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53|回复: 22

[记叙散文] 走进雪域高原(二)

[复制链接]

升级   82%

发表于 2020-5-31 1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20-5-31 14:08 编辑

走进雪域高原(二)


三、在雪域高原与藏民同欢同乐


      我们一行十九位同学在九寨沟旅游期间的全陪导游是个年约三十岁的小伙子,自称叫陈垒,是九寨沟的人。有人笑问他是藏族还是汉族,他说自己是混血儿,一半汉族一半藏族血统。有人玩笑说,怪不到小伙子长得这么帅,原来是汉藏结合的精品哈,汉藏民族大团结好啊。大家的笑声倒让陈垒有些腼腆起来,其实,别看陈垒长得有些胖乎乎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说起话来却是十分的干净豪爽,粗声大嗓门的,说到高兴处,见大家一拍巴掌,他都会爽朗的大声笑起来。陈垒模样外表和说话,包括说话时辅之于情不自禁的肢体动作,看似粗放,他的心思却还算细致。一路上,他除了给大家介绍沿途的风景,介绍藏区的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以及风土人情之外,经常提醒大家注意晕车,高山反应之类,还数次提醒大家在藏区要注意的一些禁忌,比如,什么翻越雪山时不要高声喧哗;什么跟藏民见面交谈时不能随意的搭肩、摸头;什么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什么经筒、经轮不得逆转等等。陈垒除了教大家学说“扎西德勒”之类的礼貌用语,还介绍说,藏民虽是全民信教,即藏传佛教外,藏区有东、西之分,对着经幡和玛尼堆膜拜或念经时,可以念真言,西藏区的六字真言是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音,意为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而我们所到之处的九寨沟属于东藏区,其真言为八字,即“哦嘛直莫耶萨朗德”(音,有永恒、坚固、无穷无尽的意思。)再三嘱咐大家莫要念错了。
      10月18日18时,我们一行从九寨沟景区出来,十几个小时的走马观花,也不过玩了整个景区景点十之五六,不免心里都有些遗憾。虽说大家嘴里都喊着腰酸腿痛,兴奋的心情却一时难于抑制。陈垒便趁热打铁,安排大家去藏民家做客,大家的情绪再次沸腾起来。
      半小时后,客车停在一片藏式民居的前院,待我们走下车,刚看到门前写着“雪域卓玛”的一块牌匾,已有两位二十来岁着藏式服装的姑娘热情的迎上来,并挨个进献哈达。事前陈垒介绍藏族哈达有蓝、白、黄、绿、红等颜色。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黄色象征大地,红色是空间护法神。大家一看藏族姑娘给我们献上的是红色哈达,脸上都绽开了笑容。因为陈垒说过,藏族人分等级,只有活佛家族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才会献上红色哈达,有祝福客人吉祥如意的意思。满脸笑容的我们忙双手合十,微微低头,待藏族姑娘将哈达套在我们的脖子上,并热情的说一声:“扎西德勒!”大家忙回敬一声:“扎西德勒学!”(意为您也吉祥)一时间,在大家快乐的笑声中,扎西德勒声此起彼伏,卓玛家门前顿时喧闹起来。
      接待我们的卓玛家的房子颇像一座四合院,四栋二、三层的楼房环绕成口字型,院门并不居中,而是在靠右侧。待接受完藏族姑娘进献哈达的仪式结束,我们还不能进屋,院门居中早已放置了一只大火盆,里面点燃的树枝向四处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另一位藏族姑娘边让大家学着她的样子,扭动身子伸出双手在火盆上烤一烤,边解释说这样做,可以让大家去掉尘世的晦气。大家刚跨进院门,却又是一道进门仪式,一个同样是藏族打扮大约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拦住大家,嘴里边念着真言,边指挥大家挨个去转动进门左侧的那一排转经筒。也算是入乡随俗吧,大家虽不懂经筒的含义,却还是依次转动经筒。从藏族小伙子脸上虔诚的神色里,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和圣洁的泉流从心头涌过。
      终于进得大院,却又被另一位满脸笑容的藏家姑娘拦住去路。她自称是卓玛家的老六,有人记不住她的名字,干脆叫她卓玛姑娘了。她让大家围着院中的一个石头堆介绍说这些由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头堆码起来的东西就是玛尼堆。说这些石头都是他们家人在每年农历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时,参加转山会时捡回来并经过寺庙喇嘛开过光,具有灵气。大家便学着她的样子,双手合十,虔诚的对着玛尼堆念起八字真言来。然后,纷纷伸出左手(藏族人认为右手杀生,左手才是干净的)去抚摸光洁的玛尼堆上的石头,希望如她所言,可以消灾辟邪,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平安。
