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90|回复: 9

[散文小说] 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主义态度(2—34)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7-23 04: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SunZhongwei 于 2016-7-23 05:15 编辑

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主义态度


       很长时间没有去北京了。而2011年10月28日的北京之行,确实让我感受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派——北京机场与十五年前大不相同,而且现代得让我惊讶。
       在北京,给我留下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是:北京的图书市场空前繁荣,而且好书也是琳琅满目,印刷质量也是一流。无论在北京北三环的图书馆,还是最后在北京机场的候机大厅,我都想过要买一本书带回烟台来,但由于时间仓促,虽然徘徊辗转,却一时难于选择!
       理论上想买,实践中犹豫。难就难在什么样的书才能够让我认真地看下去!从我个人的内心说,我对批判主义一直情有独钟,这也是被学者界公认的学术思想和生活态度,尽管我不是学者和完美的生活家。
       作为一种理论,其致命的缺点在于概念的重叠;作为对理论的一种应用或社会实践,其致命的缺点在于疏漏对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当然其判断的标准因人而异,但一般认为如果能够让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少走弯路或者说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资源,那么这就是可以被接受的标准。为了避免上述不良现象或错误的发生,我们确实需要从经典的理论中寻找答案,最直接的理解方式是以经典数学、经典物理学、经典化学和经典工程学等等为借鉴,学习并研究逻辑上的严密性。这是基础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探讨问题的基本素养。请理解这里并没有盛赞其理论体系的完善、深奥或肯定地预言不存在被后世发现所修正甚至推翻的可能。而是说,我们一定要注意社会实践活动的逻辑性,注意我们个人在思维体系方面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同时要认真理解自然的表象才是事物本质的反映,而任何伪装都将有可能导致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失败,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成语说得非常好,这句成语叫作“防微杜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般很难识别什么才是真正的“微”或者什么才是真正的“渐”,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人在政在”或者“人去政亡”。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极端的情况,但我发现在目前的国内所能找到的正面例证屈指可数。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我们后来人的一种警示,而我们所谓的后来人在某个恰当的时候也必将“成古”。
       是我们不尊重科学发现吗?是我们不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吗?是我们非常糊涂无法维持事物在理想的轨道上运行吗?还是我们的行为总存在过于偏激的因素?也许或者是,但这些因素或影响不足以推翻我们业已建立起来的体系基础。其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过于自信并疏于对已经建立起来的体系加以日常性维护,或者说我们所建立起来的体系需要不断加以清理。就像人的血液一样,如果不是通过血液循环时刻清除我们体内的垃圾并将充足的养分供应给各个需要养分的组织或器官,我们的生命将不会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存在。遗憾的是,我们的生命也有终结的时候,但这也是生命净化和修复机能的衰退才导致的!
       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经历或者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事情的表现已经糟糕到超出了我们在这里的假设或者我们的想像。
       那么是否就不存在这样一种体系或方法,就像不存在永生的生命现象一样,让我们的设想或者能够建立起来的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和人类生活呢?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们应该能够理解,只要是我们人类自己建立起来的东西,包括一切社会创造和社会制度都有可能再次被我们人类自己所破坏甚至毁灭,而无论这种创造或制度有多么好、多么完善或者多么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
       其实,我们人类为了生存而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太多,只是我们人类自己过分地开发了我们人类的种种需求,也正是由于这种开发迫使我们人类的欲望过分膨胀。而当个人的私欲转变成为整个群体或整个社会的愿望时,再怎么有危害的这种诉求也变得可以被接受或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要求了。我们在理论上是否存在这种潜在的意识呢?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是否存在这种倾向呢?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的某些理论脱离真正的社会需求所在,是我们的理论无法提供现实的指导并导致我们的方向与我们的愿望产生了越来越远的偏离,也是我们一切社会问题的症结。
       私欲战胜了良知和理性!
       当然除了这方面的影响还有两点我们要注意:一是个人的或组织的特长限制了理论研究或事业发展的方向,其实如果我们将其理解为从个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或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这也是自私性的表现之一;一是感情或经历左右了理论研究或发展战略的实施,或产生了某种忽略,勿庸置疑这也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
       所以说到底,个人主义有两种情形。一是主观个人主义或称之为自觉性个人主义;一是客观个人主义或非自觉性个人主义。只是有时候或多数情况下,我们难于区分这两种个人主义倾向的实质。这是批判主义哲学的大敌,也是潜移默化地破坏我们的事业得以长期和稳定发展的基本要素。
       我说的个人主义也同时带有浓厚的组织色彩。
       在这一点上,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一般的情况是父亲要求严格教育子女,母亲却在一旁唱对台戏,所以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愿望总是不了了之。也有 人经常拿美国教育为例来批判中国的教育体系,但就是不去想美国是一种什么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而中国又是一种什么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在美国,18岁的公民就开始独立生活了,不再需要父母的供养;而在中国,我们能做到吗?所以中国对孩子教育的严格要求是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成因的。当然我不是说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问题,首先连孔子的“因才施教”在中国的教育活动中就没有做到并且越来越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够很好地说明我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的态度和可能出现的妥协。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这种感性的表现又往往夹杂着“个人私欲”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也是因时因地因势而异各不相同的。我们很多人对此应当有感同身受之痛!
       感情战胜了理智,个人主义战胜了批判主义。这或许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似乎因为这样的发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似乎问题也变得明确和简单起来。但当我们每个人真正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个人主义思想又发挥了难于被取代的作用。因为认识上的难于统一并在很多时候妥协让位于势力,因此导致了策略和方法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有些人相信世界上无公平可言,所以这些人便放弃了对公平的追求和探索;有的人相信公平的存在,却对公平的追求又陷入一种执着而往往忽略客观的因素;有的人相信公平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些人在寻找着创造公平的可能性,即有条件的公平。我相信第三种情况的存在和可能,相信我们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和持续发展必将构筑在这样的理论基础或认知水平之上。
