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轻轻一拨,就潇潇洒洒地将五百里井冈点缀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莽莽苍苍,浩浩瀚瀚,巍峨挺拔,逶迤磅磗。1927年秋,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跟着毛委员上了井冈山,一杆红旗呼啸在井冈山头。次年,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南昌起义的部队在宁冈会师桥汇聚,两双扭转乾坤的巨手握着中国的命运。两双手一挥,一股革命洪流汹湧澎湃,井冈山便抖开了一幅历史画卷。千山万壑,层峦叠嶂敞开了胸怀,溪涧流水,沟渠山川张开了手臂,以热血和乳汁哺育中华民族的栋梁,保卫革命的星星之火。茅坪河送来了红薯,五斗江捧上了草药,村村寨寨献上了糯米糍粑,竹篓里背来了拥军鞋......三湾的红枫,茅坪八角楼的灯光,大小五井的杜鹃花,黄洋界的云海,五大哨囗的梭子、竹签,七溪岭的红杉,龙潭的翠竹,茨坪的红军练兵场,把井冈山写成一首革命史诗。
仰望,是剑峰刀刃,雄健、峻拔,刺破青天锷未残;俯视,是大海,烟波浩淼,乱云飞渡,深沉、恢宏、壮阔,波翻浪涌,卷起巨澜。当年,旗是斧头镰刀旗,军叫工农革命军,在这里抗击反革命“围剿”,点燃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火种,倚仗这“天下第一山”,与白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任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任凭黒云压城,风雨如磐,八角楼的灯火不灭,五大哨囗的篝火不熄,黄洋界的青松不倒。这山,正是用特殊材料制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头颅、胸膛、脊梁与双手支撑而成;这山,正是坚定的革命信念浇铸。红军北上后,“芳草要过火,人要換种”的血腥屠杀并没有使井冈山屈服。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大井的红墙不倒,茨坪的桂花依然香气袭人,黄洋界的红杜鹃如火如荼,映红了六盘山、宝塔山、太行山、沂蒙山、五指山和天安门。
井冈山,你养育了中国革命,革命也塑造了你。
近九十多年的风雨,井冈山更加英姿煥发,仪态万千。如今,高路入云端的井冈山,到处是莺歌燕舞,欢声笑语,滿山山花烂漫,争奇斗艳。五百里林海,分外郁郁葱葱。座落在“池外桃花二、三点,叶底黄鹏四、五声”的水电站早已结束了点松明、竹片的历史,松柏掩映、竹叶扶疏的水泥房取代了茅草房。历史在革命愽务馆内沉思。然而,立体声中不时悠扬岀茅区山歌,花径小路依然称颂红军与老表的鱼水深情;游客依然哼着“苏区干部好作风,带着干粮去办公......”“红米饭,南瓜汤......”等红色歌曲。如今的五百里井冈,郁郁葱葱,春意盎然。
井冈山, 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您是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一顶皇冠。
井冈山,您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座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