      卓玛姑娘长得清清秀秀,讲话口齿伶俐,她让大家在正式进屋前排成两队,男左女右,先让女同胞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再将交叉的手放到左侧腰部,拱一拱,嘴里念扎西德勒,她解释说,藏族女人敬重男人,进门或用餐都要让男人先行。几位男同学脸上便笑开了花,学着卓玛的样子,双手叉腰,一副耀武扬威的大男人模样,并大摇大摆当仁不让的先进了大门。几位男同学装扮大老爷们的滑稽模样,让大家乐得前仰后合,笑声连连。
      走进厅屋,让人眼前一亮。厅屋四壁和顶盖全部都涂上了色彩,红色是主基调,夹杂着各种花鸟虫鱼以及动物的绘画,其绘画线条分明流畅,色彩艳丽,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柔美有的粗放,在橘黄色灯光辉映下,画壁上彼此照应的图画显得煜煜生辉,相得益彰,给人以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感觉。
      厅屋大约三十平左右,里面摆放着低矮的座椅和茶几,主人已经在茶几上摆放好了青稞酒、酥油茶、蕨菜、土豆等藏民日常所用的食物。卓玛姑娘解释说,牦牛肉和羊肉等会烧烤好了再给大家端上来,大家初来高原地区,难免水土不服,可以先饮几杯酥油茶,酥油茶可以解乏,消食,还有治疗高原反应的功效。刚斟上的温热的酥油茶呈淡黄色,初入口,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跟我们日常所饮用的淡茶差不多,再抿一口,口舌上便生发出一种清香味来。而主人给我们饮用的青稞酒是那种低度的,其色泽和口味,就像我们饮用的果啤,淡淡的甜味,细品,虽感觉柔软,入喉却有一种绵长的厚重感。
      长得秀气的卓玛姑娘讲起话来也是粗声大嗓,她说,大家来到她家,都是尊贵的客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说话是藏民的特色,大家要是扭扭捏捏,说话藏着掖着,就是瞧不起她们。就在大家等着烤肉的时候,她一刻也没闲着,跟大家介绍完藏民的生活习俗,又用藏汉双语声情并茂的唱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北京的金山上》,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笑声不断。这时,只见卓玛姑娘走到厅屋下首中间的一个座位前,对着一个小伙子大喝一声:“色狼!”她突然的一声吼,倒把大家镇住了,被她用手指着的小伙子更是显得手足失措。她这才哈哈笑着解释说,藏家方言将帅哥叫“色狼”,将美女叫“色魔”,将已经结婚的人叫“已摸”,将未结婚的叫“不摸”。大家一时也不知真伪,见她解释得有趣,都忍俊不禁跟着她学舌起来。卓玛姑娘继续指着小伙子说,这个“色狼”今天坐的位子好,这个位子是藏家新过门的女婿坐的。闻言,小伙子尴尬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些许不自然的笑意来。接着,卓玛姑娘又指着两个位子说,这是我“阿爸”,这是我“阿妈”,请两位老人家出来见见我的新女婿吧。被卓玛姑娘钦点的“阿爸”、“阿妈”被她的二哥带出去换上了藏式服装,随着一首婚礼进行曲响起,“阿爸阿妈”再次隆重登场。颇有表演天赋的“阿妈”的一举手一投足,其滑稽的模样差点笑翻了全场人。卓玛姑娘给新女婿取了个藏族名字叫“牦牛扎西”,“牦牛扎西”很腼腆,挥舞有些僵硬的手脚,老老实实给唱歌的卓玛姑娘伴舞之后,一听说卓玛姑娘要把他留下来,从明天起,先上山放三年牦牛时,“牦牛扎西”的脸色突变,尴尬的脸上已沁出汗水来。倒是他惊恐未定的样子让大家再次笑得前仰后合起来。
      待数次都差点笑岔了气的我们刚刚稳住神,刚刚烤好的牦牛肉和羊肉被端上来了,一时间,满屋子香味扑鼻。大家边学着卓玛姑娘进行敬酒仪式,即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祭地和祭祖先,边忍不住大杯喝酒大块吃肉的忙起来。
      待到酒足肉饱,院子里已点燃了篝火,欢快的音乐声已经响起。两位藏族姑娘在篝火旁先给大家表演了一段舞姿优美的藏族舞蹈,接着请大家跟着她们,学跳起了锅庄。锅庄, 藏语称为“卓”,又称为“果卓”、“歌庄”, 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是世人对锅庄舞的赞誉。锅庄舞虽说千变万化,但并不复杂,只要会走路会摆手踢腿即可,因为锅庄舞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强的民众互动和参与性,对参与者的动作规范也没有苛刻要求。在两位“卓玛姑娘”的引领下,大家或手拉手围着篝火,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翩翩起舞;或昂首或伸臂或踢腿,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或双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分成两路围着篝火穿梭奔跑,颇似两条腾跃嬉戏的黄龙;或扭腰或抖肩或拍掌,如一群充满活力的喜鹊……狂欢的笑闹声一次次将大家崇尚自然寻求轻松的心绪推向快乐无比的巅峰……
      短短两个多小时在接连不断的笑声中一晃而过,大家在依依不舍中与卓玛姑娘道别。意犹未尽的卓玛姑娘追上车来,给了“阿妈”一个深情的拥抱,并热情的欢迎大家再来藏家做客,就在大家纷纷为她鼓掌的时候,她故作娇态地大喝一声:“牦牛扎西,你可不能走,明天上山给我们家放牦牛去!”大家忍不住又一阵狂笑……
