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湘西北山区生活了十多年,直到离开到异乡工作,我对赶场(赶集)一点儿也不了解,印象中就没有赶场的概念。 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卖货郎,摇着拨浪鼓或者高声吆喝,远远就能听见。实际上,卖货郎与我是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还是会跟着他走很长的一段路,心里无比地羡慕他有那么多的好东西。 偶尔,母亲会买一些针丝、扣子,或者其他的缝补工具。若是有好吃的,母亲手上刚好有点余钱,她也会大发慈悲地给我买一点零食,但家里实在是比较穷,也不会多买。 大概是我生活的地方比较穷,卖货郎也不常来,过把月,甚至几个月才来那么一两次,所以山里面的人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也是非常喜悦,大人和小孩子都一样。
我们村里后来有了代销店,卖一些日用品,如煤油、灯芯、火柴、作业本、铅笔、糖果之类,品种并不齐全,而且有些东西还要凭票购买。记得最清楚的,我们组下面屋场,一个叫饶家铺的地方,曾经开了一段时间的代销点,专门卖这些小东西。我曾经的发小因为口馋,从家里偷偷拿了十元钱,买了十颗糖果,最后被他母亲发现,打了一顿好的,也算是一个笑话。那时候的糖果一分钱一颗,一元钱可以买一百颗,十元钱可买一千颗糖,而他只买了十颗,同时很多家庭都没有十元这么大数目的钱,所以不被毒打都是不可能的。 小学毕业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邻近的镇上,也是走亲戚路过,那里也没有赶场之说。后来上了大学,认识了同样来自山里的朋友,才知道赶场这个词,当然也在朋友的天花乱坠的讲述中坠入魔圈,满脑子都想着找个机会来体验赶场,然而直到五年前去夫人家闲居时,才圆了我的梦。 夫人老家靠近张家界,镇子就座落大山下,一条公路蜿蜒而过,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物资集散地,乡亲们从群山中出来,挤在这个方圆不足二公里的狭窄地带,摆上玲珑满目的商品,就连下脚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
我走进去,一步一惊奇,十步一惊喜,的确开了眼界。场子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吃的,穿的,戴的,玩的,大的小的,生产用的,生活用的,应有尽有,既可以大饱眼福,也可以大饱口福。 我是一个好吃鬼,最喜欢吃稀奇古怪的东西,而场上的零食很多,品种齐全,即使有十张嘴也吃不过来。有大米做的儿糕,有用小麦蒸的包子馒头,有盐茶蛋,有桐子叶粑粑;还有油炸的麻花、蚕豆,炒的花生瓜子,米儿糖等等。应该说,只有你想吃的,场上大概都有卖的,而且味道特好,是几十上百年传承下来的味道。 听夫人说,这儿有一家卖蛋饺儿的,也就是鸡蛋赶的面皮儿包的饺子,已经传承了四五代人,其味道是越来越好,越吃越想吃,吃了永远放不下,每次回来都想过来吃一次。我赶紧去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才终于尝到了,而且它的价格公道,已经十几年没有涨价。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眼睛又立马被生活生产日用品所吸引,有传统蓑衣斗笠 ,也有融入了现代元素的铝制锅碗瓢盆,锄头镰刀,小车小灶,真的是多多益善,包罗万象。
衣服裤子也有很多,既有经久耐用型的土布厚衫,也有色彩纷呈的都市丽装,同时我也发现了唐装,以及其他民族服饰,真的是让我惊叹,一路上惊叫不断,手舞足蹈。 让我想不到的,除了土鸡土鸭、各种小菜可买之外,一些菜苗也可以在这里交易。在这里,可以买到辣椒苗、茄子苗、豆角苗,以及各种瓜苗,买了回去栽下就可以了,非常省心。那些养鸡养鸭的农户,也可以买到小鸡崽崽,小鸭鸭。 我被这个场惊呆了,感觉到了它的无穷无尽的魅力和能力,不由自主地赞扬,同时也让我认识了这里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人们的热情、真诚与纯朴。 当然,除了吃的之外,还有搭台子唱戏的,他(她)们画着浓浓的彩妆,一展歌喉,一展舞姿,举手投足之间将地方上的优秀文化传统、名人逸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反正,到场上走一趟,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不仅赶场是十分有趣的,让我看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而且还觉得它十分有味的,让我品尝到了各色各样的美味佳肴。直到许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它的美好。 前一段时间,我返回渴别多年的家乡,恰巧遇上了赶场,我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走进去,经了解和打听,原来是十里八方的货家组的场子,他们开着大小货车,拉上老百姓急需的物资,排好日子,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轮流摆场子,为乡镇聚了一些人气,也方便了老百姓,同时也加强了各地的交流。 这应该是新型的赶场,与传统的赶场不尽相同,但热闹是一样的,获得了乐趣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方便了老百姓的购物需求、赶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