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海天一色 于 2015-6-1 16:41 编辑
又到端午粽香时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文/海天一色
又到了端午粽子飘香的时节了!- 每年的端午节对我们家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最主要的就是喜欢吃我裹的肉粽。不是吹牛,我的肉粽可以与嘉兴的五芳斋媲美,而且肉多,肥瘦搭配一样都不能少,还美观,是外甥们的最爱。
趁着这几天天气凉快,昨天约上姐姐来我家裹粽子,主要以肉粽和豆沙粽为主。两天前我就做好准备工作,包括采买,洗煮粽叶。浆肉是最关键的。葱姜酒,酱油、糖、味精、鸡精、胡椒粉一样也不能少,这样倒也小忙了两天,今天就很顺手了。 先淘米,沥干水分,再伴上作料,裹的时候一勺米、一块肉搭配着,佐料都由我配。 我们边裹着粽子边聊着家常,不一会就裹够一锅即先煮上,放点咸鸭蛋,鸡蛋同煮,吃起来特别清香。待水开了再放到电捂煲中慢慢煨着。热气从电捂煲的小孔中袅袅升起,一屡清香即刻弥漫至整个屋子,思绪也随着那香气飞回了从前.......... 记得童年时粽子的样式不多,最常听说的就是小脚粽、称砣粽。小脚粽可能因形似旧社会小脚女人的三寸金莲而得名,称砣粽自然也是形似了。每到端午就见奶奶将粽叶泡在大盆里,放满水,馅料都以白糯米,或糯米中加上赤豆、蚕豆、红枣为主。奶奶裹的是称砣粽,堪称一绝,(现在很少有人会裹了)上面成四角形,下面是圆锥形,即紧实又光滑,很漂亮,不用绳扎。每到裹时,我们这些小孩都围在旁边看着,问这问那,还会拿几张粽叶在手里学着奶奶的样子,但终究是学不会,也就没那耐心多待,各玩各的去了。奶奶没有女儿,四个媳妇也因子女多而各忙家务,也没人跟她学,每到裹粽子时,各家把自己要裹的馅料都放在大客堂里,奶奶就挨家挨户的裹,等媳妇们回家拿回家去煮,她的手艺也就没有了传人,要是现在的话我一定会跟她学的。 我学会裹粽子那还是十二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时学的。记得刚下去时,坐了一夜的船,第二天早上先到了公社,由公社的领导接待我们。我们被分配在离公社十几里路远的南阳大队,那时候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没有别的,而且有自行车的人已属于相当富有。公社提前通知了我们生产队的人,派了几个车技好的到公社接我们。对于我们这些从没在农村待过的人来说,望着田梗小路,两边杂草,下面就是山沟,中间只尺把宽的羊肠小道,坐在自行车上一眼往下就是山沟,若想下车都没落脚的地方,害怕始终跟随着。其间还必经一条河,在当地也算是比较有名气的,那就是“黄港河”。一行人小心谨慎的下了车,只见河对面一条小船停泊在那,车队一人就对着对岸拉开了桑门喊,“固湖呕”......(过河呕),喊了几声便见对面毛屋中走出一位渔民打扮的中年妇人,上了船拉起一根铁丝,(那是连接河对岸的),慢慢往前挪,一会便到了我们面前,将我们跌跌撞撞地接上船,再拉回对岸,再次上车一路心跳着到了目的地。大队书记、生产队长、农民、小孩、看热闹的排成了队,热情的迎接我们。其中有两个姐妹,一个比我大两岁,一个小两岁,一直跟着我。因我还是个小孩,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到处都感好奇,看见鸟就会兴奋的喊:“哎,看铞喏!”这一喊就引起当地人一阵哄笑,因为这个字在他们那里是骂男人的,尤其那两姐妹,觉得我特好玩,一直看着我笑。我走到哪她们跟到哪,但很友好,帮助我到一农户家找厕所(早就憋的不行了)毛厕都在外面对着一大茅坑,我不敢坐,便找了一户家有马桶的人家,教我怎么用马桶。(马桶是那种上面有个小盖的)后来我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大的叫兰风,小的叫翠风。不久兰风就成了我无话不说,形影不离最最亲密的闺蜜。 兰风虽然只比我大两岁,可她却是什么都能干,或许是农村人早当家吧,我跟着她学会了很多。不管是夏天晚上下稻田抓田鸡、或是放学后挑荠菜、马兰头、下雨天采磨菇、拾地皮菜;学校放忙假时,我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拾棉花,打猪草赚公分。除了力气活,其他的我都不比当地人逊色,他们都说我泼辣能干。裹棕子也是那时学会的。 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都裹粽子,粽叶都是自己去采,我家的当然都我承包了,全然不顾芦苇将脚和手都刺的血淋淋的。家里没人会裹粽子,这个任务自然落到我的闺蜜兰风身上了。她们裹的是三角粽,也不用绳扎,只需一根小小的穿针,将粽叶的末稍穿过粽身收紧。第一年全家都跟着学,但都没学会。这才知道原来裹粽子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明白了为何不是用“包”字而用“裹”因为裹远比包复杂得多。第二年我学会了,但不紧实,放到大铁锅里,经不起那柴火的烧煮,不一会就散架了,一半露在外面,既不好吃又不好储藏,我妈总是把我裹的让我们先吃完,大大的挫伤了我的积极性,几次下来就不想再裹了。 回城后都是买了吃。就喜欢吃嘉兴粽子,但价格忒贵,又不容易买到,(当然现在超市都有卖的)有一年突然就想起要学裹粽子,依稀还记得小时裹粽子的情景,害一整夜没睡着,好象还会裹,天不亮就等着起来,立刻就开始了行动。买粽叶,买肉,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开始裹起来,不想还真成功了,居然还没忘,我佩服自己的记忆力!而且现在不用放在大锅中,大火烧煮,只需放在电捂煲中慢慢煨着,出来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很粘。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散架了。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我姐的一句:“要吃饭了吧”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中。 忙碌了一天,共裹了180个粽子,虽然很累,但却感觉别有情趣!算一下成本,合到两元左右一只。而现在的嘉兴棕子都要五六元一只,相比之下便宜了很多,肉还比买的多呢,而且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味道绝不比嘉兴的逊色!而且已得到了信息回馈,大姐送给公婆,邻居家一位十二岁的小朋友说:“哇,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粽子。“一位七十岁的老奶奶说:”嗯,这比无锡穆桂英大牌的粽子都好吃。“大姐的公婆更是赞不绝口,说可以开店了。二姐也是,电话不断,都是赞美粽子好吃的信息。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三姐妹能够聚在一起,一边裹着,一边回忆往事,那份浓浓的亲情,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体会的。姐妹之间应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亲情变得更浓郁,更深厚!预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