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寅叶子

[记叙散文] 浅谈《五月端午》

[复制链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6 1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21-6-15 19:48
拜读欣赏,感受情怀,文笔质朴,史料详实,分享学习,由于眼疾复发,就不多写了,遥祝叶子老师佳作连连{:ha ...

谢谢易水老师赏读,鼓励,下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6 13: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易水 发表于 2021-6-15 19:46
 7、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 ...

科普一下端午节的来龙去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边苇叶几枝香
裹住谷粮情味尝
神态千秋端五节
标新立异送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来历主要观点有四种:
  1、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2、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3、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4、说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6、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7、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7.36%

发表于 2021-6-20 17: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丰富,史料详实,诗文精巧。感佩老师才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7-19 2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边苇叶几枝香
裹住谷粮情味尝
神态千秋端五节
标新立异送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7-19 22: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7-19 22: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7-19 2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7-19 22: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21-7-19 2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遥祝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3 12:08 , Processed in 0.1135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