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6|回复: 17

[议论散文] 《家教》

[复制链接]

升级   68.4%

发表于 2024-3-12 1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jwmwm589 于 2024-3-12 11:36 编辑


[color=rgba(0, 0, 0, 0.9)]       家教育人。
[color=rgba(0, 0, 0, 0.9)]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品德。好的品德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品德各有各的不好。
[color=rgba(0, 0, 0, 0.9)]       个人的品德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个顺序我们常见于宣传教育的报端或者讲话。实际上,这里边还应有个逻辑顺序,这个逻辑顺序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是与一个人的成长之路相吻合的,一个人的成长之路自然是沿着生长于家庭,成长于社会,成熟于职业岗位而不断地拓展和延续。而一个人的品德又是随着自己的成长之路不断地积淀塑造,成熟成型。之所以强调逻辑顺序,是因为家庭美德在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是人生迈出的第一步,跨进的第一道门,扣上的第一粒扣子。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美德教育,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一定是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益甚至有贡献的人。请记住,凡是排在第一的人和事,都至关至要,第一次,比如女人的初夜;第一人,比如首次创造竞技体育某项最高纪录;第一名,比如金榜题名头名状元。等等。莫不如此,马虎不得。
[color=rgba(0, 0, 0, 0.9)]       家庭美德是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祖产,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她的形成发展和发扬光大要靠代代传承和永远赓续。传承家庭美德是家教的重要内容,家教又是一个人家庭美德的启蒙,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那双手,是“三观”的雏形和基础的模板。模板没扎好,雏形走样,基础不牢;第一粒扣子没扣好,一歪都歪,一歪到老,耶熊。
[color=rgba(0, 0, 0, 0.9)]       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叫做“三观”不合,无法合作,意思是两个人的“三观”不相契合,合作起来会很困难。这里边的“三观”,就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是统领,是母观,是总开关。世界观又是母中之母,要中之要。其他的什么事业观、生育观、婚姻观、恋爱观等各种观点,均由其派生而来。哲学上说,世界观是告诉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方法论是告诉你怎样改造这个世界。观者,观点也,思想观念也。大脑指挥行动,思想支配行为。这个行动行为,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具体行为,就是方法论。一个人如何为人处世,怎样待人接物,是受“三观”支配的。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理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color=rgba(0, 0, 0, 0.9)]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人是母亲和父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很多人形容小学老师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其实并不准确,小学老师应该说是人学习探索知识的启蒙老师,人生的启蒙老师应该是父母。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待人接物之礼,打你自小就深刻地影响着你。作为幼小的你,生于斯长于斯,父母恩爱,阳光雨露,无时无刻不受父母的“三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影响的过程就是家教。
[color=rgba(0, 0, 0, 0.9)]       家教的形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教。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家庭或者周边发生一件事的时候,很多父母亲便开始以“案”说“法”,理性一点的父母循循善诱,说理论道;感性一点的父母不厌其烦,疾言厉色;如果没什么文化、语言不大文明的父母,甚至决绝鸡鸡(六安方言,同义词骂骂咧咧),强行灌输,唯恐自己没听进去,恨不得像装东西一样装进去。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如果就着烧酒讲,一定令人捧腹。某日散步,偶遇两黄雀小儿戏耍推搡,一儿不慎跌倒,大哭不止。站在一旁的年轻麻麻正色道:你X你妈(六安方言,很难听的那句),你不能打他啊,就会哭。我跟你讲,再有人打你,你就跟他干(六安方言),拜怕他(六安话)。你想想,棉花一样的小手,打一下如同挠痒痒,可这个麻麻说得气呼呼的,一本正经的样子,幼儿昂着头似懂非懂地看着麻麻。此刻此景,我着实想笑,因为但不限于麻麻Rude。要知道,也能理解,这位麻麻是要培养她孩子要有一种意识,遇到挑衅要敢于还击;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有个镜头不妨回放一下:朋友间正相谈甚欢,其正在读小学的儿子放学了,只见儿子脸有血迹且满脸委屈的样子,一问方知其跟同学打架不敌受伤,衣服也撕烂了。我这个朋友是个性情中人,兴许是喝了点酒,见状立马脸黑到颈子,几乎咆哮道:小狗X的,你给老子记住,你在外面要是把别人头打个洞,老子奖励你,要是你头被别人打个洞,回来老子把你头再打个洞。我滴乖乖,血淋淋的,我差一点没憋住笑;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父母,遇到类似的事,教育孩子,君子择友而交,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惹不起躲得起。云云。或者有理走遍天下,再发生这样的事,要跟老师和学校反映,或者报警。等等。
