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回复: 6

[散文天地] 我的秦腔情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2 2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侍郎神韵 于 2016-6-24 08:56 编辑
5 u6 b2 C1 ~' U% P& V" E
# {) F: D* Q: |+ Q
我的秦腔情怀
李自立
   秦腔,特别亲切的一个词语,既喜欢,又无奈。虽然总是和秦腔擦肩而过,可我一直一往情深,对她眷恋如故。
   那年,上小学三年级,说是可以唱大戏了,村里村外,从乳臭未干的小孩,到高龄的白发暮年,无不沸腾叫好,别提多高兴。那时候,我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秦腔。村子的储备粮仓里,第一次看戏,秦腔电影《三滴血》,六间大瓦房里,挤得怨天喊地,孩子哭声,妈妈们的埋怨声,电影音频合成了交响乐,男人们的旱烟味,人堆传来的二手烟,腾云驾雾,银幕效果很差,当时的记忆很模糊,就记住了《虎口缘》里打虎的场面。记住了两个人刘毓中和陈妙华,他们是名角。陈妙华成了我对秦腔的第一位崇拜者·。
   后季,县剧团在各小学校选苗子,那天吃完饭刚进校园,学校来了几位陌生人,说是县剧团的,同学们逐个唱《高楼万丈平地起》,只要唱的好,就算初选通过,心里好紧张,轮到我了,赶紧把残废的手插在裤兜里,唱歌终于通过了。等到落实名额,班主任告诉那些人,“那孩子残疾着。”我又羞又急,小脸气的通红,就差一句“我*你妈”了。操场上,留下的只有惋惜和遗憾,一下午都不开心,老师讲课根本没听进去,只听见大柳树上麻雀都在笑话我。放学回家,给父亲说着说着就哭了,谁知道父亲说:“唱戏有啥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唱戏的,一个下九流,值得哭吗?死后都进不了祖坟,没出息。”当时,我根本不理解这些话,也不去多想。后来长大了,才发现,他观念太落后了。就这样,秦腔和我第一次擦肩而过,遗憾地擦肩而过。。。。。。
第二年,交流会镇上唱大戏,和父亲拉着小脚的外婆去看戏,很是开心。连阴雨一直在下,雨伞底下,人头窜动,四五亩地的戏园子座的满满的,就连院墙上都爬满了调皮小孩,雨点湿透了衣服,谁也没在乎。刚开始演古装戏,仅排一处《逼上梁山》,天天烧剩饭,足足演了半月,可每天的戏园子都是爆满,秦腔,百姓太爱她了,她在庄稼汉人心里扎的根太深了,乡亲们的文化大餐又摆上了饭后茶余。晚上,外婆讲唱戏的故事,外公会打脸谱,村子里唱戏离不了他,即使腰疼有病,也躺在床上休息唱戏,外公唱的都是老生。大舅舅解放前当过县长,弹拉吹唱,无所不能,解放后人失踪了,仅留下一个挂在墙上,落满尘土的板胡,成了外婆的无尽思念。小舅舅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从念书就开始唱戏,他唱正旦王宝钏,听外婆说,舅舅唱戏,声音软绵绵的,特好听,是当时镇上的刘箴俗。他工作去了遥远的青海。所以,也许是因为这些,把两个舅舅崇拜的不得了。那时很小,哪知道刘箴俗是谁啊?后来才知道,他是秦腔名角,供旦角,年轻秀气,戏唱的特有味,当年西安城里大红人,实在遗憾,听说三十多岁死在了舞台上。从此,那些跟秦腔有关的人和事,让我神往,让我崇拜,令我敬佩。
上初中,中学斜对门老池岸边的白杨树上,两个高音喇叭,整天唱着《五典坡》《回荆州》之类的大戏。上自习,一颗心老是在白杨树上陪伴着那两喇叭。供销社书架上几本剧本,我硬是省吃俭用,用零花钱把它买了下来。说来也怪,课文总背不过,戏词倒是背的熟烂。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才知道秦腔的来历,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易俗社,三意社、戏曲研究院,还有传说中的清代大艺术家魏长生,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等前辈,让我崇拜神往而尊敬。一个人的时候细想,秦汉时代、宋唐盛世,陕西话当时作为标准京腔,秦腔作为京戏,多么了不起。秦腔的魅力源远流长,是她陪着我快乐,陪着我长大。
记得初二时过五一节,班上推荐我表演《虎口缘》,高兴坏了,整天闲了就唱,特别执着。我的嗓子好,模仿陈妙华,高音唱得上去,也特好听,当时既陶醉又高兴,只是一个劲的练,一个劲的唱,等轮到我上台表演,结果嗓子唱破了,嘶哑无声了。我和秦腔又一次擦肩而过,别提多难过,心里多委屈,惋惜和遗憾。
承包到户,暑假一群伙伴下沟里给牲口割草,扛着扁担,拿着镰刀,一边下坡,一边放开了嗓门吼秦腔,学任哲忠的周仁回府,学张保卫的白逼宫,学刘茹会的《辕门斩子》,心旷神怡,酣畅而快乐。到了伏天,晚饭后大树底纳凉,板胡二胡各一把,打板,敲桄子,桄桄戏就开场了,你一段下河东,我一段三击掌,你扮回刘玄德,我扮回赵匡胤,过了皇上瘾,唱美了乱弹。从七旬老人,到十来岁小孩,无所不会,无所不能,边喝茶聊天,边琢磨唱戏技法,好热闹景象。一会欢快、喜悦,相公娶姑娘。一会苦韵诉衷肠,奸贼害忠良。朴实、粗犷、细腻、深刻、悲愤、凄凉而悲壮。特别像任哲忠老先生的《周仁回府》,“李兰英秉忠烈,人神共鉴,幸喜得国贼灭,消除大患。。。。。。”那一身全活老人,精神不减当年,生、旦、净、丑无所不能。还有小媳妇学着肖若兰先生的《藏舟》,一个渔家女,有识有胆。模仿的惟妙惟肖。令我佩服惊叹,秦腔充实着我和乡亲们的生活,让人每天高兴而快乐,随时都琢磨着一个动作,或一句台词。
