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邢君娥 于 2017-3-12 11:33 编辑
杨良瑶(yang liang yao ),唐代宦官,大航海家。落籍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少时以节义为志行,长大后以忠勇为己任。二十岁左右,有了两个孩子之后才阉割入宫。杨良瑶有两个孩子,长子名升,次子名操,恐怕这也就是今天泾阳县大、小杨户村最早的主人。充当宦官之后,他又收留宦者希旻为义子,历任承议郎、内侍省内谒者监,赐紫金鱼袋、华清宫使,其身份地位骤然升高。 杨良瑶的一生充满传奇。 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奉命说服在慈隰一带叛乱的狼山部落;代宗大历六年(771),宣慰安南、广府,不辱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赴回纥求师成功,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贞元元年(785)四月,年满50岁的杨良瑶亲率使团,以聘国使身份携带判官和国信、诏书,经过海路出使印度洋沿岸的南亚、中东国家,其政治目的显然是为了开辟与阿拉伯、印度列国之间建立的"国际统一战线",以便共同对抗新崛起的吐蕃王朝。受命出使黑衣大食(西亚一带),成为我国第一位航海抵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杨良瑶是中国古代航海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比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 杨良瑶回国后,因功勋卓著,恩宠更渥,颇受德宗皇帝的青睐。贞元十二年(796年),加太中大夫,余如故。十四年(798年)春,特受命主持修葺先帝陵寝。杨良瑶"夙夜在公,日月匪懈。不改经制,惜费省劳。"受赐紫金鱼袋、判、傔等,并加绿绶。"非例也,特恩及之。"嗣后,举凡唐德宗圣情眷顾的贵主亲王,其丧葬事宜一律交委他筹划办理,因其功劳巨大,受赐"金帛纷纶,不可备纪矣。" 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取得了平藩战役的最后胜利。是年正月,杨良瑶以本官领右三军僻仗。至此,他因素积威望,久著功勋,已经成为唐顺宗非常倚重的掖庭重臣。
2014年,云阳镇罗家村小户杨一村民在地里发现发现石质龟形神道碑基座。早在1984年4月,泾阳县文物工作者从事田野文物调查时,在当时扫宋乡杨村附近发现了一通晚唐石碑,此即《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据碑文载:杨良瑶终于元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葬于同年十月十四日。杨良瑶之死,从明幡发丧到归里入葬,历时共83天。依照关中民间葬俗:树碑立石,通常在三周年之际完成,时当脱服之期。而此碑刻立的时间,则在丧葬期内。另外,神道碑为墓道用碑,均在地面之上,而墓葬内有墓志铭,也是唐代定制。 公讳良瑶,字良瑶,其先周宣王子尚父,受封诸阳,寔曰杨侯。晋灭其国,因以为氏。厥后代济勋德,遂为名家。至若王孙以薄葬称,楼船以大功命,敞因谦畏为相,雄由辞赋荣名。洎乎伯起之慎"四知",叔节之去"三惑",大鸟集于葬墓,飞鳣降于讲堂。或朱轮十人,或太尉四代,光照两汉,裕垂后昆,氏族源流,远矣盛矣。于是根蒂旁薄,枝叶蕃昌,有望表弘农,有族居天水,则公之先代,本弘农人也。 附碑文:贞元初,既清寇难,天下乂安,四海无波,九译入觐。昔使绝域,西汉难其选;今通区外,皇上思其人。比才类能,非公莫可。以贞元元年(785年)四月,赐绯鱼袋,充聘国使于黑衣大食,备判官、内傔,受国信、诏书。奉命遂行,不畏于远。届乎南海,舍陆登舟。邈尔无惮险之容,懔然有必济之色。义激左右,忠感鬼神。公于是剪髪祭波(广东沿海一带渔民出洋捕鱼时,至今仍有剪下头发,祭奠海神的习俗。宋代以后,逐步演变为妈祖朝拜),指日誓众,遂得阳侯敛浪,屏翳调风,挂帆凌汗漫之空,举棹乘颢淼之气,黑夜则神灯表路(指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海岸上所建的航海灯塔),白昼乃仙兽前駈(指海豚之类海洋生物,常在船前飞泳跳跃)。星霜再周,经过万国,播皇风于异俗,被声教于无垠。往返如期,成命不坠,斯又我公扙忠信之明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