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65|回复: 9

[散文赏析] 中华文艺首届散文高级研修班作业赏析二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8 21: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8-1-28 21:51 编辑

                                                                                               《衣胞地》赏析
                                                            
                                                                                                                              文/姜庆涛


      《衣胞地》 文/陈以忠
       本文本文是一篇散文学院高级研修班作业作品。是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开篇就一段文字,“我们的出生地,通常称作衣胞地。”开篇开门见山,直接了当点题,不拖泥带水。让读者一目了然,并对衣胞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什么叫衣胞地?为什么我们的出生地叫衣胞地,所有这些问题都让读者有了强烈的往下看的欲望。
       真正对衣胞地的原意与内涵,是随着岁月的积淀才渐渐地明白和理解的。
       本段同样以一个自然段承接上文转入行文过程,不拖沓,简洁扼要。并告诉读者衣胞地的历史是有着岁月的传承的,要经过岁月的积淀才会理解和明白的,那是什么杨的传承,有是怎样的积淀呢,这里作者似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从前,在我们鱼米之乡的里下河,有一个流传很久的风俗,就是妇女在自己家里生小孩,都是请当地年长的妇人做接生婆,条件很简陋,一盏油灯一盆温开水,一把剪刀一块布,孩子出生后,在屁股上拍一个巴掌,一声婴儿的啼哭,把大人悬着的心放归原位。孩子洗完澡,一家人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有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就是在产妇住的房间门的内口,距离一尺远的地面挖开一个塘,将婴儿的胎盘放在塘里,再用生石灰包围着盖严实后,填上土压实。每天踩在上面越压越实,祈求新生儿长得瓷实强壮。这就是“衣胞地”的最原始寓意吧。
      转入行文,作者没有做过多的铺垫,直入主题讲了个传说故事,将衣胞地的传说告诉了读者,这就是历史的传承,避免了往后行文中对读者产生的歧义或误会。或许人们会将其当做一种迷信或陋习,但仔细一想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且不说那是对小孩子的祝福,但就从卫生角度来看,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性,这样的做法是尊重人性,并对防止传染病也有着积极作用。当然,这是我们后代人对这一习俗的正面理解,或许当初的人们并没有想这么多。
       我们兄弟姐妹共七人,我排行老三。妈妈跟我讲过,只有我一人的“衣胞”没有埋在家中的土里,送给了公家换回了五斤馓子,解决了坐月子的营养食品短缺问题。那时候公家鼓励人们献出胎盘,用做一种叫“胎盘素”的药物,或者是直接用作肺结核病人的营养补品。
      这种用人的胎盘提取“胎盘素”的做法,在当年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候是现实存在的,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做法的不科学和不合理性,因此,现代医学已经用更先进的方法来提取“胎盘素”了,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正应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论断了。但在当时,这种做法却是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的问题。
       长大后,在翻建老屋的那年,妈妈跟我又念叨着:“你的衣胞送给了公家,才有了吃的,让我度了命。”那种说不清是不舍还是感动的复杂神情,我当时感受到却没能读懂。
       这个问题作者也只能在岁月的不断积淀后才能理解。
       在我离开家乡上师范读书那年,临行前,妈妈嘱咐我:“你是公家人了,吃公家饭了,户口迁出去不再是农村的了,但不要忘记这个乡村才是你的衣胞地。”我当时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希望我好好读书,不要忘记亲人,我对“衣胞地”的理解就是“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对“衣胞地”的理解,随着岁月的积淀,老一辈人也对“衣胞地”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解读了,再也不是那种为下一代祈福祝福那么简单的理解,而是被赋予了家的概念。这便是作者与老一辈人认识的交叉点,这就是共识,
       毕业回到家乡,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偏僻乡村的普通教师。父母是标准的文盲,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识,两个姐姐一天学都没上过,看到我回来做老师,妈妈是个开朗的人,夸张地说自己睡着了会笑醒的,很开心。父亲放工回来也总是呵呵地笑,父亲的大实话点醒了我:“你妈生了你,是公家养了你,我们这块少老师,你就安心地教好书,帮大家多认字就行了。”这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朴实的老父亲那一句“我们这块少老师”,就是留住我的心,不忘这“衣胞地”啊。
      这一段故事作者以朴素的语言感动着读者,通过衣胞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阐述了那里就是自己永远的根,可谓是耐人寻味,回味绵长,如果我们放大这一意义,我们可以理解成为中华大地不就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根基所在嘛,可以看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的写法,这就是正能量的释放,散文创作要充满这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飞船上天,航母入海,固然是正能量的体现。但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身边的美丽的田园景色不也是正能量吗?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不就是正能量嘛,正能量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体验挖掘的。
       四十年的农村教师生涯,一直没离开家乡这片土地,只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集镇化后,学校撤并集中到了镇上,还是在为家乡的教育奉献着,永远也不想离开自己的那个“衣胞地”。