      走进藏家,体验藏民生活,感受藏族文明与文化。忘却世事纷扰,忘却尘世烦恼,感受一番虔诚的洗礼,让心灵得到一次如雪山一般纯洁的沉淀和净化。品尝一杯清香的酥油茶,痛饮一杯醇厚的青稞酒,感受一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声说话的豪爽,体验一回激情飞扬的锅庄舞的酣畅淋漓,彼此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祝福,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从心底迸发出的快乐连同这绝美的九寨秋色,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四、云朵上的民族


      10月20日8时,我们一行十九位同学在茂县上车出城,半小时后便来到城外的白石羌寨。站在人流如织的寨前广场上,举目眺望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村落,陈垒导游介绍说,大家眼睛看到的这么完整完好的白石羌寨,其实是前年才建成的。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地处茂县境内的白石羌寨也未能幸免,大地震使这里的羌族文化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毁坏,部分地方被夷为平地。大灾难过后,在政府扶植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原羌寨甘清村经过统一规划,被作为以生态和展示民族特色为主导的旅游村白石羌寨从2009年开始建设,迄今已初具规模。
      早上从不同旅游线路赶过来的大巴车不少,寨前偌大的广场上旅行团一个簇拥着一个,显得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南腔北调的笑谈声,给古老的羌寨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也让人对扑入眼帘的古朴与现代交融的信息产生了些许茫然,有位同学跟我感叹,寨子很复古,却飘荡着南来北往的很现代新潮的人,尤其是寨子里有很多人家在门前摆着货摊,各种山货和水果以及小工艺品琳琅满目,主客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是不是商业化气氛太浓了?我笑笑,不置可否。我们翻山越岭,一路辛苦,慕名而来,虽说见到的不是地地道道的已在山腰上矗立了多少多少年的老房子,主人向我们展示的也不是传承了多少多少代的古物,但我坚信,那些从大灾难的废墟上勇敢站起来的大叔大嫂们站在寨子大门前,对每一个到访的客人高歌一曲迎宾调所透露出来的语言是真诚的。他们在大灾大难之后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他们悠扬婉转的歌喉所表达的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歌声,似从遥远的天际或时代传来的号角,穿透了浮现着些许现代商业化繁杂的表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古老民族的文明起源和文化精髓。
      接待我们团的是一位羌族女孩,二十出头的样子,一身羌族服饰打扮,显得清纯秀丽。她自称尚待闺中,便有人开玩笑说,我家有儿子,嫁到你们村寨来好不好呀?她脸上飞起了红云,抿嘴一乐,说,好呀,我们家欢迎呀。她大方得体的回答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双方的距离,大家便兴致勃勃随她进了羌寨,边在曲曲弯弯的寨子里穿行,边听她用甜美的声音介绍起来。
      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传说炎帝东征败给黄帝后,一部分羌族先民融入了华夏民族,一部分开始了向北向西和向南不断的迁徙,迁徙过程中,或融合或演化,消失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各个民族之中。只有在岷江上游河谷地区保留下来的古羌人,成为现代羌族的主体。羌族现在人口只有十五万左右,主要分布在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和北川县。他们来自西北的河湟地区,自称“尔玛”、“日麦”。他们打败了另一支古羌人部落——弋基人,在岷江一线的高山河谷之间安顿下来。
