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梁山好汉 于 2016-12-21 08:38 编辑
感怀“日历” 文/陈以忠 2016年的日历页数所剩无几,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默默地注视着我,好像在跟我依依惜别,习惯性地渴望能被留下些笔迹。新的日历盛装来临,俏整整地站立在日历夹旁,默默地等待那最后几页的翻转。多年来,作为主人的我,在每一个清晨,习惯浏览昨天那页上的备忘,再欣然地翻开新的一页,仿佛它已经成为我多年的挚友。 面对崭新的日历,一幕幕关于日历的记忆片段,穿越时空般地悄然浮现在眼前。 最早结识的一本日历,还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从商店里买回的,那上面漂亮的阿拉伯数字特别吸引我。最令我情有独钟的一页,就是印成红色字体的星期天的那页,因为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让“太阳晒糊屁股”。 那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一分钱都要分成几瓣子花才好,根本不会买这个在当时农村算是稀奇的日历,何况我的父母和两个姐姐都没进过学堂,夸张地说:连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本日历是专门为我而买的,父母说我已经读三年级了,是家里唯一的读书识字的人,就用这本日历帮他们记录每天的出工情况,便于每个月到生产队的记工员那里核对,以保证每一个辛勤劳动的工日不被遗漏,也就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查工分”。 小小的日历,便成了我们家的出工流水账簿,我是名副其实的“记账员”。妈妈将整本日历固定在木板上,用一只大铁夹子夹住已翻过的日历纸页,铁夹的一端系上红线绳,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每天翻卷一页夹住,从早中晚工做什么,上下午分别做多少,每天晚上都要及时记录下详细的出工情况。最让我为难的,是那时的劳动名称特别令我头疼,好多的字都不会写。譬如,“打耙”、“薅草”、“罱泥”等等冷僻字,对于在读三年级的我,要写准确那就无能为力了。这样的状况急坏了父亲,难为了我,幸亏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用同音的字代替,于是“耙”用“爬”、“ 薅”用“好”、“ 罱”用“男”...... 几天后,妈妈觉得似乎哪里不对劲,也许怕这样会误导了我,就鼓励我到学校问老师。当我把那个特别难写的“薅”字,回家准确地写给父母看的时候,妈妈把我搂进怀里狠狠地“惯”了一次,憨厚的父亲在一旁开心地笑着,将我从妈妈的怀里,拉到跟前先拍拍我的头,接着便用他那硬刷刷的胡茬,将我的脸戳得又痒又红,让姐姐弟弟们好生羡慕,我摸着被戳疼的脸皮自豪地呵呵笑着。 自那以后,两个姐姐成为我的学生,那本日历也成了姐姐的识字课本,尽管初用钢笔写字的我,极认真地写端正每一个字,但教好姐姐朗读、书写,成了我又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任务,小小的一本日历,又变成姐姐的写字簿了,我俨然是家庭小老师,每天检查姐姐们的“家庭作业”。浓浓的学习氛围,融融的姐弟亲情,勤劳俭朴的农家,小小的一本日历,牵系着一家人的心;勤奋好学的姐弟,小小的一本日历,融入了姐弟深情。 弟弟接过我的“小教鞭”,每年的日历成了我们的“传家宝”,家庭学堂的“标志物”,它神通广大,既是记工账簿,记录着一家人的勤劳与汗水;又是写字簿、作业簿,积累着姐弟们勤奋与刻苦,更换来了突飞猛进的学习成绩。是日历促使我们养成了写日记和记备忘的好习惯,尝到了“好记性不及烂笔头”的甜头。 我们从小小的日历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学会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明白了二十四节气的特征;知晓农历闰年的意思和公元记年的规律,还学到了许多的农谚和歇后语,日历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成了我们的课外读物,引导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是日历引领我初尝做教师的快乐,立志做一个灵魂工程师。当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一名真正的农村教师,一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近四十年的教龄,再加上我从读三年级时做“家教”的教龄,哈哈,总教龄够长的了吧。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勤奋上进的好习惯养成等,所有的一切都有日历的一份功劳。如今,我们的大家庭里出了四位教师,还有律师、医生、工程师、机械师...... 桌上的日历只剩薄薄的几张,用手轻轻翻过一张,指间便掠过一缕若有若无的风,仿佛时光悄然溜走。看着眼前崭新的期待被翻开的日历,我激情满怀地期待着,全新的日历将与我一起,迎接充满希望的2017年,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生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