应情况:珍-瑞,同小类的形容词;妃-士,人称代词;脸-牙,人体部位。

  无情对常使用借对(借义)手法。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例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阁下,既为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树。先生,既指一种尊称,又指首先长出。

  无情对最好也能遵守平仄规则,如以上两例。打破平仄规则并非不可,但不提倡有意为之。例: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巧用酒名的别解来对天象。尽管上联平收且三平尾,但整体平仄还算协调。

  无情对中,也有对句意思与出句能作牵强配合的,例:

  水发千支终入海,
  风流万种尽归天。

  下联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要“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未必是不能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

  如果出句求无情对,要求出句尽量无歧义,否则便无趣。即便出句是平收,也应作为上联。例:

  黄花
  绿帽

  若出句为有歧义的“绿帽”则无情之趣尽失。

  “出句大雅,对句大俗”是无情对的常用手法。例:

  关山悬冷月
  开水泡冰茶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谁惜小家碧玉
  他拿大户黄金

  根据“出句大雅,对句大俗”的技巧,即便出句是平声收尾也应作为上联。病例:

  抱狗说行旅
  亲人解放军

  此例即为应该上下调换的例子。因为先读此上联会让人不解,会失去不少趣味。

无情对创作中的其他几个误区:

1、只求字字工对导致句义生涩、牵强或不完整。

  无情对的词义搭配应该自然通顺,不能连句中也出现“不相干”的词义搭配,以致整句话不知所云。病例:

  帝王脚下过
  佛祖心中留

  先想到没有歧义的一句话作为出句,再琢磨对句,这的确是无情对创作手法的一种。此作能看出先想到的是“佛祖心中留”这句佛家常用语,如果是则应作为上联。为求字字工对,“帝王脚下过”句义不够明确,是否指“地下埋有许多前朝的帝王,被今人踩在脚下”?像这种让人揣摩不透联意的对句是失败的。

  天高皇帝远
  池浅王八多(生造的因果关系)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河秋波朝北动(对句字字工对,联意却不知所云)

2、只求句义完整和不相干,而部分字词没有工对。

  这种情况不仅显得趣味性不足,更糟糕的是导致“既不是无情对,内容又不相关”的重大失误。病例:

  且罢晨妆学手谈
  休到密室作耳语(“密室-晨妆”不是义类工对)

  马月猴年虎岁
  天时地利人和(除了“时”字外,其他均未小类工对)

  五粮铺绿野
  千里共婵娟(“里、婵娟”不是义类工对)

  夫妇二人转
  黑白双面胶

  乍一看似乎是标准的无情对,也多少有些趣味,但是“黑白-夫妇”不合无情对要求,误将并列词组的句内工对应用到无情对中,这种情况值得注意。此例中“胶”对“转”也不工,严格说来“面”对“人”也不是义类工对。

3、只注意到字字工对,而出对句联意却有明显关联。

  这样对出的句子不是无情对,无趣。病例:

  无联不成对
  有偶才变双(出对句联意明显有关联)

  武大郎生气
  刘三姐养颜(仍然是联意相隔不够)

4、两言、三言的普通词汇对仗不能作为一幅完整的无情对作品。

  只有将单字拆开后能构成有完整意义的单句(主谓句式或省略主语的动宾句式)时,才能作为完整的联作。

  病例:

  金牙
  银耳(尽管有趣,但仅是一个偏正词组,严格说来不能构成“联句”。如能组合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则大妙)

  马头琴
  鱼肠剑(仍是词汇相对,尽管是两种不相干的东西,但是不能构成联句,趣味性也不够。)

  下面两例尚可:

  赞美
  歌德(动宾句式:赞扬美国,歌颂德国)

  风云
  浪笑(主谓句式:风在说话,浪在笑)


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简单考核)



  诗钟,顾名思义是古时私塾先生用限时的方法,以嵌字为题,让学生练写七言或五言对偶句的一种作句形式。分咏格诗钟是诗钟的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有机地把两个事物关连起来。
  因分咏不相干的两个事物,联意的关联常需要略加琢磨才能看出来,故分咏格诗钟也作为“内容相关”的一个特例来解说。

  特别注意的是,分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用“元宵蝶”三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既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例:

  《饺子、木鱼》分咏:

  薄皮嫩肉三江煮,
  硬骨空心五岳敲。

  《楹联、雄鹰》分咏:

  喜日临门局左右,
  狂风驾雾跃高低。

  《孙悟空、水仙》分咏:

  火眼金睛扬正气,
  冰肌玉骨放清香。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6: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丰富大家的诗词知识,提高大家的创作水平,特摘录部分创作诗词所必须撑握的资料,供大家参考,相信对求知若渴的诗友们会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1-16 17: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入1月16日经典文学微信平台发布,公众号:QQ228220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3 10:22 , Processed in 0.1901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