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一次参加插秧节,坐在到唐湾镇的路上,我就思绪纷飞。插秧是辛劳的体力活,插秧是农村人的必修课。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看过插秧,在农村长大的人大多会插秧,插秧是农村最常见的农活,上世纪我们江淮地区都是插双季稻,插早稻一般都在三月前后,插秧的时候要举行开秧门的仪式,每家每户都要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米粑、麦粑,咸鱼、咸肉、干菜等,做出满桌子的菜,以示庆贺。开秧门前首先放鞭炮,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田里插上第一棵秧苗,然后那些青壮年就依次开始插秧,插秧的序幕就此拉开,一直要忙碌二十几天,直到大家精疲力尽时,秧也插完了。
在农耕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农民,对粮食生产都极为重视,这可是皇粮国税,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关乎到能否吃饱饭的大事,稻谷在我们这里是主要粮食作物,理所当然的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每到春季插秧的季节,天麻麻亮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下田拔秧苗,田里的水还很冰凉,我们顾不得这些,高高地卷起裤管,把秧苗扎成一把把的,然后挑到田边,均匀地撒在田间,这时候天才大亮起来,回家匆忙的吃过早饭,就到田里插秧了。插晚稻秧更辛苦了,上面有烈日高照,下面田里水滚烫,更可恶的是那些蚂蟥,叮在小腿上怎么都甩不掉,每个插秧的人都要打上绑腿,防止蚂蟥叮咬,至今想起,还是心有余悸,听说现在蚂蟥少了,大多数农活也是机械操作了,能看到人工插秧的场景已经很是难得,几千年的生产方式,终于被科技的进步改变了。
今天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正赶上放假,文和书院邀请我们参加唐湾镇举办的插秧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翠萍家庭农场,一起来的还有五个家庭,都带了十几岁的孩子,来体验生活。只见耕牛在田间耙田,那些城里长大的孩子开始欢呼雀跃,露出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神,村民们把秧把均匀地抛在平整好的田间,并且打好秧趟子,那些前来体验生活的大人和孩子都脱了鞋,小心地走进田间,开始插秧,很多人都不会分秧,更不会插秧,把秧苗硬生生的摁在泥里,秧行东倒西歪,间距大小不一,时不时的有人前来指点,在我这样少年时就会插秧的人看来,好像不是插秧,而是在做游戏,我不禁感到莞尔。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插秧的经历,大人们开始教我们左手怎么分秧,右手怎么插秧,双手怎么配合,脚步怎么移动,还在稻床上练习,分秧的速度要快,要做到五棵秧苗同时倒在稻床上才算过关。那些插秧熟练的人,快的一天要插七、八分田,一行行笔直的,行距整齐,就像尺子量的一样,简直就是件艺术品,让人感到惊奇和佩服。我一时技痒难耐,也脱了鞋走进田里,柔软的泥巴浸到小腿肚,一阵久违的感觉随之而来,熟悉而又陌生,我自然的分秧插秧,插完了短短的一趟秧后,已经腰酸背疼了,岁月不饶人啊。我只好起身洗脚,那清凉的水冲在脚上,浑身感到惬意,有一种劳动后轻松的喜悦。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农活都是机械化操作了,难得唐湾镇今年在翠萍家庭农场,举办了这次插秧节,重现了当年农耕时代插秧的场景,让我们重温旧梦,带给我们难忘的回忆。无疑,做农活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但是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粮食生产依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土地的感情不能淡漠,该珍惜养育我们的耕地,珍惜养育我们的这一片热土。今天这些孩子是有幸的,他们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亲身体验了插秧的活动,尽管他们插秧的技术很生疏,但这次活动无疑会带给他们难忘的记忆,让她们了解到劳作的艰辛,了解到土地的神奇魅力。
插秧活动结束了,那古老的秧歌似乎还飘扬在农田的上空,还飘荡在岁月的河里。
锣鼓响起来,秧歌扭起来。鞭炮响起来,把秧栽起来。小伙子秧儿插得快,美丽的姑娘眼睛瞄过来。小伙子秧儿插得好,黄灿灿的稻谷堆成山。稻谷堆成山哟,幸福的日子过起来。我家的粮满仓哟,我家的鸡成群,美丽的姑娘把你娶过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