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18|回复: 41

[记叙散文] 我的知青岁月【记实散文】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21-12-19 2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3-11-8 23:17 编辑

PQKM3IX{ZT5}U@M)Y]]IDO9.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的知青岁月


义夫义

岁月如歌往事悠,白发已上两鬓头。
青春逝去不复回,且以深情笑回眸。



       WG”时期,一位伟人大手一挥,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于是,中国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
      几千万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告别了亲人和家门,奔赴各自的"战场"——广阔天地。
      笔者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即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县城郊区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
     "再见了校园,再见了妈妈,美丽的青弋江畔,我可爱的泾县古城,我的家乡......”
      当年这首我写的歌词,正是当时我作为下放知青,心里辛酸的真实抒发。
      和我同到农场报到的,还有十几个来自本校不同班级的男女高、初中毕业生,只是男多女少。在这批知青中,虽然我只有18岁,但也算我年龄最大,所以,知靑们都管我叫"老大"。
      农场职工不多,却有一千多亩土地。大部分是旱地,有少量水田。于是,我们这批知青,便成为场里生产最主要的"主力军"了。
      场里给每人发了锄头、钉钯、铁锹等原始生产工具。第二天,便在一位队长(老职工)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繁重的露天重体力生产劳动。
      顶着星星出,伴着月儿归,是常有的事。而在农忙“双抢”季节,经常干到半夜十二点左右。但第二天清晨,上工铃一敲响,我们照常出工。在平日里,就是在老天在下雨、下雪,也得不到休息,穿上雨衣也要出工干农活。而农场食堂每天的伙食,米饭限量供给,吃不饱,菜几乎仅是一小碗青菜,油水极少。
      指挥我们干农活的队长,是个粗暴的壮年男人,他每天将很多的生产任务平摊给各人。
      当年,队长正值壮年,而我们却是刚走出校门才十几岁的毛头弱小子。无论从体力上、技术上,都无法与其相比,根本不是在一个挡次。
      每当队长干完自己的活后,我们拼死拼活才完成一半。这时,队长就坐在地埂上,双眼紧盯着我们,嘴里吆喝着:“干快点!干快点!还有很多活急着要干呢!”
      那情景、那模样,活像旧社会的恶工头,只是手里少了一根打人的皮鞭。
      就这样,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眼里含着泪水。这就是我们知青当年的真实状况。
      这样的“再教育”,时间一长,我们的身体逐渐消瘦,知青们实在是吃不消了!
      “老大哎,”有知青对我说:“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小命难保,回不了家,见不了爸妈了。”
      我亦有同感,便说:“先忍着吧,会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的。”
      果然,数天后的一天中午,上工铃响了,大家急忙赶到集合处,等待队长分配生产任务。但是,却发现队长没有像往常那样,等候在集合处给我们分配生产任务。
      我们一打听,原来,队长因中午醉酒,卧床梦周公去了。
      见此,我觉得机会来了,便对大家说"走,我们干活去。''
      在地里,我们边干活,边商议。怎样借此''回报''队长一下,以解以前我们所受的诸般''鸟气''。
      到了地头,大家就此亊议论纷纷。于是,我提议,说:“贴他一张大字报。”
      大家都个个表示赞同。因为,当年正是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年代。而当时的历史潮流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嘛。
      待下班后,我们顾不上吃饭,立即找来纸和笔墨,写了一张有关队长醉酒不下地干活,影响极坏,以及其它有错之处的大字报。
      我亦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大字报的''前言'':
                        上班铃声叮铛响,
                        大家前后找队长。
                        场里地里都不见,
                        谁知队长家中躺。
                        我们干活汗水淌,
                        队长举杯声音响。
                        今朝有酒今朝醉,
                        管它天晴生产忙。
       大字报是写出了,可知青们谁也不愿第一个在上面签名,怕遭到打击报复——枪打出头鸟。
       见此,我取来一只吃饭的瓷碗,将其碗口朝下,反扣在大字报下方签名处正中央,用笔顺着瓷碗边沿,画了一个圆弧,让大家在圆弧外面依次签名。
     "好,老大高明!" 知青们纷纷赞道。
      大家立刻随着圆圈签上自己的名字,紧接着,将大字报贴在场部办公室的大门上。
      结果是:场长撒了队长职,另派一位老职工继任队长。
      有了"前车之鉴'',后任队长对我们知青,无论在生活上、生产上都好了许多。
      现在回想此事,笔者心里常在扪心自问:唉,难道江湖就是应该这样闯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知青岁月——述说当年好困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知青上山下乡证书
T[{KU98UFJ4LAO8NB89__ZW.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2-21 19: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当我们重新穿越历史,回看“上山下乡”时的岁月,激情仍在,泪水仍在,只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到暮年。这代人曾经承担了时代的成本,又承担了改革的成本,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下岗”、“内退”、“再就业”,“自谋出路”,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专用词,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一个伟大而又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并不轻松,时代考验了我们,也哺育了我们,这是不幸,也是万幸。”

        "知青”是共和国的一段特殊的历史,也是一代人特殊的命运。尊卑荣辱,甜酸苦辣留与后人评说。但愿“知青”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祝贺老师后知青时代生活幸福,安享晚年!