      在寨前有一排看似防御城墙的石屋,其石屋顶上的一捆捆稻草之间,挂着不少的羊头。有人问及何意?羌族导游小姑娘告诉我们,羊是羌族的图腾。在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将一种动物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因为他们在与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和敌人做斗争的过程中,需要获取斗志和力量,并将 图腾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或灵魂来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从图腾的选择上,羌族人并没有将图腾物神话,更没有妖魔化。他们在众多凶猛和威风的动物中,选择了性情温顺的羊,因为无论是在高海拔的山上,还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温顺的羊都适合驯养。而且其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他们将羊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 而羌族人因为有了在山上驯养羊,将羊作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的传统,并聚居于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的高半山上,外人又将羌族称之为云朵上的民族。
      在我们眼里,羌族人居住的房屋别具一格,全部都是用石块筑砌,看上去,那些石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房屋的外形却显得整齐划一,棱角规范。羌寨中的石屋一般二、三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摊晒粮食,又可以作为老人歇息、妇女针织、孩子游戏的场所。据导游介绍说,石屋建造时都是就地取材,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这种石屋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纷纷举起相机,对着这些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的石屋拍照的游客,听完导游的介绍,都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白石羌寨,不仅仅是矗立在寨门前用一大堆白石筑砌的寨标,也不仅仅是镶嵌在石屋墙面和屋顶上的那些白石装饰,有关白石,在羌寨里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据说,羌族祖先里有一位叫“燃比娃”的英雄历经千难万险,入天取得白石,击石取火,让羌族人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所以,白石被羌族人奉为神。另一传说是炎帝被皇帝所败后,被迫向荒无人烟的西北部迁徙,但又时常受到当地土著人的阻挠,可谓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在与各路人马混战过程中,羌族人已筋疲力尽。后来羌族人在与比自己实力强大不少的弋基人作战时,感到了绝望。就在民族危亡时刻,羌人先祖受到天神的指点,说是用岷江河的 白石涂上新鲜的鸡血,就能打败敌人。先祖便让族人跳进冰冷刺骨的岷江河水里去捡拾白石,并用涂上鸡血的白石打败了彪悍的戈基人,化解了民族灭亡危机,此后羌族人世世代代将白石视为天神加以崇拜。
      据说很传统很闭塞的羌寨,在当地政府统一安排下,经过近年的旅游开发,已不再是“世外桃源”, 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生活在羌寨里的羌族人,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而给我们做导游的羌族小姑娘头上佩戴的却是缀着多层由五彩丝线搭配刺绣的头帕,她大红色外套的胸襟前和袖口上,则是用金黄底色刺绣着盛开的鲜花的花边点缀,显得青春靓丽又不失民族特色。
      徜徉在迷宫一般的羌寨小巷,听一段羌族人吹奏的浑厚悠扬的羌笛声,看一回羌族女孩在传统的织布机上巧手飞梭走线,观摩一次羌寨头人面对白石神所做的祷告法事,从导游小姑娘用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的羌族历史里,我们知道,羌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而从羌族人收拾得明窗净几的石屋里,从干净整洁的小巷中,以及羌族人对每一个到访的客人脸上洋溢出的那种真诚的笑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大灾大难并没有泯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一个能在几乎被大地震夷为平地的羌寨能够迅速崛起,不仅仅是几排能够代表其民族特色的房屋,不仅仅是能够再跳一次充满热情的羊皮鼓舞,也不仅仅是能够再吹响一次缠绵婉转的羌笛。