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梁山好汉 于 2017-1-19 15:08 编辑
压岁钱的心路 文/陈以忠 压岁钱,是中华民族流传很久远的传统,是人们向往社会祥和、家庭和睦的愿望,促进温馨甜蜜、和乐融融的家庭关系,让和睦的亲情更亲、和谐的氛围更浓。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的家庭经济特别的窘迫拮据,因为家庭人口多劳力少,每年的年终决算都是负债的,吃粮食都要炒“周转”的,就别想能够分配到现金的。所以,那时的“钞票”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稀奇神秘的,那怕是一分钱的“钱角子”放在口袋里,心里一定是欢喜不已的,常常把手放在口袋中,紧紧地在手心会攥出汗来。 印象最深的是过年的时候,爷爷从遥远的江西探亲回来,给我们几个孙子孙女派发“压岁钱”,都是“簇崭新”的花票子,把我们几个的眼睛珠子都快吸出来了,特别佩服爷爷那个特别的鼓鼓的钱包。我们像期待喂食的鸡仔一样,团团围着呵呵憨笑的爷爷,每年都是按岁数大小顺序,跟花票子的号码对应派发,从不错乱的,不过逐年的“压岁钱”颜色或是张数是会变化的,如果获得“三好生”另有奖赏,把我们期望“过年”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簇崭新”的花票子,藏在新衣裳的口袋里,一个寒假就被小手焐软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变成了学费,或是文具或是书包,至今还记得摩挲新钞票的美妙感觉。 我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给父母一个红纸包,第一次接受儿子红包的父母,只知道一个劲的笑得合不拢嘴,那个春节的大年初一,家里点亮一对高大的红烛,燃放了大号的双响震天雷和足够长的响鞭。 我结婚当年,生了个胖儿子,做爸爸了。我们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年迈了,自然会给每位老人“压岁”红包,不过,我们夫妻做了个“小动作”,让做儿媳的给公婆亲手奉上大红包,做女婿的给岳父母笑递“压岁”红包,这个小小的“错位赠予”方式,让老人们如沐春风、如浴冬阳,心里美滋滋的乐开了花,岳父母夸赞姑爷好,公婆称赞儿媳孝。 我的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了,爷爷、外公、外婆都去世了,他就成为奶奶的暖手焐,跟奶奶电话中家长里短常聊,还教会奶奶用手机、使用DVD和彩电遥控器,回老家陪奶奶看淮剧碟片,静心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最令奶奶开心的还是“压岁”大红包。 每逢春节,老人长辈给晚辈们也会给“压岁钱”,既是对晚辈们的爱怜,也是一种促进孝心传递的过程,会更加赢得晚辈们的孝心,也更能心安地享受晚辈们的尽孝。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小小“压岁钱”,使家庭更加和睦、长幼之间更加和谐,而家庭的和谐促进了社会的大和谐。 如今,作为农村学校的一位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在作文中对父母直率地说出心声:“爸妈,我不要压岁钱,我不要新衣服,我要妈妈,我要爸爸。”在孩子的心中,压岁钱是她所渴望的,新衣服也是她所渴望的。但是,如果因为这些不能见到自己的妈妈,那么她什么都不要了,只想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被迫离开家园,离开自己深爱的宝贝。在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辛苦奔波、辛勤忙碌。而每一个孩子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可以每天清晨牵着自己的手到学校,每天日落的时候,再牵着自己的手,回到温暖的家中。但是,生活有太多的无奈,离开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离开,也许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真心希望家长们多听听稚嫩的童音,感受那份急切与渴望,把温暖的陪伴、悉心的关爱、快乐的分享、共同的成长,做成一个大大的“压岁”红包,送给正待茁壮成长的孩子,给予一个无忧而快乐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