       单纯就理论研究而言,其多少受到类似情况的影响或因人而异存在利益方面的考虑。这是个人主义对理论研究的影响。我们理论上的错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尤其对概念的误解或错解甚至误导是最可怕的;同时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又失之于正确的理论批判,这就更可怕了。这正如我们总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讨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样,影响问题存在的实际情形或细节就永远得不到澄清。所以正确的理论只能是在清除任何假设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同时需要剥离一切伪装或假象。
       单纯地就社会实践活动而言,我们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或者需要用正确的理论来首先武装我们的指导思想或发展战略,并在思想或认识水平上形成高度的统一或一致。坦率地说,除此而外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认识角度的不同、成长和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的不同,甚至由于立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且有些看法和理解是相反的或者是矛盾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阻止个人意见的广泛交流,否则我们的正确一定局限于个人主义的泥潭。无论如何,我们最后只想得到一个结果,即意见的全面完整和统一并形成高度的一致。这是问题能够被成功解决的关键。
       但是如果无法达成高度统一的愿望该怎么办?求同存异!同要清而异要明。并需要有人为上承担责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能做到吗?
       但无论如何,这是原则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和发展问题,是确保理论研究或社会实践取得成功并保持长期和稳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任何希望或追求成功的人都不应该以妥协的方式接受不全面的一致。
       这让我想起了辛亥革命,想起了孙中山的临时约法,想起了袁世凯集团的崩溃和覆灭。
       因此,一切成功总是建立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之上。理论研究需要坚持批判主义的哲学思想;社会实践需要首先寻找其理论的基础并完成认识上的统一。这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同时是保持成功的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而我们的重点更侧重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尤其侧重实践所可能取得的成果。所以,我们在理论说明中一再强调并坚持系统性的数据化管理方案,即实践活动在实现管理目标方面的关键因素是系统的数据化水平。这是解决一切组织内部所存在的管理问题的基础和核心。与此同时,这一基础和核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组织内全体人员的普遍参与和积极响应。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特别重视在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问题,而且意味着要重视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力问题。它提供了一致的和明确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方案。而不是让执行力的方向在各个环节的表现上失去可测量和可比较的评估标准,甚至失去执行力的方向一致性。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案就成为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点考虑的技术性因素。
       所以,我们自信地预言:组织管理的系统性、管理目标的适度而有效地分解并以量化的任务指标建立可执行的业绩考核制度是最终解决一切管理问题并推动和维护组织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一切劣迹皆有因,一切善行均有源。我相信这句话!而批判主义哲学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哲学思想和工作态度。它为我们彻底改变我们的现状或坚持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奠定了哲学基础。
       所以,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受一切建设性的批判。
                                                                                                                                                                   2011年11月15日 烟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3 0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定要注意社会实践活动的逻辑性,注意我们个人在思维体系方面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同时要认真理解自然的表象才是事物本质的反映,而任何伪装都将有可能导致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失败,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3 0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的某些理论脱离真正的社会需求所在,是我们的理论无法提供现实的指导并导致我们的方向与我们的愿望产生了越来越远的偏离,也是我们一切社会问题的症结。
       私欲战胜了良知和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3 0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相信世界上无公平可言,所以这些人便放弃了对公平的追求和探索;有的人相信公平的存在,却对公平的追求又陷入一种执着而往往忽略客观的因素;有的人相信公平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些人在寻找着创造公平的可能性,即有条件的公平。我相信第三种情况的存在和可能,相信我们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和持续发展必将构筑在这样的理论基础或认知水平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3 09: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彩!论述丰厚!见解辩证而充分!方向明确,态度明朗!欣赏佳作!参赛愉快!

点评

感谢阅读、欣赏和鼓励,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0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6-7-24 14: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劣迹皆有因,一切善行均有源。我相信这句话!而批判主义哲学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哲学思想和工作态度。它为我们彻底改变我们的现状或坚持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奠定了哲学基础。

欣赏

点评

感谢点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0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5: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16-7-24 14:17
一切劣迹皆有因,一切善行均有源。我相信这句话!而批判主义哲学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哲学思想和工作态度。 ...

感谢点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5: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雪花 发表于 2016-7-23 09:24
文笔精彩!论述丰厚!见解辩证而充分!方向明确,态度明朗!欣赏佳作!参赛愉快!

感谢阅读、欣赏和鼓励,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6-10-23 03:5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祝福秋安wechat:lang_wechat_threadmessage

点评

感谢朋友阅读、留言和鼓励。问候安和吉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0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07: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之旅 发表于 2016-10-23 03:58
拜读老师佳作。祝福秋安

感谢朋友阅读、留言和鼓励。问候安和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5-14 15:09 , Processed in 0.1271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