他们用一切的民族文化形式,向世人展示的应该是一种文明传承,所反映的更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我想,同样是多灾多难的中华大民族,数千载励精图治,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不低头,不言败,我们在向世人展现我们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向世人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不屈不饶的伟大精神风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厅屋大约三十平左右——平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3: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牦牛肉和羊肉等会烧烤好了再给大家端上来——会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藏家,体验藏民生活,感受藏族文明与文化。忘却世事纷扰,忘却尘世烦恼,感受一番虔诚的洗礼,让心灵得到一次如雪山一般纯洁的沉淀和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用一切的民族文化形式,向世人展示的应该是一种文明传承,所反映的更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楼主的文采,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20-5-31 13: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卓玛姑娘长得清清秀秀,讲话口齿伶俐,她让大家在正式进屋前排成两队,男左女右,先让女同胞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再将交叉的手放到左侧腰部,拱一拱,嘴里念扎西德勒,她解释说,藏族女人敬重男人,进门或用餐都要让男人先行。几位男同学脸上便笑开了花,学着卓玛的样子,双手叉腰,一副耀武扬威的大男人模样,并大摇大摆当仁不让的先进了大门。几位男同学装扮大老爷们的滑稽模样,让大家乐得前仰后合,笑声连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行十九位同学在九寨沟旅游期间的全陪导游是个年约三十岁的小伙子,自称叫陈垒,是九寨沟的人。有人笑问他是藏族还是汉族,他说自己是混血儿,一半汉族一半藏族血统。有人玩笑说,怪不到小伙子长得这么帅,原来是汉藏结合的精品哈,汉藏民族大团结好啊。大家的笑声倒让陈垒有些腼腆起来,其实,别看陈垒长得有些胖乎乎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说起话来却是十分的干净豪爽,粗声大嗓门的,说到高兴处,见大家一拍巴掌,他都会爽朗的大声笑起来。陈垒模样外表和说话,包括说话时辅之于情不自禁的肢体动作,看似粗放,他的心思却还算细致。一路上,他除了给大家介绍沿途的风景,介绍藏区的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以及风土人情之外,经常提醒大家注意晕车,高山反应之类,还数次提醒大家在藏区要注意的一些禁忌,比如,什么翻越雪山时不要高声喧哗;什么跟藏民见面交谈时不能随意的搭肩、摸头;什么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什么经筒、经轮不得逆转等等。陈垒除了教大家学说“扎西德勒”之类的礼貌用语,还介绍说,藏民虽是全民信教,即藏传佛教外,藏区有东、西之分,对着经幡和玛尼堆膜拜或念经时,可以念真言,西藏区的六字真言是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音,意为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而我们所到之处的九寨沟属于东藏区,其真言为八字,即“哦嘛直莫耶萨朗德”(音,有永恒、坚固、无穷无尽的意思。)再三嘱咐大家莫要念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8日18时,我们一行从九寨沟景区出来,十几个小时的走马观花,也不过玩了整个景区景点十之五六,不免心里都有些遗憾。虽说大家嘴里都喊着腰酸腿痛,兴奋的心情却一时难于抑制。陈垒便趁热打铁,安排大家去藏民家做客,大家的情绪再次沸腾起来。
      半小时后,客车停在一片藏式民居的前院,待我们走下车,刚看到门前写着“雪域卓玛”的一块牌匾,已有两位二十来岁着藏式服装的姑娘热情的迎上来,并挨个进献哈达。事前陈垒介绍藏族哈达有蓝、白、黄、绿、红等颜色。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黄色象征大地,红色是空间护法神。大家一看藏族姑娘给我们献上的是红色哈达,脸上都绽开了笑容。因为陈垒说过,藏族人分等级,只有活佛家族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才会献上红色哈达,有祝福客人吉祥如意的意思。满脸笑容的我们忙双手合十,微微低头,待藏族姑娘将哈达套在我们的脖子上,并热情的说一声:“扎西德勒!”大家忙回敬一声:“扎西德勒学!”(意为您也吉祥)一时间,在大家快乐的笑声中,扎西德勒声此起彼伏,卓玛家门前顿时喧闹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待我们的卓玛家的房子颇像一座四合院,四栋二、三层的楼房环绕成口字型,院门并不居中,而是在靠右侧。