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046|回复: 51

[议论散文] 从“申死方休”想到的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7-7 1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风萧^易水 于 2019-7-7 21:06 编辑


      读鲁迅杂文,总感觉很难读懂。一日,随便翻到一本野史中一个小故事,才略有理解。
    中国古代多有禁忌,尤其小民、下属和晚辈不能直呼尊者、上级及上辈的大名。故封建帝王、文臣武将们及大户人家的子弟,皆有其大名和字号。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再如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们现代人十之八九还以为“屈原”就是其大名呢!古代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就连取名用字也不能马虎从事。何况“名者,命也”,这牵涉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呢!如,汉武帝时代,相国曹参的谋士蒯彻,因与武帝刘彻的大名中的“彻”字有讳,而被改名为“蒯通”。隋唐一降,科举取士。士子们一旦考中,低则知治州县,高则位居宰辅,不是一般人了。而能够请得起先生,上得起学者,亦非等闲家戸子弟,故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即代表了成年,可以男婚女嫁了,也可以取字了。男子取字一般按照长幼排行,以伯、仲、叔、季等为序。如至圣先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故有一段时间,搞“批孔”时,称呼孔子为“孔老二”。女子居家未嫁,是不能取字的,故曰“待字闺中”。看起来,这取字的规矩,最初只囿于上层贵族圈子的。但后来,渐渐打破了这个界限,中层一般平民也可以取字,遂相沿成习。
    这取字,也是颇有讲究的。如三国东吴的黄盖,字公覆,这“覆”与“盖”二字,皆有遮蔽、隐藏的意思。周瑜,字公瑾。“瑜”和“瑾”皆为美玉,出自于屈原作品中的“怀瑾握瑜”,表示性情高贵。唐代大诗人中,杜甫,字子美;韩愈,字退之。有些人还有其“号”。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为“六一居士”。再如,晚晴名臣曾国藩,初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平辈、后辈及普通百姓,对于这些大人物的大名,是一定要敬重和避讳的。即使现代,到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忌讳仍然存在。如,民主人士章士钊,字行严。毛泽东贵为一国之领袖,不管书信或平常称呼,皆敬称其为“行严老”或“行严先生”。对于李宗仁,也敬称其字,曰“德邻先生”或“德公”。这种忌讳,当然是等级制度的产物。“五四运动”特别是解放以后,这种字和号基本上没有了,但是一些老书画家,还保留了字和号这一老传统。现在,书画界这种字号之风又复兴了,一些写古体诗词的,也争相仿效之,以为时尚。
    在封建社会,禁忌实在太多了。天才诗人李贺,字长吉,为大唐远门宗室,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之后裔。21岁那年,李贺参加了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了《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且一举获隽,年底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高层的妒才者却放出流言,说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之讳。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极力为之辩解,终也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然离开试院。之后,李贺再也未参加过官方组织的任何考试。不几年,年仅27岁的天才诗人,竟然抑郁而死!实在可惜啊!
    宋代,一位大官名“申”,最忌讳别人犯其大名了。某日,有位知县进见。他问知县某一案子如何处理。知县回答:“业已申郡”,那申大官人听了很不高兴,故意暗示他:“不申也罢。”不料那位知县却十分认真地说:“此时断含糊不得。卑职申郡守不理,即申监司;申监司不理,即申台院。一次不理,申二次;二次不理,申三次;申来申去,直待申死方休。”这位申大官人虽然十分恼火,但却无可奈何,只有含笑着把那位不知规矩的县官打发走了。
    人有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让人叫的。官职越小的人,越是很在乎别人拿他们不当官。如,有些人,人家若不称呼“处长”、“科长”、“股长”等等,他们仿佛就不舒服,就好像没有了存在感。尤其是现在,据说在不少中小学里,有的学生干部,同学们要是不称呼其为“大队长”、“中队长”、“班长”、“组长”、“委员”、“课代表”等等,他们就不答应,甚至还要斥责之。有的,还要长期给对方一些“小鞋”穿穿。可见当今的“官本位”泛滥之甚矣!
    别人敬你,这是礼貌。但若硬要别人“尊敬”,往往会适得其反。然而,我们的那些小官们还没有“修炼”到家,还极缺乏大宋那位申大人的涵养。
    咱们的总设计师从来就不管这些劳什子。如,国庆35周年大典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了“小平您好”这样的标语。他老人家看后,非但不气恼,反而十分高兴。啥叫“气度”?这就叫“气度”!啥叫“亲民”,这就叫“亲民”!
    人越小,禁忌越多!
    不管一个社会也好,还是一个人也好,若忌讳太多,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往往会事与愿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15: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好!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点评

多谢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7-7 15: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多有禁忌,尤其小民、下属和晚辈不能直呼尊者、上级及上辈的大名。故封建帝王、文臣武将们及大户人家的子弟,皆有其大名和字号。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再如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们现代人十之八九还以为“屈原”就是其大名呢!古代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就连取名用字也不能马虎从事。何况“名者,命也”,这牵涉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呢!如,汉武帝时代,相国曹参的谋士蒯彻,因与武帝刘彻的大名中的“彻”字有讳,而被改名为“蒯通”。隋唐一降,科举取士。士子们一旦考中,低则知治州县,高则位居宰辅,不是一般人了。而能够请得起先生,上得起学者,亦非等闲家戸子弟,故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即代表了成年,可以男婚女嫁了,也可以取字了。男子取字一般按照长幼排行,以伯、仲、叔、季等为序。如至圣先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故有一段时间,搞“批孔”时,称呼孔子为“孔老二”。女子居家未嫁,是不能取字的,故曰“待字闺中”。看起来,这取字的规矩,最初只囿于上层贵族圈子的。但后来,渐渐打破了这个界限,中层一般平民也可以取字,遂相沿成习。

