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zzsc1965 于 2017-6-9 21:47 编辑
来源:陕西文化网 作者:文言 2016年06月05日00:26:54 六月四日下午三时,在西安荞麦园四楼展厅举行了“张震诗词及名家书画插图作品报告会”。陕西电视台主持人赵明山先生主持会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人民书画院院长卫双良先生及作家、联合国教科文卫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明清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马治权先生致贺词,西北大学学报主编、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刘炜评先生专题发言。来自定边家乡的付翔先生、李彦明先生、温斐先生等分别作报告。 张震降生后,即患有非常严重的先天性法洛氏四联症心脏病。据当时北京三零一医院的主治手术医生王冬青讲,他原本活不到三岁,因为他的动脉血管壁天然凹进去的小洞,帮助他血液循环、维系生命直到手术,不得不说是个奇迹。由于疾病的折磨,再加上当时贫穷的生活现状以及匮乏的山乡医疗条件,手术前他一直挣扎在生死边缘。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感冒,在当时定边县城关医院打吊瓶。医生对他讲,不要读书了,即使考上大学也没有学校录取,还是回到家吃点好的。他长大了,听得懂这些话的含义,于是离开校园,归回贫穷的山野,等待着末日的到来------ 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出生在书香之家。由于任教的爷爷蒙冤下放到农村,家族的命运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由市民转化为农民。当老爹追问他不去学校的原因并得知病情后,种菜卖菜、替别人打土坯赚钱、东挪西借,辛苦了两年多积攒了五六千元,八四年深冬,带他去北京作了实验性的手术。但是,由于贫困的山乡条件,根本无法遵从医嘱调理手术后的身体,所以他一直比较虚弱,而且半年后就恢复了中学生活。天气变化、感冒、情绪等等因素,一直严重地影响着他的身体,直到现在。 无论如何,第二次生命使他充满活力。读高中期间,成绩一直斐然,而且成为定边县中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之一。他的散文获得陕西省教育厅征文一等奖,论文获得二等奖,还受到榆林地区(今榆林市)团委“优秀青年”的表彰。然而,他九岁的小妹在八八年初(古历腊月年关)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夭折,尸身被丢弃在荒野(家乡风俗,未满十二岁的孩童夭折后,不能土葬,因为魂不全。)同年因为手术而失去了保送大学------多重打击,使落后的山乡文化在他心里扎了根。 住读西安交大期间,任交大《团讯》编辑部部长及《西安交大》记者,是交大团委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还在读大学时,他就决定回乡办学,并就相关事宜向中国青年报咨询且得到回复(长期艰苦办学,此件及一些珍贵资料遗失),当时几位知情领导及同事建议他不要回去。但是,1992年8月,他还是回到了家乡,在自家的小院里建起最初的四间校舍。由于自办学校的自主性、责任性、对困难学生入校的灵活性,学生年年猛增,逼迫一路修建,到1999年,已经拥有40多间校舍了。2002年开始修建教学楼,先后两年两幢,2000多建筑平方米。是当时公认的定边县最好的农村学校。然而,他的学校收费,每生最高每学期仅45元。还有很多免费生和孤儿。 就这样,在持续办学十六年并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了就学条件后,由于农村人进城而走到了尽头。贷款修建的楼房被迫闲置,无人购置也无人租用,至今已经荒废了十个年头。 极为坎坷的人生经历,培养了他对贫困孩童的同情心,并付诸于改变家乡落后文化面貌的行动。在慢慢办学的同时,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2000年初,他引资并贷款义修了定边县郑寨子小学,彻底改变了一所简易而危房小学,给了那个村的孩子们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竭尽所能,为很多当地特困大中小学生寻求广泛的支持。同年,在他牵线搭桥下,香港培才教育基金会首次来到陕西,而且首次资助大陆特困大学生,为陕西省妇联“红凤”工程特困女生、陕西中医学院等三百多名陕西籍特困大学生找到了资助。然而,办学不仅使他失去了太多,而且极为凄凉。