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栗乡赋 尚贵中
长白余脉,辽东宽南。立一江两河(1)妙境,成百代千秋佳园。婆娑府(2)遗迹举目可考,钟鼓楼(3)余音沁人心田。桃红梨白山河秀,地灵人杰无虚言。莫叹古楼无缘见,且喜栗乡雅名传。 栗乡,即古楼子乡(4)。地处鸭绿江下游,对岸一步跨朝鲜。中朝界碑连我国土,千亩平原沃野良田。有兴登上大顶子山(5),无限风光尽收眼前:太平湾水库连着河口,红五月桃花极为壮观。江对岸群山连绵起伏,水面上游船往来频繁。大斜哨当年倭寇偷渡,炮台山记录日俄野蛮。虎山头,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丹东市,边境线上明珠璀璨。向北望辽东风光无限,安平河上游屹立缸山。白龙马神游多年未见,板栗树连片布满山岚。 栗乡渊源久矣!境内百年栗树随处可见,民间板栗故事世代相传。栗桃杏李枣,栗为五果之首,胃脾肾腰心,抗衰益寿延年。当年百里万亩鲜果带,今天漫山遍野板栗园。忆往昔,发展就是硬道理,创业艰苦靠实干;看今朝,辛勤劳动结硕果,经济腾飞喜空前。柞蚕场改项,打破千年旧观念;老栗树更新,“砍头革命”(6)谱新篇。有道是:一水得一月,同甘苦,一水一月成万月;万民有万言,共炎凉,万民万言顺一言。终迎来:干群共同谋发展,经济效益再翻番。 美哉!栗乡。栗乡之美,美在八月金秋风送爽;栗农之忙,忙在采收栗果喜洋洋。街道两旁,收购站点星罗棋布,这里汇聚着大车小辆;冷藏库里,栗实浸水除虫防腐,正在循环着车载船装。一年辛苦,换来了大把人民币;干群同心,谋发展键步奔小康! 诗曰:可曾到过第一乡?栗乡百姓人倍忙。 六月刺槐争艳后,漫山又飘栗花香。 枝繁果硕心头喜,车载船装过大洋。 辛勤管理多妙手,一曲丰收唱小康。
注:(1)“一江两河”。即鸭绿江、大蒲石河、安平河。 (3)钟鼓楼。“钟鼓楼”是一座军事城堡,《徐霞客游记》对“钟鼓楼”略有记载,古楼子因此而得名。 (4)古楼子乡。隶属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是丹东板栗的发源地。1998年,古楼子乡被丹东市人民政府授予“板栗生产第一乡”的称号。 (5)大顶子山。位于古楼子乡南荒沟村第二村民组。昔时山顶立有航标三角架。 (6)“砍头革命”。老栗树果小产量低,砍掉树头嫁接优良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