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99|回复: 2

[抒情散文] 七夕节(外加词、曲三章)

[复制链接]

升级   0%

发表于 2013-8-20 16: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清风入竹 于 2013-8-20 16:57 编辑


          昨天外甥女从老家捎来“磕花”,有象征吉祥意义的鱼、元宝,猴子等各种动物图案,拿起来都有点舍不得吃,但还是吃了一个尝尝,好!又香又甜!这时想起我小的时候家家会做这样的“磕子”,母亲用面粉加入糖,用模子制作(磕)出来的,还有好多带有牡丹、莲、梅、兰、菊等花样。母亲将几个(一般为七个)穿成串,我和姐姐会戴在脖颈上或手脖子上,到街上和小伙伴们比谁的漂亮,或者和小朋友们互换。那是生活条件不好,舍不得吃,一般玩到快放坏了,在母亲的催促下才把最后几个吃掉。这在农村风俗重要的是用来避邪。大的磕饽饽是放在锅里蒸,用来供奉祈福的。每年跟着母亲走亲戚,还能带回好多呢,虽然我是男孩子,那时我很喜欢这个节日!
       七月七这天大部分家家生豆芽,绿豆芽,叫做“巧芽”。晚上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巧果子,我们陪着姐姐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唱乞巧歌。看着长长的银河,漫天的繁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想起来真是温馨!我们山东的胶东地区“七夕拜七姐神”的习俗中,还有一段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 七夕乞巧,这个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史书上说,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那么关于姑娘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一天乞巧,《考工记》的注释说“以织女星之祥,因祭机之杼,以求工巧”。(汉)佚名诗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也不难理解,古代家家都是手工织布,布线手工活多。
     我们青岛地区以前传说,七月初七这天,喜鹊飞到天上搭鹊桥去了。今年我好好看看有没有喜鹊飞,呵呵。捣鼓几首词、曲供诗友们乐呵、交流!清风祝各位好友们情人节快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鹊桥仙·七夕
文\清风

银河皎皎,双星煜煜,夜夜相思难聚。
架桥喜鹊又相逢,再把那、衷情苦诉。

柔情如海,痴心似梦,青鸟传书已叙。
今宵难忘醉婵娟,山盟誓、同船共渡。






喝火令·再会鹊桥头
文\清风
执笔望花叹,当蟾对影愁。
满怀情愫为谁留。
红烛独弦琴乱,鱼素准时收?

已把相思种,难将好梦休。
不堪回首月明柔。
忆想相知,忆想共诗酬。
忆想一舟风雨,再会鹊桥头。




一半儿·七夕
文\清风
人间七夕女儿牵,乞巧真诚许愿连。
暗许芳心今世缘。
耳边言,
一半儿柔情一半儿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0%

发表于 2013-8-21 1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精炼,学识渊博,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1.4%

发表于 2013-8-21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好多民俗知识{:soso_e121:}诗词极佳{:soso_e179:}{:soso_e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文学网 ( 苏ICP备19050466号-1 )

GMT+8, 2024-11-26 07:46 , Processed in 0.1389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