       一块“衣胞地”,一段家乡情,不管岁月如何轮回,不管人行千里,对家乡的思念是最真的,否则便没有了“千里明月寄相思”的名句了,我们说如果白天大家都在忙工作的时候,那到了夜晚,远行的游子对着明月思念家乡,而那一轮明月也正照着属于他们的那块土地“衣胞地”。好在作者四十年来没有离开过他挚爱着的那块土地,没有离开过“衣胞地”
其实啊,无论你是守着家乡热土,还是成为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最亲切的一定是“故乡人”,最留恋的一定是“衣胞地”。
本段作者怀着对衣胞地的而爱,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心中最亲的是故乡,最留恋的是“衣胞地”千言万语诉不完的情怀都凝结在了这块“衣胞地”上了。
       年老了,真正深刻领悟“衣胞地”的涵义,那是每个人深情眷恋的故乡土,是每个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故乡情。
       结尾,作者一句对故土的眷恋,难忘故乡情使全文的基调得到了更高的升华,“衣胞地”故乡的人守护着它,海外的游子眷恋着它。年老了这种情怀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纵观全文,作者文笔朴实无华,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故事生动感人,段落衔接清晰,详略得当,感情抒发真情流露,文章主题首尾相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9 1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开篇就一段文字,“我们的出生地,通常称作衣胞地。”开篇开门见山,直接了当点题,不拖泥带水。让读者一目了然,并对衣胞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什么叫衣胞地?为什么我们的出生地叫衣胞地,所有这些问题都让读者有了强烈的往下看的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9 1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离开家乡上师范读书那年,临行前,妈妈嘱咐我:“你是公家人了,吃公家饭了,户口迁出去不再是农村的了,但不要忘记这个乡村才是你的衣胞地。”我当时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希望我好好读书,不要忘记亲人,我对“衣胞地”的理解就是“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对“衣胞地”的理解,随着岁月的积淀,老一辈人也对“衣胞地”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解读了,再也不是那种为下一代祈福祝福那么简单的理解,而是被赋予了家的概念。这便是作者与老一辈人认识的交叉点,这就是共识,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9 10: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离开家乡上师范读书那年,临行前,妈妈嘱咐我:“你是公家人了,吃公家饭了,户口迁出去不再是农村的了,但不要忘记这个乡村才是你的衣胞地。”我当时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希望我好好读书,不要忘记亲人,我对“衣胞地”的理解就是“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对“衣胞地”的理解,随着岁月的积淀,老一辈人也对“衣胞地”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解读了,再也不是那种为下一代祈福祝福那么简单的理解,而是被赋予了家的概念。这便是作者与老一辈人认识的交叉点,这就是共识,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1-29 1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老了,真正深刻领悟“衣胞地”的涵义,那是每个人深情眷恋的故乡土,是每个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故乡情。
       结尾,作者一句对故土的眷恋,难忘故乡情使全文的基调得到了更高的升华,“衣胞地”故乡的人守护着它,海外的游子眷恋着它。年老了这种情怀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欣赏两位老师的精彩,感谢姜老师的详尽而细致的点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1-30 14: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老了,真正深刻领悟“衣胞地”的涵义,那是每个人深情眷恋的故乡土,是每个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故乡情。
       结尾,作者一句对故土的眷恋,难忘故乡情使全文的基调得到了更高的升华,“衣胞地”故乡的人守护着它,海外的游子眷恋着它。年老了这种情怀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纵观全文,作者文笔朴实无华,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故事生动感人,段落衔接清晰,详略得当,感情抒发真情流露,文章主题首尾相扣。

作者的文章固然好,老师的解说更得力,把文字里的细小剥离的很透,让读者把精髓消化到了肚子里,
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文字,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8-2-28 14: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详细的剖析与指导,感谢散文学院的传授与引领,感谢版主文友们的帮助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8-3-26 09: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透彻,原文生动感人。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1-5 1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剖析,感谢老师的讲解,这样更容易理解原创老师作品的闪光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4-14 07: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层次清晰,情感真挚。赏析落地有声,透彻精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4-19 19:48 , Processed in 0.1700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