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472|回复: 55

回眸,家乡的大变化

[复制链接]

升级   52.28%

发表于 2018-10-4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8-10-5 14:33 编辑

  回眸,家乡的大变化

   文/贾录会



    在外打工多年,很少回家,很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曾经的生活,曾经的记忆,经常历历在目的出现在脑海里。三十多年间,每次听到家乡的变化,心中就丛生出一种欣慰一种感动,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生于70年代的我虽没有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但还是过了几年紧日子的。自然对小时候穿衣吃饭的事不容易忘记。我读小学的时候,土地己包产到户好几年了,由于故乡的偏远和闭塞,并未有太多改变。大部分人家房屋依旧低矮,破败,泥土筑的墙,上盖皴裂的瓦片,穿戴虽可保暖御寒,也还是补丁缀补丁。只是家家户户吃饭时,黑瓷大碗里不再稀得照见人影,大人娃娃不再是一脸菜色。我家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八口之家,我和侄子都是见风见长的年纪,还要念书,除填饱肚子外,其余的享受只能是一种奢望,生活的艰辛与拮据在我幼小的心里投下了永远也挥之不去的阴影。
  四十年前,家里生活实在让人不敢回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我十四岁便离开了学校,到青海等地打工。现如今,也成了所谓的城里人。但从小在大山深处和贫穷相伴长大的我,一直没有忘记山脚下美丽而偏僻的家。今天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说说家乡衣食住行的新变化!
  四十年前,每到农历青黄不接的三四月份,乡亲们都盼着地里的麦能早点黄。尤其是母亲,每天为了一大家人的两顿饭没少发愁,地里的苜蓿菜,麦辣辣,苦苦菜伴随我们度过了好几个饥年荒月,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父母亲种地的热情特别高,老天也很给力,风调雨顺,各种庄稼只要把种子撒入土里都能长得颗粒饱满。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看着满山满洼的粮食大丰收,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梦想,看得出,老人们的心里是快乐的,美滋滋的,日子一天天被父母亲打理的风水四起,天天白面馍。人人都能吃的饱。吃的好。过年时还杀个猪。再也不象从前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近几年,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是为没啥吃发愁。现在是为吃什么发愁。小村庄也脱下昔日那弊旧暗淡的衣裳,小商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买东西再也不用发愁了。看到小商店里新鲜丰富的食品、肉类和品种繁多的牛奶、奶粉等,不由就会想起小时候,那个年代的苦难和煎熬。
  我还很小时候,家里姊妹们多,生活窘境,全家人都节衣缩食,一切只要能将就将就,我们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就是有也是家里十几个老母鸡一天一个蛋的积攒下的一功劳。差不多一百多枚时,娘就提着到公社供俏社换来五毛钱一尺的那种灰不溜秋的布料,赶夜缝成。好不容易有件衣服,却是哥哥先穿,我只能穿哥哥的旧衣服。我们冬天穿不上新棉衣,脚上穿着露脚趾的破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袄的套子掏出之后再穿,这些粗布做的衣服,被我们兄弟们新三年旧三年的缝缝补补着穿了又穿。就这样日子越是拮据,生活就越真诚,真诚的连月光落在窑洞里都嗡嗡作响,每到一年季节深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没少掉眼泪,
  记得有一年的腊月三十,年前最后一个集日,娘见我穿得太破了,就让姐姐和我提着攒了好多天的一篮子鸡蛋去卖了后,买几尺布回来。我和姐姐跑到了公社驻地那个惟一的百货店。店里已空荡荡的,只有被别人挑剩下的两三种布料歪歪斜斜地立在货架上。没有挑选的余地了,我和姐姐干脆利索地各要了一种,四毛钱一尺,六尺正好做一件褂子,我心想,今天的鸡蛋正好换两件件褂子,还剩下二毛钱,姐姐买了一个苹果和我解了一冬的馋虫后,一路小跑赶回家。姐姐见娘忙前忙后的在准备全家人的“年饭”,就自告奋勇的学着娘平时裁剪的样子,喊我脱下棉袄,在炕上比量着给我裁新衣了。从没裁过衣服的姐姐本来就笨手笨脚的,加上“时间紧任务重,第一次裁剪”,她是缝了拆拆了缝,一盏油灯熏黑了她的脸,直到村里响起除夕夜包完饺子后的零星爆竹声,姐姐才一针针一线线缝完了我的上衣。尽管灰不溜秋的颜色更适合母亲那个年纪的人穿,但毕竟是新的,大年初一大早上,我还是兴高采烈地穿在身上和小伙伴们拜年去了。姐却躲在屋里没有出门,她身上没有像样的衣服,她那六尺花布还方方正正叠放在炕东头。就这样,因了那件来之不易的新衣服,因了年初一姐姐哭红的眼睛,那年的春节,成了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年,也因了这个难忘的年,年在我的生活中,总是与添置新衣服连在一起,不管现在日子好了后,衣橱中多么丰富,每年我都要给一家人从头新到脚。但是童年的那一次新衣服,铺就了我一生记忆的底色。
  现在日子真好了。我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随便一件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五彩斑斓,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年轻人什么衣服流行穿什么衣服,从穿衣服上根本看不出是农村人。这些幸福,伴随着生活前进,依恋着生活前进,都是改革开放的太阳点燃的幸福啊!
  再说住的。七八十年代,我们都住在窑洞里。窑洞,那是祖辈们一直不断创造和守望的财富,是人生停泊的港湾,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虽然不太美观,它却承载着太多的辛酸往事,也记录着许多美好幸福的时光。在窑洞里生活的人也有过优虑,有过担心,害怕失去窑洞,害怕自己的窑洞因丑陋遭到别人笑话,所以在窑洞里生活的人知道怎样才能让窑洞保持美观,像河流用流动留住自己的活力和思考那样,窑洞用失眠、用炊烟、用鸟的鸣叫、用路的执拗来使窑洞和天空、和土地、和人心对话,使自己的窑洞不断地得到修整完善。所以每一代人都希望在几孔窑洞上做点文章,谁都想把窑洞这篇文章写好,向下一代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在我的最初记忆里,父亲修的六孔窑洞虽已经破旧、简陋,却是冬暖夏凉。一大家人相互厮守着,在昏暗地煤油灯下过着贫穷的日子......
  短短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下,我们兄弟姐妹都告别了窖洞,有建修四合院的,有在居民点住上二层小洋楼的,家里不但通上了自来水,而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外甥、侄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卧室,再也不用挤在一块了。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话、风扇、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液化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三哥还拥有电脑,上网聊天,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姐姐家里去年也买了小汽车……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家乡父老乡亲带来了富足与祥和的同时,也让大家向更文明的境界迈进。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的亲人都会住进自己的新房,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我相信。
