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9|回复: 4

江流百转终向前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5-11-16 16: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江流百转终向前
——我读《胡跃先诗稿》
张淑萱

很高兴跃先君的诗集付梓出版了!几年前,诗友们在网络上以诗相会,相互切蹉,跃先先生的诗和诗风以其独特的个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极重视别人对他诗作的评价意见,有着谦谦君子的胸怀,却我行我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诗词世界里,“我手写我心”。他四十年与诗相伴,有着三十年写诗生涯,却谦虚地说“真正让我大长知识的还是近几年来在中华诗词论坛上的广大诗友,是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从一知半解到初步掌握了一些技巧”,“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还是近几年来的一些东西”,其实看得出来,在这几年论坛生涯之前,他在许多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诗集共收录作品345首,写的多是自己几十年来历经风雨漂泊的人生阅历或真实感悟,或苍凉或豪放,或热情或清俊,捧读诗稿,为其慷慨苍劲的笔力,开阔的境界,真挚的情感而深深打动。如果没有长年的坎坷经历,没有风风雨雨起落浮沉中对诗的执着,怎么可能有他所谓的“近几年来的突飞猛进”?应该说,跃先君的诗集是厚积薄发,是三十年的心血的结晶,在当今诗坛上有着令人羡慕的成就。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成功超出想象。
一、诗话身世与亲情友情
在代自序的《诗话平生三首》与后记三首、《侠客行》等诗中,读到的是作者清晰的身世脉络。“少年曾住小荒村”,却得益于良好的家学传统:在《读父亲回忆录<远去的黄城>》中写道,“一点灵犀传后世,万千风雨忆当时。篇篇夜读伴天籁,起效珠玑我莫迟”。《黄城冬日歌——为母亲七十寿辰而作》中,青年时代的母亲是“文章学业冠群伦”。在这家有书香的环境中形成的是剑胆诗心和书剑意气:“腰下常悬三尺剑”、“书废十年学尚存”。也许正是它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诗词创作的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虽“半世漂零行路艰”, 却“万里山河书未废”(《诗话平生三首》);在《后记三首》中,更有“长空惯喜英雄气,大海犹惊壮士帆”的大气豪放。“洞明世事亦存过,熟读文章不畏寒”,有着真诚的自我反省和不懈的执着,而“子散妻离何恨绝,人生悲苦是孤单”,是直面人生的悲苦。 所幸“花开二度佳人续,品竹弹丝流水潺”的终得柳暗花明。在上述诗作中对身世自叙辞气苍凉,感情沉郁。《侠客行》中又多一些太白式的潇洒和飘逸。“放歌太白欲何往,万水千山听我鸣”是何等的意兴飞扬;“江山一担肩吾手,风雪千家埋客乡”,何等的慷慨与洒脱。但是,在大气豪放的后面,又有“伤心我独难欢醉,只为终生少计裁”,披露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华夏年年多急雨,苍生一哭泪从容”,则跳出“小我”而至 “华夏”“苍生”,个人悲欢与家国忧患融为一体。可谓一波三折,回环不已。此外,《黄城冬日歌 ——为母亲七十寿辰而作》、《丁亥春节有感八首》、《闻吾儿为稀参加工作有感二首》、《赠颜尧均兄》等一系列抒写亲情友情的作品, 歌与吟中遭际与真情相融,诗话个人及家人运命的起落沉浮,更有着时代影子的折射。
二、情寄江山与人生感悟
在整本诗集345首中,壮写山水,吟咏风景名胜之作160首左右,占了约二分之一。作者游遍了川中诸多名胜古迹,并游历过渝、鄂、湘、赣、苏、沪、浙、云、贵、桂、北京等地,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些诗作里,从历史文化古迹到当代伟人故居,从家门前的茂林修竹,烟水渔帆到他乡的瑰丽山水,从浩浩长江到巍巍峻岭,可谓是一幅万千风景的长画卷,其中沿着作者的生活工作足迹——大竹黄城寨、大竹城、成都、青白江写的诗作为数不少,对自己故乡和奋斗过的地方情有独钟。写江山风物,也是在写自己的浪迹天涯的足迹;写绮丽风景,也是在写自己阔大的男儿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在倾吐自己内心深处无法向他人道及的心曲;写名人遗迹,是在抒发古今之慨与发表独到见解,或绝句,或律诗,或词,或古风;或苍凉,或豪放,或厚重,或绮丽,令人叹服其笔力的雄键。写这些诗作最大的特点是情景相融,几乎总有“我”的足迹,“我”的意志和情感。“我饮复长啸,挥笔著诗箴”(《幸福梅林》),“我来二十载,春风驻心头。”(《青城山咏》)。“我歌樱花下,我醉樱花前。回首往日事,岁月何其艰。倘得如樱花,快意似神仙。”(《青江抒怀三十句》)几欲物我相融。“回眸一含笑,山风驻我颜。驱车别老丈,云霞尚满天”。(《江油窦团山题句》,酬与美景的是潇洒的情怀。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的确,跃先君笔下的景物虽不乏客观呈现,却更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强烈,也许这与其直率坦诚、特立独行的风格是相通的吧。
《万县西山》一首:
石琴响雪未曾见,落日西山有夕阳。
人去楼空钟也杳,江流依旧照横塘。
