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梁山好汉 于 2017-2-16 19:15 编辑
做 人 陈以忠 民风淳朴的故乡,在里下河的福地——建湖,那里淳厚朴实的农民,秉持祖先留下的厚道做人、热情待客的传统,总是以满腔的真诚处事为人。提起这些良好传统,不由得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乡的经济条件很差,人们口袋里的钞票总是捉襟见肘,温饱还是有点问题的,大多数人家为了保证一日三餐的正常,在披星戴月拼命地“苦工分”,只有中午一顿吃的是杂粮米饭,早晚两顿都是穇子粥。偶有亲戚登门时,总是以最真诚客气的“高规格”接待,也就是用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做“鸡蛋皮子” 茶;或是用碎米磨成的米面,和成面团后再切成块状,煮一碗叫“清汤糕”的茶;或是用小麦面摊成面皮,再煮成黄灿灿的面饼茶。这些都是我们农家人的待客之道,也是我们那儿最原汁原味的淳朴民风。 隔壁邻居朱奶奶家新娶个祖籍是外地的儿媳,她不了解我们这里的习俗,对婆婆将那些米面或麦面储藏起来,舍不得给家里人吃的做法不理解,就问婆婆:“这些面粉舍不得吃,留着做什么?” 和善的婆婆笑答:“留着有客人来的时候‘做人’用啊。” “知道了,下次等家里来客人时,让我亲自学着‘做人’。” 看到如此善解人意的儿媳,婆婆开心地点头答应。 时过不久,家里来了亲戚,婆媳两人还记得彼此的约定,很默契地接待客人,婆婆在堂屋陪着客人家长里短唠嗑,儿媳到锅屋忙着和面,信心满满地学“做人”。很长一段时刻过去了,还不见儿媳将待客的“面茶”端上来,婆婆就催问:“做好了吗?” “别着急,马上就成了,还有最后一个胳膊没安好。” “什么胳膊没安好啊?”听得一头雾水的婆婆,连忙从堂屋来到锅屋,看到儿媳捏了一盆的面人,正在安装最后一个面人的手臂。婆婆惊讶地问儿媳:“你这是在做什么?” “做人啦!”忙得很认真的儿媳,颇有成就感地欣喜地应答。 “呵呵,哈哈……”笑弯了腰的婆婆,快笑不出声了,婆婆连忙把客人招过来,两个人的眼泪都笑了出来。等婆婆将家乡“做人”的实在意思讲清楚后,新媳妇的脸羞得通红,看着和善的婆婆那般通融,一句责备的话语都没有,憨厚的儿媳随婆婆与客人再次开怀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直喊腰疼。 那顿“面人茶”成了口口相传的美谈,彰显了婆媳和睦相处、真诚为人的家风,也成了我们家乡节俭持家、友善待客的一段佳话。 现代社会做人的根本追求就是和睦相处、和谐协调的良好关系。做人的学问很深,做人不仅仅是真诚为人、友善待人,还必须坚持低调做人的原则,在姿态上要低调,平和待人,不恃才傲物。能主动吃亏,圆融通达;在心态上低调,保持平常心,以宽容心度他人之过;知足常乐,淡泊名利,谦逊俭朴等等。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做人,才能营造文明、诚信、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让良好淳朴的乡风村情更加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