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09|回复: 10

[抒情散文] 革命圣地井冈山星火燎原地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5-4-3 16: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jaxluoyz 于 2015-4-9 17:13 编辑

革命圣地井冈山星火燎原地

/罗余作

  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世纪直至今天,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群体内部,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才能团结起来战胜敌人。人民爱江山,是因为天下是人民的。我们也常念“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实际国情。有山有水,才配称生活。我们华夏人自古称国家为江山,概因山水不离。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神圣之地,被誉为革命摇篮,“天下第一山”。昏睡了百年的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神话。

  井冈山,人民的山神。与它山不同,希腊的奥林匹亚山,那是宙斯和诸神的故事;西奈山,耶和华向摩西授十诫的地方;高加索山,讲的是替人受难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我们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山也都有山神和主宰,山上的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莫不听从山神的安排。除了山神,有不少山上还有有名有姓的神仙在生活。五岳之首的泰山上既有玉皇大帝,也有碧霞元君等等。然而,那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各神之间的关系和秩序是传统的,是旧式的。而井冈山的神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与传统的那些山的“神性”比较起来,革命摇篮井冈山的“神性”是迥然不同的。井冈山的“神”代表着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秩序。孔子说“仁者爱山”;隐者的栖息之所也大都处于深山老林;梁山的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是自由之所在地。山能为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提供保护,让他们享受到不受权力压制的自由。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百姓,参加武装暴动起义失败的共产党人都瞄准了井冈山。在那一段时期内,井冈山为这些被压迫都提供了保护。井冈山代表自由的意象的意义就在于此。

  革命圣地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境内。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泰和军用机场改造成井冈山机场后,开通多路航线,泰井高速、吉井铁路、江西321省道可直达那里。井冈山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

  相传清朝初年,有位姓蓝名子希的人,为避战乱,迁徙到五指峰下一块小平地安家立寨。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籍人称溪为“江”,遂名此地为“井江”。因村庄依山向江建造,这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后因客籍人口音“江”与“岗”谐音,又把这个村子称为“井岗山村”。尔后又有黄氏迁居此地,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村子不是建造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就把“井岗山村”的“岗”字去掉了“山”字,称作“井冈山村”。于是便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五指峰也就被称为“井冈山主峰”。

  人们常常会联想起五百里井冈的罗宵山脉中段。在罗浮当地有一座山,或许是他缓缓上山的起点和进山排在第一座山的缘故,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天下第一山”。久而久之,成了当地人呼之的地名。远远望去就像是俯卧的雄狮岿然不动,他牵手两侧大山,横跨在两座大山之间,形成一个圆形盆地,是罗浮与石市口的分界点。

  茨坪是井冈山中心,原本不大,也不华丽,曾经只是一片水稻田。如今建起了美丽的挹翠湖公园。这里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只因生在井冈山,有覆盖着八百里井冈的原始森林和它的无数条涓涓细流,从五指峰,从黄洋界,从桐木岭,从双马石,从八面山,从硃砂冲……源源不断地流来,而从来没有干涸过。当年,井冈山的星火可以燎原,至今,挹翠的湖水仍能积聚细流,观其有感,借南宋诗人朱熹的诗为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合茨坪的写照。

  一、依险而固,乘势而扩

  井冈山地理位置险要。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的西南门户。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这里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可谓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黄洋界,从桐木岭,从双马石,从八面山,从硃砂冲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面临着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危局,于8月1日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南昌起义。六天以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率部上井冈山。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农村山区,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起义军1万余人陆续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从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经过军民创业斗争,形成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当年毛泽东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给吉安留下了很多的革命诗篇,印记了吉安这块红土地的革命史。1930年2月,37岁他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其中,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7月,《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次年春,发生在吉安东固镇的战役,《鱼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12月19日,《六言诗:苏维埃政府布告(节录)》: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工人组织工会,快同厂主斗争。大家一致努力,完成中国革命。1933年夏,《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二、创新发展,敢创新路。

  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艰苦实践,摸索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明确了“支部建在连上”、“执行三大任务”的重要制度;制定了人民军队必须遵奉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经过充实,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今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个成员的行动准则。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次召开,总结井冈山创立根据地的经验,部署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任务,初步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回答了一些人“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大会选出了第一届特委会,毛泽东任书记。随后成立湘赣边界统一的苏维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1928年8、9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进行第二次“围剿”,根据地军民顽强作战,以少胜多。毛泽东即兴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一词,描述了井冈山兵民坚持革命斗争的动人景象。

