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雷州方言拾趣
(雷州文化趣谈系列)
文/潘日强
雷州歌走向普通话的通俗和推广,谈何容易!
这是从一种语言向另外一种语言的过渡。虽有千百年汉语文化基础的“侵蚀”、同化、影响,但雷州半岛民俗文化根深蒂固,千百年来几乎顽强独立于大中华文化边缘的一隅。尽管不是“生死不相往来”,但长期明确界定着“官音”与方言的烙印。
这些“官音”就是后来附属于方言之中的第二个音,它们非常接近普通话……这些都是有赖于历史上“古雷州十贤”对雷州语言的修缮和改良……
雷州话对普通话的诠释,断不可直接简单按书面形式的语言“拿来”!
举例说比如现在普通话广告词里常常听到的“…不要贪杯哦。”
雷州人如果不看中文的意思,单凭听闻其音来判断,那么这句话就会听成“不要装饭了”的意思!
这是非常可笑的现象,可是在雷州语言表达里却是非常普遍的事例。因为在雷州话里,“贪”音刚好与装东西的“装”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动作的义相近,“饭”与普通话的“杯”同音……
关键是雷州话里本就没有说“装饭”的习惯。
在雷州话文化的含义里,“装饭”是一种简单的,用单手就能完成的一种动作,他们的特点注重表达“装”字当中“舀”的动作,而且强调必须使用工具——瓢或勺之类的东西,是“装”的前部分意思……这就是雷州话里“贪”(音)字的义!它不像装字那样泛指,复杂,全方位概括。它是具体的,由于在普通话里难以找寻出来相应的,恰如其分的字、词来表达“装”字拆解出来的前部动作,无奈之下只能“无中求有”,“劣中选优”,用“装饭”来替代了!
严格来讲“装饭”已是官话……
除了字音的差异,雷州人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量词的独特。
雷州话里的量词别具一格,从不用“只”,宁用“个”,而且使用普遍。
说“一个鸡”而不是一只鸡,“一个虾”而不是一只虾,“一个蟹”而不是一只蟹……此外,用得较多的还有“脚”。“脚”这个量词专门针对家畜,所有家畜几乎都是用“脚”来计量。比如,三脚猪、五脚牛、六脚羊、七脚狗……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汉语的文字或词组的读音刚好与雷州话音相同的,这种现象比较多,而意思也相同的几乎没有,倒是意思相反或者奇特的偶有发生。
对于一个不懂汉语文字的雷州人,一切只能凭字音说话,如果恰巧字词在雷州话里的读音刚好与雷州话里另外意思的话音相同,这就是“无巧不成书”了!只是这种现象在雷州人身边也时有发生……
雷州也像全国各地一样,有许多洗头店,比较时尚的叫做“发廊”。
雷州所有发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忌讳价目表上像其它地方那样安习惯顺序写经营服务的价目牌。
一般洗头店都在最显眼位置按正常顺排写着洗、剪、吹多少钱的价目牌。
而雷州的发廊一定要将剪、吹二字的顺序打乱,以示忌讳。
因为雷州话里“剪吹”二字的读音与雷州话里“屁股”的读音相同。
如下就是在下根据雷州语言与汉语碰撞的喜剧效果,随便编写的一则搞笑雷歌……
洗剪吹 (雷州歌谣 )
两间发廊正正对,
门前写明洗剪吹;
外人路过无所谓,
老婆赶来骑着捶。
谁家娘子若好畏!
不懂乜是洗剪吹;
就算剪吹也来洗,
裤穿齐齐衫全全。
……
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两个外地不怎么精通雷州话的表兄来找我游玩。当时文革已经结束,学校学习的气氛很好。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自由。虽然只有一个校门,但校园连通着四条通往外面的路。
两位表兄虽然不很精通雷州话,但对雷州语言十分兴趣。闲聊之中,我将他们带进母校的校园。
在校园足球场靠教室的一边,在凤凰树下的石凳上,我遇上隔班一个熟悉的男同学在练习唱歌。
他非常认真地唱着当时流行一时,送哥参军去边疆的那首《泉水叮咚响》,一唱一动作,每唱到“叮咚”两字,非常铿锵,紧缩脖子加耸肩地打着节拍,好不投入!
不知不觉中他抬眼看见了我。立即站立起来,不好意思地望着我,先是小笑,然后大笑……
我也随笑!
我们用彼此的笑来打了个招呼,然后他继续练习他的唱歌。
这是下礼拜一学校组织歌咏比赛指定的歌曲……
我与两表哥为了不影响别人,很快就走开了。
还是漫无边际地扯谈,但主要仍然谈及雷州话。
我突然想起刚才的情景,向两位表哥出了一道猜题。
我让他们猜猜当时那位同学见了我,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大笑。这笑是不是很蹊跷?
我要他们猜猜他笑什么!?
我认为他们肯定猜不准。
他们还是能够猜到:“笑”是因为那个“叮咚”的动作,可能是觉得过于夸张而自嘲……
但是,他们猜不到更深的——那个“叮咚”的读音,在雷州话里是表达一种当时雷州家家户户最常用的一种用具——一种有着两个提“耳”的,用席草编织的口袋。
大而方,而且可以用来抬或挑的为“叮咚”;小而扁,至专门单手提携,上街装鱼装菜用的,叫“篾笠”……
那个同学如果只是因为“动作”的夸张,估计只是一丝尴尬的浅笑,而他的笑先小后大,而且是大而夸张,很有一些“心灵所悟”的碰撞……一定是感受和发现了这个“叮咚”在雷州话里的笑柄!
其实说这样一个“叮咚”就拿家乡的叮咚篾笠来比,这是非常憋足的事情!可雷州话中能以对应文字的事物很少,除了寇准公、苏东坡他们改良了成官音的语言,其余都以音近为准,没有既定的规范和强求,听懂为主,自由发挥……
这可能就是雷州话的妙然生趣之处!…
至于现时用普通话文化去对雷州话的通假。比如——
普通话:有样学样,无样作和尚。
雷州话:有样拾样,无样作火烧。
这句俗语的两个版本,是谁原创,谁是后来演绎的,我没有考证。但我认为它是雷州话与现代汉语结合通假的典范,趋于完美!既顾及各自文化特色的韵味,又全部传达意思,几乎达到神形兼备的完美!…目前,对于雷州歌经典的诠释,正是缺乏这样的传神得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