万县的西山座落于长江边上,革命烈士江雪琴曾于此进行地下党的工作并被捕。其建于1930年的西山钟楼是长江中上游一座标志性建筑。作者在这里只挑江雪琴和钟楼这一人一物两个意象,打破绝句起承转合的传统写法,前后二句各写一意象而并列呈现:前二句是夕阳依旧对照斯人不再,后二句以江流不息对照钟声已杳,两句之内的今昔对比,前后两句之间的虚实对比,从而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象,读之生无尽的的感慨。
三、吟咏人物与吟风弄月
在跃先君吟咏人物的诗中,有着一大撂人物的名单,从帝王将相(秦皇,汉武,韩信、诸葛)到文人墨客(司马迁,司马相如,杜甫,东坡);从近当代社会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政界著名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到文艺界优秀的诗人(柳亚子,苏曼殊等);作家(鲁迅,茅盾等)、学者(胡适)、音乐家(刘天华,聂耳)、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等),林林总总近百首,可谓洋洋大观,在对其生平业绩精炼概括的同时,或赞扬或讽喻,体现着鲜明的态度和独特的见解,体现着作者广博的社会历史知识和对这些人物的深刻把握。 写秦始皇“扫清寰宇廓天下,千古长鸣霸主鞭”,注重于对其统一中国的肯定。成吉思汗“杀侵东亚与西欧,铁马留蹄神鬼愁”,对这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帝王,作者更倾向于对其勇武征战的赞扬。写曹操父子,是“奸雄虽说无名目,吟出诗篇百世知”,也许是诗人的惺惺相惜吧,对历史留下的对曹操的 “奸雄”之未置臧否,却更爱惜其父子在文学史上留下的建安风骨。
《诸葛亮》一首:
出师两表酬三顾,夕照祁山鬓亦霜。
蜀国萧条无后代,秋风铁马叹茫茫。
起句以精炼之笔写“出师两表”,写诸葛的征战壮举,“酬”字很有份量,道出诸葛对刘备“三顾”求贤知遇的全心报答之情。承句以夕照,两鬓之霜的描写,让人看到一代名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毕现。个人认为这一句在本诗中出彩之笔,比起直叙其丰功伟绩要高明得多,含蓄蕴籍得多。因此转句顺势而下,写到诸葛之后的蜀国萧条,前后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更以结句沉重的喟叹结束全篇。
谁说跃先君就只有粗犷豪放的一面呢?还想提一笔的是,在《吟风弄月杂诗十首》一类的诗作中,似可见其另一面:“我有千千结,随风上玉楼”(《闻蝉》)闻蝉而心动,低回不已;“风来可鼓浪,得雨更潺潺”(《观水》),看似平淡的实写之语,细品却透着哲理。“寂寂无多语,低眉含笑时。嫩红才放蕊,鸟已立芳枝”,(《赏花》)笔触细腻委婉,赏的是花,何偿不似多情曼妙的女子呢。
前面说到,跃先君我行我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诗词世界里,“ 我手写我心”。实际上,他的创作有着自己艺术上的特色。比如语言上,与作品性格大气豪放相应,其语言清雅晓畅,刚健有力。虽然,诗中仍有值得打磨之处,但总的不失为大气成功之作。“水是彩带分五色,浪翻急流作琴声”( 《九寨沟吟三十二句》),类似这样的佳句却是信手拈来。纵观诗集中古风120多首,超过诗集作品的三分之一, 三十到五十句的篇幅很多,最长者为七言长诗《峨眉山月歌》132句。如此多的长篇,却结构层次清晰,充分显示作者对于作品结构把握的驾轻就熟。比如,《丽江行五十句》中,从“乘风到丽江”,——晨起满街转——小河随人走——又见拉什海——打马上山去——转车玉龙岭——归来木王府,到结句“古有桃花源,今且感丽江。千年一叹息,我心已飞翔”,全诗洋洋洒洒五十句而脉络清晰,无需读第二遍,已经对其美景流转了然于胸。诗贵真, 在跃先君的这些诗作里,没有丝毫小儿女的故作姿态,有的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悲切也好,振奋也好,透出的都是率直和真诚。更可贵的是,作者虽经百舛,诗中有的只是“哀而不怒,怨而不伤”, 于沉郁苍凉中透着一股子倔强与执着。
诗集读罢,余响犹在耳,这是一个历经磨难的诗人心底里发出的强音。他自己说,“如果没有诗我不敢想象我会从容地走到今天”。江流百转始终向前,到底是诗人在推动着诗前进,还是诗使诗人奋进?总之,我要用这四个字结束我的全篇:感动,振奋。

2014年4月24日于深圳
(张淑萱 :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香港诗词学会副会长、香港诗词副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5-11-17 13: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入11月17日中华文艺微信平台发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5-11-17 2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清新有味!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5-11-17 21:3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纳入微信平台!wechat:lang_wechat_threadmess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5-11-18 12: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佳作纳入中华文艺微信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5 22:55 , Processed in 0.1556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