零四年末,弟弟在为学校外出筹款时遭遇车祸往西,时年34岁,留下当年只有57天的乳儿,还有7岁的女儿;母亲遭遇打击,病情不断加重,两年后去世,时年六十岁;父亲则偏瘫直至瘫痪,直到2014年10月凄凉离世(当年母亲去世后,因家乡风俗,土旺不能下葬只能明记,以后作者本人又没有精力为母亲下葬,直到父亲去世后一起合葬。去年末,胞弟迁坟,因病无法回去。)------张震背负着近二百万的校建债务,到处流浪。上因无力欢心父母而内疚,下因无法养育儿女而不安,更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痛苦。人间之苦难,可谓承受殆尽。 弃教后的十年来,他工作过,也在西安的大街上摆过小摊,在郊区农村赶过集,以此养家活口------其实根本无法养家,更不能撼动高筑的债台。四年前,一连串的遭遇使他的精神到了奔溃的边缘,从此和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他躲在定边的小旅馆创作,两次在太原崇福寺呆了约一年,根本无力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爸和还在读书的一双儿女------就这样,他完成了这部诗集并艰难地完成来自全国200余名书画名家的插图工作。 “我写经历、写现实、写心情,我要让我的拙诗有故事。”四年多来,他从写打油诗蜕变到写格律诗,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磨砺。而且前三年的作品几乎全部废弃了。他想把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书有意义、有内涵、有可读性。 一年多来,他遍访西安市名家,并通过网络或者电话与各省书画家联系。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呀!经过努力,有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的四百余幅书画家插图作品逐渐完成。或名家书录他的诗,或为名家画作题诗。而又有几人知道,他因为心脏功能衰竭,去年六七月接连两次住院;同年九月八日,经西安交大附属第一医院检查,需立即住院,然而毫无能力,不得不一直扛着,已经多次犯致命的心绞痛了。 这部由贾平凹先生题名并写卷首语的诗集《煮酒一壶月一窗》共四卷,钟明善、雷珍民、赵熊、王西京、雷涛、李成海、王蒙、陈智、卫双良等各界名家二十余人题词。目前,诗集已被陕西人民出版社列入07年出版计划,而38万元的赞助费用使作者陷入深深的迷茫中。同时,作者的词集、散文集、纪实文学等,都已接近尾声。关于诗集,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先生在卷首语里这样评价:“张震的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在与贫困和顽疾的抗争中完成的,读着它,真是悲欣交集,五味俱陈。也正如此,这文字就有了力量,就有了意义。”评论家、诗人吴川淮先生在评论里如是说:“读张震的诗,仿佛进入了他的生活空间,陪着他以诗的形式追溯自己,过滤生活,反思生命”。“他的诗歌在造境与写境之间,从他的诗里可以读出故事,可以读出一大堆西北文化人的形象,包括作为精神主体的张震形象。”作家、评论家马晓安则“至此,我心恍然,张震的‘心事’就是对社会、环境、腐败、民风等等世相不如人意的担忧、无奈甚至愤慨。”“尤其可观诗人张震‘舒心志愤懑而足成于歌咏’之情怀与大义。” 张震没有任何文稿的报告以及来自家乡师友的见证,深深地感动着在座的每个来宾。秦岩、傅大为、赵心琴、马晓安、雷长安、韩树林、石丰等嘉宾纷纷发言并就张震诗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定边同乡会负责人高登和先生总结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王茂林、张协、杜如九、薛鑫、白刚、高小瑜等。会议期间,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卫双良先生、陕西省美协理事赵心琴女士、青年书法家薛鑫先生及西安美院郭永昌先生、著名剪纸艺术家郑飞燕女士等向作者现场赠送了插图书画作品。 这次报告会应陕西电视台主题报道,西安荞麦园、定边县付翔食品有限公司、定边县草原玉兔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神木县大柳塔姜华先生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三秦都市报、陕西文化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参加这次令人心情五味俱陈的报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