  当我昨天再一次来到曾经的村庄,曾经的窑洞。所不同的是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走进村庄,走进窑洞,而是村庄的边缘看见了那位第一个走生村庄的人和那个刚刚降生的婴儿,他们都向我微笑着。我在窑洞前久久地注视着故乡的土地上。在那蔚蓝的天空下,遥望着远处的山和那片片新绿,勾起对亲人的阵阵思愁。村庄荒的我都不认识了,窑洞塌的少了村庄的味道,更别说泥土的味道了。如今,我这个“城市人”农民的禀性还在,可村庄的气味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缓缓的一天天消失的荡然无存!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回一次老家,得两天甚至三天才能到家。现在,只要想回家,随时有车,汽车行驶在平展展的高速路上七个小时就可以回到家,吃上味道鲜美的正宗臊子面。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我们村子大概30多华里路,在今天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对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是真正的路途遥远。因为,村口那条我们全村人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路就又长又陡。平日里坑坑洼洼,一遇雨雪简直是寸步难行。大人们去集市上购买些日用品,都得用牛拉着独轮车,推着自家拾掇的干干净净的土特产去集市上。牛在前面拉,大人们双手紧握车把,肩膀上用一条宽皮带两头钩在车把上上路。因为是坡路,一路牛拉人推的向塬上走去,那条又长又陡的山路有五华里多,别看只有五华里,那可是乡亲们推着装有个把月日用品的独轮车,用脚丈量了几十年的的路啊!
  有一年父亲就佝偻的身子, 在一抹晨曦的映照下像一架横陈于旷野的竖琴般推着独轮车去给我换学费,我在独轮车前面栓一根绳子拉着,为的是给父亲减轻负担能走快些。父亲当时都己过了华甲之年了。汗珠在父亲那黝黑的脸上闪着光,老人咳嗽喘气声和独轮车行走发出的美妙音符,共同奏响着大山深处苍凉的民谣!可想而知,山下的人生活是多么困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现在好了,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平坦而又标准的硬化路从塬上直通山下,把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不管天晴下雨,人们都能够衣帽整洁地串门、上学。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偏僻的独家小院中喂养的家畜,再也不要担心因道路不通而卖不出去了。
  家乡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带给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还有一个最大最大的变化就是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一项决定,取消了沿袭数千年的农业税,种地不仅不用上粮,还有粮食补贴,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所有的农村人才真正摆脱了上粮这项苦差事。这些变化没能让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赶上,不能不说是他永远的遗憾!我们在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的同时,2006年父亲的忌日,我在父亲的坟头,用三柱香告慰着辛苦一生也没赶上好政策的父亲!
  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农村老年人个性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如今,随着农村惠民政策的深化,外出务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开始建起了自己的事业。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年轻人,做起了自己乡村发展的生意。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忙。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我相信很快家乡的经济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家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村民的消费档次正在升级换代,消费支出也在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十年中那些曾经亲历的切肤之痛,至今让人仍然咀嚼不尽。
  如果没有包产到户,我也不会有那此深刻的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我很欣慰,我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我坚信,在父老乡亲们不懈的努力下,家乡的明天,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经济会更繁荣,人们会更幸福,家乡的明天更完美,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2: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打工多年,很少回家,很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曾经的生活,曾经的记忆,经常历历在目的出现在脑海里。三十多年间,每次听到家乡的变化,心中就丛生出一种欣慰一种感动,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5 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2: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前,家里生活实在让人不敢回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我十四岁便离开了学校,到青海等地打工。现如今,也成了所谓的城里人。但从小在大山深处和贫穷相伴长大的我,一直没有忘记山脚下美丽而偏僻的家。今天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说说家乡衣食住行的新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样日子越是拮据,生活就越真诚,真诚的连月光落在窑洞里都嗡嗡作响,每到一年季节深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没少掉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2: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年父亲就佝偻的身子, 在一抹晨曦的映照下像一架横陈于旷野的竖琴般推着独轮车去给我换学费,我在独轮车前面栓一根绳子拉着,为的是给父亲减轻负担能走快些。父亲当时都己过了华甲之年了。汗珠在父亲那黝黑的脸上闪着光,老人咳嗽喘气声和独轮车行走发出的美妙音符,共同奏响着大山深处苍凉的民谣!可想而知,山下的人生活是多么困难。


