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我要向天顿个首》 文/驼影润沙
本文本文是一篇散文学院高级研修班作业作品,是一篇叙事散文,
匆匆地,一年的光景在忙碌中度过。回头拣拾,岁月留给自己的礼物竟出乎意料的丰厚。为此,我要向天顿个首——感谢上苍垂恩,赐予我的爱与友谊、特别是赐予我母亲八十八岁高龄一副健康的身体,和那一串熟悉的、夹杂着笑声的、爽朗的唠叨。
这是文章的题记
题记,即写在文章开头的文字,好的题记如篇首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因此,给文章写个题记,已成为文章写作被采用的一种的形式。主要有几种形式:
一、导入式:引线穿珠,贯穿全文 “导入式”的题记,是本文的“纲”,全文围绕题记展开,其作用在于总领全文。
二、引用式:引用名言,力透纸背 “引用式”题记,看似简单,关键在于引用恰当,题记要与内容相符,引用得恰当,有两大作用:一是展示作者文化积淀,有文化修养;二是为作文确定了写作内容。
三、心语式:简练含蓄,寓含深刻 “心语式”题记,富有丰富的哲理,是作者对事物的辩证思考,从而总结出精僻论断,它需要作者看问题比较深刻、全面而又一分为二。
四、抒情式:激情倾吐,感人肺腑 “抒情式”题记,是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感慨,以议论抒情的笔调放到文章开头,起到画龙点晴、升华主题的作用。
写好题记,很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文章的写作形式,而且为读者的阅读起到提高或导引的作用。
本篇文章题记:以抒情的方式式: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抒发了对母亲的真情实感和深深的祝福,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晴、升华主题的作用。
开篇:
夜已很浓。花了整整三个半小时对于公司中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考评会议终于结束了。仪式感很强的程序性作业,听得我无聊到透顶。
走出会议室,除述职人员表情上反映出心里的忐忑嘀咕外,七位公司领导和参与投票的所有职工代表,好象大热天从紧捂的被子里一骨碌逃出,脸上的倦怠被这几天大雪滋润的清冽瓢泼浇下,使得从头到脚沐浴着惬意的舒畅。
借着满院雪花的清光和路灯的霓虹,我抬手一看,腕表的指针已经转悠到快10点了。翻飞的雪花,宛如美丽而不知疲倦的精灵,嬉闹在夜的领空当中,它们挽着微风的手臂,撒娇般成群结对地共舞。此景,使我疲惫的心很快地变得轻松起来。
“明天是二十号,大寒到了。这场雪,预示着明年这里的老百姓又要丰收了,瑞雪兆丰年哪!”有人高兴的说道。
哦!明天是大寒。
用了三段为后文进行铺垫,表现了岁末公司的忙碌的状态,我们知道,一到岁末,各个公司的各种评比验收接踵而来,各种会议应接不暇。和题记中的忙碌相呼应。但,因为题记中所述:我要向天顿个首——感谢上苍垂恩,赐予我的爱与友谊、特别是赐予我母亲八十八岁高龄一副健康的身体,和那一串熟悉的、夹杂着笑声的、爽朗的唠叨。本文主要文意是感谢感恩,特别是对八十八岁老母的祝福。虽然,这里对这种忙碌的景象的描写稍显长了一些,让我们感觉到这里能简短一些更快地进入主题则更好。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老母亲也是一位具有文化的知识女性,作者在这里写下这么长的铺垫正是为了给母亲看,并不是像老母亲炫耀自己的工作状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母亲,自己很忙让母亲放心,至此,一位孝子的情怀让我们感动。
文章从
大寒,意味着季节已经完全进入到全年最冷的时段四九了。猛然,从记忆的天涯飘来了一首儿时母亲教的儿歌:一九二九,新袄动手;三九四九,鬼哭神愁;五九六九,沿岸看柳;七九八九,过河洗手;阳春打九九,蛋娃光脚走……想到此,一丝淡淡的甜蜜,悄悄地在我男儿的心尖凝成一粒颤动的露珠。这粒露珠里面,饱满着母亲健康的微笑,以及即将在春节赴老家和她团聚的幸福。
……
我还知道,她在牵挂着自己在外地的孙儿们工作怎么样?学习怎么样?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会不会带好他们的小孩?……
进入主题,通过对作者与母亲电话中的对话展开,母亲那唠唠叨叨的话语间表现出了一位慈母对二字的牵挂之情,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敬仰。文中边叙边议把母亲的豁达坚强的性格展示给了读者,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
接下来,作者进入抒情,从
我的母亲啊!在您的眼里,后辈竟没有一个是成熟起来的大人!
到
慈祥的母亲,她的牵挂更像我幼小时全家被下放农村后那个小山村暗夜里烛光里的妈妈,在临近大年到来前,紧赶着一年才能增添一次的新布鞋,让全家人有个好的起步。那被缝衣针顶破过多少个的顶针、那被刺破过多少次的手指、那被她熬老了的多少个夜晚、那每做成一双鞋子后脸上洋溢的满足,如同蚕茧般紧紧地把自己裹住,没有了她年轻时属于自己放松的时间和拥有自己心情自由展翅飞翔的领空!
把儿子对母亲的那份敬仰、挚爱、祝福之情尽情地抒发了出来。情真意切。
写到此处,我似乎看到了母亲被岁月洒落的霜花所染白的银发,在西风中朝着我相反的方向轻飏,那双不再澈亮的眼睛所引领的一脸笑容,沿着岁月雕刻的纹路流下、流下,直流进我的心里、我的眼中……
最后一段,作者用更加深沉更加耐人回味的段落升华了全文。……作者运用标点符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作品文笔流畅,立意明确,主题鲜明,国情家怀尽在其中,儿对母,母对儿的那种相互之间的牵挂之情令人动容,真情流露的感情抒发升华了文章的意境,人物刻画如写意画一般映入读者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