  在革命斗争的考验中,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1928年10月,第二次湘赣边界党的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以谭震林为书记、陈正人为副书记的二届特委。11月,红四军党的六大召开,朱德被选为书记。此时的中央业已恢复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辖井冈山地区党的工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700多人,从湘鄂赣边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的革命力量。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依靠群众,艰辛开拓,历经磨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唯一正确的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是一条中国革命的路。一九二七年的毛泽东,上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井冈山的山路,这条路后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

  三、厚积薄发,精神永存。

  井冈山边斗争时期,这里是红军巩固后方,军事根据地中心。红四军机关和湘赣边界特委等党政军的机关后期都在茨坪办公,是井冈山革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写下《井冈山的斗争》这篇著作。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电视剧《井冈山》再现了上个世纪20年代末叱咤风云的历史大舞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敌强我弱白色恐怖的大环境下,在布满战友血迹和荆棘的道路上前进;在真理与错误的较量中演进;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中摸索,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拯救中国的新路。剧情细腻的描绘了以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既有坚定执著的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舍家纾难的革命胸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也有侠胆柔肠的骨肉亲情、吟诗挥毫的儒雅情怀、相忍为党的困惑忧虑、与民相通的喜怒哀乐。它告诉人们,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只因为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下选择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造就了我们的党和人民军队,而成为元勋,成为共产党人的骄傲。剧中有一段特别令人感动的情节:毛泽东带领工农武装终于在井冈山立住脚,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危难中保存了红色的革命火种,而中央和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的到来,却带来令人吃惊的信息: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核心,对指导湖南秋收暴动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有甚者,宣布了一条错传的决定,开除毛泽东的党籍!这对于出席过党的“一大”、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来说,其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最终人民还有选择了毛泽东。

  井冈山,这里长眠当年根据地周边七个县市的15744位录名烈士和几万无名烈士。当年,井冈山军民用他们的热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党史界和军史界将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归纳为6句话,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明保护单位。因此,井冈山作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人们纷纷到井冈山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井冈山,毛泽东同志题词,朱德题字“天下第一山”,寓意着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天下第一山”是值得井冈山人民的骄傲,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

  由于种种原因,井冈山斗争留下的文献不多,有鉴于此,井冈山斗争亲历者们的后代执笔为文,记述前辈在井冈山的经历,并附以家中珍藏多年的照片,合为一册图文并茂的《井冈情怀》画传,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读此画传,能够使我们对井冈山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产生进一步的领悟。《井冈情怀》画传用一段段经历、一个个故事诠释了井冈山精神。当然,作为视野开阔的政治家,诗人毛泽东曾三涉“井冈山”,何也?除了他的政治著作,诗文中有大量地描山绘水的作品。其中,《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其代表作。然伟人的诗高之处并非单纯为了写山写水,其意在乎山水之外也。诗人概因井冈山为“上”也。井冈山之为上,有三层意思。其一,高耸入云视角上的“上”;其二,人民革命精神上的“上”;其三,人格超拔道义上的“上”。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时期的“5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面前,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这些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观,一起镕铸和培育成为一种革命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井冈山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不但是“打天下”的精神,也应该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时代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当然,对革命传统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们应该把革命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结合起来,熔铸成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把它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星火燎原,重温井冈。

  井冈山,毛泽东同志题词,朱德题字“天下第一山”,是因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星火播种地。井冈山无论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还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和其领导下的革命军民,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井冈山斗争时期,1928年秋,毛泽东同志题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解放后,1965年5月,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井冈山。他感慨万千,填了两首有关井冈山的词,其中一首就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为什么要重上井冈山?是因为井冈山在他的头脑中的道义力量更加强大。“重上井冈山”显然是一种更加深刻的隐喻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再次“打游击”。“重上”高于“重到”,作为道义制高点意象的井冈山所代表的是不同于别的地方的,只要上了井冈山就能洗涤自己所受到的污染,就能与别的人和事拉开距离。井冈山,巍峨雄伟,不能说不高。上了井冈山之后肯定比在山下的那些人高,这样就有了道义的高度。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谓之器。上者,道也。井冈山,处道义制高点也。得道者,得民心者得天下。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一种怎样的革命豪情!而《念奴娇•井冈山》让人读到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井冈山,高耸入云雄伟挺拔险峻,立于人之上也。井冈山不仅仅是诗人的施展才华的地方,它更具有某种神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群体内部,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才能团结起来战胜敌人。这种意象在毛泽东的第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已有明确的表达——“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众志成城”给人的就是这种意象。说井冈山是自由、民主、平等和团结的象征,非虚言也。