生活的艰辛更能让人体会到幸福的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2: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村民的消费档次正在升级换代,消费支出也在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十年中那些曾经亲历的切肤之痛,至今让人仍然咀嚼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包产到户,我也不会有那此深刻的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我很欣慰,我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我坚信,在父老乡亲们不懈的努力下,家乡的明天,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经济会更繁荣,人们会更幸福,家乡的明天更完美,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欣赏老师感情真挚,苦中忆甜的精彩篇章,遥祝国庆快乐!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6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4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问好,国庆欢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4 16: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70年代的我虽没有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但还是过了几年紧日子的。自然对小时候穿衣吃饭的事不容易忘记。我读小学的时候,土地己包产到户好几年了,由于故乡的偏远和闭塞,并未有太多改变。大部分人家房屋依旧低矮,破败,泥土筑的墙,上盖皴裂的瓦片,穿戴虽可保暖御寒,也还是补丁缀补丁。只是家家户户吃饭时,黑瓷大碗里不再稀得照见人影,大人娃娃不再是一脸菜色。我家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八口之家,我和侄子都是见风见长的年纪,还要念书,除填饱肚子外,其余的享受只能是一种奢望,生活的艰辛与拮据在我幼小的心里投下了永远也挥之不去的阴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4 16: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村民的消费档次正在升级换代,消费支出也在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十年中那些曾经亲历的切肤之痛,至今让人仍然咀嚼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4 16: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包产到户,我也不会有那此深刻的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我很欣慰,我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我坚信,在父老乡亲们不懈的努力下,家乡的明天,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经济会更繁荣,人们会更幸福,家乡的明天更完美,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0-4 16: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佳作,遥祝节日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2.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18: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水之湄 发表于 2018-10-4 12:45
如果没有包产到户,我也不会有那此深刻的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我很欣慰,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2.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18: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水之湄 发表于 2018-10-4 12:45
如果没有包产到户,我也不会有那此深刻的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我很欣慰,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9: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己包产到户好几年了---已包产到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当时都己过了华甲之年了。汗珠在父亲那黝黑的脸上闪着光,老人咳嗽喘气声和独轮车行走发出的美妙音符,共同奏响着大山深处苍凉的民谣!可想而知,山下的人生活是多么困难。---花甲之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1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文流畅语言质朴,能够感受到今昔变化之大。的确,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经历过贫困生活的人,那份痛苦和艰难是难以忘记的。谢谢老师分享,祝您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2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童年的那一次新衣服,铺就了我一生记忆的底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2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汗珠在父亲那黝黑的脸上闪着光,老人咳嗽喘气声和独轮车行走发出的美妙音符,共同奏响着大山深处苍凉的民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0-4 2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朴实,情感真挚。欣赏楼主的文采,好久不见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8 02:41 , Processed in 0.4456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