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崔长平 于 2015-5-24 15:00 编辑
魂兮归来 ——华国锋同志逝世三周年祭 ■崔长平
历史的嬗变和轨迹,因为时间的定向与制约,千回百转之中,总有一条粗略的直线,贯穿于广袤无垠的时空,而人生,无论半径有多大,起点与终点的叠合,都是以圆的形象,围拢了一世的曲折坎坷、沉浮起落、悲欢离合。 8月20日,在煌煌华夏史册上,原本是一个不见经传的日子,而今,或许因为一位革命老人的魂归故里,会在国人淡远的记忆里,平添几分伤感与凝重,然而最终依然不能改变这个日子的平静和低调。他,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身披漠漠征尘,大踏步走上红色之旅,出三晋、经潇湘、至北京,不管是烽火连天的故园、激流浩荡的南下,还是意气风发的北上,一路走来,他用豪迈而稳健的脚步,丈量了中国革命的一段历程,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党性修养,在共和国的画卷上,挥洒了彩虹一般的灿烂。最后,他又选择“表里山河”的乡土,还原了他的赤子情怀。温热而厚重的黄土高原,曾经浸染过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在这里,他能感受到格外的踏实与温暖,而周围的青山,也会因忠骨的滋润,更加郁郁苍苍。他,一位改写过党史和国史的忠厚老者,把自己的人生之圆,闭合在母亲身边。叶落归根、入土为安,一向是中国人传统的理念和心愿,即便伟人,也不例外,因为他们的血肉之躯,也同样拥有炽热的情感和深长的眷念。 转身离去时,华老的背影,愈加显得清晰而伟岸。八十七年的戎马生涯、风雨征程,在镰刀和斧头的旗帜下,定格为永远的崇高与壮美。 与中国共产党同时诞生的他,注定要把灵魂和肉体献给一生不懈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献给他的祖国和人民、献给他的信仰与事业。青年时代的他,用自己响亮的姓名,浓缩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宏大誓愿,同时也诠释了他对祖国的忠贞赤诚和对侵略者的愤慨不屈。交城的每一寸土地,都会诉说一个悲壮的故事;汾河的每一朵浪花,都会闪耀一曲民族的壮歌。解放以后的他,用自己的满怀豪情和实干精神,在三湘大地上,抒写了二十多年的辉煌往事。一个崭新的湖南,在他的笔端,流泻一纸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稻香江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确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多事之秋: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1975年的“七五·八”大水灾;1976年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共和国的缔造者相继辞世。那年,“天安门事件”声势浩大、迅猛燎原、波及全国;那年,唐山大地震不期而至、震惊世界、空前惨烈,还是那年,党中央紧密团结、当机立断,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当是时,千头万绪、纷至沓来;百端待举、只争朝夕。他,曾在困境中艰难跋涉,曾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曾在反思中拨乱反正,曾在变革中继往开来。危急关头,他脸上浮现的那份温和与淡定,更让国人感到如沐春风的坦然和安宁。他,以自己的胆略、气度、智慧和忠诚,践行了党旗下的铿锵誓言,率领亿万人民,凝聚合力,发奋图强,使行进在激流澎湃之中的航船校准航向、开足马力、破浪前行。久久徘徊于世界边缘的新中国,终于用稳定遏止了动乱、用开放取代了闭锁、用科学战胜了迷信、用建设更替了斗争。共和国的历史,在沧桑巨变的演进中,翻开了簇新的一页。 回首往事时,华老的背影,愈加显得清晰而伟岸。如果说温良敦厚是一种天性,那么,坚持原则、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修养和境界,而这一特质,又可以内化为一种经典的风范,一如渐行渐远的华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因他不凡的品格与心胸,总能令人肃然起敬! 斯人已逝,长歌当哭;是非功过,任由评说,于我,敬仰所有为我们的党、为我们的共和国而献身的人,当然也包括一代伟人华国锋! 华老 —— 桂香渐浓,故土犹亲;一路走好,魂兮归来!
(本文刊登在《时代报告·上半月刊》2011年8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