[color=rgba(0, 0, 0, 0.9)]       有时候想想,文明和野蛮真的像一对孪生兄弟,是一对矛盾。
[color=rgba(0, 0, 0, 0.9)]       可能是为人父母的江湖上走的久了,见得多了,受市场经济教化,全民竞争意识,内卷不断,校园霸凌等现象层出不穷的影响吧,所以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孩子吃亏,必然将以暴制暴溢于言教甚至身教之中。君不见,这么多年来,武术学校在全国遍地开花,甚至形成一种产业,五六岁就被父母送到少林寺拜师学艺,是有这种社会背景的。以暴制暴,着实有点血腥,长期以往,包括家教在内的社会教育,如果不跟上,长大走向社会,郭靖靠着练就的“降龙十八掌”,不分敌我和人民内部,都来个降龙十八掌,梅超风用她的“九阴白骨爪”,对同学甚至对老师不分青红皂白,也来个猛禽掏心,那社会必然乱套;但是凡事讲理,凡人讲理,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君子动口不动手,甚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长期以往,必然泯灭了血性,一旦发生暴力犯罪或者爆发战争,都成了缩头乌龟,待宰的羔羊,那后果就更加恐怖。单说在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面对几个持枪的鬼子,几千人的国军竟然丝毫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被赶着挨排接受屠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诚如后来一位国军将领所言,就是被赶着待杀的几千头猪也不至于此;几年前发生在云南的一次暴力恐怖犯罪,云集成千上百人的一个广场,竟无一人是男儿!被几个有男有女据说还有个孕妇的暴恐分子拿着弯刀杀得伤亡惨重,四处溃逃,丝毫没有“杀一个赚一个,杀两个赚一双”的血性,后来竟还有一帮大咖在循循善诱说什么“不要激怒罪犯”“尽量与其周旋”等等,教育国人如何躲避伤害,力求自保。这不是家教,更不是教育,是教唆!如果这样的家教,这样的国教,被奉为上宾,一代一代,长期以往,宣传教育,无疑是给我们的英雄儿女灌输毒药!泯灭了民族血性,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秦汉雄风,尚武精神必然遭到阉割。历史是一面镜子,那将是一种国殇家难。
[color=rgba(0, 0, 0, 0.9)]       二是身教。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特别是在世界观形成之前的年龄段(一般在15-6岁左右),更是如此。这个阶段,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是高大上,他们崇拜父母,模仿父母,他们不听你怎么讲的,而是看你怎么做的。姑且也称作“听其言,观其行”吧。这个时候无论主观客观,父母一举手一投足,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知不觉,一切顺其自然的影响着你,教育着你。好多年前某日,携子街遇吾儿小学一位女同学和她父亲,小姑娘眉清目秀跟在父亲后边亦步亦趋,目送很远,看着看着,俺父子俩不约而同笑喷,为啥?原来,该同学走路的姿势与其父亲是惊人的一致无二,其父高大胖,走起路来左右晃,上半身作左右两边“Y”摇摆状,这小姑娘可能跟父亲太腻乎了,父女俩走路的姿势,摇摆的形状甚至幅度大小都令人吃惊地相同。榜样力量强大,模仿能力极强。身姿摇摆,看得见,摸得着,一旦发现不美观,父母下狠手,自己下决心,后期或许可以校正。但是“三观”是看不见的东东,好“三观”,坏“三观”,都是在量变质变、潜移默化中形成,一旦成型,想改恐怕就很难了。方法论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子女的教育更是如影随形。父母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小屁孩们都会照葫芦画瓢跟后学,不用教他。民谚说,好人坏不了,坏人好不了。虽然有失偏颇,但老百姓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三观”正确的人,你教他做坏事,他也不会,“三观”不正确的人,一教就会,甚至不教都会。故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里边有没有DNA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按照现代科学理解肯定有,但绝对不是全部,不然养子女与养父母“性相近,习相随”的现象就无法解释。但是,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毋庸置疑的。过去有位老同事,本人是六十年代大学生,很优秀,但是家庭并不幸福,这位老同志性格粗暴,喜欢打老婆,并且每有谈及还恬不知耻说,女人就这样,不经常打打,她就不好好服侍你。记得过去单位领导经常到他们家调解。所幸这位老同志福气,老婆温情似水,婉约如猫,基本上是逆来顺受,如果不是外因内因共同起作用,早就各奔一方了。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儿子像他就像放缩尺放的一样。只不过运气没有老头子好,结婚生子就离婚了。最近听到一个更加吃惊的消息,这位老先生的孙子也步其后尘,有过之而无不及,刚结婚就离婚,速度令人瞠目。我不由得衷心哀叹:领导他家暴的思维力量是老头子思想,指导他家暴的理论基础是大男子主义。说不准这其中是不是有某种特殊基因遗传,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不过新时代的社会氛围恐怕是临门一脚快马一鞭罢了。