待接受完藏族姑娘进献哈达的仪式结束,我们还不能进屋,院门居中早已放置了一只大火盆,里面点燃的树枝向四处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另一位藏族姑娘边让大家学着她的样子,扭动身子伸出双手在火盆上烤一烤,边解释说这样做,可以让大家去掉尘世的晦气。大家刚跨进院门,却又是一道进门仪式,一个同样是藏族打扮大约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拦住大家,嘴里边念着真言,边指挥大家挨个去转动进门左侧的那一排转经筒。也算是入乡随俗吧,大家虽不懂经筒的含义,却还是依次转动经筒。从藏族小伙子脸上虔诚的神色里,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和圣洁的泉流从心头涌过。
      终于进得大院,却又被另一位满脸笑容的藏家姑娘拦住去路。她自称是卓玛家的老六,有人记不住她的名字,干脆叫她卓玛姑娘了。她让大家围着院中的一个石头堆介绍说这些由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头堆码起来的东西就是玛尼堆。说这些石头都是他们家人在每年农历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时,参加转山会时捡回来并经过寺庙喇嘛开过光,具有灵气。大家便学着她的样子,双手合十,虔诚的对着玛尼堆念起八字真言来。然后,纷纷伸出左手(藏族人认为右手杀生,左手才是干净的)去抚摸光洁的玛尼堆上的石头,希望如她所言,可以消灾辟邪,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卓玛姑娘长得清清秀秀,讲话口齿伶俐,她让大家在正式进屋前排成两队,男左女右,先让女同胞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再将交叉的手放到左侧腰部,拱一拱,嘴里念扎西德勒,她解释说,藏族女人敬重男人,进门或用餐都要让男人先行。几位男同学脸上便笑开了花,学着卓玛的样子,双手叉腰,一副耀武扬威的大男人模样,并大摇大摆当仁不让的先进了大门。几位男同学装扮大老爷们的滑稽模样,让大家乐得前仰后合,笑声连连。
      走进厅屋,让人眼前一亮。厅屋四壁和顶盖全部都涂上了色彩,红色是主基调,夹杂着各种花鸟虫鱼以及动物的绘画,其绘画线条分明流畅,色彩艳丽,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柔美有的粗放,在橘黄色灯光辉映下,画壁上彼此照应的图画显得煜煜生辉,相得益彰,给人以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感觉。
厅屋大约三十平左右,里面摆放着低矮的座椅和茶几,主人已经在茶几上摆放好了青稞酒、酥油茶、蕨菜、土豆等藏民日常所用的食物。卓玛姑娘解释说,牦牛肉和羊肉等会烧烤好了再给大家端上来,大家初来高原地区,难免水土不服,可以先饮几杯酥油茶,酥油茶可以解乏,消食,还有治疗高原反应的功效。刚斟上的温热的酥油茶呈淡黄色,初入口,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跟我们日常所饮用的淡茶差不多,再抿一口,口舌上便生发出一种清香味来。而主人给我们饮用的青稞酒是那种低度的,其色泽和口味,就像我们饮用的果啤,淡淡的甜味,细品,虽感觉柔软,入喉却有一种绵长的厚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厅屋大约三十平左右,里面摆放着低矮的座椅和茶几,主人已经在茶几上摆放好了青稞酒、酥油茶、蕨菜、土豆等藏民日常所用的食物。卓玛姑娘解释说,牦牛肉和羊肉等会烧烤好了再给大家端上来,大家初来高原地区,难免水土不服,可以先饮几杯酥油茶,酥油茶可以解乏,消食,还有治疗高原反应的功效。刚斟上的温热的酥油茶呈淡黄色,初入口,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跟我们日常所饮用的淡茶差不多,再抿一口,口舌上便生发出一种清香味来。而主人给我们饮用的青稞酒是那种低度的,其色泽和口味,就像我们饮用的果啤,淡淡的甜味,细品,虽感觉柔软,入喉却有一种绵长的厚重感。
      长得秀气的卓玛姑娘讲起话来也是粗声大嗓,她说,大家来到她家,都是尊贵的客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说话是藏民的特色,大家要是扭扭捏捏,说话藏着掖着,就是瞧不起她们。就在大家等着烤肉的时候,她一刻也没闲着,跟大家介绍完藏民的生活习俗,又用藏汉双语声情并茂的唱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北京的金山上》,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笑声不断。这时,只见卓玛姑娘走到厅屋下首中间的一个座位前,对着一个小伙子大喝一声:“色狼!”她突然的一声吼,倒把大家镇住了,被她用手指着的小伙子更是显得手足失措。她这才哈哈笑着解释说,藏家方言将帅哥叫“色狼”,将美女叫“色魔”,将已经结婚的人叫“已摸”,将未结婚的叫“不摸”。大家一时也不知真伪,见她解释得有趣,都忍俊不禁跟着她学舌起来。卓玛姑娘继续指着小伙子说,这个“色狼”今天坐的位子好,这个位子是藏家新过门的女婿坐的。