如今,离开家乡十多年了,再没看过大戏,也没有过参加过任何演唱,但是,只要休假探亲,听见淋漓尽致,酣畅悲壮的秦腔音乐,依旧那么亲切,那么的如痴如醉。秦腔,一个从远古遗留下来的剧种,陪伴着每位三秦儿女,经历风风雨雨,快乐成长。百年易俗社、长安大戏院、秦腔流派传承班、秦之声、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男女老少,媳妇婆婆,遍布城乡的大街小巷,饱学的高俯学子,那些为秦腔的发展劳累奔波的人们,无不令人敬佩和爱戴。舞台虽小,却演义着人生的大舞台,尘世的沧桑。中华文化瑰宝,惩恶扬善的秦腔,怎能让人不喜爱?不拍手叫好?
我爱秦腔,更爱为秦腔这个民族瑰宝付出辛勤劳动,一路洒下辛勤汗水的人们。
                                                  写于2016年6月19日夜
8 K+ v& u% {1 P$ K  D' Q*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3 07: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腔,特别亲切的一个词语,既喜欢,又无奈。虽然总是和秦腔擦肩而过,可我一直一往情深,对她眷恋如故。
, \3 S8 _7 V' u( t5 t* ]1 z& S' r2 d. i7 [# m
情怀!终难更改!欢迎好友支持本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3 0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上小学三年级,说是可以唱大戏了,村里村外,从乳臭未干的小孩,到高龄的白发暮年,无不沸腾叫好,别提多高兴。那时候,我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秦腔。村子的储备粮仓里,第一次看戏,秦腔电影《三滴血》,六间大瓦房里,挤得怨天喊地,孩子哭声,妈妈们的埋怨声,电影音频合成了交响乐,男人们的旱烟味,人堆传来的二手烟,腾云驾雾,银幕效果很差,当时的记忆很模糊,就记住了《虎口缘》里打虎的场面。记住了两个人,刘毓中和陈妙华,他们是名角。陈妙华成了我对秦腔的第一位崇拜者·。4 q0 i; G, p9 K  k# b( \
0 ]: ^/ J, w) }0 @
那个年代,这样的业余爱好也给与人们很深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3 07: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初中,中学斜对门老池岸边的白杨树上,两个高音喇叭,整天唱着《五典坡》《回荆州》之类的大戏。上自习,一颗心老是在白杨树上陪伴着那两喇叭。供销社书架上几本剧本,我硬是省吃俭用,用零花钱把它买了下来。说来也怪,课文总背不过,戏词倒是背的熟烂。
3 P$ S2 f( M$ ^9 v- u
( x) S/ y2 O4 F& b- P7 H( |, P行行出状元,爱了。也就用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3 07: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舞台虽小,却演义着人生的大舞台,尘世的沧桑。中华文化瑰宝,惩恶扬善的秦腔,怎能让人不喜爱?不拍手叫好?
5 q8 E/ b, b+ q6 Q- J7 C0 k- M: P2 A我爱秦腔,更爱为秦腔这个民族瑰宝付出辛勤劳动,一路洒下辛勤汗水的人们。' D; V3 |/ c: F0 G& a' C6 X

. ]7 C! Y' G. s1 k' {: y, ?喜欢源自热爱,人的一生有一两样喜欢的东西,也算是一大幸事了,祝福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3 07: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想到了贾平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09: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秦腔,在三秦大地生根发芽,有其必然性。她之所以让三秦儿女如此喜欢,原因有两个,第一,她代表了大众精神寄托。第二,她从三秦大地家家户户的生活点点滴滴中沉淀而诞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5-8 15:37 , Processed in 0.1452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