点评

非常感谢老师光临欣赏鉴评鼓励。遥祝您安康秋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6 10:3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9 23: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1-12-19 23:06 编辑

今天,当我们重新穿越历史,回看“上山下乡”时的岁月,激情仍在,泪水仍在,只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到暮年。这代人曾经承担了时代的成本,又承担了改革的成本,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下岗”、“内退”、“再就业”,“自谋出路”,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专用词,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一个伟大而又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并不轻松,时代考验了我们,也哺育了我们,这是不幸,也是万幸。不幸的是,我们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现却步入了日暮穷途的境地,回忆变成了一种悲伤,一种负担,一种缺憾。万幸的是,我们经历了,我们见证了,我们终于走过来了。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人生的长河很宽,很广,谁都无法透彻的理解和意料人生。展望明天,“夕阳无限好,只惜近黄昏”,回首往事无穷尽矣......,尽管岁月的年轮已碾碎了一段枯黄的日子,岁月的长河却沉淀了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让人感受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回忆过去并不代表颓废,过去留给我们的一切,只会让我们认识社会,学会思考,相信历史不会再重蹈复辙,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点评

相信历史不会再重蹈复辙,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6 21:4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9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有多少知青

1962—1979年合计17.764.800 人。
“三千万”知青的说法:自1962年至1979年,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7 764 800 人;相同时间从高小或初中(包括农业中学)毕业的农业户口回乡知识青年 12 432 200人。将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这两种“知青”加起来,一共是 29 497 000人,四舍五入后可以说是三千万。
至今仍有80万知青留在了乡下。
至于还有多少人活着,无法统计。他们的年龄大都在57—67岁左右。积劳成疾,贫病交加,有之。衣食无忧,饱食终日,也大有人在。

点评

现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曾经的知青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11 10:01
知青,是被命运磨砺过的一代,历经太多磨难,磨难造就英雄。而今,正是由曾经的一代知青——国家领导人带领勤劳伟大的十四亿中国人民,践行中国梦,投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在今朝。 知青,是历史的独苗,时代的绝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6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2-20 0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的缩影。文章尚需校对,问好。

点评

感谢孙老师首赏鉴评指教。问好,祝您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1 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2-20 09: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点评

感谢刘老师临贴鉴赏留言鼓励。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2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2-20 17: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难忘的知青岁月。问好!

点评

谢谢欣赏鼓励。遥祝老师冬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3 0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12-20 2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特殊的时代,无数知青的回忆。

点评

感谢老师给予鉴评。祝您秋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6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0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21-12-20 09:24
一个时代的缩影。文章尚需校对,问好。

感谢孙老师首赏鉴评指教。问好,祝您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2 2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康 发表于 2021-12-20 09:38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感谢刘老师临贴鉴赏留言鼓励。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0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T[{KU98UFJ4LAO8NB89__ZW.png

点评

一代知青形象,令人永远难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11 10:19
曾经的知青经历告诉我:在严峻的生活面前,往往只有现实,没有浪漫。当年的一代知青,正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由于早早地自立于生存的困境中, 伴随着生存能力同时增长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正视与责任, 这种意识也必然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8 2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0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飞扬 发表于 2021-12-20 17:05
拜读,难忘的知青岁月。问好!

谢谢欣赏鼓励。遥祝老师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0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2-12-3 00:55 编辑



PQKM3IX{ZT5}U@M)Y]]IDO9.png


点评

知青岁月,永远难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6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0: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岁月,永远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诺斯尼 发表于 2021-12-21 19:37
“今天,当我们重新穿越历史,回看“上山下乡”时的岁月,激情仍在,泪水仍在,只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到 ...

非常感谢老师光临欣赏鉴评鼓励。遥祝您安康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2: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21-12-20 22:40
一个特殊的时代,无数知青的回忆。

感谢老师给予鉴评。祝您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9.5%

发表于 2023-11-6 2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了校园,再见了妈妈,美丽的青弋江畔,我可爱的泾县古城,我的家乡......”

令人心酸......

点评

非常感谢老师欣赏提读鼓励鉴评。祝您吉祥安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8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9.5%

发表于 2023-11-6 2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9 23:05
今天,当我们重新穿越历史,回看“上山下乡”时的岁月,激情仍在,泪水仍在,只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到暮 ...

相信历史不会再重蹈复辙,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点评

说的好。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8 2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9.5%

发表于 2023-11-6 21: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歌往事悠,白发已上两鬓头。
青春逝去不复回,且以深情笑回眸。

点评

非常感谢老师欣赏提读鼓励。祝您吉祥安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8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49.5%

发表于 2023-11-6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9 23:35
全国有多少知青

1962—1979年合计17.764.800 人。

知青,是被命运磨砺过的一代,历经太多磨难,磨难造就英雄。而今,正是由曾经的一代知青——国家领导人带领勤劳伟大的十四亿中国人民,践行中国梦,投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在今朝。
知青,是历史的独苗,时代的绝唱。知青战友们:让我们永远牢记吟唱这一史实!

点评

老师说的对啊。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知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共和国的旗织上,有我们血染的风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10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5 22:46 , Processed in 0.3232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