闻言,小伙子尴尬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些许不自然的笑意来。接着,卓玛姑娘又指着两个位子说,这是我“阿爸”,这是我“阿妈”,请两位老人家出来见见我的新女婿吧。被卓玛姑娘钦点的“阿爸”、“阿妈”被她的二哥带出去换上了藏式服装,随着一首婚礼进行曲响起,“阿爸阿妈”再次隆重登场。颇有表演天赋的“阿妈”的一举手一投足,其滑稽的模样差点笑翻了全场人。卓玛姑娘给新女婿取了个藏族名字叫“牦牛扎西”,“牦牛扎西”很腼腆,挥舞有些僵硬的手脚,老老实实给唱歌的卓玛姑娘伴舞之后,一听说卓玛姑娘要把他留下来,从明天起,先上山放三年牦牛时,“牦牛扎西”的脸色突变,尴尬的脸上已沁出汗水来。倒是他惊恐未定的样子让大家再次笑得前仰后合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数次都差点笑岔了气的我们刚刚稳住神,刚刚烤好的牦牛肉和羊肉被端上来了,一时间,满屋子香味扑鼻。大家边学着卓玛姑娘进行敬酒仪式,即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祭地和祭祖先,边忍不住大杯喝酒大块吃肉的忙起来。
      待到酒足肉饱,院子里已点燃了篝火,欢快的音乐声已经响起。两位藏族姑娘在篝火旁先给大家表演了一段舞姿优美的藏族舞蹈,接着请大家跟着她们,学跳起了锅庄。锅庄, 藏语称为“卓”,又称为“果卓”、“歌庄”, 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是世人对锅庄舞的赞誉。锅庄舞虽说千变万化,但并不复杂,只要会走路会摆手踢腿即可,因为锅庄舞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强的民众互动和参与性,对参与者的动作规范也没有苛刻要求。在两位“卓玛姑娘”的引领下,大家或手拉手围着篝火,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翩翩起舞;或昂首或伸臂或踢腿,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或双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分成两路围着篝火穿梭奔跑,颇似两条腾跃嬉戏的黄龙;或扭腰或抖肩或拍掌,如一群充满活力的喜鹊……狂欢的笑闹声一次次将大家崇尚自然寻求轻松的心绪推向快乐无比的巅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藏家,体验藏民生活,感受藏族文明与文化。忘却世事纷扰,忘却尘世烦恼,感受一番虔诚的洗礼,让心灵得到一次如雪山一般纯洁的沉淀和净化。品尝一杯清香的酥油茶,痛饮一杯醇厚的青稞酒,感受一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声说话的豪爽,体验一回激情飞扬的锅庄舞的酣畅淋漓,彼此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祝福,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从心底迸发出的快乐连同这绝美的九寨秋色,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20日8时,我们一行十九位同学在茂县上车出城,半小时后便来到城外的白石羌寨。站在人流如织的寨前广场上,举目眺望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村落,陈垒导游介绍说,大家眼睛看到的这么完整完好的白石羌寨,其实是前年才建成的。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地处茂县境内的白石羌寨也未能幸免,大地震使这里的羌族文化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毁坏,部分地方被夷为平地。大灾难过后,在政府扶植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原羌寨甘清村经过统一规划,被作为以生态和展示民族特色为主导的旅游村白石羌寨从2009年开始建设,迄今已初具规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从不同旅游线路赶过来的大巴车不少,寨前偌大的广场上旅行团一个簇拥着一个,显得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南腔北调的笑谈声,给古老的羌寨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也让人对扑入眼帘的古朴与现代交融的信息产生了些许茫然,有位同学跟我感叹,寨子很复古,却飘荡着南来北往的很现代新潮的人,尤其是寨子里有很多人家在门前摆着货摊,各种山货和水果以及小工艺品琳琅满目,主客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是不是商业化气氛太浓了?我笑笑,不置可否。我们翻山越岭,一路辛苦,慕名而来,虽说见到的不是地地道道的已在山腰上矗立了多少多少年的老房子,主人向我们展示的也不是传承了多少多少代的古物,但我坚信,那些从大灾难的废墟上勇敢站起来的大叔大嫂们站在寨子大门前,对每一个到访的客人高歌一曲迎宾调所透露出来的语言是真诚的。他们在大灾大难之后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他们悠扬婉转的歌喉所表达的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歌声,似从遥远的天际或时代传来的号角,穿透了浮现着些许现代商业化繁杂的表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古老民族的文明起源和文化精髓。
