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21-1-10 21:05 编辑
经典文学每周一文活动
第18期出题主题:腊八节里说腊八
本期出题:姜庆涛
一、关于散文: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2、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3、狭义的散文包括: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由于经典文学网是纯文学网站,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二、本周出题: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语言见长,文章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作者的感情。在语言运用上最大特点就是借助具象,如写景状物等笔法以优美的语言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要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或有所寄托,寓情于物,以达到抒发作者情感之目的。因此,抒情散文有着美文的美誉。 抒情散文的特点及要求: 特点: 1、抒情散文要做到“文中有我,我融于景,我融于物,重在抒情。” 2、把握形散神聚,诗情画意,恰似泼墨写意画的写作特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手法,如:象征、借助、衬托、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托物抒情、借景抒情等,使文章更加清新、饱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4、语言要精准、凝练、形象、生动。对景、物的刻画要细腻有序。要有着音律般优美,更要有诗一样的语言,言语一出便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5、主题要鲜明,立意要明确,中心要突出。紧扣主题不跑题,切忌流水账式的写法,切忌低俗,更不要将抒情散文写成记叙文。 要求: 1、要符合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 2、文章以“腊八节里说腊八”为主题。标题自拟(注意:“腊八节里说腊八”是主题不是标题。) 3、正确理解“腊八节里说腊八”的主题,重点在“说”字上,要说好腊八的故事,做到视野开阔,营造出浑朴纯真、深邃幽远的优美意境。 三、范文展示及赏析: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腊八粥》赏析: 读冰心先生的《腊八粥》,令人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平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摄人心魄? 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周总理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譬如“母亲的母亲”、母亲、周总理都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这个细节,要不是最亲近最熟识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而他们的“忌表”腊八正好与吃腊八粥的民俗相“巧合”,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契机。在浮想联翩中,这最初的契机变得明晰起来,丰富起来,最终成了作者行文运笔的轴心,思想驰骋的基石。 其次,是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得到“同感与共鸣”。 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读者,是它的灵魂和血脉。只是这种饱满丰沛的情感,要有一个依托,一个“附丽”的“实体”,这就是作者所叙写的物事即冰心所说的“实境”。《腊八粥》在写到“几个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爷爷而洗红枣、剥花生准备煮腊八粥的“实境”时,一个孩子“低下头”讲的那番话是多么动情,多么天真可爱!你看,“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这是“实境”的叙写,又是融和了“真情”的抒发。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文章到此收笔,无声胜有声,留下无穷韵味。可否这样说,没有“实境”的叙写,抒情将是空泛无力的。而没有“真情”的抒发,“实境”绝不会灵动感人。 我们读完了《腊八粥》,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注意到,那文末所注的写作日期有“凌晨”二字。这两个字,告诉我们作者的一次情感经历。可以想见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母亲,关于往事,关于周总理的回忆中,作者是怎样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任满溢的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回旋。于是披衣而起,在凌晨的清寒与薄明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读着这至情至文,作者握管伏案的身影,正涌现在我们眼前! 四、发帖要求 1: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 2、作品发到经典文学网散文随笔版,选择主题分类【每周一文】,版面规范按《关于经典文学散文版设置和发帖的要求通知》执行。同一次活动,同一作者参加篇数不限。 3、发帖时间:本周一至周日(2021年1月11日一1月17日) 4、参加人员:经典文学网全体会员均可参加。 五、注意事项: 1、每周一文活动获得高亮的作品,于周日晚上由主评、辅评老师精选汇总,并推荐经典文学中华文艺微信平台展示。 2、主评和辅评老师点评作品所指正之处,作者未进行修改的,不纳入汇总。 3、作品发帖没有选择【每周一文】主题分类的,不纳入汇总。 4、未按排版要求发帖的,不纳入汇总。 5、活动作品于每周日晚汇总,作品须在周日晚九点前发表至散文随笔版。过期不再纳入汇总。 6、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经典文学散文随笔区 2021年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