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81|回复: 4

[散文赏析] 中华文艺首届散文高级研修班作业赏析四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30 14: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8-1-30 15:07 编辑


                                                                                       《石巷.石碾.石井》赏析
                                                                                  /姜庆涛

       
    本文是一篇散文学院高级研修班作业作品。是一篇叙事散文。
   《石巷.石碾.石井》  文/传丰
    我家住的那条石巷长长的,窄窄的,古老又深远。两边是斑驳陆离的石墙,脚底下的路也是由呲牙咧嘴的石头自然铺成,有的石头已经磨得又光又滑。
石巷东头有盘石碾,依旧还像个老黄牛一样,不知疲倦,一天到晚吱吱呀呀地转着。西头有口石井,井壁上长满了青苔,里面的水清澈甘甜,常年不干。石巷就像一根弯弯的扁担,一头挑着石碾,一头挑着石井,晃晃悠悠不知走过了多少年,见证着村子里的历史与变迁。
作者在这里用了两段的文字简介了石巷.石碾.石井,并通过一句“见证着村子里的历史与变迁。”勾起了读者对“石巷.石碾.石井”的历史及后来的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读者愿意跟着作者一起探奇。
    如今石巷里空空荡荡的,一天到晚不见人影,有的去了城里,有的外出打工了。只有几只小花猫蹿来蹿去,偶尔还传出几声狗叫。墙上的青石缝里长出了小草,墙头上爬满了扁豆秧,才使得沉寂的小巷有了些许生机。
    此段承接上文,过度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小猫的趣动、小狗的叫声石缝间的小草,墙头声的豆秧给读者铺开了一幅画,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巷的生机,更使得文章的画面感增强了许多。
我们再看
    后院的二大娘坐在大门上傻笑,她的儿女们都去了城里,80多岁的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见了谁都不认识,见了谁都笑。我的爹脑血栓后遗症,每天都在一瘸一拐地练习走路,还不时地朝我娘吼上几句,肯定是害饿了,嫌我娘还不做饭。我的娘戴着老花镜,端着针线簸篮,缝补着永远补不完的破衣裳。一边骂我爹是“饿死鬼托生的”,一边还支起耳朵,听着小巷里的脚步。儿子回来了,闺女回来了?还是孙子孙女回来了?平时舍不得吃穿,只有等着孩子们回来,俩老人才能吃上点好东西。
    对几位老人的生动刻画描写,让读者感到那种浓浓的乡里人情的味道,记事离不开记人,记人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散文讲求的对人物的写意刻画,不要求工笔画般的细腻临摹,这里的人物刻画将几位老人的神态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石巷里的沧桑感。
    每每回到这熟悉的小巷,总能够唤起儿时尘封的记忆。那时的月光好像格外明亮,把地上梧桐树的影子照得稀长。小一点的孩子不爱吃饭,奶奶就背着出来哄着吃,嘴里哼着“月奶奶,割韭菜;包饺子,馋小孩。”大点的孩子们,吃完饭就不约而同地从家里出来,打瓦片,捉迷藏,一直玩到深夜,直到累了困了,有的孩子径自睡在了家门口的柴草垛。那时候孩子多,粗心的父母只顾自己睡了,也顾不上看看是不是少了一个。直到第二天早上,大人们才生气地扭着孩子的耳朵,从柴草垛里提溜回家。
    对于老人的刻画如果说是为了增加小巷的浓重感,那么,在这里对孩子们的顽皮描写则增加了小巷的欢乐气氛,
    大人们的晚上没有电影电视可看,都是聚在小巷宽敞的地方,看玩把戏的,听说书的,打油鼓的。说书打鼓的拖着长长的腔调,在小巷的上空久久回荡,随着说书人的声情并茂,紧紧地揪着听众的心,把一些故事都当真。时值夜半,有人打起了呵欠,说书人见好就收,卖个关子,“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从小就有文艺细胞,听说书的听入了迷。那一年我才4、5岁,来了个说书的先生,其实说书的就是出来要饭吃的,长得慈眉善目,嗓音沙哑,说起书来引人入胜。他说完书后,就住在生产队一个闲弃的牛棚里,我就跟着人家去牛棚,呆呆的望着他出神,一副爱慕的样子。那人笑着说第二天要带我走,我竟然高兴地点头答应了。如果搁到现在孩子稀罕,那人早就把我带跑了。
    对小孩子们形象刻画,让小巷更加具有了灵动性,从对小巷的画面描写到沧桑加灵动的气氛渲染,便把小巷的整体轮廓展现给了读者。
    在我的记忆里,石碾是从磨地瓜面开始的,然后是玉米面,白面、小米面。因为贫穷吃不好,有些妇女缺乏营养,生了孩子后没有奶水,就靠着石碾,把谷子碾成小米,再把小米碾成面,孩子喝小米汤,小米油长大。我上学的时候,从初中到高中,都是背着地瓜面煎饼,一背就得备足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背的煎饼根本就不够吃的,经常有断顿的情况发生,实在是饿极了撑不下去了,就趁着同学们上课的功夫,偷偷溜回宿舍,偷吃饭量小的同学的煎饼,那时我甚至理解了小偷,也是被逼无奈。直到现在见了这个同学,我还有点不好意思。
    家乡的风貌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小巷里的风貌,还有那村中的石磨,这便是中国农村的普遍写照,石磨是乡村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个典型并带有普遍现象的物品的描写,将那种带有乡土气息的风情传达给了读者。这就是散文描写事件的典型性。
