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48|回复: 17

永别了 麦客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5 16: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邢君娥 于 2017-5-25 19:35 编辑

004lTMMDzy76AbrFWlM36.jpg
      曾经在我们泾阳有这样一伙人,我们叫他们为麦客。在麦熟时节,在各个街道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成群结队聚集在一起,等待招呼他们的主人。他们就是外出替别人收割麦子的麦客,俗称'赶麦场',他们犹如民工,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麦客,他们是陕西关中特有的一群人。
       我们的泾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陕商最活跃的地方。明清时期,以泾阳、三原为中心,成为中国历史最早形成的商人集团,他们以"西秦大贾"和"天下第一商帮"的雄浑气势,垄断中国东西部贸易通商达500年之久。麻布巷,粮集路等,就是历史遗存,姚家巷曾经是社树姚家的赁器店所在地。
     “若要发,买卖加庄稼”,陕西商人虽然富甲一方,但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他们也不忘买房置地,因为土地才是最保险的财富。陕西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条件,为给后代奠立雄厚基业,商人将部分商业资本转化到农业方面,置地购土,田连阡陌,骡马成群。比如社树姚家,先后在社树附近占有土地千亩以上,在彬县、旬邑、周至等县也有数百亩。
       每当小麦收获季节,商人们大多在外经商,地里的劳动力严重不足,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于是,麦客就应运而生了。
       泾阳的麦客,大多来自关中北部及甘肃一带。麦客一般位于小麦晚熟区,当关中的小麦已经成熟时,他们的庄稼还没成熟,他们便趁机到关中收麦挣钱。一路收麦一路往回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时,自家的麦子也成熟了。
       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化肥袋改装的扁平行囊,里面装的往往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三五成群,拉帮结伙,或坐或卧说笑着,紧盯着来往的人。如果有人过来了,他们便簇拥过去,希望被雇佣。幸运者很快讲好价钱,拿了行李就跟了来人去干活了。剩下的人散了开去,悻悻地回去坐着卧着,继续等待。也许一天也等不到“雇家”,那他们就得自己掏腰包生活。若是遇到下雨天,阴雨连绵,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熬的。
        不过,来泾阳,他们算来对了。“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如王桥一撮毛”这句话是麦客总结的。刘、孟、姚、于,曾经是泾阳的富户,他们占有大量的良田。麦收的季节,家家都缺劳动力。而收麦季节,最怕的是连阴雨。天气一旦放晴,麦子必须迅速收割,否则,小麦就会烂在地里。王桥于家的“一撮毛”很有眼光,在阴雨天,他招呼麦客在他们家白吃白住,消息很快传播开去,把麦客都吸引过来。有一年连阴雨,大约四十天的雨,财主们都急坏了。于家也白养麦客一个多月,财东家都笑“一撮毛”傻。天晴后,急待收割的麦子,急需要麦客,财主们急的团团转,却找不到麦客,眼睁睁看着麦子烂在地里。麦客们在于家白吃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好意思去别家收麦,天晴后,老于家的麦子颗粒归仓。
       麦客大都是因生活所迫,在农忙时离家,替人割麦来填补贴家用。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他们风餐露宿,只为多攒点钱。雇主们为了让他们多干活,在饮食方面也比较善待他们,他们吃的特多,所以我们这里,经常把吃的多的人戏称为麦客。
        小农经济时代,麦客的存在,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后来,农业合作社与生产队时期,集体劳动,他们没了市场。农村包产到户之后,小农经济的恢复,他们的生意又“兴隆”起来。
        上世纪末,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麦客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麦客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也不愿干这种体力活,麦客在关中也就逐渐的消失了。
       永别了,麦客,特殊时期的一伙特殊人群。

作者简介:邢群娥,1967年出生于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1991年毕业于咸阳师范学校历史系,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当代知名作家。中华文艺版主,白鹿原文学社咸阳分社常务副社长,民风诗文选刊常务社长兼常务主编。热爱家乡,爱好家乡历史文化的探究。中华文艺中多篇文章成为精华作品。在“国学杯”华人文学大赛中,散文类二等奖、小说故事类一等奖。百度文厍认证作者,有百余篇作品,其中《一毛钱的故事》《言论自由但别任性》《往事不是烟,只是朱颜改》等成为文库推荐作品,收录中华文本库。新浪博客认证博主,用名邢君娥,已有几百篇博文。 泾阳政府网站,泾阳电视台转载多篇文章。如:《石桥中学——几代人心目中的骄傲与回忆》《父亲的老茯茶》《泾阳穰饸起源的四个版本》《龙陂丛绿——花池渡》《口镇那如烟的往事》等,现从教于泾阳县泾干中学。
图片1.png

