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大家好,我是白果,今天依旧如约而至,今天开始给大家带来【乡里乡下】主题故事。
因为今天是头一贴,所以前面要说的废话也许会很多,我想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是,在看似欣欣向荣的当今社会下,那些我们看不见地区的无奈与尴尬,有些事也许是值得我们细细思索和考虑的,我想如今的我们,考虑的不仅仅应该是如何赚钱,如何出人投地,也该问问自己,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自己能为被人带来什么。
好了,话不多说,因为今天是开篇贴,所以给大家分享一篇去年我带团下乡社会实践时的一篇心得散文《回山上看看》
回山上看看 在所有人都往山下搬的时代里,山上荒芜了。 一 走之前我问过我的五个同伴:“你们谁来自农村?”,他们都点头表示确认。这个答案对我来说是欣慰的,因为我之前一直担心他们会不适应,现在看来这顾虑很多余。 于是信心满满地,我们从北京启程了。三天以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陕西省镇巴县,那是我的家乡,所以对我来说它并不陌生,青山依依,微风习习,绿水潺潺,完全没有北京夏日的那种燥热,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这个特点倒是很受同伴们的青睐,一个劲儿地夸赞这是个好地方。 作为本地人,听到外人对家乡的夸赞,我当然没理由不自豪,特别是像我这种不习惯离家太久的人,在北京生活的时间长了,对这里的一切也是极其怀恋的。 当我们坐的班车在云雾缭绕的山崖公路上行驶的时候,一向理性的我都忍不住在心里赞叹这恍如梦境的景色,名副其实的天然瑰地。 美丽是美丽,但我心里很清楚,我们此行的目的并非为赏美而来。 我们的的确确是年轻,有心境去做个行者,就像现在好多文艺青年那样,或是去云南、或是去西藏,不管是为了景色还是为了旅程,带来的总归都是些极好的东西。但我想也许我们这一行不同,我们去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什么佳人才子,甚至连一点儿名气也没有,我们想做的,只是去山上看看。 二 首站瓦房坪,那是个平凡地中最不平凡的地方,我之前从未涉足过,但是听本地老乡们说那里还住着些老人,而且生活环境很差。这样堂而皇之的概括终究是很苍白无力的,在我的印象里,很多人都愿意以夸大的语言来形容自己所见到的事情,你不亲自去看看,是永远也不会安心的。 我们做了足够的准备,带了水和干粮,从山下的小镇启程,因为瓦房坪没通公路,所以我们只能步行,为了防止迷路,我们还特地去请了一位镇上的老乡给我们带路,老乡听一说我们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二话没说就放下手中的活儿和我们走了。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对彼此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我是本地人,所以语言方面没有任何障碍,体力也该跟得上,但我那几个同伴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不多会儿功夫他们就被陡峭的山路和蚊虫的叮咬折磨得哭笑不得,开始我还以为是他们太娇气了,但后来走着走着才突然想到——这样的路,原来不属于我们这一代。 花了四个多小时,我们才带着满头大汗去到了瓦房坪。几个小时的步行,早就把几个同伴折磨得哭爹叫娘、精疲力尽了,但是这还没完,相反地,对我们来说那一刻才是起点,我们的目的不是爬山,而是看看山顶上的人的生活。 瓦房坪,果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方,这儿的房屋全是土建地瓦房,从山顶的路口看去,这儿的房屋真是不少,还有成群的院落,院落的房顶上还飘零着几多炊烟,一看就有种遗世而独立的感觉。 如果以家为单位来计算,这儿现在还有十家人居住,但如果要仔细的计较起来,那十家人的数量是不成立的,因为这十家人里,在这常住的只有十几个人,还全都是快到七十十岁的老人,老人们的儿孙辈全部在外,都是过年回来,开年就走的主儿,对这块土地而言,年轻人更像是过客。 人口不多,这让我们有了挨家串访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在老乡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地走访他们,每每去到一家,我都会先自我介绍一番——“您好,我们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现在来乡下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和您聊聊吗?”无疑地,我们得到的答案全都是点头,是的,他们愿意,他们甚至是很乐意和我们聊聊,在他们的生活里,大学生似乎很遥远,更别说是带着相机和记录簿的大学生。 聊天的内容,涉及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好的坏的都有,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也有,他们会倾诉,会抱怨,会向我们反映他们生活的难题,凡是这些,我们都一一听取,一一记录。
他们甚至以为我们有改变他们生活的能力——“小伙子,你们能不能向上面反映反映,我户口簿上的年龄填错了,现在明明都七十了,还领不到国家的高龄补助”、“你们能不能给国家说说,给我们修条路啊,我们的土地山林都在这里,我们离不开这里啊,可是没有路的话,我们老到能吃不能劳动的时候可怎么办啊?”……听着他们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请求,我们所有人都动容了,他们想要条公路,要条能给他们运输大米和肥料的公路,一条能在他们生病时送他们去医院的公路,而且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自家的山林和土地都在这里,即使现在有扶贫搬迁的政策,可是他们走了就一无所有,他们又能搬去哪儿呢? 每走完一户人,我们的心情都会沉重几分,直到走完了所有人家后下山,我们再也无我们很无奈,因为我们能做的实在是太有限,除了记录,再无其他。 三 之后我们又走了镇巴县的四个乡镇,去的也都是山上艰苦的地方,我们把听到的和看到的一一记录下来,汇集成册,交给了县团委,那一段路程也就随之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依然能体会到青葱群山带给我们的美好,同伴们还是像来时那样在夸赞着,交流着,谈笑风生的间隙里,小胖突然一本正经的说:“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会抱怨我老家的环境了,毕竟还有很多人,过着不如我的生活……”听完他的话,其他同伴都笑了。 一场行走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地方还是原来的地方,空气也还是原来的空气,只不过那一刻的空气里,多了些坚决的味道。 我总是这样想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继续做个同路人,带上自己的同伴,我们少去名胜古迹摩肩接踵,多回山上领略那些逐渐被遗忘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