[color=rgba(0, 0, 0, 0.9)]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何为习惯?习以为常,一以贯之。何为习以为常?何为一以贯之?这里边涉及到一个语法知识,宾语前置,正常语句结构应该叫做以习为常,以一贯之。意思是,以一种习惯成为经常,以一种方式贯彻始终。老家过去有个屠户叫老詹的,专门杀猪杀牛的刽子手,很有名,有名的原因是他杀牛之手段一点也不亚于庖丁。横竖七八里路的人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杀个猪什么的,都请他去。这厮一天到晚脸上红扑扑的,一个大酒糟鼻子就像蜂窝,杀猪刀猪挺棍一套行头,渗人得很。据说他杀猪(牛)之前先要喝个三四两酒,杀过以后再吃一碗红烧肉,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变成这样(现在才知道个中原因是刚杀的热猪肉细菌较多,不能吃,所以现在提倡吃冷却肉),而且逐渐形成一种恐怖的气场。但凡老詹所到之处,皆鸡飞狗跳,甚至鸡飞跑,狗不叫,大小孩童,一听说老詹来了,也是闻风丧胆,魂飞魄散,哭的孩子一口歇着不敢再哭,不哭的孩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是孩子胆子小吗,不一定!老詹有个儿子,十四五岁就跟着老詹到处跑,那时没有肉吃,老詹带着他无非是打猪滉(六安方言,就是人家办件大事喜事趁机啧一顿,比如买了车子,请人撮一顿叫打车滉),趁机改善一下伙食罢了。这小子也不白吃,是他老子的得力助手,递个刀,拿个棍,常有的事,老子一刀下去,血流喷涌而出,儿子小詹眼都不眨一下。小詹天生胆子大?不是的,是炼的!不经历狂风暴雨,哪见得云卷云舒的飘逸,没见过大风大浪,哪能有闲庭信步的淡定。难怪隔壁王奶奶经常说,杀猪屠户的孩子胆子大。
[color=rgba(0, 0, 0, 0.9)]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最浅显易懂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后六个字讲的教育不属于家教,按下不表。单说“子不教,父之过”,这里边的子应该包括女儿,父应该涵盖母亲。所以,我擅自扩充了一句话,女不教,母之过。我经常在家跟副庭长吹牛逼(儿子已经工作,小团队已经组建,正是自以为是的年龄,所以不大是我的听众),男女有别,父母各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有分工的,父亲分管儿子教育,母亲分管女儿教育,但分工不分家,有时候也有交叉,既有异性相吸的缘由,也有同性相斥的原因。异性相吸是天然的,不然怎么说母子情,父女爱呢;同性相斥是说女儿到了一定年龄,对母亲有时候会有排斥心理,儿子到了一定年龄也会对父亲排斥,这时候,正副庭长就要里应外合,里面结合,相互配合。哪些话该有父亲说,哪些话该有母亲说,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教育女儿怎样才能避免遇人不淑,终生幸福,教育儿子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媳妇,这些话题,母亲讲一千遍,女儿都不一定相信,父亲讲一千遍,儿子也不一定相信,这时候就应该由父母亲共同告诉女儿(儿子),什么样男人(女人)不可靠,不可靠的男人(女人)表现在哪些方面,处男(女)朋友注意事项等等;但是如果跟女儿讲,男人喜欢什么样女人,就应该由父亲主讲,因为父亲身为男人,事例生动鲜活,效果肯定不一样。告诉女儿大多数男人总是喜欢柔情似水,温润如玉,胸怀若谷的女人;咋咋呼呼,高声大嗓,心胸狭隘,像一根破竹竿一样,男人是不会喜欢的,如此这般,女儿必然牢记于心;如果跟儿子讲,女人喜欢什么样男人,就应该让母亲来主讲,会做老婆的还会甚至趁机把自己老公的美言一番。告诉儿子多数女人喜欢身体健壮,文心剑胆,侠气豪爽,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如果带点实用主义色彩的,还要说会挣钱。如此这般,以“案”说“法”,有理论有实践,有经验,有体会,效果想不好都不行。
[color=rgba(0, 0, 0, 0.9)]       家教还得讲一点策略。有时候有些事宜细不宜粗,有时候有些事呢,又宜粗不宜细。比如,弱冠之年前,以身说“法”,最好事无巨细,事无大小,事无类型,力求面面俱到,要讲清楚。成年之后,家教这一块,最好是宜粗不宜细,要有底线思维,守住底线即可。否则孩子烦你。孩子成立家庭,组建了自己生活小团队之后,作为父母就如何持家过日子,给孩子讲几个重点,划几道红线。比如持家,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告诉孩子为人处世不能算计,但是持家过日子不能不算,因为一日不多,十日许多,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比如夫妻关系,要求同存异,要客观认识到,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组成家庭,性格习惯,脾气秉性,肯定有所不同,要允许这样的不同存在,夫妻之间磕磕碰碰也很正常,但不能一言不合就吵嘴打架,更不能向父母投诉举报。要用先进技术创造自我修复功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不留死角,统一认识。感情要专一,彼此要关心,真情奉献,相互体贴;比如,对双方父母的孝心上,要一视同仁,岳父岳母也是父母,公公婆婆也是父母。不能厚此薄彼,亲疏有别,丢三落四;比如对待盆友同学,既不能整天吃吃喝喝,狐朋狗友,也不能老死不相往来,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人不能活。既要讲清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也要说明不能大手大脚的理由。至于红线一定要有,比如,不准动手打人,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辱骂对方父母,不说伤感情的话,不留感情隐私等。
[color=rgba(0, 0, 0, 0.9)]      犬子大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吃过年饭,我们两老两小一起掼蛋炸鸡。边打牌边聊天,乐融融的,氛围不错。副庭长代表我讲了三点意见(当然事先通过气),她说,你们俩听着,我跟你爸结婚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因为钱吵过嘴打过架;有什么事商量着来,不要大男子主义,谁讲得对听谁的;然后她转过头对媳妇讲,你来到我们这个家庭就是一家人,我们把你当丫头养。我儿子宅心仁厚,但男人都有一点脾气,你是中文系研究生,比我更懂得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女人最委屈、最辛苦,你要隐忍一点包涵一点,但是如果他敢欺负你,你跟我们讲,我们一起捶他。老婆是搞技术出身的,不善言辞,但那晚讲得不错,让我刮目。我没得讲了,转头对儿子说,小子哎,学习老爸好榜样,把工资卡交出来,从这个财年开始,你的工资卡交由冉冉管理。要钱打报告,收支两条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2 15: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3 09: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遥祝春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8: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品德。