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蒙古黄榆 于 2016-2-22 08:21 编辑
陈宝林
寒假来到广东湛江, 每天看看电视, 上上网, 很是清闲。有一天,女儿提了个建议, 说星期天带我们到湛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区去逛一逛吧, 我高兴坏了。 过了好几天, 終于等来星期天, 我们一家人,还有女儿邀的朋友一起驱车上百公里来到了保护区。 我们站在海堤上远远望去,只见红树林密密匝匝,莽莽苍苍。护林人带着我们穿梭于林间。鸟儿惊起,海鸥在头上盘旋……这时我想起了家乡的向海,故乡的包拉温都万亩天然杏树林。 女儿介绍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作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连片面积红树林生长区,1997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资源管理主要是从封滩育林、恢复造林、护林和打击违法毁林,执行《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红树林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成立以来,通过人工造林等将红树林面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800多公顷恢复到目前的7800多公顷,有效地恢复了红树林海岸湿地。保护区内土壤肥沃,盐分大,潮沟纵横交错,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环境,为红树林及其它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区内有红海樱、木樱、桐花、秋茄、白骨壤等26种红树林植物。其中,核心区红寨的500多公顷的红海榄和木榄群落保护完好,平均树高达6米多,树龄达80多岁。红树林根系特别发达,形态怪异。海潮淹来,害虫被浸死,树木却无损,所以说它“与天共寿”。在保护区里,有生境底栖硅藻159种;水体浮植物97种,还生栖着留鸟、候鸟、旅鸟等170多种鸟类。潮涨潮退,不仅有26种水体浮游生物随潮而入,而且还有中华白海豚、海龟、海蛇等大型生境底栖动物111种。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既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候鸟的加油站、停留地,成为国际候鸟通道。每年秋冬季,大量的候鸟(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猛禽类等)在从日本、西伯利亚或中国的北方地区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需要在保护区停留,使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中日、中澳国际候鸟的通道。2002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被拉姆萨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受这一神奇森林的吸引,有关专家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把它作为热带林业研究基地,每年都跟踪考察。前两年,由于海洋受污染,赤潮在许多国家的海域流行,严重地影响生态环境,但经科技人员反复考察,在湛江海域并没有发现赤潮,原因在于北部湾有大片红树林。有点“热带雨林”的感觉红树林生长在热南海洋岸边的滩涂或浅海上,一般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长得密密实实,根群发达,支干繁多,叶片厚硬。潮涨时,枝叶几乎淹没在海水中,潮退时,整个树身屹立海滩上。由于红树林是保护海岸不受浸蚀,保护鱼类、鸟类正常繁殖的"铜墙铁壁",所以被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列为保护物种。 据当地保护局人介绍说湛江红树林也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的兴趣。2001年起,中荷两国政府通过中荷合作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IMMCP项目)对该保护区及其海岸带自然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IMMCP项目协助保护区恢复和保护红树林湿地以及相关沿海自然资源,项目涉及许多内容,重点是红树林的恢复、保护、教育和共管等方面,短短几年,荷兰湿地国际咨询公司多次派出专家前来考察论证和进行可行性研究。中荷两国还签订赠款协议,荷方还派出专家作为代表常驻湛江,开展项目工作。广东省林业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指导和管理项目的实施,湛江市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在雷州半岛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恢复和营造红树林2600公顷;进行广泛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沿海地区群众认识和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加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己种植了 1000 公顷红树林,主要造林树种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无瓣海桑、桐花、白骨壤等。 人们多年盼望能建造一个与大海共存的海上森林公园,终于变为现实了。 目前,湛江红树林正按总体规划超常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科研力量,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人事制度,力争十年把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多功能、多效益、国际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见红树林的森林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