  在井冈山,诗人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那时期是其人生理想中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社会秩序呈现雏形的年月。即便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诗人与他的同志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新式的同志关系。在革命的初始阶段,新式的同志关系或许还不那么成熟,但这种关系不是宙斯统治诸神的关系,不是泰山上玉皇大帝和碧霞元君玩耍斗气的关系。在井冈山上诗人和他的战友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团结奋斗,并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井冈山的斗争使得中国劳动人民创新的历史。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也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这个新社会就是不同于以往的旧秩序的新秩序。

  久有凌云志,毛泽东对井冈山时期的战斗生活仍念念不忘。“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其实,他怀念的是那种虽然艰苦却又令人向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井冈山所代表的新意象至少在诗人的头脑中是存在的。

  说到“神性”,人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在现代社会,只不过把“神性”称作“精神”。在新时期,我们中国出现了二十四字的“井冈山精神”。不论现在所提的“井冈山精神”与当年诗人的理解是否完全一致,我们都能想到“神性”的井冈山是存在的。这个神性应该就是其人民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来源。诗人为什么三写井冈山?支撑他的就是“井冈山”的“人民性”。在其心目中,“井冈山”代表了人民的方向。直至晚年,伟人毛泽东对井冈山仍念念不忘,概因井冈山为上也!它在伟人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年,朱毛会师转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佳话。革命成功后,朱德为井冈山题字,称之为“天下第一山”。1962年3月,朱德重上井冈山,在山期间欣然命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山”,其涵义深遂,令人情思高远,浮想联翩。

  朱德平生酷爱兰花,曾为兰花题过诗,尤其是井冈山的兰花,更是情有独钟。井冈山,象征一代巾帼英豪的神韵风范,天下的百花又有谁能为之比拟。井冈兰生长在山野,与荆棘野草同生,那如龙舌般长长的叶片向四周舒展,青秀可爱,抗风严寒。由于井冈山兰花独特的品性,使人常常想起许多井冈山巾帼英豪。贺子珍、伍若兰,就是那一束束井冈兰中开得最艳最香的两朵。伍若兰,井冈山人,是朱德的原配夫人,从小喜爱兰花,取名“若兰”。当年朱德在井冈山时,任若兰是来阳县委委员,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情谊,使他们结成了革命的伴侣。我们在井冈山雕像园里,见到了伍若兰的雕像,一代巾帼英豪的优秀代表,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29年2月初,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部队行至寻乌吉潭,遭敌人突然袭击,乱众我寡,情况十分危急。这时,若兰想到,军部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她挺身而出,带领一部分战士集中火力向敌猛射,掩护部队从另一个方向突围。天亮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领导同志胜利突围了,而若兰却被捕了。敌人企图用严刑拷打追问共产党和红军的机密,追问毛泽东、朱德、陈毅的下落,但得到的只是“不知道”三个字。敌人无奈,最后竟惨无人道地将若兰头颅砍下,悬挂在城墙上示众三天,若兰牺牲时才23岁。朱德重上井冈山时,掘得井冈兰,带回中南海栽种,又深情地题写了“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寄托了最真挚的哀思。

  过去,井冈山鲜为人知,因为革命,燃起了燎原星火,枪杆子里出政权,于是这座山闪亮,伟大,“五岳”为之失色。我想,这就是朱德为什么把井冈山称之为“天下第一山”的缘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5-4-3 18: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中心突出,文气篷勃.行文自然流畅,可读性强!建议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22: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江雪A 发表于 2015-4-3 18:39
本文中心突出,文气篷勃.行文自然流畅,可读性强!建议加精!

晚上好!谢谢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5-4-4 1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很有史料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8.31%

发表于 2015-4-4 13: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哈,长篇大论,看了俺就头大,佩服老师的深厚写作功底,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78.31%

发表于 2015-4-4 13: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人才,非老师莫属哦!赞!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发表于 2015-4-4 15: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井冈山革命圣地的摇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了解,重温了一遍历史,受益匪浅!
敬佩老师文采,博学,浑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王子 发表于 2015-4-4 11:42
欣赏佳作,很有史料价值。

谢谢王子鼓励支持!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5-4-4 13:19
欣赏老师佳作!哈,长篇大论,看了俺就头大,佩服老师的深厚写作功底,支持精华!

谢谢好友鼓励支持!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0: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手纤云 发表于 2015-4-4 15:25
对井冈山革命圣地的摇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了解,重温了一遍历史,受益匪浅!
敬佩老师文采, ...

谢谢王子鼓励支持!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6-8 08:56 , Processed in 0.5213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