好的品德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品德各有各的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的品德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个顺序我们常见于宣传教育的报端或者讲话。实际上,这里边还应有个逻辑顺序,这个逻辑顺序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是与一个人的成长之路相吻合的,一个人的成长之路自然是沿着生长于家庭,成长于社会,成熟于职业岗位而不断地拓展和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8: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美德是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祖产,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她的形成发展和发扬光大要靠代代传承和永远赓续。传承家庭美德是家教的重要内容,家教又是一个人家庭美德的启蒙,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那双手,是“三观”的雏形和基础的模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边的“三观”,就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是统领,是母观,是总开关。世界观又是母中之母,要中之要。其他的什么事业观、生育观、婚姻观、恋爱观等各种观点,均由其派生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8: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人是母亲和父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很多人形容小学老师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其实并不准确,小学老师应该说是人学习探索知识的启蒙老师,人生的启蒙老师应该是父母。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待人接物之礼,打你自小就深刻地影响着你。作为幼小的你,生于斯长于斯,父母恩爱,阳光雨露,无时无刻不受父母的“三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影响的过程就是家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身教。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特别是在世界观形成之前的年龄段(一般在15-6岁左右),更是如此。这个阶段,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是高大上,他们崇拜父母,模仿父母,他们不听你怎么讲的,而是看你怎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何为习惯?习以为常,一以贯之。何为习以为常?何为一以贯之?这里边涉及到一个语法知识,宾语前置,正常语句结构应该叫做以习为常,以一贯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最浅显易懂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后六个字讲的教育不属于家教,按下不表。单说“子不教,父之过”,这里边的子应该包括女儿,父应该涵盖母亲。所以,我擅自扩充了一句话,女不教,母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0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人不能活。既要讲清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也要说明不能大手大脚的理由。至于红线一定要有,比如,不准动手打人,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辱骂对方父母,不说伤感情的话,不留感情隐私等。


拜读欣赏,感谢分享富有生活哲理的佳作,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20: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的品德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个顺序我们常见于宣传教育的报端或者讲话。实际上,这里边还应有个逻辑顺序,这个逻辑顺序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2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成长之路自然是沿着生长于家庭,成长于社会,成熟于职业岗位而不断地拓展和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强调逻辑顺序,是因为家庭美德在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是人生迈出的第一步,跨进的第一道门,扣上的第一粒扣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2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2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教还得讲一点策略。有时候有些事宜细不宜粗,有时候有些事呢,又宜粗不宜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4-3-14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受益匪浅。很多有关家教的理论讲的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可供家长、教育部门参考。
创作辛苦,隔屏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2 22:37 , Processed in 0.4298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