wxid_4tgpz8t51uih22_1495701421254_7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5 19: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我们泾阳有这样一伙人,我们叫他们为麦客。在麦熟时节,在各个街道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成群结队聚集在一起,等待招呼他们的主人。他们就是外出替别人收割麦子的麦客,俗称'赶麦场',他们犹如民工,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麦客,他们是陕西关中特有的一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5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发,买卖加庄稼”,陕西商人虽然富甲一方,但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他们也不忘买房置地,因为土地才是最保险的财富。陕西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条件,为给后代奠立雄厚基业,商人将部分商业资本转化到农业方面,置地购土,田连阡陌,骡马成群。比如社树姚家,先后在社树附近占有土地千亩以上,在彬县、旬邑、周至等县也有数百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5 19: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末,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麦客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麦客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也不愿干这种体力活,麦客在关中也就逐渐的消失了。
       永别了,麦客,特殊时期的一伙特殊人群。

欣赏老师的精彩,遥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写作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5 2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小麦收获季节,商人们大多在外经商,地里的劳动力严重不足,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于是,麦客就应运而生了。
       泾阳的麦客,大多来自关中北部及甘肃一带。麦客一般位于小麦晚熟区,当关中的小麦已经成熟时,他们的庄稼还没成熟,他们便趁机到关中收麦挣钱。一路收麦一路往回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时,自家的麦子也成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5 22: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化肥袋改装的扁平行囊,里面装的往往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三五成群,拉帮结伙,或坐或卧说笑着,紧盯着来往的人。如果有人过来了,他们便簇拥过去,希望被雇佣。幸运者很快讲好价钱,拿了行李就跟了来人去干活了。剩下的人散了开去,悻悻地回去坐着卧着,继续等待。也许一天也等不到“雇家”,那他们就得自己掏腰包生活。若是遇到下雨天,阴雨连绵,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5 22: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客大都是因生活所迫,在农忙时离家,替人割麦来填补贴家用。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他们风餐露宿,只为多攒点钱。雇主们为了让他们多干活,在饮食方面也比较善待他们,他们吃的特多,所以我们这里,经常把吃的多的人戏称为麦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6 08: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麦熟时节,在各个街道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成群结队聚集在一起,等待招呼他们的主人。他们就是外出替别人收割麦子的麦客,俗称'赶麦场',他们犹如民工,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麦客,他们是陕西关中特有的一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6 08: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泾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陕商最活跃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6 0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化肥袋改装的扁平行囊,里面装的往往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三五成群,拉帮结伙,或坐或卧说笑着,紧盯着来往的人。如果有人过来了,他们便簇拥过去,希望被雇佣。幸运者很快讲好价钱,拿了行李就跟了来人去干活了。剩下的人散了开去,悻悻地回去坐着卧着,继续等待。也许一天也等不到“雇家”,那他们就得自己掏腰包生活。若是遇到下雨天,阴雨连绵,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熬的。

现在收大蒜的也是这个场面,我们这里称呼劳务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7-5-26 08: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末,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麦客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麦客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也不愿干这种体力活,麦客在关中也就逐渐的消失了。
       永别了,麦客,特殊时期的一伙特殊人群。


欣赏老师佳作,祝写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6 1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发,买卖加庄稼”,陕西商人虽然富甲一方,但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他们也不忘买房置地,因为土地才是最保险的财富。陕西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条件,为给后代奠立雄厚基业,商人将部分商业资本转化到农业方面,置地购土,田连阡陌,骡马成群。比如社树姚家,先后在社树附近占有土地千亩以上,在彬县、旬邑、周至等县也有数百亩。

有道理,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6 1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化肥袋改装的扁平行囊,里面装的往往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三五成群,拉帮结伙,或坐或卧说笑着,紧盯着来往的人。如果有人过来了,他们便簇拥过去,希望被雇佣。幸运者很快讲好价钱,拿了行李就跟了来人去干活了。剩下的人散了开去,悻悻地回去坐着卧着,继续等待。也许一天也等不到“雇家”,那他们就得自己掏腰包生活。若是遇到下雨天,阴雨连绵,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6 1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农经济时代,麦客的存在,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后来,农业合作社与生产队时期,集体劳动,他们没了市场。农村包产到户之后,小农经济的恢复,他们的生意又“兴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7-5-26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5-8 11:08 , Processed in 0.1331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