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心程之旅 于 2021-6-8 16:41 编辑
在巫溪大宁河支流东溪河畔的山坳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鸳鸯。 鸳鸯池的来历,得益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有2户姓张的人家,因躲避饥荒和官府追究,由中原一带拖家带口来到了大山之中的蛮荒之地,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话说姓张的两户人家,一家生有一个男孩,另一家恰好养了一个女孩。天长日久,青年男女互生爱慕,两家老人也感觉可以。到了这一男一女婚配的年龄,因为两张同姓,按照当时的风俗,他们始终感觉:如果两家人开亲,在伦理道德上说不过去。于是将此事一直撂着。 一天,一个既会算命又懂风水的先生得知两家的情况后表示:你们屋后不远的地方,有一口掩蔽的地形“鸳鸯戏水”,你们不信可以去挖着试试。先生说到这里,晃着脑袋,转动着两只眼睛说:你们在挖的时候,挖出土里的青石板,就不要再挖了。因为两只鸳鸯就生活在青石板的下面。说到这里,先生又诡异地一笑说道:如果真挖到了石板,见到了泉水,你们两家就可以开亲。
按照先生的旨意,两户人家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地动手挖掘,终于见证了青石板上的泉水。话说年轻的后生,为了知道石板底下的鸳鸯是什么模样,于是俩人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无声息地挖开了石板,没有想到的是,当石板挪动到三分之一的缝隙之时,一对鸳鸯因受到惊吓,从石板底下飞向夜空,从此再也没有回归池塘,为了记住这个美丽的故事,于是姓张的两户人家,便给他们的居住地取名“鸳鸯池”
鸳鸯这片美丽的土地,不仅滋润了诚实守信的重庆好人、共产党员方德玉,也诞生了巫溪感动人物、乡村巾帼方玉碧。 这片红色的乡土,有1932年贺龙红三军 —— 由湖北竹溪经“一线天”入川的英雄记忆和红军七千里长征的革命历史珍藏。 2021年6月5日,从风景秀丽的“一线天”深处传来喜讯:家住徐家镇岔路村“鸳鸯池”的方子庆老人“百岁寿辰”响应政府号召,生日不整“无事酒”对外拒开“人情宴”。
消息传出,左邻右舍十分不解,村里村外一片哗然。 人情宴,是利用生日、晋级、新居乔迁等事项或巧立名目之事由、以收取人情为目的而举办地、劳民伤财的宴会。因此“人情宴”在民间又称“无事酒”和“扣老壳席”。
带着尊敬和好奇的心境,6月5日早上,笔者随徐家镇周末值班领导和民政办工作人员,驱车走进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落鸳鸯池,对老人不整“人情酒”一探究竟。
雨后的乡村,蓝天高远、清风拂面,云彩飘然。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自然村庄,放眼鸳鸯,东南西北四周的群山将一大块不易望到边际的田园村落,呈鹅蛋型的护卫在中央。如果把巫溪绵延千里的红池坝草原比作中国南方的高山草场,那么,水秀山灵、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鸳鸯池,无疑是东溪河畔一颗璀璨的人文之乡。
经过40多分钟的山路颠簸,10:25分,我们一行三人到了百岁老人方子庆的家里。
方家门前,一支祝寿的文艺队伍,在喜庆的旋律中如燕展翅、凌空欲飞。其精彩表演,吸引着前来道喜的人们。 方子庆,是徐家镇岔路村土生土长的鸳鸯人。虽然不对外整酒、不收人情,但是,老人膝下五代儿孙为给老人做寿,不仅开办了农家便宴,而且还专门从县上请来了一支文艺队伍上门表演。
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勤劳友善的方子庆一生粗茶淡饭,七、八十岁的时候,还经常下地田间劳动,是山区农民吃苦耐劳的活化石。乐此不疲的劳作,应该是他百岁高寿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祝寿的人群中,笔者在见到岔路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同时,还邂逅了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在岔路村指导乡村振兴的高级知识分子罗书记。 “寿逢盛世喜天伦,平安和谐享太平” 为庆祝老人百岁生日,为给老人不办“人情酒”进行表彰和奖励,徐家镇人民政府和岔路村委,为老人分别赠送了价值300多元的生日蛋糕、500元的生日贺礼和一床温馨的夏凉被。
慰问现场,幸福的方子庆老人,与重庆师范大学、岔路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罗教授并排而坐,亲热无比。笔者见之,不时失机地按下了摄影快门。 为什么方子庆“百岁寿辰”拒整“人情宴”,原来徐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办的“六讲”讲出了精气神,“六评”评出了勤尚美。
随着徐家镇“志智”双扶“六讲六评”的深入开展和持久进行,今天的岔路村,不孝敬老人的少了;互助友爱、尊敬老人的多了。群众中,钻政策空子、投机取巧的少了,靠政策和科学,勤劳致富的人多了。阳光下,薛书记激动地说: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岔路村,正徐徐展开一幅“六讲六评”文明实践的画;百岁老人方子庆“不开人情宴”是画上最鲜、最美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