    生在我们小巷的人,男孩女孩都长得格外地俊,而且有出息的多,在外边混点事的也多。于是,我们村里的人都说我们巷子里的井水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石井里的水清澈见底,来挑水的大闺女小媳妇,往往拿它当一面镜子,在井口照来照去。小时候,常常站在石井旁边往下看,想起课本里坐井观天的故事,便透过井底,去寻找那只青蛙。望着水中的倒影,发现天空确实是那么小。那时候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走出这个小巷。
    石井更是乡村中的典型代表,从电视剧到电影,从小说到回忆录,只要是记录乡村故事的,都离不开对村口那口古井的描写,作者也不例外。
    通过这几段作者对发生在石巷里的故事进行叙述,把那极具生活情趣的生活展现给了读者,我们说,记叙性散文要有事做基础,而事件里要有人物做支撑,对于人物的描写要有人情味,要接地气,散文不像小说,小说需要对人物事件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散文则需要对对人物事件做水墨画似的碎片似的描写,这样读者才有兴趣看下去,本篇作品,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生动,对小孩子的刻画活泼,画面感勾起了读者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后来如愿以偿,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渐渐的发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压力还有那么多,在嘈杂的城市里,不知还要茫然虚度多少年。于是,每当厌倦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就喜欢回到小巷里,坐在石井旁边,听取蛙声一片,心爱的小狗依偎在旁边,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天上的云淡淡的,挂在蓝蓝的天空边。
    至此,作者对那石巷与城市里的生活做了对比,并抒发了自己的对石巷里生活的情感。
    石巷,石碾,石井,组成了魂牵梦绕的老家,永远的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为留得住的乡愁。在外的游子累了,回到老家的巷子里歇歇,吃一口娘做的饭,喝一口老井的水,一切都会好的。
结尾段。作者以:在外的游子累了,回到老家的巷子里歇歇,吃一口娘做的饭,喝一口老井的水,一切都会好的。一句将全文升华,让读者感慨万千,在外游子何止作者一人,作者可以回到故乡,可是那些漂流海外的游子呢……,多么让读者浮想联翩呀
纵观全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文笔流畅,对石巷的描写刻画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最后的升华让人回味无穷,对人物的刻画生动活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30 16: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石巷里空空荡荡的,一天到晚不见人影,有的去了城里,有的外出打工了。只有几只小花猫蹿来蹿去,偶尔还传出几声狗叫。墙上的青石缝里长出了小草,墙头上爬满了扁豆秧,才使得沉寂的小巷有了些许生机。
    此段承接上文,过度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小猫的趣动、小狗的叫声石缝间的小草,墙头声的豆秧给读者铺开了一幅画,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巷的生机,更使得文章的画面感增强了许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30 16: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如愿以偿,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渐渐的发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压力还有那么多,在嘈杂的城市里,不知还要茫然虚度多少年。于是,每当厌倦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就喜欢回到小巷里,坐在石井旁边,听取蛙声一片,心爱的小狗依偎在旁边,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天上的云淡淡的,挂在蓝蓝的天空边。
    至此,作者对那石巷与城市里的生活做了对比,并抒发了自己的对石巷里生活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30 16: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巷,石碾,石井,组成了魂牵梦绕的老家,永远的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为留得住的乡愁。在外的游子累了,回到老家的巷子里歇歇,吃一口娘做的饭,喝一口老井的水,一切都会好的。
结尾段。作者以:在外的游子累了,回到老家的巷子里歇歇,吃一口娘做的饭,喝一口老井的水,一切都会好的。一句将全文升华,让读者感慨万千,在外游子何止作者一人,作者可以回到故乡,可是那些漂流海外的游子呢……,多么让读者浮想联翩呀


欣赏两位老师的精彩,更感谢姜老师细致的点评,辛苦了,敬茶,遥祝冬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2-1 1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好!欣赏佳作!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6 03:13 , Processed in 0.1399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