      接待我们团的是一位羌族女孩,二十出头的样子,一身羌族服饰打扮,显得清纯秀丽。她自称尚待闺中,便有人开玩笑说,我家有儿子,嫁到你们村寨来好不好呀?她脸上飞起了红云,抿嘴一乐,说,好呀,我们家欢迎呀。她大方得体的回答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双方的距离,大家便兴致勃勃随她进了羌寨,边在曲曲弯弯的寨子里穿行,边听她用甜美的声音介绍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眼里,羌族人居住的房屋别具一格,全部都是用石块筑砌,看上去,那些石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房屋的外形却显得整齐划一,棱角规范。羌寨中的石屋一般二、三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摊晒粮食,又可以作为老人歇息、妇女针织、孩子游戏的场所。据导游介绍说,石屋建造时都是就地取材,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这种石屋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纷纷举起相机,对着这些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的石屋拍照的游客,听完导游的介绍,都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徜徉在迷宫一般的羌寨小巷,听一段羌族人吹奏的浑厚悠扬的羌笛声,看一回羌族女孩在传统的织布机上巧手飞梭走线,观摩一次羌寨头人面对白石神所做的祷告法事,从导游小姑娘用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的羌族历史里,我们知道,羌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而从羌族人收拾得明窗净几的石屋里,从干净整洁的小巷中,以及羌族人对每一个到访的客人脸上洋溢出的那种真诚的笑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大灾大难并没有泯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一个能在几乎被大地震夷为平地的羌寨能够迅速崛起,不仅仅是几排能够代表其民族特色的房屋,不仅仅是能够再跳一次充满热情的羊皮鼓舞,也不仅仅是能够再吹响一次缠绵婉转的羌笛。他们用一切的民族文化形式,向世人展示的应该是一种文明传承,所反映的更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我想,同样是多灾多难的中华大民族,数千载励精图治,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不低头,不言败,我们在向世人展现我们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向世人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不屈不饶的伟大精神风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感受情怀,文笔朴实,记录详实,但,个别段落尚可精简,个别笔误尚需校对,另帮老师整理了一下版面,以方便各位老师拜读欣赏,具体版面规则请老师参考 : 关于经典文学散文版设置和发帖的要求通知 点击可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0-5-31 15: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行十九位同学在九寨沟旅游期间的全陪导游是个年约三十岁的小伙子,自称叫陈垒,是九寨沟的人。有人笑问他是藏族还是汉族,他说自己是混血儿,一半汉族一半藏族血统。有人玩笑说,怪不到小伙子长得这么帅,原来是汉藏结合的精品哈,汉藏民族大团结好啊。大家的笑声倒让陈垒有些腼腆起来,其实,别看陈垒长得有些胖乎乎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说起话来却是十分的干净豪爽,粗声大嗓门的,说到高兴处,见大家一拍巴掌,他都会爽朗的大声笑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7 14:00 , Processed in 0.1620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