点评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7-7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一位大官名“申”,最忌讳别人犯其大名了。某日,有位知县进见。他问知县某一案子如何处理。知县回答:“业已申郡”,那申大官人听了很不高兴,故意暗示他:“不申也罢。”不料那位知县却十分认真地说:“此时断含糊不得。卑职申郡守不理,即申监司;申监司不理,即申台院。一次不理,申二次;二次不理,申三次;申来申去,直待申死方休。”这位申大官人虽然十分恼火,但却无可奈何,只有含笑着把那位不知规矩的县官打发走了。

点评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7-7 15: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的总设计师从来就不管这些劳什子。如,国庆35周年大典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了“小平您好”这样的标语。他老人家看后,非但不气恼,反而十分高兴。啥叫“气度”?这就叫“气度”!啥叫“亲民”,这就叫“亲民”!

点评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9-7-7 1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佳作,遥祝老师夏祺笔丰!

点评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15: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敬你,这是礼貌。但若硬要别人“尊敬”,往往会适得其反。然而,我们的那些小官们还没有“修炼”到家,还极缺乏大宋那位申大人的涵养。
      

点评

多谢管理员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15: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越小,禁忌越多!
      不管一个社会也好,还是一个人也好,若忌讳太多,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往往会事与愿违。

点评

多谢管理员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15: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举充分,解析透彻。欣赏佳作,创作愉快。

点评

多谢管理员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7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康 发表于 2019-7-7 15:17
下午好!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多谢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陈勇 发表于 2019-7-7 15:26
中国古代多有禁忌,尤其小民、下属和晚辈不能直呼尊者、上级及上辈的大名。故封建帝王、文臣武将们及大户 ...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陈勇 发表于 2019-7-7 15:26
宋代,一位大官名“申”,最忌讳别人犯其大名了。某日,有位知县进见。他问知县某一案子如何处理。知县回答 ...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陈勇 发表于 2019-7-7 15:26
咱们的总设计师从来就不管这些劳什子。如,国庆35周年大典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了“小平您好 ...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陈勇 发表于 2019-7-7 15:27
欣赏老师精彩佳作,遥祝老师夏祺笔丰!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19-7-7 15:54
别人敬你,这是礼貌。但若硬要别人“尊敬”,往往会适得其反。然而,我们的那些小官们还没有“修炼”到家, ...

多谢管理员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19-7-7 15:54
人越小,禁忌越多!
      不管一个社会也好,还是一个人也好,若忌讳太多,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往往会事与 ...

多谢管理员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6: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儿 发表于 2019-7-7 15:56
列举充分,解析透彻。欣赏佳作,创作愉快。

多谢管理员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21: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鲁迅杂文,总感觉很难读懂。一日,随便翻到一本野史中一个小故事,才略有理解。

点评

多谢超级版主赏读佳评!问好!祝夏祺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8 1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2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多有禁忌,尤其小民、下属和晚辈不能直呼尊者、上级及上辈的大名。故封建帝王、文臣武将们及大户人家的子弟,皆有其大名和字号。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再如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们现代人十之八九还以为“屈原”就是其大名呢!古代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就连取名用字也不能马虎从事。何况“名者,命也”,这牵涉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呢!如,汉武帝时代,相国曹参的谋士蒯彻,因与武帝刘彻的大名中的“彻”字有讳,而被改名为“蒯通”。隋唐一降,科举取士。士子们一旦考中,低则知治州县,高则位居宰辅,不是一般人了。而能够请得起先生,上得起学者,亦非等闲家戸子弟,故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即代表了成年,可以男婚女嫁了,也可以取字了。男子取字一般按照长幼排行,以伯、仲、叔、季等为序。如至圣先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故有一段时间,搞“批孔”时,称呼孔子为“孔老二”。女子居家未嫁,是不能取字的,故曰“待字闺中”。看起来,这取字的规矩,最初只囿于上层贵族圈子的。但后来,渐渐打破了这个界限,中层一般平民也可以取字,遂相沿成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9-7-7 21: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取字,也是颇有讲究的。如三国东吴的黄盖,字公覆,这“覆”与“盖”二字,皆有遮蔽、隐藏的意思。周瑜,字公瑾。“瑜”和“瑾”皆为美玉,出自于屈原作品中的“怀瑾握瑜”,表示性情高贵。唐代大诗人中,杜甫,字子美;韩愈,字退之。有些人还有其“号”。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为“六一居士”。再如,晚晴名臣曾国藩,初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平辈、后辈及普通百姓,对于这些大人物的大名,是一定要敬重和避讳的。即使现代,到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忌讳仍然存在。如,民主人士章士钊,字行严。毛泽东贵为一国之领袖,不管书信或平常称呼,皆敬称其为“行严老”或“行严先生”。对于李宗仁,也敬称其字,曰“德邻先生”或“德公”。这种忌讳,当然是等级制度的产物。“五四运动”特别是解放以后,这种字和号基本上没有了,但是一些老书画家,还保留了字和号这一老传统。现在,书画界这种字号之风又复兴了,一些写古体诗词的,也争相仿效之,以为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4 01:07 , Processed in 0.1506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