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参与互动,展示风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7年4月16日,一场春雨过后,天空中湿气还很重,但挡不住诗友们的热情。在诗友岳连义、吕永康的引领下,在王晓林社长的组织下,民风诗社的部分诗友在仲山进行了采风活动。 我们的第一站进入泾河峡谷,象“刘姥姥”进入大观园,诗友们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着,触摸着,感动着。 在岳连义指引下,我们看到了“瓜子老一”故居。“瓜子老一”原名李均华,是上世纪30、40年代西北塬的风云人物。30年代,关中大旱,盗匪横行。李均华不愿过原先贫穷的生活,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他杀过人,建过学校;当过土匪,参加过游击队。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所杀。 仲山中隐藏着许多植物,兰花遍地都是,我们叫它仲山兰。地软是山里的一种菌生食物,只有在雨后,地软膨胀,人们才能找到它。传说中的山韭菜,一种野生韭菜,我们找到了它,有点欣喜若狂,这是山里特有的蔬菜。山中的野花,有叫上名字的,也有叫不上名字的,因为没人打扰,所以长势很好,有点“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感觉。 第二站,我们来到唐贞陵,感受千年风雨侵蚀下的唐贞陵,感受皇家的气派,感受唐文化的精妙,感受后人对历史文化的破坏。 吕永康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唐朝的马也和人一样以胖为美,马脚底下踩着祥云。经过月岁的侵蚀,马身已风化。远处的华表可能因为地震已断裂。 这个武官,可能因为地基的缘故,他很早就侧身倒地,无人问津。也正是这个原因,十年前让他重见天日,身上的纹路很清晰,似乎是新做的。 这个武官就没那么幸运,已风化的面目全非。 整个文物的保护令人堪忧,有许多已经破坏,大家有点惋惜。 第三站,我们来到泾惠渠首,感受秦水利工程的千秋伟业,感受历代水工们的独具匠心,感受着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的结合。 瓠口书院遗址,如果没有岳连义指引,我们只当它是普通民居。当年,郑国渠正是从瓠口取水,像一根长长的吸管,穿过关中平原北部,把 泾河和洛水连接起来。瓠口晚烟,是泾阳八景之一,应该就在此地。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炊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从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吹着两三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如果在此读书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到泾惠渠首,我们看到了当年李仪祉修的大坝遗址。泾惠渠已是郑国渠的第六代工程。当年郑国使用"疲秦之策",不但没能拖垮秦国,反而成就了秦帝国的统一大业。以后历代在郑国渠的基础上修渠,发展水利事业,成就关中这个京畿之地。山与水的完美结合,这里既有人文景观,又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确实是旅游的好去处,这里正在开发建设。 这次行程太过仓促,时间太过短暂,但诗友们装满了感动。相信不久,或者她们(他们)已经在创作灵感中写出了新的作品。
|