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四面八方

[记叙散文] 三秋(一)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0 14: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坡这片棉花地很近,走出村西南门,跨过圩子壕就到了,地积大约三十多亩。南坡那片就远点了,出村向南走出里数地才到。这片地积二十来亩。有时候西坡棉花地里的活儿剩下的用了半晌干完了,就从村外的南边直接抄小道,再去南坡棉花地里接着干,这段路程少说二里。
   别看两地仅隔小二里,地茬却有差别。西坡土质偏沙质;南坡土质偏黏质。正因如此,西坡的棉花年年长的个儿不高,高者打着屁股,低者没过膝盖,植体抱团,每到初秋开花,到了农历八月,果儿彰显。再到九月,朵朵白花,朝天竟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0 14: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觉的秋天就是棉花的世界。每次站在西坡棉花地的边沿,远远望去,颗颗棉花,雪光闪烁,就是银铺的世界。
   南坡的棉花就不行了,虽然队长年年为了控高想了些办法,比如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了矮壮素可以喷洒,却还是不尽人意,徒长个儿,高者过腰,矮者也得屁股高。即使间苗时加大了株距,却是依然拥挤,密不透风。到了拾棉花时,同样是用了半天的时间,到了收工回家后一过称,比西坡还是减少一半。(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0 14: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感受情怀,文笔质朴,但,个别段落需要调整,比如:

那天,孙子在看一本课外书,猛然问我“三秋”啥意思,我问孙子咋理解的,他想了一会儿,忽然摇个脑袋,之乎者也:  

“‘三秋’,乃‘三’、‘秋’顺次而成也,不就是‘三个秋天’的意思吗!”

应在一行,也就是应在一个段落里,而不应该分行。

分享精彩,遥祝老师夏祺笔丰

点评

谢谢老师指教,好的,马上改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11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一些作品中,经常听到或看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中的“三秋”作为书面语,即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还可以扩展为“三个秋天”——三年的时间。这些解释都出自于古典,请看: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意思是说“时当九月,季秋时节”。
   而在《诗·王风·采葛》中,有段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葛”是藤科类植物,根可食入药,茎有纤维,茎叶均作牧草。很类似“萧、艾”之类,都是香味的蒿类植物。诗题中的“采葛”说的是一位采葛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这是一首情歌,原文意思是:
        “那位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天!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三年。”
   还有呢,春秋 《诗经·郑风·子衿》中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翻译成现代普通话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玉佩,我的脑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约会,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我站在城门口,踮起脚来眺首远望你啊。一天没见到你,好像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啊。”
        啧啧!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心上人,一往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吧,“三秋”的身世不简单,古典有载。我们现代人在写作中,完全可以用来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尤其用来形容情人思慕殷切。
        “三秋”呀“三秋”,夸张之,浪漫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秋”在古诗里如此浪漫,但在农民那里又是那么朴实、亲切,实在,接地气,此乃土生土长也。
   在我们老家,喜欢把“三秋”说成“过秋”,包括了农民的秋收、秋耕和秋种。“三秋”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收是什么?就是收获秋季成熟的农作物。据考证,秋收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的《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唐·皮日休《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中也有:“秋收吾所望,悲之真徒然。”
   自古至今,每年的秋收,总是寄托着农民那忙过一年的,望眼欲穿的指望和收获。当弯腰塌背的农民爷爷奶奶站在田野,看到那一地待收的庄稼时,无不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老家多少年来的秋收,就是收或棉花、玉米、地瓜等夏秋作物。
   我读小学那阵,咱家生产队的棉花地有两块:西坡一块,南坡一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坡这片棉花地很近,走出村西南门,跨过圩子壕就到了,地积大约三十多亩。南坡那片就远点了,出村向南走出里数地才到。这片地积二十来亩。有时候西坡棉花地里的活儿剩下的用了半晌干完了,就从村外的南边直接抄小道,再去南坡棉花地里接着干,这段路程少说二里。
   别看两地仅隔小二里,地茬却有差别。西坡土质偏沙质;南坡土质偏黏质。正因如此,西坡的棉花年年长的个儿不高,高者打着屁股,低者没过膝盖,植体抱团,每到初秋开花,到了农历八月,果儿彰显。再到九月,朵朵白花,朝天竟放。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觉的秋天就是棉花的世界。每次站在西坡棉花地的边沿,远远望去,颗颗棉花,雪光闪烁,就是银铺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觉的秋天就是棉花的世界。每次站在西坡棉花地的边沿,远远望去,颗颗棉花,雪光闪烁,就是银铺的世界。
   南坡的棉花就不行了,虽然队长年年为了控高想了些办法,比如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了矮壮素可以喷洒,却还是不尽人意,徒长个儿,高者过腰,矮者也得屁股高。即使间苗时加大了株距,却是依然拥挤,密不透风。到了拾棉花时,同样是用了半天的时间,到了收工回家后一过称,比西坡还是减少一半。(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6.57%

发表于 2020-7-10 14: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云百香果 于 2020-7-10 15:18 编辑

欣赏老师对“三秋”的精辟解读,敬佩老师才情,创作辛苦,敬茶,遥祝佳作连连!

点评

谢谢版主分享雅赞,问好夏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11 1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0: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20-7-10 14:42
拜读欣赏,感受情怀,文笔质朴,但,个别段落需要调整,比如:

那天,孙子在看一本课外书,猛然问我“三 ...

谢谢老师指教,好的,马上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云百香果 发表于 2020-7-10 14:59
欣赏老师对“三秋”的精辟解读,敬佩老师才情,创作辛苦,敬茶,遥祝佳作连连!

谢谢版主分享雅赞,问好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1 1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孙子在看一本课外书,猛然问我“三秋”啥意思,我问孙子咋理解的,他想了一会儿,忽然摇个脑袋,之乎者也:   “‘三秋’,乃‘三’、‘秋’顺次而成也,不就是‘三个秋天’的意思吗!”
      “孙儿言之有理,不过,不过……”孙儿打断我的话“不过什么?”
      “还有更多意思呢!”“那就快快讲来!”
      “好吧”我咂了一口香茗,沉把住气的讲了一段过去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1 1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一些作品中,经常听到或看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中的“三秋”作为书面语,即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还可以扩展为“三个秋天”——三年的时间。这些解释都出自于古典,请看: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意思是说“时当九月,季秋时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1 12: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诗·王风·采葛》中,有段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1 12: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葛”是藤科类植物,根可食入药,茎有纤维,茎叶均作牧草。很类似“萧、艾”之类,都是香味的蒿类植物。诗题中的“采葛”说的是一位采葛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这是一首情歌,原文意思是:
     “那位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天!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三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7-11 1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呢,春秋 《诗经·郑风·子衿》中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翻译成现代普通话就是: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衣带,我的心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约会,你为什么不等我?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玉佩,我的脑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约会,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我站在城门口,踮起脚来眺首远望你啊。一天没见到你,好像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3 19:23 , Processed in 0.5862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