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牛老伍

[议论散文] 曾国藩读书治学粗探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2-27 2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老师对曾国藩读书治学思想体系的深入研究、解读,受益匪浅。也收藏一本《曾国藩家书》,除了对他倡导的家风有很深刻的印象之外,其他都是囫囵吞枣,不解真意。读了老师的文章,深感惭愧,有重读、再读的必要。老师的提纲挈领给我重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谢谢!老师辛苦了,隔屏致敬、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5: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国藩家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唐浩明先生高度评价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千万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百年来,图书浩如烟海,随着科技的发展,书籍更是爆炸式的海量增长,这些作品良莠不齐而生命苦短,无论如何都不是哪一个人用一辈子就能读得完的,因此,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他们对值得一读的书籍的评价,对有价值书的遴选就成为读书治学时要提前慎重考虑的事了。哪些书值得读,怎么去粗取精地为自己选择或给他人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5: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氏这份名单之全,涵盖之广,学问之深,曾氏在信中不禁道感叹:“此三十二者,师其一人,读其一书、终身受用,有不能尽。”我不禁疑惑,以普通人之精力,就是花了毕生时间,也不知如何能够遍读如此大量的著作,且不说要掌握其精髓了,就是如曾氏这般能够把名册信手拈来,也非常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5: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由衷佩服之余,也深深地疑问,如此这般的高大上、博全精,在实际读书治学中的可操作性有几何?曾氏自己又掌握了多少?这是一个值非常得研究的问题。但没多久,疑惑就有了答案,在同年九月二十一日曾氏给儿子纪泽的信中说:以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柳宗元也就十数,他们读的书,都不很多。而我们通认的博览群书的曾氏他自己所读,也坦承就是二三十种而已,并且所喜好的不过区区十余种,我们注意到,这里指的“种”只是书名,而不是先哲圣人的名下归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5: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曾氏《圣哲画像记》名录的大而全,而随后又对儿子给出少而精的做法,在这封信里他认真指点儿子由博返约,由粗到精的读书法门和道理,我们是不是感觉到了曾氏的矛盾呢?我个人认为前者对诸弟和晚辈而言,只是给大家树立先贤们的榜样,而在实操上,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而言之,我们大可不必追求大而全,在倡读经典的今天,该做减法的要做减法,该做加法的还得做加法,而经过历史淘洗的精髓,我们一定要保留,这是我们的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氏是个狠人,有吸水烟袋的癖好,因为影响到了读书,说戒就戒了。我们知道,曾国藩一生清心寡欲,除了下(围)棋外,鲜有其他嗜好,能够狠己如此,兄弟们怎会不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曾氏对儿子纪泽讲了还一个道理:年纪无分老少,事情不分难易,如果持之以恒,就好像种树畜养一样,每天看见其长大而不觉得。少年的毛 泽 东对此也有话要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也正是他们的有恒,才有了曾氏流芳百世的人生,成就了毛 泽 东的一番伟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必须“读书不二”,他认为多则必不能专,在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对温弟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叶,再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因此,在他看来,“看书”必须心无杂念,而且在通读,并粗知“大局精处”之前,不“断”章取义,因为这样可能对书籍的理解是不完整的,确实,我们如果不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翻翻书,就采撷某句或者某段精妙之处,实有管中窥豹的弊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抄写、做笔记。古人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曾氏深谙此理,在他眼里,“写”字诀,其一是抄书,常言道“读百遍不如抄一遍”,他不但要求家人这样,他自己也抄,经年累月,竟把二十四史从头到尾全部抄了一遍;其二就是笔记了。在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信中要求儿子勤做读书札记时说:读书遇到“其惬意者,则以朱批识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帙,则自然日进”,并为儿子树立了这样一个名家榜样,他十分敬仰的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的学问就是这样得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动手能力,曾国藩是很注重的,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要求逐渐递进的,不求一蹴而就,这从往来的书信里就可以充分反应了出来。在对弟兄们起始的课表里就有写日记、每月作诗文数首的要求,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只是鼓励弟弟们说:“无论是否,且试拈笔为之。及今不作,将来年长,愈怕丑而不为矣”,及至后来,便将“才气峥嵘”、“作如火如荼之文”作为兄弟们的考评要求了,到同治五年八月初三日曾氏给儿子们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意义层出不穷,宏开之谓也”,可见,是先动起手来,再求好,再求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曾氏读书治学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遇到的问题而发生了很大改变,其读书治学的思想更加丰富而充实。唐浩明先生根据其家书、奏折和其他史料中就考证了他“一生三变”的情况,讲述了曾国藩从单纯儒家到接受法家和道家的过程,这对他“读书治学”的路线图是有直接影响的,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后来他给儿子的书单里加入了“算术”,也不反对其在数学、天文、地理的发展,可见他不受制于一家之言,能慢慢接受其他思想,这也是他成功秘诀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曾氏读书治学,我们在其家书中看到了它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他不光在思想上做工作,诸如“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等大道理,在实操中更是精细入微,逐一解析,譬如具体到某篇文字结构、某些词句分析等等,构成了他完整的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具体实行中,曾氏又是灵活的,他是一个严肃近乎古板的兄长、父亲,对“守恒”、按章行事可谓严之又严,在大儿子纪泽新婚半年就劝他离家去从师求学,几无人情;所谓灵活则反映在读书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也不希望(儿子)一天到晚埋头书房,其咸丰八年八月初三要大儿子纪泽“读书宜体察涵泳”的信就非常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而言之,我们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难题,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部分,曾氏的家书里大都有很好的解答,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常言又道“富不过三代”,观曾氏后人,延续五代均有建树,其读书治学无疑是很成功的。而曾氏这个读书之法,也是我们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2-1-2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先生佳作,分享读书体会,受益匪浅!祝新年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7 10:51 , Processed in 0.3418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